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挖掘与粉葛葛根素生物合成的相关基因,为相关控制基因的验证及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对6个生长时期的粉葛块根进行转录组测序,在葛根素含量最高时期与最低时期初步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对各时期葛根素及其上下游代谢物含量变化趋势与差异表达基因相对表达量进行相关性分析,最终挖掘出相关性较高的基因片段。结果表明,经2步筛选差异基因后,挖掘11个与粉葛葛根素生物合成相关的片段,共编码3个基因,分别为异黄酮羟化酶控制基因(I2′H)、异黄酮7-O-葡糖苷转移酶控制基因(IF7GT)和异黄酮合酶控制基因(IFS1),其中I2′H、IF7GT、IFS1均与葛根素的生物合成呈现正向相关,即均正向调控葛根素的生物合成。说明I2′H与IF7GT所编码的酶主要负责调控大豆苷元向芒柄花素和大豆苷的合成,两者同为葛根素上游代谢物的支链代谢物,因此与葛根素的含量呈正向相关,而IFS1则通过调控2,7,4′-3-羟基异黄酮的生物合成与异甘草素向葛根素的直接合成,最终调控葛根素生物合成进程。  相似文献   

2.
魏锐  王建南  谢朝阳  何侃  郑群怡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9):4047-4047,4064
[目的]建立HPLC同时测定葛根中葛根素、大豆苷、大豆苷元含量的检测方法。[方法]HPLC色谱条件为:C18柱,流动相为甲醇-1%醋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0 nm,流速1.0 ml/min,柱温30℃,进样量10μl。[结果]在测定范围内,葛根中葛根素、大豆苷、大豆苷元混合对照品的线性关系良好。[结论]该方法可为葛根的质量控制及综合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合水葛根异黄酮含量的HPLC指纹图谱,为合理开发利用其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葛根素为标准品,对合水粉葛块根的头、中、尾、表皮、皮下部分和须根的总异黄酮、葛根素含量和异黄酮成分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合水粉葛块根表皮的总异黄酮和葛根素含量都高于皮下部分,块根尾部总异黄酮和葛根素含量较头部和中部低;须根的总异黄酮含量高于块根,但须根中葛根素占总异黄酮含量的比例低于块根,并且存在一种含量仅次于葛根素的未知异黄酮物质。[结论]合水粉葛块根不同部分和须根的总异黄酮、葛根素含量和异黄酮成分构成不同。  相似文献   

4.
庄晓梅  韩淑琴  李志锐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156-12157
[目的]测定葛根总黄酮提取物有效成分葛根素、大豆苷含量。[方法]HPLC色谱条件为:色谱柱为C18柱;流动相为乙腈-水(25∶75,V/V);检测波长为250 nm;流速为0.8 ml/min;柱温为室温;进样量为4μl。[结果]在测定范围内,葛根素、大豆苷对照品线性关系良好;葛根中葛根素、大豆苷平均含量分别为5.41、7.50μg/ml。[结论]该研究为更好的利用葛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自然生长条件下,选取三峡库区6个不同生长地点的葛根,进行ISSR扩增,显示出遗传多态性。对葛根葛根素含量、总黄酮含量、大豆苷含量和大豆苷元含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6个不同生长来源地的葛根之间,其葛根素含量、总黄酮含量、大豆苷含量和大豆苷元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不同溶媒对葛根提取物中有效成分葛根总异黄酮、葛根素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紫外及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结果]不同溶媒葛根提取物中,葛根总异黄酮,葛根素的含量不同。其中,以60%乙醇提取物中总异黄酮的含量较高,达46%;丙酮提取物中葛根素的含量较高,达0.32%。[结论]5种溶媒葛根提取物中葛根总异黄酮,葛根素的含量各不相同,且以60%乙醇,丙酮提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采用ODS色谱柱C18(150 mm×4.6 mm,5μm),以乙腈-水(23:77)为流动相,在流速0.6mL/min,进样量10μL,柱温40℃条件下,PDA检测器在波长270nm测定湖南芹菜中芹菜苷和3'-甲氧基芹菜苷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地区不同部位芹菜中黄酮苷含量不同且差异较大,芹菜叶柄中黄酮昔含量明显低于芹菜叶中的含量.芹菜叶中芹菜苷、3'-甲氧基芹菜苷含量分别为0.12%~0.43%和0.06%~0.19%.芹菜叶柄中芹菜苷、3'-甲氧基芹菜苷含量分别为0.01%~0.04%和0.01%~0.03%.张家界实芹叶的芹菜苷和3'-甲氧基芹菜苷含量最高,分别为0.43%和0.19%,而张家界野芹菜中未检出芹菜苷和3'-甲氧基芹菜苷.  相似文献   

