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香稻品种香味性状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对赣优晚、赣香糯2个江西名优香稻品种香味性状的遗传模式及基因等位性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推断这2个香稻品种叶片香味性状和稻术香味性状的表现受相同的基因所支配;香味性状受核内隐性单基因控制,可能存在修饰基因的作用,但与细胞质基因无关,也不存在母体效应;2个香稻品种间香味隐性基因互为等位。试验结果还揭示无香味表现胚乳直感现象,植株叶片的香味受孢子体(2n)基因型控制,稻米的香味表现则由胚乳(3n)基因型决定。研究结果表明2个香稻品种的香味性状在育种上是容易转移和稳定的。文中探讨了它们在香稻品种选育及香型杂交水稻选育中的利用价值和途经,并讨论了香稻品种保纯中的隔离问题。  相似文献   

2.
水稻香味的遗传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本试验分析了ScentedLemont等香稻品种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无香味为显性性状,并表现胚乳直感现象。ScentedLenmontT香稻I的香味均受两对隐性基因控制。水稻叶片的香味受孢子体(2n)基因型决定,稻米的香味受制于胚乳(3n)基因型。如双亲之一为香稻,则F_1代叶片无香味,杂交稻米(F_2种子碾米)香味特性为自然参合型;如双亲均为香稻,且香味基因是等位的,则F_1代叶片有香昧,杂交稻米为全香型。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用0.3mol/LKOH溶液浸泡籽粒或叶片,分析了上农香糯的香味遗传.采用的品种除香稻品种上农香糯外,无香味品种有上农黑糯07和太湖糯.香稻和非香稻各杂交组合的F_1植株均无香味.在后代,各组合无香味与有香味的分离比例符合3:1.正反交没有差别,表明水稻香味是细胞核隐性单基因遗传,与细胞质无关.测交结果证明了这一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水稻米香基因的染色体定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标记基因系、IR36三体以及粳稻易位系为材料,通过杂交研究了我国香稻品种所携米香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以咀嚼法测定双亲、F1、F2及F2植株上F3种子的米香。结果表明,米香基因与分属水稻11个染色体的36个标记基因表现独立遗传,而与位于第8染色体上的标记基因v-8表现连锁,估算2基因之间的重组值约为(37.55±2.86)%,推定控制水稻米香的基因位于第8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5.
以标记基因系、IR36三体以及粳稻易位系为材料,通过杂交研究了我国香稻品种所携米香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以咀嚼法测定双亲、F1、F2及F2植株上F3种子的米香。结果表明,米香基因与分属水稻11个染色体的36个标记基因表现独立遗传,而与位于第8染色体上的标记基因v-8表现连锁,估算2基因之间的重组值约为(37.55±2.86)%,推定控制水稻米香的基因位于第8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6.
以香稻不育系GHS与无香味恢复系和香稻品种杂交,采用咀嚼法测定杂交组合F1米粒和KOH溶液法测定杂交组合F1、F2、BC1F1植株的香味遗传特点。结果表明,恢复系无香味为显性性状,GHS的香味为隐性性状;GHS的香味基因与粤香占、湘晚籼17号的香味基因不等位;GHS的香味基因与玉香油占、天龙香103、新万香、创香5号香味基因可能存有等位位点。与无香味恢复系杂交组合F2植株群体无香味与有香味之比符合3∶1的分离比,BC1F1植株群体符合1∶1的分离比,GHS的香味遗传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在杂交水稻育种中,利用GHS系统选育出琼香S,并选配出一批香型杂交稻组合,其中琼香两优1号、琼香两优2号等高产优质组合已通过省级审定,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以香稻不育系 GHS与无香味恢复系和香稻品种杂交,采用咀嚼法测定杂交组合F1米粒和 KOH溶液法测定杂交组合 F1、F2、BC1 F1植株的香味遗传特点。结果表明,恢复系无香味为显性性状,GHS的香味为隐性性状;GHS的香味基因与粤香占、湘晚籼17号的香味基因不等位;GHS的香味基因与玉香油占、天龙香103、新万香、创香5号香味基因可能存有等位位点。与无香味恢复系杂交组合F2植株群体无香味与有香味之比符合3∶1的分离比,BC1 F1植株群体符合1∶1的分离比,GHS的香味遗传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在杂交水稻育种中,利用 GHS系统选育出琼香 S,并选配出一批香型杂交稻组合,其中琼香两优1号、琼香两优2号等高产优质组合已通过省级审定,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香稻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本文综述了香稻米的营养品质,香味的化学成份、鉴定方法与遗传、营养元素对香味的影响,以及香稻育种研究方面的进展。指出香稻育种的发展方向是将香味基因输入到雄性不育系和恢复系中,育成优质,高产的香味参合型或全香型杂交水稻。  相似文献   

