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8个青花菜F1杂交组合的种子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芥子油苷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8个品种中4-甲基磺酰丁基芥子油苷和4-甲基亚磺酰丁基芥子油苷为2种主要的芥子油苷组分,含量分别为6.80~14.9μmol·g-1和3.80~12.5μmol·g-1。脂肪族、总芥子油苷含量分别为14.2~39.1μmol·g-1和15.1~39.3μmol·g-1,而吲哚族芥子油苷含量均低于1.01μmol·g-1。6个品种中检测到负营养芥子油苷组分2-羟基-3-丙烯基芥子油苷,含量0.72~14.4μmol·g-1。青花菜种子中芥子油苷组分和含量均存在多样性,不同品种之间主要的芥子油苷组分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拟南芥莲座叶芥子油苷对聚乙二醇模拟干旱的响应。[方法]以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设置对照组和干旱处理组分别培养拟南芥Columbia生态型种子,并在处理后的第0、4、5、6、7天分别取2组拟南芥莲座叶进行生理指标和芥子油苷含量的测定。叶片相对含水量测定采用烘干称重法(水分占叶片鲜重的百分比);叶片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浓度测定参照李合生的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系统进行芥子油苷的测定。[结果]干旱胁迫处理后营养生长时期的拟南芥幼苗莲座叶叶片的相对含水量下降,相对电导率(表征膜透性)及丙二醛浓度增加,受损害程度随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强。拟南芥莲座叶芥子油苷总量、脂肪族芥子油苷含量及吲哚族芥子油苷含量均在处理后第5天达到最大值,在处理后第6天迅速下降并低于对照组。各种芥子油苷含量变化存在差异,其中含量最高的4MSOB与芥子油苷总量变化趋势一致且差异显著,脂肪族芥子油苷响应干旱胁迫较吲哚族芥子油苷强烈。4MSOB等部分芥子油苷占芥子油苷总量的比例在干旱处理后发生变化并且与其本身含量变化相关。[结论]干旱胁迫确实对拟南芥莲座叶中芥子油苷总量、脂肪族芥子油苷及吲哚族芥子油苷的含量产生影响,使芥子油苷参与到植物对外界干旱胁迫的防御反应中,但长期的干旱胁迫不利于叶片中芥子油苷的积累。  相似文献   

3.
孙晶  杨今朝  于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6811-6814
[目的]研究拟南芥莲座叶芥子油苷对聚乙二醇模拟干旱的响应。[方法]以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设置对照组和干旱处理组分别培养拟南芥Columbia生态型种子,并在处理后的第0、4、5、6、7d分别取2组拟南芥莲座叶进行生理指标和芥子油苷含量的测定。[结果]干旱胁迫处理后营养生长时期的拟南芥幼苗莲座叶叶片的相对含水量下降,相对电导率(表征膜透性)及丙二醛浓度增加,受损害程度随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强。拟南芥莲座叶芥子油苷总量、脂肪族芥子油苷含量及吲哚族芥子油苷含量均在处理后第5天达到最大值,在处理后第6天迅速下降并低于对照组。各种芥子油苷含量变化存在差异,其中含量最高的4MSOB与芥子油苷总量变化趋势一致且差异显著,脂肪族芥子油苷响应干旱胁迫较吲哚族芥子油苷强烈。4MSOB等部分芥子油苷占芥子油苷总量的比例在干旱处理后发生变化并且与其本身含量变化相关。[结论]干旱胁迫确实对拟南芥莲座叶中芥子油苷总量、脂肪族芥子油苷及吲哚族芥子油苷的含量产生影响,使芥子油苷参与到植物对外界干旱胁迫的防御反应中,但长期的干旱胁迫不利于叶片中芥子油苷的积累。  相似文献   

