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明多花黄精和滇黄精种子的营养成分及抗氧化物酶活性,以期为黄精种子在食疗和康养等新兴领域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化学测定方法,对滇黄精和多花黄精种子的淀粉、粗脂肪、粗蛋白、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植物甾醇和抗氧化酶(SOD、CAT和POD)活性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多花黄精和滇黄精的淀粉、直链淀粉、支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明凯里市野生重点中药材分布情况,为凯里市中药材资源开发利用和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凯里市28种重点药用植物资源为研究对象,参照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的要求,选取凯里市42个样地1260个小样方进行调查,记录相关中药信息,包括环境、数量、重量等。【结果】凯里市中药材野生资源丰富,28种重点中药材中,菝葜、淡竹叶、多花黄精、忍冬及百合分布最广,涉及乡镇均≥8个。菝葜出现的频度最大,为95.24%;其次是多花黄精、忍冬、百合和淡竹叶,分别为64.29%、59.52%、57.14%和52.38%。白及、紫芝和钩藤等野生资源相对较少,均只在1个样地内出现。在各乡镇分布的重点药材种类中,万潮镇种类最多,为18种;龙场镇其次,为17种;鸭塘镇最少,为3种。【结论】凯里市的多花黄精、百合、菝葜、淡竹叶、忍冬和三叶木通分布广泛且蕴藏量丰富,可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产业发展规划及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3.
章文前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2959-12960
[目的]为进一步推广多花黄精人工栽植提供参考。[方法]对不同郁闭度和坡位的毛竹林下套种的多花黄精生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郁闭度和坡位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多花黄精的株高、地径、根茎总长、根茎直径和根茎鲜重等生长指标,尤其是对根茎鲜重的影响更大,不同郁闭度根茎鲜重表现为0.6~0.80.4~0.60.8以上,不同坡位根茎鲜重表现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结论]多花黄精人工栽培时要做好适度遮阳和水肥管理。  相似文献   

4.
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 Coll. et Hemsl)是中药黄精的重要来源之一,研究采用核糖体RNA(r RNA)基因转录区ITS2序列及cp DNA非编码区rpl20-rps12、trn L-trn F和psb A-trn H序列对收集自云南省多个地区的22份滇黄精样品进行分子鉴定,并采用MEGA7.0.26构建邻接(NJ)系统聚类树,以初步了解实际流通中黄精药材的基源,探究在滇黄精药材资源利用过程中是否存在品种混淆的问题。结合各样品的分子生物学信息和形态特征,发现收集的22份样品中,初步判定可能为滇黄精的有11份,可能为卷叶黄精的有7份,其中暂无法确定为滇黄精或者卷叶黄精的有5份,鉴定为轮叶黄精的有3份,玉竹1份,多花黄精5份。这表明形态特征结合DNA分子序列分析可以作为中药材鉴定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黄精及其栽培加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精,别名花黄精、滇黄精、老虎姜、鸡头参等,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精多是野生,也有家种,其原植物主要分为黄精、多花黄精、滇黄精三种。黄精分布我国北方诸省区以及安徽、浙江和甘肃、前苏联远东地区。多花黄精主要分布于我国南部诸省,陕西,甘肃及东北地区南部。滇黄精分布于我国贵州、云南、广西、四川等地。中医学上以根茎供药用,内含烟酸、醌类、淀粉及糖类等成分。性平味甘。功能补脾润肺,益气养阴。主治脾胃虚弱、肺虚咳嗽、体倦乏力、口干食少、精血不足、内热消渴等症。现代研究认为,黄精有抗衰老、轻身延年、降血压、防止动脉硬化及抗菌消炎、增强免疫力等功效。黄精不仅是传统中药材,而且也是出口创汇药品种之一,人工栽培已有千年的历史,因黄精用途广泛,用量逐年增加,野生资源己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所以开发黄精人工栽培意义重大,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全面调查铜川市王益区野生和栽培药用植物的种类、分布、蕴藏量,为王益区制定中药材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中药产业发展政策以及长远规划提供科学依据;采集和保存药用植物标本,为国家提供王益区第一手资料,为中药材资源数据库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地方植物志等相关资料,结合野外实地走访调查,以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为指导,对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采用代表区域-样地-样方套-样方的方法,选取草丛、灌丛、针叶林、阔叶林4种代表区域进行调查.[结果]覆盖10多个乡镇38个样地190个套方1140个样方的调查;调查药用植物种类179种,采集药用植物标本136种共达587份,种质资源29种,药材资源35种.