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表面肌电遥测和高速摄影同步测试技术,对竞技武术套路中搬脚朝天蹬直立平衡动作的下肢肌 肉用力特征进行测试。结果显示: 所测五名女子运动员的下肢六部位肌肉(胫骨前肌、臀中肌、臀大肌 、腓肠肌、股二头肌和股直肌)的放电大小顺序和先后顺序相似,即胫骨前肌最先放电且放电量最大、其 次是臀中肌和臀大肌几乎同时放电,而后依次是腓肠肌、股二头肌和股直肌。在完成动作过程中,运动员 的运动级别越高,其各部位肌肉的总积分肌电值却越低。武英级运动员与二级运动员在股直肌、股二头肌 、胫骨前肌、臀中肌上的均方根振幅(RMS)指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与二级运动员相比,武英 级运动员在完成该动作时肌肉间的配合更协调,总体更省力。  相似文献   

2.
以小金县4.5岁的牦牛、犏牛的公牛为研究对象,采用舍饲和放牧饲喂,屠宰后采集舍饲牦牛、犏牛和放牧牦牛的背最长肌、臂三头肌和股二头肌等部位的肌肉,测定其肌纤维直径、肌纤维密度、肌内肌纤维含量和肌内结缔组织含量。结果表明,舍饲牦牛、犏牛和放牧牦牛的肌纤维直径、肌内肌纤维含量在3个肌肉部位间无显著差异;舍饲牦牛臂三头肌的肌纤维密度显著高于股二头肌;舍饲犏牛背最长肌和臂三头肌的肌内结缔组织含量显著高于股二头肌;舍饲犏牛、放牧牦牛的肌纤维密度和舍饲牦牛、放牧牦牛的肌内结缔组织含量在3个肌肉部位间无显著差异;3个部位肌肉的肌内肌纤维含量和肌内结缔组织含量在舍饲牦牛、舍饲犏牛和放牧牦牛间差异不显著;舍饲牦牛背最长肌的肌纤维直径显著高于舍饲犏牛;舍饲牦牛股二头肌的肌纤维直径极显著高于放牧牦牛,臂三头肌的肌纤维直径无显著差异,臂三头肌的肌纤维密度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以子宫肌电为指标观察了中药(加味催生芎归汤)对乏情期绵羊在体子宫及离体子宫肌条的作用,结果表明:此药可使乏情期绵羊子宫放电的频率和振幅加强,用药期间的子宫肌电振幅较用药前有显著差异(P<0.05)。使离体子宫肌条兴奋度,紧张度,收缩力加强,用药后子宫收缩面积(UCA)较用药前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4.
不同营养水平对杜—哈白F_1猪肌组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光镜观察和测量了杜—哈F_1猪90公斤时肌组织的形态学特征:a.背最长肌(M.longissimus dorsi)和股二头肌(M.biceps femoris)基本上均属于中间型(氧化糖酵解型)纤维构成的肌肉,该纤维肌浆均匀,肌原纤维孔氏区(Cohnheim)明显。红肌纤维位于1级肌束中部,常以2,3条肌纤维集聚,形态多为圆形,其周围的肌肉膜清楚,常与周围中间型肌纤维分离,其肌浆充盈,故不易见孔氏区象。白肌纤维极少,肌浆贫乏,肌原纤维呈密集点状(横断面);b.F_1代猪肌小束(1级肌束)以35~50条肌纤维组成,小束间结缔组织膜H.E染色不清,仅以裂隙示之,但PAS染色,Osimic acid处理的肌组织Ⅰ级肌束膜清楚。以数条到十数条肌小束构成Ⅱ级肌束;c.F_1代猪肌纤维直径45~65微米,雌性的大于阉雄的;肌小束膜及肌束膜厚,阉雄的大于雌性的。d.股二头肌肌内膜比背最长肌肌内膜发达,说明背最长肌柔嫩、细腻,肉的品质高于股二头肌。e.根据观察和生物统计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第1组早期18%,后期14%的蛋白及5%的鱼粉混合料对肌纤维粗度、密度有显著影响,但在肌纤维类型的比率上无明显差别。根据肉质标准,该组饲料配方效果,尚需商计。其它7组饲料配方,无规律性变异。  相似文献   

5.
