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栽培因子对抗虫杂交棉生育期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提高杂交棉产量和品质,采用二次回归最优混合设计(311设计),研究了播期、栽培密度、施氮量三个栽培因子与抗虫杂交棉农杂62早熟性及产量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栽培因子对群体总果节量、成铃率、总铃数、单铃重、霜前皮棉产量及总产量均有显著影响.不同处理群体总果节量变幅为(224.1~328.5)×104个/hm2,单株铃数变幅为23.57~52.94个,全株平均单铃重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早播使全株平均单铃重降低,密度对单铃重无显著影响,缺氮和早播导致霜前花比例显著增高.经模拟寻优,供试品种农杂62在湖南棉区4月17~18日播种、每公顷栽培2.25×104株、施氮量为262.5kg/hm2时,最高皮棉产量可达2238.6kg/hm2.  相似文献   

2.
以转双价基因抗虫三系杂交棉邯杂429为试验材料,在棉花播种前施过磷酸钙360 kg/hm2和氯化钾180 kg/hm2做底肥,试验设尿素施用量0(CK)、210、300、390和480 kg/hm2计5个处理,尿素施肥方法为基施和花铃期追施各占50%,在最佳种植密度42 000株/hm2条件下,分析了不同施氮量对棉花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以探索实现杂交棉高产的适宜施氮量。结果表明:施氮量≤300 kg/hm2时,增施氮肥对提高棉花株高和果枝数效果明显;施氮量≤390 kg/hm2时,增施氮肥对提高单株铃数、总铃数、单铃重、衣分和产量效果明显。邯杂429高产的经济施氮量为390 kg/hm2,该施肥条件下,杂交棉农艺性状好,产量(4 454.4 kg/hm2)和衣分(37.7%)高,且避免了氮肥浪费。  相似文献   

3.
以鄂杂棉29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密度和施氮量对麦后直播棉产量及其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施氮量条件下,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总果节、单铃重、单株成铃数、成铃率下降,现蕾果节位升高,群体总铃数增加,伏桃比例上升.在施氮量225 kg/hm2条件下产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施氮量300kg/hm2条件下,产量先随密度增加而增加,达一定密度后产量反而下降.施氮量225 kg/hm2条件下以60000株/hm2产量最高,施氮量300 kg/hm2条件下以52 500株/hm2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转基因棉在丰产栽培模式,应用农业系统原理和方法,采用四元二次旋转组合设计,以密度、施氮量、施钾量、缩节安为决策变量,转基因棉产量及构成因素为目标函数,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剖析了密度、施氮量、施钾量、缩节安四项综合农艺措施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与产量的关系。分析表明,栽培因子对F1产量的影响大小顺序是:密度>缩节安>施氮量>施钾量。对F2产量影响大小顺序是:施钾量>施氮量>密度>缩节安。并寻求了定量生产水平下F1、F2的最佳农艺措施,即F1当密度为21500株/hm2、施氮量为450kg/hm2、施钾量为450kg/hm2、缩节安量为75g/hm2,可能取得最佳产量1556kg/hm2,F2密度为15000株/hm2、施氮量为750kg/hm2、施钾量为300kg/hm2、缩节安量为135g/hm2可获得最高的皮棉产量1219.35kg/hm2。  相似文献   

