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9 毫秒
1.
夏季木槿上棉蚜的种群动态及其寄主利用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阐明南京地区冬寄主木槿上棉蚜种群年生活史的分化。【方法】采用定点、定株、定枝的系统调查及寄主转接建立生命表方法,比较夏季木槿上滞留棉蚜及棉花上棉蚜在主要夏寄主植物上的存活与繁殖能力。【结果】2006年和2007年的整个夏季,棉蚜的冬寄主木槿上均有滞留棉蚜种群存在,并且这些滞留棉蚜均以无翅型为主。木槿上夏季滞留棉蚜不能直接在黄瓜、香瓜、西葫芦、南瓜、四季豆和西红柿等寄主上繁殖后代和建立种群,仅极少部分个体可在棉花和豇豆上发育到成蚜并产仔,但产仔量极低,净增殖率多小于1。但是,滞留棉蚜经棉花寄主饲养多代后,能较好地利用棉花和南瓜寄主,表现出滞留棉蚜仍保持着对一些夏寄主的利用能力。【结论】南京地区冬寄主木槿上的棉蚜种群存在年生活史的多样性,同种群内存在异寄主生活史和同寄主生活史共存的现象;在木槿上营同寄主生活史的棉蚜已经失去或降低了对一些夏寄主的利用能力;棉蚜种群的转寄主生活史特性具有可塑性。  相似文献   

2.
对合肥地区棉蚜与棉花(泗棉3号)、黄瓜(津优4号)、番茄(毛粉802)这3种夏寄主的适合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棉花和黄瓜上棉蚜的平均寿命和净生殖率均显著大于番茄上的棉蚜;棉花和黄瓜上的棉蚜转接到番茄上不能繁殖和建立种群,但番茄上棉蚜转接到棉花和黄瓜上可以繁殖和建立种群;在相同的温度下,棉花和黄瓜上棉蚜的体长、体宽、体重等3项指标均显著大于番茄上棉蚜的相应指标;番茄上棉蚜回迁越冬寄主的时间早于棉花和黄瓜上棉蚜10d左右。这些结果表明,合肥地区棉蚜对棉花和黄瓜的适合度大于对番茄的适合度。  相似文献   

3.
于2008、2009年连续两年采用模拟田间自然扩散法,系统地研究了棉花型棉蚜和甜瓜型棉蚜有翅蚜对11种夏寄主的选择性.结果表明,棉花型棉蚜对杂交葫芦、小西葫芦表现出强选择性及适应性,而对香瓜、黄瓜、西瓜及甜瓜均不选择,或即使选择其若蚜在其上也不能存活;甜瓜型棉蚜对甜瓜、香瓜、南瓜、黄西葫芦、大西葫芦、杂交葫芦等均表现较强选择性,而对棉花及小西葫芦表现不选择.但是,甜瓜型棉蚜在小西葫芦上也能产若蚜并存活.从而证明小西葫芦是两种寄主型棉蚜的共同寄主,有可能成为两者相互转换的桥梁寄主.  相似文献   

4.
棉蚜对主要冬寄主的适合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棉蚜在不同越冬寄主上的产卵量及卵粒的大小,并对木槿、石榴和花椒三种越冬寄主上棉蚜各蚜型不同时期所占比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合肥地区,木槿、石榴和花椒上着卵量较少,木槿棉蚜的产卵期早于石榴和花椒,但产卵盛期和产卵末期基本一致。棉蚜有翅蚜在木槿上适合度较大,明显优于石榴和花椒。  相似文献   

5.
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在不同寄主上的体色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寄主上不同时期棉蚜的体色分化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棉蚜自然种群由黄色型和绿色型2种个体组成。在木槿、石榴和花椒3种越冬寄主上,早春以绿色型个体为主,春末夏初黄色型个体逐渐占优势,夏末秋初又以绿色型个体为主;在夏季寄主棉花上,黄色型个体一直占优势,其中5-6月份棉花苗期可见到部分绿色型个体,所占比例与越冬寄主上棉蚜迁出时所占的比例基本接近。在室内不同温度条件下连续饲养不同体色棉蚜的试验结果表明,绿色型棉蚜可分化出绿色型和黄色型2种后代,后代的体色变化与温度密切相关,在温度较高时黄色型后代占优势,在温度较低时绿色型后代占优势,而且黄色型后代随温度的降低也会产生出绿色型后代。系统饲养黄色干母的后代还发现,不论饲养温度如何变化,其后代均为黄色型,表明自然界有2种遗传背景差异较大的黄色型棉蚜。  相似文献   