8.
葛藤乃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 eobata (Wilid)Ohwi)(其根系中医常用药物之一葛根)的藤茎。我们已从葛藤中提取分离,鉴定出3种异黄酮类化合物——大豆甙元(Daidzein)、大豆甙(Daidzin)和葛根素(Puerarin),而这3种成分恰恰是葛根中重要的活性物质,因此测定此3种异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是评价葛藤内在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葛藤代替葛根入药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大豆及3种豆制品中大豆异黄酮组分的含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豆及3种豆制品中大豆异黄酮组分和含量的方法,研究其大豆异黄酮组分的差异。[方法]将供试样品用80%甲醇溶解提取,净化后用Wonda Sil C_(18)WR(4.6×250 mm,5μm)色谱柱分离,以乙腈和磷酸水溶液(p H 3.0)作为流动相,流速1 m L/min,柱温为40℃,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波长260 nm检测大豆异黄酮组分,用外标法进行定量。[结果]大豆及3种豆制品中大豆异黄酮的含量,大豆最高,其次是豆芽、豆腐、豆浆。供试样品的大豆异黄酮组分中大豆苷相关系数为0.997 2,黄豆黄苷相关系数为0.999 6,大豆苷元相关系数为0.994 7,黄豆黄素相关系数为0.999 1,染料木素相关系数为0.994 2,平行测定结果之差均低于算术平均值的10%。[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可用于豆制品中大豆异黄酮组分和含量检测。  相似文献   

10.
选用健康的1日龄樱桃谷鸭128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添加基础日粮、基础日粮+葛根异黄酮组 (10 mg/kg)、基础日粮+葛根素组(10 mg/kg)和基础日粮+大豆异黄酮组(10 mg/kg),分别于21日龄和42日龄屠宰对血清及骨骼里的钙磷及相关指标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前期大豆异黄酮的作用效果>葛根异黄酮>葛根素,后期葛根异黄酮的作用效果>大豆异黄酮>葛根素,能增加血清碱性磷酸酶的含量、降低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的含量,同时增加骨骼湿重、长度和钙的含量,说明不同时期的葛根异黄酮和大豆异黄酮可以促进骨的形成、抑制骨的吸收,从而维持骨的健康,且作用效果大小因生长阶段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11.
粉葛又名葛麻藤,为豆科植物野葛的根,其淀粉含量高达40%,是一种营养独特、药食兼优的绿色保健食品.它含人体必需的13种氨基酸及铁、钙、硒、锗等微量元素,还含有黄豆甙、葛根素等异黄酮类物质,主要活性成分为大豆素、大豆甙、葛根素、葛根素-7-木糖甙等,具有清心明目、扩张血管、降血压及抗癌等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木生葛根"特征特性与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又名葛藤、粉葛,系多年生豆科藤本块根性植物.其加工产品葛粉含葛根素、木糖甙、大豆异黄酮及多种微量元素,具有清凉解毒、防暑降温等功效,对多种疾病有预防和辅助疗效,是集食疗、营养保健于一体的特色食品.2002年我县从江西引进"木生葛根"良种,试种1.3hm2,667m2产量达2000~2500kg,产值1600~2000元.  相似文献   

