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新型城镇化是人口、土地、经济、生态、社会5大城镇化子系统的协调推进,运用协调度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障碍度模型,判别成渝城市群城镇化发展的协调性。结果表明:成渝城市群城镇化综合水平整体不高,其均值和标准差随时间增大,各区域间差异显著;子系统的发展在空间上呈现非均衡性特征,人口城镇化分异程度始终最高但空间分异不断缩小,社会和经济城镇化的空间分异逐渐增大,土地和生态城镇化的空间分异不断缩小。成渝城市群城镇化协调度总体呈现递增态势,空间分异特征较明显但不断缩小;城镇化协调度相似地区在空间上呈现强集聚状态,成都市、德阳市、眉山市、南川区、綦江区始终为热点区域,渝东及渝东南始终为冷点区域,热点区和冷点区比重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2.
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研究区,综合运用信息熵、非期望产出的SBM窗式分析模型与因子分析法,测度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有序度、土地利用效率与城市化水平;在此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估土地利用结构、效率与城市化水平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江苏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效率与城市化的耦合水平处于低水平耦合和拮抗阶段,协调水平以勉强协调类型为主;两者呈波动增长的趋势,提升潜力较大。2)江苏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效率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度分布呈较大的空间分异特征,耦合度高及协调度高的区域主要集中于江苏南部地区;2006—2017年耦合度及协调度呈现逐渐增加的态势,空间演变特征明显。本研究可为江苏省制定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及城市产业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研究区,综合运用信息熵、非期望产出的SBM窗式分析模型与因子分析法,测度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有序度、土地利用效率与城市化水平;在此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估土地利用结构、效率与城市化水平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江苏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效率与城市化的耦合水平处于低水平耦合和拮抗阶段,协调水平以勉强协调类型为主;两者呈波动增长的趋势,提升潜力较大。2)江苏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效率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度分布呈较大的空间分异特征,耦合度高及协调度高的区域主要集中于江苏南部地区;2006—2017年耦合度及协调度呈现逐渐增加的态势,空间演变特征明显。本研究可为江苏省制定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及城市产业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黄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对2011—2019年黄河流域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关系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11—2019年黄河流域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始终滞后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2)黄河流域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发展耦合度变化趋势较平稳,呈现高度耦合状态,表明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之间存在较强的互动关系;(3)从时间尺度来看,2011—2019年黄河流域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经历了“初级协调”到“中级协调”的发展过程,2个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较高且呈良好发展态势;(4)从空间尺度来看,黄河流域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在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聚集特征,表现为黄河流域下游>中游>上游的空间分异格局。  相似文献   

5.
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利用中国1987—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对人口、经济和教育城镇化率以及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中西部地区人口、经济和教育城镇化追赶效应明显,其中,经济发展是推动人口和教育城镇化提升的首发动力,同时也与该区域耦合协调度水平成正相关关系。因此,推动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应以内部结构优化为主,在巩固现有支柱产业的同时,消除城乡流动障碍,发挥人力资本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对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耦合作用关系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评价模型计算土地城镇化水平、人口城镇化水平以及二者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对江苏省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6—2012年江苏省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水平呈上升趋势,二者耦合度差异不大,耦合协调度由中度失调走向优质协调.  相似文献   

7.
主要运用复合指标测度法、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采用省际面板数据对2000—2013年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土地与劳动力配置协调性的时空分异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发展度、耦合度、耦合协调度均持续性上升且呈融合的趋势,但与其他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土地城镇化配置速度明显高于劳动力城镇化配置速度,且两者的绝对差距呈扩大趋势,2006年以后出现劳动力城镇化配置滞后现象;各区域劳动力城镇化配置水平、城镇化发展度分布格局与其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基本相符,阶段性特征差异显著;各区域耦合协调度分布比较均衡,但区域阶段性分异明显。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新疆地区2006—2016年人口—经济—土地系统城镇化耦合协调的演化趋势,本研究选取2007—2017年《新疆统计年鉴》数据,构建人口—经济—土地系统城镇化协调度模型,测算耦合度和协调度。结果表明,2006—2016年,新疆地区城镇化人口—经济、人口—土地、经济—土地等二系统以及人口—经济—土地三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均呈波动上升趋势;二系统耦合度较三系统高,其中二系统处于"颉顽"向"磨合优化"的过渡阶段,三系统则处于"颉顽"初水平阶段;系统间协调度均呈波动上升趋势,由最初的严重失调过渡到初级或中级协调。综合而言,新疆地区2006—2016年城镇化发展较慢,系统间的耦合度和协调度整体水平均较低,有待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9.
利用综合指数评价模型、区域重心模型、耦合协调模型、地理探测器等模型和方法,分析安徽2011—2018年各市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系统的重心时空演化和空间层级演化,定量识别两个系统的耦合协调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安徽旅游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系统的重心整体上处于合肥市区域内,重心移动轨迹向西北迁移;安徽旅游产业呈现双极领先(黄山市、合肥市)的演化格局,新型城镇化呈现单极独强(合肥)的空间格局;安徽旅游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进程的耦合协调呈现“积聚性”与“两极化”的时空特征;人口集聚、投资水平、财政水平、第三产业发展及消费能力,对于安徽旅游发展和城镇化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探讨近年来新型城镇化与土地生态安全之间的耦合发展关系,以期对研究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以贵港市为研究对象,重构新型城镇化与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和变异系数法综合确权以提高指标权重精度,运用耦合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新型城镇化与土地生态安全的关联序和耦合协调程度。结果表明:2009~2018年,贵港市新型城镇化与土地生态安全耦合协调度由0.32上升至0.66,呈明显的递增趋势,协调关系经历了失调向协调发展的过程,目前土地生态安全发展总体上落后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仍未达到理想安全状态,在今后的土地利用中应继续加大土地生态安全监管力度,促进城镇建设协同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06—2019年安徽省16个城市土地城镇化、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度的测算结果,考察三者时空特征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安徽土地城镇化主要依赖土地、人口、固定资产等要素投入驱动;人口城镇化主要通过产业承接调整产业结构、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等措施驱动;土地城镇化、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度三者发展趋势基本同步,趋于良好协调发展,但城市差异呈扩大趋势;2019年16个城市之间的协调发展度空间集聚显著。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相互影响,同时,协调发展度受国家政策与城市间不平衡发展影响,可通过差别化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巩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核心地位、建立综合性的地方政府考核制度等措施切实推进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旨在研究长江经济带各省市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耦合协调度,提出建议以期对新时期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促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有所帮助.基于2008—2017年长江经济带相关数据,计算长江经济带各省市人口与土地城镇化指数,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检验长江经济带各省市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度,以此来综合评价城镇...  相似文献   