5.
抗虫杂交棉慈杂1号的育苗方式、施氮量、肥料基追比例及密度试验结果表明,营养钵育苗,667m2栽培密度2 800株,施氮量20 kg,基追比35∶65条件下,籽、皮棉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6.
不同氮肥水平对杂交棉产量及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杂交棉施氮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施纯氮量的增加,其株高、主茎节间长度、果枝台数、果枝长度、果节数和单株结铃数逐渐增加,第1~3果节及叶枝成铃数增多。单铃籽棉重、单铃皮棉重与不同氮肥水平呈正相关,在新疆地区追施纯氮达到396.99-433.08kg/hm^2,产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抗虫杂交棉慈抗杂3号种植密度和施氮量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氮素营养和种植密度对抗虫杂交棉慈抗杂3号成铃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施氮(折纯氮176.99 kg/hm2)能使抗杂3号植株稳结中部桃的基础上多结上部桃,同时又能在保证内围果节一定结铃率的前提下,进一步增结外围铃;合理密植(4.532 6万株/m2)有利于提高结铃率和优质铃比率,从而实现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8.
棉花新品种锦科杂1号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棉花新品种锦科杂1号的产量潜力及其构成因素,确定其高产栽培的主攻目标。利用锦科杂1号2006、2007年连续2a全国黄河流域棉区杂交春棉品种区试(C组)及2008年参加全国杂交春棉生产试验的资料,对其栽培密度、产量及产量因素性状进行了偏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该品种4个产量构成因素对皮棉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依次为密度(0.806 0)>单铃质量(0.640 7)>株铃(0.640 3)>衣分(0.310 4);基于产量构成因素的回归方程模拟,导出不同皮棉产量水平下产量构成因素的指标值,结果显示,皮棉产量从1 300kg/hm2增至2 000kg/hm2,每增产皮棉100kg/hm2,需增加密度429株/hm2、株铃0.25个、单铃质量0.16g、衣分0.45%。其高产栽培应在本试验平均密度(45 000株/hm2左右)的基础上,以力争株铃16~18个、稳定单铃质量(6.2~6.5g)、确保衣分(43%~45%)为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9.
标杂A2杂交棉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标杂A2 杂交棉优势突出 ,增产潜力大。据试验观察 ,在每公顷种植 2 2 5 0 0株左右的情况下 ,单株总果节可达到 16 6 .7~ 185 .2个 ,每公顷总果节达到 375万~ 4 16 .7万个 ,成铃率只要保持在 30 %以上 ,每公顷总铃数可达到 112 .5万~ 12 5万个 ,平均单铃重 6g ,衣分 4 0 % ,每公顷皮棉产量可达到2 70 0~ 30 0 0kg。通过几年的试验示范 ,我们总结出一套“标杂A2 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并在河南省鹿邑县、安徽省蒙城县、山东省金乡县等地进行广泛推广应用。 2 0 0 2年 ,鹿邑县种植标杂A2 高产示范 70hm2 ,平均每公顷产皮棉 1980kg ,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该研究旨在探索棉花栽培的最佳施氮量。[方法]该研究以转基因抗虫棉FZ-1品系为试验材料,利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棉花生育特性、棉铃发育和皮棉产量的影响。[结果]施氮量为300和375kg/hm2时,皮棉产量与225kg/hm2施氮量相比分别增加了28.46%和18.73%。当施氮量由225kg/hm2增加到300kg/hm2时,单株铃数、铃重和皮棉产量显著增加。然而当施氮量继续增加至375kg/hm2时,皮棉产量的增幅明显下降。改善棉花生育特性和棉铃发育、提高皮棉产量的最佳施氮量为300kg/hm2。[结论]合理施氮是促进棉花植株的生长发育,确保其高产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氮过量造成的环境污染最有效的方法。该研究为优质棉的大规模种植提供了完善的施氮策略。  相似文献   

11.
以转基因抗虫三系杂交棉邯杂429为试验材料,设两因素(种植密度、留叶枝方式)三水平试验设计,其中,种植密度水平为2.25万株/hm2、3.75万株/hm2和5.25万株/hm2,留叶枝方式水平为不留叶枝(常规整枝, CK)、留2个优势叶枝和留全部叶枝,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与留叶枝方式对棉花产量构成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保留叶枝能够提高棉花的霜前花率,促进棉花早熟,但在不同的密度种植时棉产量构成和产量效应不同:低密度栽培时,保留叶枝能够显著提高单株铃数和霜前花率,最终使产量略有提高;中等密度栽培时,保留叶枝会显著降低单铃重,最终导致产量降低,其中留全部叶枝的棉花减产显著;高密度栽培时,保留叶枝会降低棉花单铃重,其中留2个优势叶枝棉花的单铃重降低显著,最终导致产量略有降低。在三系杂交棉简化整枝栽培管理中,采用种植密度3.75万株/hm2、留2个优势叶枝方式栽培棉花产量最高,籽棉产量为5383.6 kg/hm2。  相似文献   