9.
水稻香味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香和非香水稻常规品种、香型不育系同非香型恢复系、非香型不育系同香型恢复系,香型不育系同香型恢复系杂交,用氢氧化钾法研究香味的遗传表现。结果表明:常规种杂交当代种子,凡母本为香稻的,杂交当代种子为香型;用非香稻作母本的,杂交当代种子一般为非香型,但有一组合为香型。香型不育系与非香恢复系,杂交当代种子一般为香型,但也有为非香型的。相同非香型恢复系同不同香型不育系杂交,杂交当代种子香味测定结果表现不一致。非香不育系与香型恢复系杂交当代种子,大多数组合表现为不香,少量表现为香。不同不育系与相同恢复系杂交表现有差异。香型不育系与香型恢复系杂交当代种子表现一致为香型。香稻/非香稻,F1植株上的籽粒全为香型;非香稻/香稻,F1植株上的籽粒出现香和非香不同比例的分离,也有一正反交组合全为香型的。从F2以植株为单位测定籽粒香味的结果看,香与非香杂交,无论正反交,都出现香与非香不同比例的分离。分离比例有3:1——1对显性基因的差异,9:7和13:3——2对显性互补、抑制。  相似文献   

10.
将香味基因导入杂交水稻亲本,培育优质、高产的杂交香稻是解决当前主栽水稻食味欠佳的技术措施之一。文章介绍了香稻不育系川香31A的选育和利用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香稻的营养品质、香味的化学成分、鉴别方法、香味遗传、环境因素对香味的影响,以及香稻品种选育、杂交组合选育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指出香稻的发展方向是将优质与高产、抗逆及杂种优势利用结合起来,培养品质卓越的常规优质香稻品种与香型杂交水稻。  相似文献   

12.
以优良香稻品种京香2号为香味供体亲本,宁夏当地品种宁粳38号为受体亲本进行杂交,根据杂交后代植株香味的表现,对京香2号水稻品种香味性状进行遗传分析,并利用SSR分子标记方法对水稻香味基因进行初步定位。结果表明,水稻京香2号的香味性状是由单隐性基因控制;将香味基因 Jx2(t)初步定位于水稻第8染色体,位于SSR标记RM339和RM6948之间,与2个标记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3.6 cM和9.4 cM。该结果将有助于香味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相似文献   

13.
用香和非香水稻常规品种、香型不育系同非香型恢复系、非香型不育系同香型恢复系,香型不育系同香型恢复系杂交,用氢氧化钾法研究香味的遗传表现.结果表明:常规种杂交当代种子,凡母本为香稻的,杂交当代种子为香型;用非香稻作母本的,杂交当代种子一般为非香型,但有一组合为香型.香型不育系与非香恢复系,杂交当代种子一般为香型,但也有为非香型的.相同非香型恢复系同不同香型不育系杂交,杂交当代种子香味测定结果表现不一致.非香不育系与香型恢复系杂交当代种子,大多数组合表现为不香,少量表现为香.不同不育系与相同恢复系杂交表现有差异.香型不育系与香型恢复系杂交当代种子表现一致为香型.香稻/非香稻,F1植株上的籽粒全为香型;非香稻/香稻,F1植株上的籽粒出现香和非香不同比例的分离,也有一正反交组合全为香型的.从F2以植株为单位测定籽粒香味的结果看,香与非香杂交,无论正反交,都出现香与非香不同比例的分离.分离比例有3:1--1对显性基因的差异,9:7和13:3-2对显性互补、抑制.  相似文献   