4.
采用HPLC法对60份甘蓝材料球叶中的硫甙组分和含量进行了研究,共检测到8种硫甙成分,包含5种脂肪族硫甙(3-甲基硫氧丙基硫甙、2-羟基-3-丁烯基硫甙、4-甲基亚磺酰丁基硫甙、2-丙烯基硫甙和3-丁烯基硫甙),3种吲哚族硫甙(4-羟基-3-吲哚-甲基硫甙、3-吲哚-甲基硫甙、4-甲氧基-3-吲哚-甲基硫甙).3-甲基硫氧丙基硫甙和3-吲哚-甲基硫甙是甘蓝硫甙的主要组分,约占总硫甙含量的59%.总硫甙含量在6.822~45.379μmol/g(DW)之间,总脂肪族硫甙含量在2.362-34.036μmol/g(DW)之间,总吲哚族硫甙含量在2.382~24.110μmol/g(DW)之间.  相似文献   

5.
以中国特产蔬菜芥蓝的芽苗为材料,使用0.03 g/m L葡萄糖和5μmol/L茉莉酸甲酯进行外源处理,探究葡萄糖和茉莉酸甲酯对芥蓝芽菜中芥子油苷的积累,维生素C、花青素和多酚等抗氧化物的含量,以及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茉莉酸甲酯单独处理可以有效提高2-羟基-3-丁烯基芥子油苷、烯丙基芥子油苷、3-丁烯基芥子油苷、4-甲基硫丁基芥子油苷和2-羟基-4-戊烯基芥子油苷等脂肪类芥子油苷,以及所有吲哚类芥子油苷的含量;葡萄糖与茉莉酸甲酯共同添加则可以显著增加包括3-甲基硫氧丙基芥子油苷和4-甲基硫氧丁基芥子油苷在内的所有脂肪类芥子油苷的积累,并进一步增强茉莉酸甲酯对4-甲氧基-吲哚-3-甲基芥子油苷合成的促进效应;此外,葡萄糖与茉莉酸甲酯共同处理可以显著提升芥蓝芽菜中花青素的含量。综上所述,0.03 g/m L葡萄糖与5μmol/L茉莉酸甲酯共同处理可以增加芥蓝芽菜中有益于健康的植物化学物质的含量,是一种有效的改良芥蓝芽菜品质的化学调控手段。  相似文献   

6.
正漳芥1号是由漳州本地诗浦芥菜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的鲜食加工型芥菜新品种。于2014年通过了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适宜在福建省内种植。漳芥1号属叶芥中的大叶芥变种,从定植至适收期50~70天,株高约95厘米,株幅约100厘米,植株半直立,侧芽少,叶片深绿色,长椭圆形,叶面皱缩,叶缘浅锯齿状,叶基部浅裂,叶柄宽厚、绿白色、脆嫩,叶柄宽约6厘米,叶柄厚可达2.0厘米,单株重约4公斤,单株叶片数约15片,苦涩味淡。该品种既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缺硫胁迫下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生长到12片莲座叶时芥子油苷组成和含量的变化规律。[方法]以模式植物拟南芥为原材料,通过水培方法进行缺硫胁迫处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LPC-MS)法分析芥子油苷的组成和含量。[结果]缺硫胁迫处理48 h,拟南芥莲座叶中检测出7种脂肪族芥子油苷、4种吲哚族芥子油苷。缺硫胁迫对吲哚族芥子油苷含量影响不显著,对脂肪族芥子油苷含量影响显著。[结论]试验结果为探索缺硫胁迫下芥子油苷的代谢途径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离、鉴定芥蓝中脱硫芥子油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芥蓝菜薹中提取芥子油苷,经阴离子交换柱DEAE-Sephadex A-25纯化和硫酸酯酶脱硫,得到脱硫芥子油苷提取液.比较了两种高效液相色谱的流动相体系(甲醇与水体系和乙腈与水体系)及两种长度(250 mm×4.6 mm和150 mm×4.6 mm)的C18色谱柱(Prontosil ODS2,粒径5μm)对芥蓝脱硫芥子油苷的分离效果,确定分离条件为乙腈与水流动相体系和250 mm×4.6 mm C18柱.采用质谱联用及紫外扫描,在芥蓝菜薹中检测出7种脂肪族芥子油苷和4种吲哚族芥子油苷,其中4-甲硫基丁基芥子油苷为第一次在芥蓝中检测到.芥蓝中主要以脂肪族芥子油苷为主,占总芥子油苷含量的91.6%,而吲哚组芥子油苷的含量仅占8.4%.其中,3-丁烯基芥子油苷和4-甲基亚硫酰丁基芥子油苷为主要芥子油苷组分,分别占总含量的47.9%和35.5%,而含量最低的为4-羟基-3-吲哚甲基芥子油苷,只占总芥子油苷含量的0.2%.  相似文献   