6.
棉蚜种群密度对其转主取食适合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种群密度对棉蚜(Aphis gossypiiGlover)转主取食适合度的影响,通过室内转接试验,研究了采自棉花和黄瓜的棉蚜品系分别以不同种群密度转接到棉花和黄瓜上的成虫留居率和种群增长率。结果表明:种群密度对于两品系棉蚜的成虫留居率均没有显著影响;在不转换寄主的情况下(棉花品系/棉花、黄瓜品系/黄瓜),种群密度对于两品系的种群繁殖率均没有显著影响;寄主转换后(棉花品系/黄瓜、黄瓜品系/棉花),种群密度对两品系的种群繁殖率有显著影响,均表现为以30头/株转接,种群繁殖率显著高于以10、50、70头/株转接,而后三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棉花品系/棉花的种群适合度显著高于棉花品系/黄瓜种群,黄瓜品系/黄瓜的种群适合度显著高于黄瓜品系/棉花种群。  相似文献   

7.
一、发生消长规律 1.越冬场所 棉蚜既可以孤雌蚜的形态在室内花卉上安全越冬,也可以滞育卵的形态在室外严寒条件下越冬.棉蚜产卵的寄主植物有19种之多,主要是木槿、石榴、花椒、黄金树等,棉蚜卵多附着在越冬寄主的芽苞、叶痕、裂缝和翘皮处. 2.发生规律 南疆早春3月下旬,越冬蚜卵陆续孵化为干母,在越冬寄主上繁殖几代后,即产生有翅蚜向第2寄主迁移(第2寄主主要为棉花、红麻等锦葵科作物,西瓜、甜瓜、黄瓜等葫芦科作物和豆科、菊科等作物).  相似文献   

8.
对合肥地区木槿上棉蚜的种群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越冬前棉蚜成蚜和若蚜主要发生于10月下旬至12月上旬,发生高峰期为11月中、下旬,12月上旬以后以卵越冬。棉蚜种群在木槿上呈聚集分布,以植株中、南部分布量最大。二维排序结果表明,木槿上棉蚜种群动态可分为成蚜回迁期、成若蚜高峰期、成若蚜阶段向越冬卵阶段过渡期和越冬卵期4种主要动态类型。  相似文献   

9.
转基因棉对棉蚜繁殖与取食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棉蚜在转Bt基因棉、双价棉及常规棉上的生命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双价棉上棉蚜的内禀增长率显低于转Bt基因棉及常规棉,表现出明显的抗蚜性。分析棉蚜在不同类型棉株上取食行为的刺探电位,结果表明,转Bt棉和双价棉上的棉蚜取食行为存在显差异:转Bt棉上的棉蚜寻食和口针在叶肉细胞外的运动时间均短于双价棉上的,而口针在韧皮部筛管内分泌唾液和吸取植株养分的时间却显长于双价棉上的,这种差异反映出两种转基因棉抗蚜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在低温和短日照(18℃,L/D=8h/16h)条件下用离体叶片单头连续多代次诱导滞留型和迁飞型棉蚜的性蚜,以明确滞留型棉蚜产生有性世代的能力及其存在的生态意义。结果表明:滞留型棉蚜在诱导条件下不易产生有翅蚜,并且其繁殖模式向有性世代转变时要比迁飞型棉蚜迟1个世代。滞留型和迁飞型棉蚜均具有产生雌性蚜和雄性蚜的能力,并且存在多种繁殖模式。滞留型和迁飞型棉蚜中能产生性母蚜的个体,也可同时产生孤雌后代,雄性母不仅可以产生雄性蚜,而且可以产生孤雌蚜,并且在滞留型棉蚜中还发现了雄性母产生雄性母后代的现象。夏季滞留于越冬寄主木槿上的棉蚜完全具备营同寄主生活史的条件,它的存在有其生态与进化意义。  相似文献   

11.
The fitness of cotton aphid, Aphis gossypii Glover, on different host plants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tton aphid population in Nanjing formed host preference bio-types on cucumber and cotton. The aphids from cotton and cucumber could not inter-transplant successfully between the two host plants. The apterous and alate offspring of stem mother from hibiscus could not survive, reproduce and form population normally when they were transplanted to cucumber and water melon, but they could form normally when transplanted to cotton and muskmelon.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tylet length of cotton aphids from cucumber and cotton, so the stylet length was not the cause of the host preference. When the aphids originated on hibiscus were transplanted to cotton, water melon and muskmelon, the stylet could reach host phloem to absorb host plant‘s nutrients, but it couldn‘t when transplanted to cucumber. Cotton aphid can feed on muskmelon without secretion of water-soluble saliva. It could be concluded that the two host biotypes of cotton aphid came from different winter host plants.  相似文献   