14.
水稻香味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本试验以香稻品种香丝苗2号,川香28B,赣香糯(中国)、A301、Scented Lemont(美国)、Jasmin85(泰国)和非香稻品种珍汕97B为材料,研究水稻香味的遗传和香稻品种间香味基因的等位性。结果表明,供试香稻品种的香味受2对独立遗传的隐性基因控制。赣香糯、川香28B、A301和Scented Lemont等4个香稻品种的香味基因是等位的;赣香糯;Jasmine85和香丝苗2号彼此间  相似文献   

15.
水稻香味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用明水香稻、紫香糯 2 315、常规水稻品种ZJ2 0 1为试验材料 ,研究水稻香味的遗传和香稻品种间香味基因的等位性。结果表明 :供试香稻品种的香味受 1对隐性基因控制 ,明水香稻和紫香糯 2 315的香味基因是不等位的  相似文献   

16.
水稻香型恢复系昌恢121分别与非香稻品种大粒稻、9311、02428、R527、C418、明恢63配制杂交组合,并采用KOH法对其后代的香味进行鉴定,研究分析了昌恢121的香味的遗传模式。并利用昌恢121与现有的香稻材料粤香占、苏香晚占杂交配成香/香组合,并进行香味基因的等位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香稻品种昌恢121的香味是由1对显性基因和1对抑制基因所控制,且与粤香占、苏香晚占的香味基因不等位,因此,昌恢121的香味涉及2对以上基因的控制,且不等位间的基因存在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17.
水稻香味基因的染色体定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籼型及粳型标记基因系为工具材料,分别与武进香籼、武进香粳杂交,研究香味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以碱浸法测定双亲和F_1,F_2及部分F_3组合的叶香,结果表明,香味基因与分属水稻11个染色体的39个标记基因表现独立遗传,而与位于第8染色体上的标记基因v一8表现连锁,估算2基因之间的重组值约为38.03%±3.84%,推定水稻香味基因位于第8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18.
杂交香稻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期以来,杂交水稻的米质改良是水稻育种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之一。1989年,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提出杂交香稻理论与技术,并育成我国首个优质杂交香稻不育系湘香2号A和优质杂交香稻组合香优63。20多年来,我国已育成推广10多个香稻不育系和40多个杂交香稻组合,国外尤其是国际水稻研究所和印度农科院也育成系列杂交香稻组合,在水稻香味性状的遗传表达和分子生物技术育种方面取得重要研究成果。杂交香稻的推广和应用丰富了杂交稻的理论与实践。文章通过对杂交香稻品种的选育、香味性状的遗传表达、生物技术改良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概括,以期为今后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利用水稻甜菜碱醛脱氢酶Badh2基因的两个外显子缺失标记引物从60份优质常规粳稻中筛选到11份香稻材料,对其分子基础和香味特性进行分析。追踪香稻系谱,发现外显子7缺失的材料其香味可能与籼稻种质有关。进一步利用第8染色体上37对SSR引物分析11份材料遗传基础,结果有20对呈现多态且检测到64个等位基因变异,平均等位基因数目为3.2个。聚类分析发现苏香粳1号和苏香粳2号归为一类且与其他材料遗传距离较远;对两品种感官评价发现幼苗植株和米饭香味特性均表现突出。利用半定量RT-PCR检测幼苗植株香味基因的表达量,发现不同品种幼苗地上部表达各异,且根部有香味基因不同程度的表达。研究结果为了解粳稻品种的香味特性和香稻育种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20.
水稻香味基因的染色体定位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籼型及粳型标记基因系为工具材料,分别与武进香籼,武进香粳杂交,研究香味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以碱浸法测定双亲和F1.F2及部分F3组合的叶香,结果表明,香味基因与分属水稻11个染色体的39个标记基因表现独立遗传,而与位于第8染色体上的标记基因υ-8表现连锁,估算2基因之间的重组值约为38.03%±3.84%,推定水稻香味基因位于第8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