9.
NaCl胁迫对拟南芥莲座叶中芥子油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4种不同浓度NaCl胁迫条件下拟南芥莲座叶中12种芥子油苷(包括8种脂肪族芥子油苷和4种吲哚族芥子油苷)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莲座叶中12种芥子油苷含量不同,其中脂肪族的4-甲基亚磺酰丁基芥子油苷(4MSOB)的含量最高,占总芥子油苷含量的45%。NaCl胁迫显著提高了拟南芥莲座叶中总芥子油苷和多数种类芥子油苷的含量,并且50 mmo.lL-1NaCl处理后莲座叶中总芥子油苷含量最高,是对照的1.8倍。不同种类芥子油苷的含量响应NaCl胁迫的变化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提取温度、提取剂甲醇浓度(V/V)、提取时间和待测物质与提取液比例(简称“物液比”) 对芥蓝菜薹中芥子油苷(总芥子油苷含量、总脂肪族芥子油苷和总吲哚族芥子油苷)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物液比和提取温度对总芥子油苷、总脂肪族芥子油苷和总吲哚族芥子油苷提取效果影响显著(P<0.05),而甲醇浓度和提取时间对芥子油苷提取率无显著影响(P>0.05)。综合考虑提取效果和成本,芥蓝中芥子油苷最佳提取条件为75℃,物液比1∶45(g∶mL),甲醇浓度70%,提取时间5 min。在该条件下,总芥子油苷提取量为8.31 μmol/g DW,总脂肪族芥子油苷提取总量为7.58 μmol/g DW,总吲哚族脂肪族芥子油苷提取总量为0.73 μmol/g DW。  相似文献   

11.
为了筛选出适宜在洞庭湖区栽培的高产优质叶用芥菜品种,针对洞庭湖区叶用芥菜品种单一、品种退化明显等问题,以华容大叶芥为对照(CK),对引进的华芥5号等叶用芥菜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12个叶用芥菜品种中,叶宽是甬包芥2号最宽,为42.97 cm,显著宽于其他品种,中肋宽度是甬包芥2号最宽,为11.46 cm,显著宽于其他品种,中肋厚度是1号宽柄芥最厚,为1.14 cm;产量以渝芥1号最高,达7 981.08 kg/667m2,显著高于CK的5 964.83 kg/667m2,比CK增产33.80%,其次是1号宽柄芥,产量为7 436.63 kg/667m2,比CK增产24.67%,再次是华芥5号、华芥7号、渝芥优2号、3号宽柄芥和甬包芥2号,但上述各品种间的产量无显著性差异;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叶宽、中肋厚度呈显著正相关性,叶宽又与中肋宽度、中肋厚度呈显著正相关。考虑到产量以及产量与叶宽、中肋宽度和厚度的相关性,渝芥1号、1号宽柄芥和甬包芥2号适合在洞庭湖区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2.
以11份菜薹(Brassica campestris L.ssp.chinensis var.utilis Tsen et Lee)品种为材料,采用HPLC法研究了不同基因型菜薹叶片和薹中硫代葡萄糖苷(硫苷)的组分及含量。在11个菜薹品种叶片和薹中都检测到7种硫苷组分,其中3种为脂肪族硫苷,分别为2-羟基-3-丁烯基硫代葡萄糖苷(PRO)、3-丁烯基硫代葡萄糖苷(NAP)和4-戊烯基硫代葡萄糖苷(GBN);4种为吲哚族硫苷,分别为4-羟基-3-吲哚甲基硫代葡萄糖苷(4OH)、3-甲基吲哚基硫代葡萄糖苷(GBC)、4-甲氧基吲哚基-3-甲基硫代葡萄糖苷(4ME)和1-甲氧基-3-吲哚基甲基硫代葡萄糖苷(NEO)。不同基因型菜薹间硫苷总含量和单一硫苷含量均差异显著。薹中4号菜薹的硫苷含量最高,达50.09μmol/100 g FW;叶片中2号菜薹的硫苷含量最高,达34.17μmol/100 g FW。对于同一基因型菜薹,薹中的硫苷含量均显著高于叶片中的,脂肪族硫苷含量显著高于吲哚族硫苷的。NAP和PRO是菜薹中含量较高的硫苷组分。  相似文献   