12.
笔者对3个陆地棉抗虫品种在两年间的农艺性状和纤维品质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个抗虫棉品种的产量性状年份间表现基本一致,而纤维品质性状差异较大。新棉33B在3个抗虫棉品种中产量性状表现最好。品种与年份的互作极为显著,2002年新棉33B在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上显著高于对照品种中棉所12号,而在2003年则与对照品种产量相当。JS166在单株籽棉产量和单株皮棉产量、单株铃数、单铃重等性状上两年间表现均较好,2003年还有较低的蕾铃脱落率。99035两年间在产量性状上与对照相比略有提高,但差异并不明显。所有3个抗虫棉品种2002年的纤维品质指标与对照相当,而2003年纤维长度和纤维整齐度明显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旨在进一步明确该杂交棉F2代与F1代相比在产量和品质方面的下降趋势和程度,为更好地发掘和利用F2代杂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在南疆广适种植的转基因抗虫杂交棉中棉所57号的F1和F2代为试验材料,设置3种种植密度,分取6个铃位,按照《棉花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对其进行农艺经济性状与纤维品质的调查、鉴定和评价,最终对F1和F2代杂交种进行产量比较。[结果]在铃重、衣分和子指空间分布上,F2代比F1代丰产株型的竞争优势略有减弱;纤维品质表现上,也有R代分离造成的下降趋势,但均没有达显著性差异。[结论]最终皮棉产量,F2代则以22.5万彬hm^2高密度种植为最高,F1代以18.0万株/hm^2。种植密度次之。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高效地进行杂交棉品种选育,利用2006~2015年近10 a的河北省棉花区域试验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的统计方法,对影响杂交棉产量的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4个产量构成因素中,皮棉产量与单铃重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衣分和单株铃数呈不显著的正相关,与子指呈不显著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偏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4个产量构成因素均对皮棉产量有一定意义,对皮棉产量的贡献度顺序为单铃重衣分单株铃数子指。因此,在杂交棉品种选育时,应尽力提高杂交棉的单铃重,同时重视协调与衣分和单株铃数的相互关系,从而大大提高棉花的皮棉产量。  相似文献   

15.
徐道青  郑曙峰  王维  屈磊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4886-14887,14925
[目的]研究在不同种植密度下棉花生长状况、棉铃特征和产量变化,为沿江棉区找寻高产优质的合理种植密度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湘杂棉8号为试验材料,起始密度为12000株/hm2,密度梯度为9000株/hm2,共设6个处理。研究其生长周期、产量、棉铃、棉纤维等特征变化。[结果]密度对棉花的株高和其各生长周期影响不大,不同密度处理中籽棉衣分、纤维品质差异不明显,但对单铃重、"三桃"分布、蕾铃脱落率、僵烂比及产量等均有较大影响,且差异显著。基本规律为:棉花单铃重和伏桃比随着种植密度增加而降低,脱落率和僵烂比随着密度增加而增加;但都在处理5时表现最差。皮棉产量以处理2、3和4较高,最高的为处理3,密度最低的处理1产量最低。[结论]通过试验数据分析,在沿江棉区种植杂交抗虫棉以30000株/hm2的种植密度最佳。  相似文献   

16.
不同生态区杂交棉皮棉产量与多个性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生态区杂交棉在南疆地区皮棉产量与多个性状的关系,为新疆南疆地区棉花引种、育种和大田生产提供理论和生产实践参考.[方法]以来自不同生态区12个杂交棉品种(系)为材料,分别研究皮棉产量与单株铃数、单铃重、衣分、亩株数(667 m2株数,下同)、籽指、衣指、绒长、纤维伸长率、整齐度指数、马克隆值和断裂比强度之间相关性和通径分析.[结果]皮棉产量与衣分,单株铃数和单铃重达显著正相关;对皮棉产量贡献较大的因子依次是单铃重>亩株数(667 m2株数,下同)>单株铃数>衣分;12份材料,综合表现较好的为湘江棉5号、鲁棉研40号和湘江棉3号.[结论]栽培上杂交棉种植应注意控制合理密度;育种上宜主要从提高衣分、单株铃数和单铃重三方面来提高皮棉产量,同时对品质性状也不能忽视;引种时要注意选择皮棉产量较高,同时纤维品质较好的品种用于当地推广.  相似文献   

17.
以泗杂3号为试验品种,研究了施钾量对其生育特性、产量和产量构成的效应。结果表明,施用适量的钾肥对棉花早发和产量提高具有促进作用,主要表现为:①见蕾日期提前3~4 d,见花日期提前2~4 d,吐絮日期提前3~5 d;②株高适宜,株高日增量、果枝数、单株果节量适宜;③单铃重和单株成铃数显著提高,皮棉产量显著增加。对于综合生育特性、棉产量和产量构成,240 kg/hm2施钾量的促进效应最好。  相似文献   

18.
利用通径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棉乡368品种在2006—2007年河南省短季棉区试及2009年生产试验中所得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密度、株铃、铃重的最终效应均极显著,其中密度为负效应,而衣分、子指的效应不显著。实现高产,应在合理密植的基础上,力争株铃、确保铃重为主攻方向。各品质因素性状对纺纱指数的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最终效应(绝对值)依次为:比强度>2.5%跨长>整齐度>伸长率(负)>麦克隆值(负)。足见纤维品质的长、细、强度及整齐度对提高纺纱指数至关重要。模拟高产结构指标参数为:密度5.170万~5.304万株/hm2,株铃9.24~9.65个,铃重5.16~5.31 g,衣分39.27%~39.71%,期望产量1 437.33~1 461.38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