12.
取食不同寄主棉蚜的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特性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棉花、木槿和南瓜3种寄主作物隔离饲养不同抗性程度的棉蚜(171B、RR1和RR2),取食不同寄主后棉蚜羧酸酯酶的米氏常数(Km)值无显差异,而各品系之间酶的最大反应速度(Vmax)差异显。与取食棉花的棉蚜各品系相比,取食木槿的各品系乙酰胆碱酯酶对甲胺磷的敏感性均有所下降;取食南瓜的各品系以其抗性不同有所差异,抗性最高的RR2品系的敏感性上升,而RR1品系的敏感性有所下降,171B品系的敏感性无显性变化。在不同处理之间,棉蚜AChE的酶学特性(Km值和Vmax)也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中对可能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进行了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地区用药水平-寄主植物-棉蚜三者共同作用对害虫抗药性产生机制的影响。[方法]通过生物测定和生化分析研究了取食寄主植物对不同地区用药水平棉蚜种群杀虫剂的敏感性及解毒酶活力的影响。[结果]用药水平不同对棉蚜种群的抗药性和酯酶活力具有明显的效应,高密地区棉蚜对杀虫剂的耐药性高于北京地区棉蚜,高密地区棉蚜的酯酶总酶活力明显高于北京地区棉蚜,而高密地区棉蚜的酯酶比活力明显低于北京地区棉蚜,这可能与高密地区棉蚜具有显著的高蛋白含量有关;取食不同寄主植物棉蚜的酯酶酶活力之间也具有明显差异,取食棉花和石榴棉蚜的酯酶酶活力显著高于木槿和花椒棉蚜。[结论]不同地区用药水平与寄主植物对棉蚜酯酶酶活力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不同寄主植物对棉蚜酯酶活性及杀虫剂敏感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研究取食5种寄主植物的棉蚜对杀虫剂的抗药性及其α-乙酸萘酯酯酶对杀虫剂不敏感性的频率分布,为棉蚜抗药性的治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棉蚜对杀虫剂的敏感性存在一定的差异。取食不同寄主植物棉蚜的酯酶活力及杀虫剂对棉蚜酯酶的抑制作用均不相同。其中,棉花棉蚜种群中具有高酯酶活力的个体多于其它4种寄主植物棉蚜,杀虫剂对棉花棉蚜酯酶的抑制率也小于其它寄主植物棉蚜。表明取食寄主植物不同,可影响棉蚜解毒酶活力及其对杀虫剂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5.
棉蚜年生活周期及其与寄主营养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棉蚜虫在花椒上繁殖6~8代,在棉田发生18代。以后又在花椒上繁殖2代,全年发生23~25代,每代平均23.7天。一头棉蚜最长产仔期68天,一生最大产仔量为185头,寿命最长87天;一头成蚜一天最多产仔22头,不同棉蚜寄主,其糖、氮含量比例不同,棉蚜适宜不同比例范围。棉蚜多种“寄主”不是同等重要。  相似文献   

16.
无毛和有毛黄瓜幼苗抗蚜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无毛和有毛黄瓜幼苗为试材,研究了两个黄瓜品种对瓜蚜的抗性。结果表明:接种瓜蚜后,有毛黄瓜幼苗瓜蚜数量始终多于无毛黄瓜,无毛和有毛黄瓜幼苗瓜蚜数量在接种第2天达到最大值,随后减少;用蚜量比值法计算感蚜指数,并进行抗蚜性鉴定,表明无毛黄瓜为高抗材料,有毛黄瓜为高感材料。  相似文献   

17.
为确定棉蚜(Aphis gossypii)ATP合成酶B亚基基因在棉蚜不同组织和日龄,以及取食不同植物的表达情况,以棉蚜为研究对象,采用RT-PCR和RACE技术获得AgoATPb的全长cDNA序列,通过Expasy、Sig-nalP-4.0 Server等在线工具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  相似文献   

18.
蚜虫的寄主选择与取食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作为植物病毒主要介体蚜虫的寄主选择和取食行为。蚜虫对寄主的选择主要为有翅蚜。有翅蚜的活动可分为4个行为阶段:停息相、迁飞相,进攻相和定居相。蚜虫的寄主选择主要在迁飞相和进攻相,并按一定的行为序列进行。决定蚜虫寄主选择行为序列执行的因素主要是食物源刺激,蚜虫在活动中若得到适当的正向刺激,就开始取食。由于大多数蚜虫吸食韧皮部,因此对蚜虫的口针导向机制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9.
报道了近年来在甜瓜种植中发生严重且分布广泛的甜瓜细菌性叶斑病的症状,对所分离到的病原菌(Ps1,Ps2)进行了致病性测定和寄主范围测定,通过人工接种方法发现甜瓜细菌性叶斑病菌除能侵染葫芦科植物西瓜、黄瓜、甜瓜、西葫芦、苦瓜、冬瓜、瓠瓜、丝瓜等外,还能侵染番茄、玉米、茄子、辣椒、菜豆等非葫芦科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