13.
新疆地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耦合协调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耦合机制,构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和相对发展度评价模型,利用ArcGIS10和SPSS21进行了新疆16个城市2005年以及2012年两者耦合协调发展度和相对发展度时空分析。结果发现:(1)7年来,新疆地区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社会城市化、空间城市化参数指标随时间在不断增加,新疆地区城市化水平在不断提高;但各城市之间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差异较大,乌鲁木齐、克拉玛依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较高且有上升趋势,另一类城市如石河子、哈密、阿勒泰等土地集约水平有较大程度提高,第三类城市如阿图什、喀什、和田等集约水平不高,但略有提升。(2)城市土地利用集约程度与城市化进程交互作用,相互促进,但两者并非同步发展;新疆地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发展度是动态变化的,两系统间耦合关系随着时间变化而逐渐劣化。(3)通过耦合协调性分析发现,大部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城市化水平的耦合协调关系不相匹配而且呈现地域性特征,且与经济发展水平有一定的空间响应关系。  相似文献   

14.
广东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国民经济持续以每年13.5%左右的速度增长。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广东土地非农化和土地生态环境恶化也日益严重,经济发展对建设用地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从土地城市化和人口城市化的关系分析入手,阐述了广东土地城市化和人口城市化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二者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王重玲 《农学学报》2020,36(7):151-157
通过构建经济承载力、土地承载力、可供水资源承载力、建设用地承载力与生态环境承载力人口容量模型来综合测度研究区五市理论城镇化发展水平,从而与实际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银川市与石嘴山市实际城镇化发展水平大于理论城镇化发展水平,且城市人口潜力指数大,具有吸纳外来人口的能力;(2)吴忠市、中卫市和固原市实际城镇化水平小于理论城镇化水平,城镇化发展水平偏低,且人口潜力指数较小,不具备吸纳外来人口的能力。以此为依据,从而为不同人口密度等级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1)对于人口极密集区与密集区,一方面应加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另一方面加强政府引导作用,推动人口市民化进程与城市空间协调发展;(2)对于人口中等区,一方面,加强中心城市的拉力作用,另一方面,创造农村推力作用,着力解决城镇化过程中流动人口的“后顾之忧”;(3)对于人口稀少与极稀区,一方面应鼓励就地城镇化,另一方面要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本区域城镇化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6.
采用重庆市2009年、2014年土地利用数据,以功能区、区(县)、乡(镇)3级行政区为研究单元,从土地城镇化水平及变异指数、全局空间自相关、局部空间自相关、方差分解等方面分析了3级尺度土地城镇化水平的格局特征.结果表明:土地城镇化格局特征具有明显的尺度依赖性,表现为大尺度空间格局稳定性强、变化幅度小、变化类型少,小尺度空间格局变化显著、变化幅度大、变化类型多的特点;尺度较小的行政单元土地城镇化格局受到上级行政单元土地城镇化总体格局的限制,并表现出局部的点状、带状分布特点;区(县)级尺度对土地城镇化水平的不均衡度贡献份额最大,功能区级尺度次之,乡(镇)级尺度最小;不同尺度,土地城镇化格局成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区(县)土地城镇化格局受经济发展、产业集聚、人口集聚等多因素综合影响,乡(镇)土地城镇化格局受地形条件、区位条件等自然条件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7.
构建了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指标体系,采用协调度模型分析了陕西省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水平。结果表明,2000—2013年陕西省城镇化由土地城镇化滞后型发展到人口城镇化滞后型,协调度由"基本协调"转变为"较协调"。  相似文献   

18.
张萌萌  王亚华  柴明堂  李大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450-17452,17533
以南京为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的协调水平。1996~2008年南京市的城市化发展水平快速上升,可划分为失调阶段(1997年以前)、欠协调阶段(1998~2002年)、基本协调阶段(2003~2008年)3个阶段;2003年之后城市化的协调发展水平较高,土地城市化水平高于人口城市化水平,城市空间扩张加剧,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