利用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马半腱肌在直流、交流脉冲电流刺激下肌节及纤维、Z 线等显微结构的变化。采用5个不同档次的电压对屠宰后20~60min 内的屠体,实施3min 的电刺激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对照组与实验组显微结构差异明显,对照组肌节、肌纤维排列整齐。实验组中肌节、肌纤维、Z 线的显微形态发生了变化,肌节出现了强直收缩或延展,I 带和 Z 线处产生了撕裂并伴随产生了细胞溶解物。这一结果为电刺激对肌肉的嫩化作用提供了证据,同时也扩展了前人在这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针刀治疗对中期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s,KOA)兔模型伸肌-屈肌萎缩状态及肌肉拉伸弹性模量的影响。方法 24只新西兰兔按体质量随机分为空白组(6只)及KOA造模组(18只),造模组应用改良的Videman法制动6周建立KOA兔模型,解除固定后根据Lequesne评分再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刀组和西药组(每组6只)。随后各组分别进行干预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应用Lequesne评分标准进行行为学评价,兔股直肌、股二头肌分别进行HE染色及拉伸弹性模量检测。结果 (1)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和西药组能明显降低Lequesne评分(P<0.01)和改善局部疼痛程度(P<0.05或P<0.01)。(2)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和西药组可显著改善股直肌、股二头肌萎缩状态,表现在固定视野内肌纤维数量显著减少(P<0.01)、平均横截面积显著增加(P<0.01)。(3)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股直肌和股二头肌弹性模量(elasticity modulus,EM)显著降低(P<0.01),西药组股直肌和股二头肌EM值明显降低(P<0.05),且针刀组股直肌EM值低于西药组(P<0.05)。结论 针刀干预中期KOA兔具有改善关节功能及缓解疼痛的作用,减轻KOA兔股直肌、股二头肌肌肉萎缩状态,促进股直肌-股二头肌拉伸弹性模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青皮能增强皱胃幽门窦、十二指肠和空肠的峰电活动。缩短小肠移行性综合肌电的周期,延长空肠移行性综合肌电(?)相的时程,触发小肠位相性收缩,产生移行性运动复合波,促进排便和排尿。  相似文献   

8.
 研究选用24kg左右的去势撒坝猪及其约长撒三元杂交猪各7头,根据基因型分成两组, 按活重变化分为3个试验期 (前:20~35kg,中: 35~60kg和后期60~90kg),在同一试验期内饲喂同样的日粮进行饲养试验,当活重达90kg进行屠宰试验,研究杂交改良对云南省本地猪种撒坝猪肉品质和肌纤维特性的影响。撒坝猪通过杂交改良后,生长速度和瘦肉率显著提高,但其肉品质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杂交后代肌肉水分显著地增加(P<0.01),相反,肌肉粗蛋白(P<0.05)、粗脂肪和肌内脂肪(P<0.01)显著地降低。杂交后代的系水率、保水率、肉色、嫩度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差异不显著P>0.05),然而,大理石纹、熟肉率、滋味、多汁性和汤味显著下降(P<0.05)。肌纤维直径和密度变化较为显著。杂交后显著地降低了腰肌、股二头肌和背最长肌肌纤维密度(P<0.001);腰肌、股二头肌和背最长肌肌纤维密度分别降低了22.3%,22.8%和19.3%。肌纤维密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杂交后显著地增加了腰肌、股二头肌和背最长肌肌纤维直径(P<0.01);腰肌、股二头肌和背最长肌肌纤维直径分别增加了22.5%,18.1%和18.9%。  相似文献   

9.
该文通过实验研究了油锯振动对操作者手臂掌长肌收缩强度和疲劳的影响.结果表明,振动加速度大小和振动频率对掌长肌收缩强度的影响都很显著,加速度幅值越大收缩越强烈,27~120Hz条件下的掌长肌收缩都比静态握持时要大,并且27~80Hz范围内掌长肌收缩最强烈,超过120Hz时,与静态握持时基本相同.肌电图频谱中与激振频率相对应的成分占主导地位,随着激振频率增大,与之对应的肌电成分变小,但也有明显的峰波值.振动频率和暴露时间对掌长肌收缩慢波化的影响很显著.与静态负荷比较,80Hz附近的振动易引起掌长肌疲劳,而27Hz附近的振动则有减轻掌长肌疲劳的效果.握持开始后3min内,掌长肌收缩的慢波化进展最快,第3~7min较慢,第7min开始又加快,说明掌长肌的疲劳进展呈现一定的节奏.  相似文献   

10.
