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符号象似性主要讨论形式与意义之间的理据关系。从萌芽时期算起,象似性研究先后经历了三个时期: 古希腊、罗马时期——象似性思想的早期萌发;欧洲中世纪直至19世纪末——语言理据研究的发展;20世纪以来的象似性研究。承认象似性及其重要地位并不否认任意性原则的存在,因为象似性是人们对语言本质研究的纵深发展,是对索氏任意性原则的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2.
从新的视角重新审视了索绪尔语言符号“任意性”的内涵,提出任意性包含能指和所指联结以及符号与符号联结两个层面的任意性,任意性的构件是多元的,不仅限于所指和能指,阐述了绝对任意性和相对任意性的辩证关系,以及言语和语言的可论证性、任意性的历时过渡转换。  相似文献   

3.
汉、英语言中的“胡”和“Dutch”及其借词在特定的语言与政治、文化、历史、经济等的类比中 ,不仅具有任意性 ,也具有理据性和物质性 ;同时还反映出仇恨与鄙视、惊奇与需要等复杂的民族心理特质与倾向。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词汇意义为例,在认知语言学理论的框架下,分析语言符号所具有的基本性质——语言符号的依存性和开放性,进一步探讨词语的象似性的理据。  相似文献   

5.
理论力学课程所涵内容丰富,往往教师花费较多的精力和时间,但教学效果却不理想。本文提出了理论力学中的定理、定律的表示符号是一种推理性符号,认为理论力学中符号具有能指和所指基本要素,体现了理论力学中形式层面和意义层面这两个层面的对应关系。两个层面的结合具有任意性和动机性,任意性保护符号编码不受任何类比的影响,动机性使记忆变得容易。理论力学中符号是一种具有意指作用的科学编码,认为其符号是随意的意指类型和形象的意指类型的综合体现。借助符号语言进行理论力学教学,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公式各物理量之间的联系,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语言理据及其研究对外语教学的意义以及语言理据的分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无论是认知心理教育学、二语习得、还是认知语言学的研究都表明,有意义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外语学习效果。语言理据的产生(理据过程)是一个概念化的过程,是目标语言形式和源头之间产生意义联系的过程。了解理据,就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理据的来源有语言系统、人的认知(主观世界)以及客观世界,除了语言本身,还要考虑文化、社会、认知(狭义)、生理、交际(语用)等因素。理据可以分为语内理据和语外理据,本文讨论4种语内理据和6种语外理据。  相似文献   

7.
习语是人类语言的精华,其意义的隐喻本质是具有理据性、概念性和系统性的。习语是通过概念投射方式、建立习语的字面义与隐喻义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其特定的意义。本文研究表明,英语中存在的"hot"习语的意义的形成不是任意或偶然的,而是和"hot"的本意有着某种联系,是概念迁移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汉字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汉字作为一种记录汉民族语言的符号,它是音、形、义的综合体,汉字的音、形、义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理据,汉字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小学语文人教版教材中每篇课文的识字量都很大。很多老师都觉得现在的识字课难上,究其原因,主要是课文长、生字多、课时紧等。为此,我们在开展精品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做了一系列的研究尝试。1激发兴趣创设情境  相似文献   

