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191-193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进入了全新阶段,整个经济环境更加复杂多变,各行业、各市场都受到了相应的冲击。特别是劳动力市场,一些地区已经出现了劳动力短缺的状况,中国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正在逐步发生变化。而四川作为一个劳动力输出大省,其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关乎全省乃至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通过对四川省农村劳动力的需求趋势进行分析,探寻科学有效的劳动力供需模式,对于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发展农村经济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就业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福建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就业为研究对象,通过资料分析与社会调研,对福建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概况及其特点、农村劳动力供求关系、劳动用工短缺原因及趋势进行探析,提出完善福建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就业、减轻福建省农村劳动力短缺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当前在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的背景下,农业生产劳动力呈现老龄化、女性化趋势。该文从家庭视角出发,针对新时期新情况下农忙时节农村内部劳动力出现雇佣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雇佣方式及对农村经济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完善农村内部劳动力雇佣机制等对策建议,以缓解农忙时节农业生产劳动力短缺的矛盾。  相似文献   

4.
劳动力市场是生产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劳动力有序流动,古今中外劳动力流动的总趋势都是一致的。从农村向城市流动。从农业部门向非农产业部门流动。从不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从物质生产部门向非物质生产部门流动。从体力劳动为主的领域向脑力劳动为主的领域流动。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劳动力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管理,对城镇劳动力国家统包统配,一次分配定终身.对农村劳动力则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固定”在土地上自行消化。因而形成了城乡  相似文献   

5.
劳动力短缺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粮食安全造成了威胁,解决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农村以及国家发展的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选取湖北省农村劳动力变动情况,采用统计、对比方法分析农村劳动力流失和短缺的根本原因,结合目前中国发展现状,辩证分析农村劳动力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并提出阻止农村劳动力持续短缺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农地确权对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18年山东省17地市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新一轮农地确权对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地确权对农村家庭劳动力是否外出和外出就业比重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进一步分组回归发现,农地确权对外出就业的影响在农地流转市场发达的地区正向显著,而在农地流转市场不发达的地区不显著。最后基于实证结论,从完善农地确权工作和促进农地流转市场发展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王开良  朱巧英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7981-7983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在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提高农民素质,促使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等方面提出了很多积极的对策。但对于农村劳动力市场体系、服务体系、保障体系和就业制度建设方面的研究还存在很多问题。分析了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知识结构状况、职业培训状况、生存权利、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状况等方面,以便有针对性地建设农村劳动力市场,并按照兼顾城乡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公平的原则作出就业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静  杨林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8):4391-4393,4396
从甘肃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出发,揭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在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高转移劳动力素质、完善相关制度政策、建立多元化的劳动力市场、加大对转移劳动力的培训、加快小城镇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梅夏方 《新农村》2006,(8):30-30
根据对湖州市农村劳动力实用技能需求和市场对实用技能需求情况的调查,农村劳动力实用技能需求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10.
制度变迁对农村劳动力转移产生了影响,并由此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规范劳动力市场;进行户籍制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发展农村经济;加大财政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扶持力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政府服务。  相似文献   

11.
北京郊区农村劳动力利用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动力利用结构与产业结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京郊农村劳动力利用结构具有如下特点:①在郊区农村劳动力总量中,农业劳动力仍占有较大比重,劳动力配置与各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结构并不一致。②农村劳动力利用结构的区域间差异比较大,远郊区和山区农业剩余劳动力较多。③农村劳动力就业中出现的新矛盾导致劳动力供需总量和就业结构失衡并存。制约京郊农村劳动力优化配置的长期因素包括:①第一产业经营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②第二产业出现资本增密现象,③第三产业发展不够。④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⑤农村劳动力就业观念保守。⑥外省市流入劳动力不断增加.根据京郊农村劳动力利用结构的现状和变动趋势分析,未来15年,京郊农村将从单纯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转变到按照经济发展目标调整劳动力利用结构,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的方向上,针对制约农村劳动力合理利用的长期因素需采取如下对策:①对劳动力的供求总量实施有力的调控,重点是控制住外省市流入劳动力的规模,②结合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劳动力的利用结构,实现劳动力在产业间的优化配置。③加快发展农村第三产业,使京郊市场与城市市场相融合。④发展农民职业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⑤建立计划指导与市场配置相结合的机?  相似文献   