应用玻璃微电极技术测定结果表明:卡死克对东亚飞蝗脑神经分泌细胞自发性电活动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处理组4龄若虫饲毒后第4天间脑部位的Ⅱ、Ⅲ类脑神经分泌细胞数量比正常组的减少约75%,而且细胞放电活动强度平均降低约0.5~1.0mv.振幅,放电频率平均减少约5~10次/s。  相似文献   

11.
金丝猴上肢的三角肌锁骨部不及猕猴发达,肱二头肌除具有长短两头外,短头内侧还分出一条细长肌束,以细长腱止肘内侧筋膜。大猩猩、猕猴的背上滑车肌和长臂猿的背阔髁肌是同一肌肉的不同名称,金丝猴有与上述相同的起点,但不止于肱骨内上髁,而与肱三头肌止腱相连,并止于前臂筋膜,可与家畜的前臂筋膜张肌相当。肘肌不显著,并具有肘关节肌。指总伸肌腱越过伸肌支持带后立即裂成三支,每支又分别裂成内、外两支。除外侧腱的外支和内侧腱的内支分别单独止于第二和第五指远节指骨外,其余的以相邻腱的两支相合并后各止于第3和第4指。不同于猕猴指总伸肌腱分四支,分别到第2—4指,每一腱无分支存在。第二及第三指伸肌与人的示指伸肌相当,但分为两长腱分别与指总伸肌到第2、3指的腱相连。第四及第五指伸肌与人和长臂猿的小指伸肌相当,但它还分出一细腱至第4指。拇短伸肌不存在。金丝猴具有掌短肌,位于小鱼际皮下,肌纤维横向,肌束内夹有少量脂肪,属已退化的皮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在林木剪枝作业环节中,高枝杆锯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的工具降低了林业工人爬树剪枝的风险。本研究对市场上典型的电动高枝杆锯进行人机工程学评价,针对其缺陷提出了一种增加可移动手柄的改进方案,通过对比实验来证明改进方案的有效性,为同类型工具提供改进思路。  方法  可移动手柄通过改变握持点到重心的距离,调节工具本身重量对手臂及全身的疲劳负荷。实验选取17名男性操作者,收集操作原有电动高枝杆锯过程中被试人员的心率,肱二头肌和掌长肌的表面肌电信号,握持距离和主观评价结果等数据来选择改进方案。同等实验条件下,对比改进后的实验数据,确定改进效果。  结果  改进前被试人员的心率增加比均大于18%,表明人体全身疲劳负荷过大。肱二头肌和掌长肌归一化的表面肌电信号分别高于20%和30%,呈现出局部肌肉高度疲劳特征。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的方法,计算得出改进前后的心率增加比,肱二头肌和掌长肌的归一化表面肌电信号,主观评价和握持距离均有显著差异(P < 0.05)。  结论  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改进之后的电动高枝杆锯可以允许操作人员利用可移动手柄自由调节双手间的握持距离,从而降低手臂及全身的疲劳负荷,最终使得操作舒适性得到明显提升。改进成本控制在百元以下,提高了普遍推广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在草原公路上,合理的驾驶时长、科学的休息时间是有效避免肌肉疲劳逐步加深的关键。选取12名驾驶员,在草原公路上进行2 h的长时程实驾试验。应用MP150多通道生理信号采集仪,采集连续驾驶过程中颈部胸锁乳突肌的表面肌电信号,选取评价表面肌电较具代表性的中位(值)频率(MF)与平均功率频率(MPF)作为本次试验研究的评价指标,通过数学方法研究在草原地区单调景观条件下驾驶员颈部肌电信号的变化规律,探讨在草原公路连续行车的男性与女性、年龄差异大的驾驶员的合理驾驶时长。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在草原公路行车时间的不断延长,女性和男性驾驶员颈部MPF、MF均出现不断下降的情形,这说明在草原公路长时程连续驾驶导致颈部肌肉出现明显疲劳。通过数据分析发现,驾驶员颈部MPF、MF大约45 min时达到极限,说明此时驾驶员颈部肌肉达到生理临界状态;通过对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大龄驾驶员及女性驾驶员颈部肌肉更易且更迅速达到疲劳状态。因此在连续驾驶40 min至50 min时间段内应建议驾驶员通过休息来缓解颈部疲劳,且对于大龄驾驶员及女性驾驶员,应提早进入休息来缓解颈部疲劳,以保证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激活蛋白激酶的活性提高羊肉肌原纤维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分析磷酸化水平的提高对羊肉肌原纤维蛋白降解程度、收缩功能的影响,进一步揭示蛋白质磷酸化对羊肉肌肉嫩化的作用机理。【方法】通过添加蛋白激酶A激活剂Forskolin、蛋白激酶C激活剂佛波酯(PMA),提高蛋白激酶的活性,改变羊肉肌原纤维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比较激活剂处理组与空白对照组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MFI)、条带降解程度、肌节长度等指标的差异,确定蛋白质磷酸化水平对羊肉肌肉收缩和肌肉降解的影响。