9.
布迪厄的语言观贯彻了其实践观,主要建立在反结构主义的基础上,试图说服语言学家跳出对符号系统的抽象分析,充分关注具体生动的语言实践过程,以避免用“虚幻的”规则代替语言本身;他认为语言不仅是表意的符号和沟通的手段,同时也是展现社会关系的媒介,特别是符号权力关系已经嵌入到语言符号体系中。尽管布迪厄对语言社会性的强调容易导致对语言本质的遮蔽,但是他的观点对拓宽语言学研究的视野、增强语言学研究的反思性具有不可忽视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象似性研究是当代国内外认知语言学界的热点课题,而顺序象似性指句法成分的排列顺序与其所对应表达的现实或事件发生的顺序相呼应。本文以新编剑桥商务英语的三本教材为研究对象,总结并分析线性顺序语用原则现象如松散句、倒装句的文体特征及象似性理据,研究对产生特定文体效果起着重要作用,同时有助于读者提高其学习并解释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际间的交流也日益频繁。外宣作为展示国家形象的重要渠道,其作用日益凸显,因此深化外宣翻译研究刻不容缓。外宣翻译是译者的理性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如翻译的目的、目标受众的需要、语言文化的差异等等。为了实现外宣的目的,译者必须权衡各方因素以做出最佳选择。这好比一场博弈,当中的每一步都是译者主体性的发挥。本文以博弈论为理据,结合外宣翻译中的部分典型译例(增译、减译),旨在从语言、文化和交际维度解蔽译者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2.
明清家具是中国古代家具的典范,在世界家具史上有着重要位置,新中式家具的设计主要是借鉴了明清家具的某些特征,同时以现代的技术手段和审美需求为标准。本文运用现代符号学理论,分析确定了明清家具是完整的符号系统,并总结出明清家具的符号学语言形式:形态性符号、装饰性符号、结构性符号和材料性符号,从而应用横组合与纵聚合等符号学原理创作了几款新中式家具。应用符号学理论审视明清家具既是一种全新的认识,也为新中式家具的创新设计提供了方法上的参考,对新中式家具的设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传统词汇语义研究将词义扩展的原因更多地归咎于历史因素和社会因素。历史因素和社会因素是词义变化的重要因素,但它们只是外部因素。词汇语义认知研究认为,词汇在很大程度上是有理据的,而不是任意性的,也不可能独立于人类的认知和体验之外。词义发展和变化的内因来源于人类的认知思维,概念转喻是词汇意义扩展的认知机制之一。概念转喻涉及的是“邻近”和“突显”原则,“邻近”常常引发词义的转移,“突显”则会引起词义的扩大或缩小。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汉字构形理据的历史演变的考察,将汉字构形理据分为形义契合理据和层次理据等,理据的变化是前者理据的下降和后者的上升,从而得出在整体汉字理据量上古今并没有太大的起伏,只不过是理据表现方式的转移。同时分析了隶变对理据的影响,认为隶变并不是导致汉字理据丧失的内因,在客观上反而促进了理据的转移。  相似文献   

15.
自然语言作为人类最主要的交际工具。它在本质同上是人类感知、认知世界。通过心智活动将经验到的外在现实加以概念化。并将其编码的结果,换言之,自然语言是人类心智的产物。同时书面语作为自然语言的记录和载体,书面语中的句法结构在某些方面反映出人们认知自然的特点和方式,而这些特点和方式的现实之间并非纯粹毫无理据的任意关系,句法在许多方面描摹其所界定的现实,通过分析句法中的象似性或理据性可以更加深入地观察人类的语言认知机制。  相似文献   

16.
语义学研究旨在建立系统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民族文化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它从语言符号出发,将民族文化心理、思维方式、审美观、世界观整合在语言世界图景内,揭示和解释表象、概念、观念在语言符号中的凝结与析出,进而完善我们对语义结构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基于韩礼德的社会符号学理论以及Kress和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理论,对新闻漫画《内部装修》的意义构建及符际关系进行多模态分析。在这理论框架上的定性研究表明,系统功能语法中语言的三大纯理功能,即概念、人际和语篇功能,也可以延伸到新闻漫画中的非语言符号上。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可以协同互补,共同构建语篇意义。  相似文献   

18.
借助认知语义学的意象图式理论,以《牛津高级英汉双解词典》(第6版)中的介词over为例,详细分析了多义词义项形成和扩展的经验基础和语义理据.基本图式产生了原型义(基本义),图式变体产生了其他空间义项,形成一个以原型义为中心的语义范畴,各个义项之间具有家族相似性的属性,存在一定的理据性.本文尚探讨了对多义词教学的启示和意...  相似文献   

19.
在遥远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创造和运用了符号系统,创造出记录语言的文字。同时,人类开始多方寻找文字符号赖以存在的有形载体:甲骨、青铜器、石头、简牍、缣帛……只有当文字符号找到了恰当的载体时,才形成"书"。于是,便有了图书馆。  相似文献   

20.
文化因素是影响汉英互译的重要因素。从符号学的角度探讨了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中影响语言互译的文化因素 :民族地域化符号的差异、民族意识化符号的差异、民族社会化符号之间的差异和民族物质化符号之间的差异 ,同时 ,提出了在汉英互译实践中如何处理好这些差异的一些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