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研究和探索适合黄土高原区土地综合整治的科学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介绍了壤中流的含义和特征,分析了黄土高原区壤中流综合调控技术机理,并以延安市宝塔区南泥湾镇九龙泉项目为例,介绍了壤中流综合调控技术工程实践情况,探讨了工程实践后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提出了壤中流研究未来发展方向。该研究可为土地工程科研人员提供参考,也可为黄土高原其他地区实施治沟造地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中部6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其他区域的耕地保护、耕地可持续利用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文献分析法对耕地面积变化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中部6省的耕地驱动力因子进行分析。【结果】在时间特征上,2000~2010年中部地区的耕地面积呈“增加—减少—增加—减少”的阶段性发展特征,耕地利用程度呈“减少—增加—减少—增加”的阶段性发展特征;在空间特征上,中部6省耕地数量变化不大,但是土地利用结构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影响中部6省耕地面积变化的15个驱动因子可分为社会经济驱动因子(又分为人口驱动因子和经济发展驱动因子)、农业驱动因子(又分为农业科技驱动因子和农业生产驱动因子)和政策驱动因子(城镇用地驱动因子)三大类。【建议】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5省可以通过重点加强以农田水利设施为基础的田间工程建设,改进农业耕作方式、健全科技支撑与服务体系,巩固提升全国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地位;山西省可以晋中南产粮大县为重点,推进抗旱水源、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地力培肥和水土保持,推广应用高产栽培、节水灌溉等技术,充分挖掘粮食单产潜力,增强区域粮食供给能力。  相似文献   
3.
曹淑华  聂雷  马卫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3,(36):14157-14160,14162
通过分析国际粮食主要出口国(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欧盟等)以及进口国(如日本、韩国、印度)的粮食安全保障措施,深入剖析政策实施背景,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自然资源禀赋现状,揭示对我国的启示并提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杨利  於忠祥  马卫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2,(13):7937-7939,7942
基于对谯城区的地理及区位优势的分析,深入探讨了谯城区的土地利用特点和地方产业特色,提出谯城区的发展必须从农用地挖潜,加快谯城区的农用地流转,发展休闲农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分析了安徽省农民财产性收入的现状:一是财产性收入不断增加,总量低且不稳定,城乡差距不断缩小;二是地区间差异大;三是财产性收入对农村居民收入贡献率极低。剖析了制约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因素:一是财产性收入来源单一;二是总体收入水平低;三是土地流转及配套机制、社会保障机制、金融体制等相关机制不健全。提出了提高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对策:一是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是规范土地流转市场;三是发展农村资本市场;四是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五是提高农村居民受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农民财产性收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璐红  马卫鹏  王晓峰  孔小藤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3151-13152,13155
依据统计数据资料,阐述了江苏省财产性收入现状:一是农民财产性收入基数小,占总收入的比重较低;二是虽持续增长,但增幅有波动;三是增长速度大于纯收入增长速度;四是人均财产性收入明显低于城镇居民。深刻剖析了影响江苏省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原因:一是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低;二是土地制度不完善;三是农村金融制度不健全;四是农村住房制度不健全;五是农村社保制度不完善。基于上述原因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江苏省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对策:一是切实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夯实财产性收入基础;二是明晰土地产权主体,探索土地流转形势;三是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促进农村金融体系的完善;四是积极探索农村集中居住点住房的流转,完善农村住房租赁市场;五是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7.
基于土地功能的视角,结合陕西土地资源利用实际,构建土地生产、生活、生态3个二级指标,24个三级指标,采用均方差分析法和系统聚类法对陕西省11个城市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三大承载力间总体呈现出生态承载力大于生活承载力大于生产承载力,单个承载力内部各个区域的差异特征基本契合各地发展实际;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差异明显,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在基本把握研究前沿动态和发展脉络的基础之上,从资源、政策、产业结构、城镇化与工业化、生态保护等5个方面对我国粮食安全问题进行多维思考,以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9.
选取包括非农业人口比重、二三产业劳动力比重等在内的10个指标,构建了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得到人口城镇化指数和土地城镇化指数,采用协调模型从时间和空间维度计算得到陕西省2000-2014年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以及2014年度陕西省各市(区)协调发展水平。结果表明,从时间维度看,2000-2014年人口城镇化指数和土地城镇化均呈现出上升趋势,土地城镇化指数大于人口城镇化指数,协调发展水平由最初的失调阶段在经历了调和阶段后,增加到协调发展阶段;从空间维度看,陕西省11个市(区)协调发展水平总体偏低、协调发展阶段差距大、协调发展类型区域分异明显、人口城镇化滞后型明显。  相似文献   
10.
构建了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指标体系,采用协调度模型分析了陕西省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水平。结果表明,2000—2013年陕西省城镇化由土地城镇化滞后型发展到人口城镇化滞后型,协调度由"基本协调"转变为"较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