【结果】将羊肉样品在蛋白激酶溶液中培养24 h,在培养结束后1、2和4 h,PMA处理组(PKC激活组)的蛋白激酶活性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而在培养后1和4 h,Forskolin处理组(PKA激活组)的蛋白激酶活性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PMA处理组和Forskolin处理组的最高蛋白激酶活性出现在培养后1 h。Forskolin和PMA通过提高激酶活性显著提高肌联蛋白(Titin)、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Myosin binding protein C)、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肌球蛋白轻链2(Myosin light chain 2)等蛋白质的磷酸化水平,肌球蛋白重链、肌动蛋白质的磷酸化水平没有显著变化,Forskolin组和PMA组的蛋白质降解程度及肌节长度均低于对照组。【结论】肌原纤维蛋白磷酸化水平提高不利于羊肉肌原纤维蛋白的降解。另一方面,磷酸化水平可能通过对肌球蛋白轻链2的作用增强羊肉肌肉的收缩作用力,通过促进相邻原肌球蛋白的相互作用促进肌细丝收缩,影响肉的僵直进程和嫩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将36只成年SD(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8只,建立骨骼肌钝挫伤模型。采用组织块法和差速贴壁法培养与纯化快肌卫星细胞,应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进行鉴定,荧光标记后进行移植,术后5、10、15 d检测肌电生理、肌湿重、肌纤维横截面积,研究移植细胞的修复作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鉴定结果显示,快肌卫星细胞的结蛋白(desmin)、肌动蛋白(sarcomeric actin)、肌球蛋白(yosin)都呈阳性表达,成功建立了骨骼肌钝挫伤模型,且快肌卫星细胞移植处可观察到带荧光的快肌细胞核。肌电图显示,相同取材时间段试验组较对照组的波幅逐渐增高、波宽逐渐延长,整体趋于正常水平;HE染色结果显示,试验组较对照组的骨骼肌细胞排列更紧密,更具有方向性,肌纤维横截面积恢复更快;还观察到损伤大鼠随修复时间的延长逐渐恢复。方差统计结果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的肌电生理、肌湿重恢复率、横截面积灰度值差异极显著(P0.01),三者在不同修复时间之间同样差异极显著(P0.01)。表明体外培养的快肌卫星细胞的移植对因钝挫伤而损伤的骨骼肌有明显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附子理中汤改善脾阳虚证腹泻、食少、体重减轻等症状的机制。方法建立脾阳虚模型大鼠,分对照组,模型组,附子理中汤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5组。采用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记录在体大鼠空肠肌活动变化,检测血清瘦素(Lp)和神经肽Y(NPY)水平,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和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慢波频率显著下降(P<0.01),快波出现频率、最大振幅、每丛快波数均增高(P<0.05或P<0.01);纵肌收缩力振幅和环肌收缩力振幅均显著增大(P<0.01),血清Lp水平显著升高(P<0.01),NPY水平显著降低(P<0.01)。和模型组相比,中剂量组慢波频率上升(P<0.05),快波出现频率、最大振幅、每丛快波数均减小(P<0.05或P<0.01),纵肌收缩力振幅减小(P<0.05),血清Lp水平降低(P<0.05),NPY水平升高(P<0.05);高剂量组慢波频率显著上升(P<0.01),快波出现频率、最大振幅、每丛快波数均显著减小(P均<0.01),纵肌收缩力振幅和环肌收缩力振幅均显著减小(P<0.01),血清Lp水平显著降低(P<0.01),NPY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 Lp和NPY对小肠电生理活动有调节作用。