13.
以11份菜薹(Brassica campestris L.ssp.chinensis var.utilis Tsen et Lee)品种为材料,采用HPLC法研究了不同基因型菜薹叶片和薹中硫代葡萄糖苷(硫苷)的组分及含量。在11个菜薹品种叶片和薹中都检测到7种硫苷组分,其中3种为脂肪族硫苷,分别为2-羟基-3-丁烯基硫代葡萄糖苷(PRO)、3-丁烯基硫代葡萄糖苷(NAP)和4-戊烯基硫代葡萄糖苷(GBN);4种为吲哚族硫苷,分别为4-羟基-3-吲哚甲基硫代葡萄糖苷(4OH)、3-甲基吲哚基硫代葡萄糖苷(GBC)、4-甲氧基吲哚基-3-甲基硫代葡萄糖苷(4ME)和1-甲氧基-3-吲哚基甲基硫代葡萄糖苷(NEO)。不同基因型菜薹间硫苷总含量和单一硫苷含量均差异显著。薹中4号菜薹的硫苷含量最高,达50.09μmol/100 g FW;叶片中2号菜薹的硫苷含量最高,达34.17μmol/100 g FW。对于同一基因型菜薹,薹中的硫苷含量均显著高于叶片中的,脂肪族硫苷含量显著高于吲哚族硫苷的。NAP和PRO是菜薹中含量较高的硫苷组分。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不同类型芥菜变种间的遗传多样性,利用66对 SSR引物对16份芥菜变种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共扩出602个条带,多态性条带占92.5%,多态信息量(PIC)变幅为0.56~0.97,平均值为0.91。遗传相似系数为0.41~0.75,平均值为0.60,当相似系数为0.61时,可将供试材料分成4类。薹芥和抱子芥均单独为一类,第3类包括笋子芥、小叶芥和叶瘤芥,第4类包括白花芥、宽柄芥、长柄芥、大叶芥、凤尾芥、分蘖芥、卷心芥、茎瘤芥、花叶芥、结球芥和大头芥。表明16个芥菜变种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多样性。通过主成分分析也将供试材料分成4大类群,2种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都说明来自相同省份的绝大部分材料聚在一起,呈现出一定的地域性分布规律,但聚类结果与芥菜形态没有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5.
 采用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HPCE-MECC)技术分析了我国3大类型油菜种质资源365份材料中硫代葡萄糖甙(以下简称硫甙)的主要成分及分布。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资源133份材料中主要硫甙成分为2-羟基-3-丁烯基硫甙和3-丁烯基硫甙,其次为4-羟基-3吲哚甲基、2-羟基-4-戊烯基、苯乙基和3-吲哚甲基硫甙;芥菜型油菜种质资源材料中主要硫甙成分为丙烯基硫甙和3-丁烯基硫甙。170份白菜型油菜资源材料中硫甙总量的80%为3-丁烯基硫甙和4-羟基-3-吲哚甲基硫甙。地域分布调查表明:多数高丙烯基硫甙材料来自云南、贵州油菜产区。2-羟基-3-丁烯基、丙烯基、2-羟基-4-戊烯基、3-吲哚甲基、N-甲氧基-3-吲哚甲基、苯甲基、苯乙基硫甙为微量成分。  相似文献   

16.
<正> 在广东,为害十字花科蔬菜的害虫种类较多,尤以小菜蛾、黄曲条跳甲、蚜虫和美洲斑潜蝇的发生为害为重。 小菜蛾是十字花科蔬菜为害最严重的害虫。1龄幼虫潜叶,2龄多在叶背取食,留下半透明的上表皮;3~4龄取食叶片呈孔洞或缺刻,为害严重时可将叶片吃成网状或仅留叶脉。小菜蛾终年繁殖为害,每年发生20多代,发生世代多、数量大,3~5月和10~12月是为害高峰期,发生严重时每株蔬菜幼虫可多达20头。对小菜蛾的防治应采取多种措施,实施综合防治。主要措施有:调整耕作制度,减少十字花科疏菜的连作;清洁田园,清除残株  相似文献   