12.
计划经济体制是用计划的方式对资源进行配置,劳动力是重要的生产资源,不可避免地要实行计划配置.我国在建国初期用行政手段干预劳动力市场,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统一行政计划调配和调剂劳动力就业、实施统一工资制、排斥农村劳动力及固定工用工制度的劳动力计划配置体系;劳动力计划配置必然导致用人单位冗员,引致劳动者的低效劳动,并通过限制制劳动力的流动,进一步降低了劳动力配置的效益;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力配置方式也必定市场化,应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大力促进劳动力市场发育,完善劳动力市场配置体系.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就业方针是: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这就说明市场就业是方向,政府促进是关键。因此,在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市场的过程中,要紧紧抓住政府引导这一关键。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不断开发劳动力市场,内建网络、外建基地,靠政府直接引导、直接组织、直接服务,逐步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引入市场化的轨道。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进入历史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4.
农村劳动力顺利转移是农业机械化广泛应用的前提,完善土地流转制度是实现土地经营和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关键所在,同时,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广泛的应用,也促进了剩余的农村劳动力向着第二和第三产业转移。本文主要结合朝阳县农机化的现状,就农机化在对于促进劳动力转移的作用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如何发挥好农机化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希望本次研究对更好的促进农村地区的劳动力转移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农村人口大量外出到城市和发达地区经商务工,是近年来社会科学研究的关注题目之一。按照社会学的理解,农民工流动不仅仅是劳动力的流动、人口的流动,同时也是一种社会流动,包含了地域流动,职业流动和阶层流动三个方面。目前,西部地区现实和潜在的劳动力资源供给丰富,大批新增劳动力的涌入对当地劳动力市场构成压力,广大西部地区城乡二、三产业仍不健全,乡镇企业不够发达,能够吸纳农民工就业的岗位有限,一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很难靠就地转移方式来解决就业,西部地区依靠自身力量满足充分就业还需时日,需要跨区域流动来实现就业。  相似文献   

16.
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问题一直是困扰贵州省农村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通过对贵州省农村劳动力现状的分析,指出农村劳动力外出转移所带来的如促进农民增收、抑制城乡差距扩大、减轻对土地的压力、提高了农村劳动者素质等积极影响;同时也分析了不利因素的影响如经济水平低下、城镇化发展滞后、劳动者素质偏低、保守的文化、政策和体制的制约等。提出了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完善劳动力转移市场、加快制订劳动法、进行体制创新等改善农村劳动力外出的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前农村地区经济水平较差,贫困农村地区的生活水平依然迟迟难以提升的现状,必须要注重对于贫困地区劳动力水平的优化,从而带动农村地区实现脱贫。本文根据当前贫困地区劳动力受教育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对于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活动存在的难点,提出了完善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机制、完善培训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保障农民工就业利益等对策,旨在提升劳动力技术水平,带动农村地区经济效益增长。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在转移农村劳动力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每年新增农村劳动力仍然达17.5万人,加上原有的富余劳力,农民就业压力依然很大,因此必须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 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离土容易落脚难”的问题,主要原因有: 1.市场发育不够完善外出转移组织化程度不高。劳动力市场供需脱节、信息不灵的问题较为突出,一些地方“有人没活干”和“有活没人干”的现象并存。 2.农村劳动力培训体系不健全 农  相似文献   

19.
《云南农业》2007,(12):39-39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劳动力供给应该是很充足的,但是近年来沿海地区的民工荒却已蔓延到中西部地区。有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劳动力并不像估计得那么充裕,原来预测的“人口红利”可能会提前消失。中国社科院近期发布报告认为,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多,我国正在由劳动力过剩向劳动力短缺的时代转变,这个转变的拐点将在“十一五”期间出现,确切的时间可能是在2009年。  相似文献   

20.
"民工荒"的经济学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廉价劳动力丰富的背景下出现的以发达地区为主的“民工荒”现象,运用供需均衡模型,从经济学角度对引起劳动力供需变化的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我国不少地区出现的民工短缺问题,实际上是需求方对劳动力素质要求及其出价与劳动力供给方的素质及其期望与要价不相称的结果,这不是劳动力不足,而是当前价格水平上的劳动力不足.同时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途径为:提高民工工资待遇;改善工作生活环境;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完善劳动力市场功能;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