13.
选取超市出售的几种豆制品,测定其异黄酮含量,了解豆制品中异黄酮的基本情况。结果表明,从豆制品干物质分析,豆腐丝中异黄酮含量最高、其次是内酯豆腐,再者为北豆腐,豆腐干较少,豆腐皮和豆腐泡依次更少,总体在129.19~770.99μg/g之间。豆制品的制作工艺可能是造成异黄酮含量差异的原因之一。多数豆制品中染料木素含量高出大豆苷元含量数倍,推测大豆苷元在加工过程中,比染料木素更容易损失。  相似文献   

14.
【目的】测定毛豆、发酵处理毛豆和大豆中的大豆苷元、黄豆黄素与染料木素3种异黄酮苷元以及多酚类化合物的总含量,并分析其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方法】利用回流法酸水解样品中的大豆异黄酮,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豆苷元、黄豆黄素和染料木素的含量;利用福林酚法测定3种样品中的多酚类物质总含量,并通过测定清除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和还原力比较样品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毛豆、发酵处理毛豆和大豆的大豆苷元含量分别为255.96,286.04和358.08μg/g,黄豆黄素含量分别为57.96,65.51和59.73μg/g,染料木素含量分别为12.88,26.40和4.62μg/g。发酵处理毛豆中染料木素含量增加明显,分别为毛豆和大豆染料木素含量的2.05和5.71倍。发酵处理毛豆、大豆、毛豆中的多酚类化合物总含量分别为(3.31±0.138)mg/g、(1.148±0.028)mg/g和(2.69±0.011)mg/g,发酵处理毛豆的多酚类化合物含量约是大豆和毛豆的2.9和1.2倍。抗氧化活性比较表明,发酵处理毛豆清除ABTS自由基与DPPH自由基的能力优于大豆和毛豆。发酵处理毛豆、大豆和毛豆还原力大小依次表现为发酵处理毛豆毛豆大豆。【结论】经过发酵处理后,毛豆中的3种异黄酮含量均有所增加,但以染料木素的增加最为明显;发酵处理毛豆中多酚类化合物总含量升高,自由基清除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15.
大豆种子发育过程中异黄酮含量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分析大豆种子发育过程中异黄酮含量的变化趋势,以6个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北京夏播条件下种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不同发育阶段种子的异黄酮含量。结果表明,种子中异黄酮含量在品种间有一定差异,含量的高低与品种的生育期长短没有直接关系;异黄酮含量随着种子的发育进程逐渐增加,10月1日左右达到峰值,生育期短的品种成熟前含量达到最高,生育期长的品种,成熟前含量有降低的趋势;种子发育前期大豆苷元的合成和积累早于染料木素,而发育后期染料木素的合成积累增加迅速,成熟时染料木素含量超过大豆苷元含量。所以,大豆种子中染料木素含量一般高于大豆苷元含量。  相似文献   