17.
拟南芥MYB51(AT1G18570)转录因子是吲哚族芥子油苷合成的正向调控因子。研究组从拟南芥生物资源中心(Arabidopsis Biological Resource Center,Ohio State University,USA)购买AT1G18570的两种T-DNA插入突变体SALK_045103和SALK_059771,分别通过基因型分析筛选得到纯合突变体。半定量RT-PCR分析结果表明,两种突变体中MYB51基因的表达量极低。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结果表明,两种突变体中吲哚族芥子油苷含量与野生型相比均显著降低。由此可知,SALK_045103和SALK_059771突变体中MYB51转录因子的功能显著降低,为进一步探讨拟南芥MYB51转录因子在环境因子调控吲哚族芥子油苷合成过程中的作用奠定了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18.
将已有的拟南芥芥子油苷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方法转换为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方法,通过条件优化改进,建立拟南芥芥子油苷UPLC检测方法。该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50 mm×2.1 mm,1.8μm),以超纯水和甲醇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40 mL·min-1,检测波长229 nm,进样量5μL,内标为苯甲基芥子油苷。利用此方法测得样品的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均小于9.62%,用此方法与HPLC法测定生长10周的拟南芥莲座叶中各种芥子油苷组分含量一致。方法简单、快速、准确,适用于拟南芥芥子油苷组分及含量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幼虫取食对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ssp. chinensis硫代葡萄糖苷质量摩尔浓度及组分的影响,初步明确硫苷介导的白菜抵御甜菜夜蛾幼虫取食胁迫的分子机制。  方法  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甜菜夜蛾幼虫取食对白菜硫苷质量摩尔浓度和组分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分析硫苷代谢关键基因表达模式的变化,谷胱甘肽硫转移酶试剂盒检测取食白菜后甜菜夜蛾幼虫体内谷胱甘肽硫转移酶活性的变化。  结果  白菜中8种硫苷组分在甜菜夜蛾幼虫取食后显著增加(P<0.05),其中吲哚族的4-羟基吲哚-3-甲基硫苷(4OH)、1-甲氧基-3-吲哚基甲基硫苷(NEO)、3-吲哚基甲基(GBC)和脂肪族的4-戊烯基硫苷(GBN)对甜菜夜蛾幼虫取食反应最为强烈;RT-qPCR结果显示:甜菜夜蛾幼虫取食后,白菜脂肪族硫苷合成相关基因BcBCAT4、BcMAM1的显著上调可能与脂肪族硫苷的增加有关(P<0.05),而BcSOT16的上调与4OH、NEO、GBC呈正相关;取食后,甜菜夜蛾幼虫体内谷胱甘肽硫转移酶活性显著增强(P<0.05),并呈现与总硫苷和吲哚族硫苷质量摩尔浓度变化规律的一致性。  结论  甜菜夜蛾幼虫的取食能诱导白菜硫苷的合成,而硫苷质量摩尔浓度的升高会诱导幼虫体内谷胱甘肽硫转移酶活性的增强。甜菜夜蛾幼虫取食胁迫下,白菜BcSOT16、BcBCAT4、BcMAM1等硫苷合成关键基因被激活,4OH、NEO、GBC和GBN显著增加,从而更好地抵御甜菜夜蛾幼虫取食胁迫。图2表3参43  相似文献   

20.
芥菜的腌制     
芥菜在采收后一般先要将菜晒成半干状态,然后加盐腌制。腌制过程中,食盐的浓度一般在12%以下,且腌菜缸必须密封不通气,防止过酸。其加工方法如下。 1.原料处理 将采收来的原料菜抖去泥土,剔除枯黄老叶,将根部削平,长短分档。瘤芥、薹芥、宽柄芥或大叶芥还要将整株从中心劈开,以利盐分进入。在日光下晾晒2小时-4小时,最好当日入缸腌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