附子理中汤通过调节Lp和NPY水平可能是其发挥止泻增重功效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菲律宾蛤仔闭壳肌组织学及其蛋白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的加工特性与肌肉蛋白质特性的关系,对菲律宾蛤仔闭壳肌的组织形态、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Mf)的分布特性,以及与其低温凝胶化相关的特性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闭壳肌肌纤维具有高度同向性,横纹肌呈直线柱状,平滑肌呈螺旋柱状;利用SDSPAGE电泳对两种类型肌肉的蛋白分布分析显示,横纹肌肌浆蛋白组分中存在相对分子质量为23 000的差异蛋白,且溶出更多的粗丝蛋白,平滑肌的Mf组分中存在标志性蛋白Myorod,且副肌球蛋白含量高,肌球和原肌球蛋白含量低,肌动蛋白含量接近;整个闭壳肌Mf的溶解性依赖于离子强度和有无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的添加;Ca~(2+)-ATPase活性在中等离子强度(KCl浓度为0.30 mol/L)时最高,偏离中等离子强度后活性逐渐降低;参与交联的蛋白包括肌球蛋白、副肌球蛋白、原肌球蛋白,离子强度越高交联作用越显著。本研究结果可为探究经济贝类软体可食部位蛋白特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回肠后部的移行性综合肌电(MMC)与回肠中部MMC3个时相规律一致,并从回肠中部移行而来;通过回肠末端终止于回盲口。回肠后部的MMC在移行终止于回盲口的过程中,除有与回肠中部相同的3相周期外,偶发的附加Ⅲ相在回肠后部明显增加,慢波频率逐渐减少(13.54±0.17次·min-1;11.50±0.21次·min-1,P<0.05),峰电峰值也渐减弱(102.61±2.29μV,68.49±1.42μV,P<0.01)。盲肠的综合肌电与回肠不同,不分3个时相,只有电活动期和静息期。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低强度电刺激治疗腓肠肌拉伤,观察其对于肌肉损伤部位成肌调节因子MyoD与Myogenin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D14组和D14-40Hz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建立腓肠肌拉伤动物模型。于造模后第5天D14-40Hz组开始予以电刺激,其余组继续喂养。正常对照组在实验开始当天,模型组在造模当天,D14组和D14-40Hz组在第14天进行在体力矩测试,测试结束后处死动物,分离腓肠肌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测定MyoD与Myogenin蛋白表达。结果:对照组关节最大等长力矩值为0236±0045(Nm),模型组肌肉拉伤后即刻关节最大等长力矩下降为0176±0034(Nm),两者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第14天D14-40Hz组最大等长力矩值为0247±0038(Nm),与D14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MyoD与Myogenin蛋白表达测定结果:肌肉拉伤后第14天MyoD蛋白表达D14组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但是MyoD蛋白表达D14-40Hz组比D14组增强明显(P<005);肌肉拉伤后第14天,D14-40Hz组Myogenin蛋白表达明显强于D14组(P<005)。结论:腓肠肌急性拉伤后,早期采用低强度电刺激治疗可以明显提高关节力矩,并促进了MyoD与Myogenin的表达,对组织修复起到了积极地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利用负重状态下离心收缩的方式是否诱导人体肱二头肌延迟性肌肉酸痛症(DOMS)模型。方法 实验对象从在校大学生中招募志愿者60名,随机分为造模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造模组做负重状态下离心收缩运动两组,每组25个,每个动作操作时间20秒,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通过观察志愿者的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K)、主观酸痛阈、主观体力等级评定量表(RPE)、DOMS临床评价(CEC)等级来评价模型是否成功。结果 造模组与对照组比较,试验后24 h和48 h主观酸痛阈低于对照组,试验后72 h CK高于对照组,试验后即刻、24 h、48 h、72 h RPE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后即刻、24 h、48 h、72 h、120 h CEC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组试验后与试验前比较,试验后24 h、48 h和72 h主观酸痛阈明显低于试验前,试验后48 h、72 h和120 h CK高于试验前,试验后即刻、24 h、48 h、72 h RPE明显高于试验前,试验后即刻、24 h、48 h、72 h、120 h CEC高于试验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负重状态下离心收缩可以诱导肱二头肌DOMS模型,各项指标变化符合文献记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