16.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豆异黄酮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华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104-15104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分离并测定了大豆异黄酮的含量。结果表明,大豆异黄酮的线性检测范围为1.0-9.0μg/ml;染料木素、大豆苷元,大豆甙、染料木甙的回收率分别为98.7%、98.1%、97.9%、97.8%,RSD分别为2.1%、1.8%、1.7%、1.3%。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建立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同时测定当归补血汤中阿魏酸、洋川芎内酯Ⅰ、毛蕊异黄酮苷、毛蕊异黄酮及芒柄花苷的含量。采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B):0.4%甲酸水(A)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0 nm。阿魏酸、洋川芎内酯Ⅰ、毛蕊异黄酮苷、毛蕊异黄酮和芒柄花苷分别在0.091~1.824、0.015~0.308、0.092~1.848、0.036~0.728、0.082~1.656μg/mL质量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0.999;定量限分别为0.091、0.015、0.092、0.036、0.082μg/mL;检测限分别为0.027、0.005、0.028、0.011、0.025μg/mL。该方法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加样回收试验的RSD均小于5%;回收率分别为99.68%、99.40%、100.24%、101.04%和100.88%。所建立的测定方法操作简单,分析灵敏快速,结果准确,可用于当归补血汤的含量测定及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8.
应用TLC和RP-HPLC建立野葛中葛根素和大豆苷的快速准确的测定方法.在GF254硅胶板上以乙酸乙酯、丙酮、甲苯、水(10∶8.5∶1.0∶1.7,体积比)作展开剂,上行约8 cm,采用紫外线(254 nm)-碘蒸气的硬板显色获得较好分离.RP-HPLC条件:色谱柱ZORBAX SB-C18(150 mm x4.6 mm,5μm),DAD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波长250 nm,参比波长380 nm,柱温30℃,进样量5μL,流速0.6 mL/min,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9 min,乙腈、水体积比10∶90;10~19 min,乙腈、水体积比15∶85;20 ~ 30 min,乙腈、水体积比20∶80.TLC条件下葛根、葛藤、葛叶中葛根素和大豆苷薄层鉴别斑点明显,Rf值分别是0.43和0.51;RP-HPLC条件下葛属植物中5种组分能被较好分离,葛根素和大豆苷在400~800 μg/mL和112~176 μg/mL内线性关系良好,最低检测限为19.91、104.17μg/mL,主要组分葛根素平均回收率为99.86%,RSD为0.60%.  相似文献   

19.
以野葛的根样为试材,依次通过总黄酮提取、有机溶剂分级分离和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获得4种异黄酮糖苷组分,依据核磁共振谱和质谱分析结果分别鉴定为葛根素、大豆苷、芒柄花苷和染料木苷。采用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的有机自由基体系和超氧阴离子(O2-·)的无机活性氧自由基体系,对上述4种异黄酮糖苷化合物的体外清除自由基能力和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4个异黄酮糖苷组分对DPPH·自由基和O2-·自由基均具有一定的清除活性,清除能力的大小与处理浓度均成正相关关系,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效果由高到低依次为染料木苷、大豆苷、葛根素和芒柄花苷,抑制O2-·自由基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葛根素、大豆苷、染料木苷和芒柄花苷。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大豆资源异黄酮含量及其组分的遗传变异和演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中国拥有丰富的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资源,研究不同生态区大豆种质异黄酮含量的遗传变异和演化特征为专用型品种的选育奠定基础。【方法】以来自中国各生态区的580份地方品种、106份育成品种、209份野生大豆组成的895份大豆种质为材料,88份国外品种为参照,采用快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2种大豆籽粒异黄酮,分析其遗传变异和演化特征。【结果】全国野生大豆、地方品种与育成品种大豆异黄酮总含量(TISF)及其组分均存在很大变异。TISF变幅分别为927.29—7932.94、259.38—7725.45和489.67—5968.90μg·g-1,平均分别为2994.51、3241.33和2704.83μg·g-1。从野生种到地方品种再到育成品种,长期人工育种使染料木苷类总含量(尤其是丙二酰基染料木苷)与黄豆苷类总含量(尤其是乙酰基黄豆苷和丙二酰基黄豆苷)增加,大豆苷类总含量(尤其是乙酰基大豆苷)却明显降低,从而导致育成品种平均TISF低于野生种。各生态区的野生和栽培种质的TISF及其组分均有大量变异。野生种TISF与种质来源地经、纬度无显著性相关,栽培种则由于各地人工进化的差异形成了与地理经、纬度均有极显著负相关(r=-0.264和-0.380)的特点。从983份材料中优选出ZYD3621(TISF7932.94μg·g-1)、N3188(TISF7725.45μg·g-1)、N20793(TGL5122.21μg·g-1)等一批高TISF与高组分特异种质可供异黄酮育种利用。【结论】中国从野生种到地方品种再到育成品种,异黄酮含量及其组分的演化特点为栽培大豆平均异黄酮总含量、染料木苷类与黄豆苷类总含量均高于野生种,大豆苷类总含量低于野生种。中国各生态区域内大豆异黄酮及其组分均有丰富变异,从中筛选出一批高含量、高组分种质可供异黄酮育种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