[结论]王益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通过第四次中药资源调查,全面掌握王益区野生、栽培中药资源种类、分布和蕴藏量,为保护好中药资源、促进中药产业健康发展、推动王益区药材经济发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六盘水市当地野生黄精的驯化及资源利用提供参考,探索六盘水市地区野生黄精多糖含量,以在钟山区、盘州市、水城区等地收集到的12份3年以上野生黄精为样品,测定六盘水市不同地区野生黄精中的多糖含量。结果表明:六盘水市不同地区野生黄精多糖含量不同,其黄精多糖含量为7.22%~20.60%,均值为13.91%,均高于2020年药典7.0%要求,多花黄精的多糖含量均值为14.82%,滇黄精的多糖含量均值为13.01%,多花黄精多糖含量略高于滇黄精。黄精多糖含量与叶长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达0.765,叶宽与着叶间距为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10。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6种聚集度指标研究叶尔羌河下游灰叶胡杨(Populus pruinosa)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和动态.[方法]在新疆叶尔羌河下游阿瓦提县境内天然灰杨林内设置50 m×50 m样地4个,应用相邻格子法进行调查测定.[结果]灰叶胡杨林内物种贫乏、生物多样性低,灰叶胡杨密度较低,其种群龄级结构呈中部大、两端小的正态分布,幼苗较少,中树个体丰富,属稳定型种群.[结论]灰叶胡杨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符合聚集分布,在不同的发育阶段聚集强度不同,幼树、小树为聚集分布,中树阶段为随机分布,至大树阶段转向聚集分布,种群龄级结构为稳定型种群.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不同产地黄精块茎食用相关营养成分的差异情况,选取河南信阳、江西九华山、浙江宁波等地区的多花黄精和长梗黄精块茎,分别测定黄酮、游离氨基酸、可溶性淀粉、可溶性蛋白、总糖、可溶性总糖、多糖、粗脂肪、粗纤维和含水量等10个指标。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多花黄精间以及长梗黄精与多花黄精间存在显著差异;宁海种源的多花黄精块茎的游离氨基酸、总糖、多糖等营养指标含量较另2个种源多花黄精高;宁海种源的长梗黄精有6个指标要优于多花黄精。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现状,为当地中药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样地调查法为主,样线调查法为辅,结合相关书籍查阅等,对调查到的野生药用植物种类进行鉴定评价与分析,普查范围涵盖秀屿区所辖9个镇2个乡,共计38个样地和18条样线,包括沼泽和针叶林2个代表区域.[结果]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野生植物281种,其中明确有药用功效的植物种类270种,隶属7纲95科223属;县野生重点药用植物16种.[结论]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植物区系组成复杂多样,野生植被面积较少,物种的分布密度较大.环境恶化和资源保护、管理利用不当,应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先进行恢复再进行利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多花黄精根腐病在湖南地区的发生规律及其病原菌种类,为湖南多花黄精根腐病的综合防治及GAP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湖南地区具有典型根腐病症状的多花黄精植株为材料,采用传统的平板分离法对其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通过rDNA-ITS序列分析及形态学观测鉴定病原菌的种类和分类地位,并依据Koch's法则验证病原菌的致病性。【结果】湖南地区的多花黄精根腐病以生长旺盛期(5—7月)发生最严重,平均发病率为12%,严重时可达20%;发病部位主要是多花黄精根部。从患典型根腐病多花黄精根茎的病健交界处分离获得4株分离菌株(G1~G4),菌株G1、G2和G4经PCR扩增分别获得511、573和573 bp的目的条带,菌株G3因PCR扩增条带混杂,导致测序失败。菌株G1与F.foetens(GenBank登录号NR_159865.1)的rDNA-ITS序列相似性为99.22%,菌株G2和G4与F.hostae(GenBank登录号NR_171109.1)的rDNA-ITS序列相似性为99.81%。菌株G1在PDA培养基上生长较快,培养7 d后其菌落直径为6.7 cm,气生菌丝致密,呈毡状,白色至粉紫色;菌株G2和G4在PDA培养基上培养7 d后其菌落直径为6.2 cm,气生菌丝呈放射状,白色至淡黄色。将菌株G1、G2和G4分别接种至健康多花黄精植株的根茎上,接种10 d后均表现出强致病性,呈典型的根腐病发病症状。其中,菌株G1接种10 d后多花黄精根茎开始变褐腐烂,且伴有明显的腥味;菌株G2和G4接种10 d后多花黄精根茎初期变褐色,后期病斑腐烂部分的根茎出现凹陷。【结论】不同地理位置、栽培方式及黄精品种,均有可能导致黄精根腐病的发生情况及其病原菌存在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黄精根腐病防治工作的难度,且给后期的产品加工带来安全隐患。F.foetens和F.hostae是引起湖南多花黄精根腐病的致病菌。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为东兰县退耕还林的后续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查阅资料和典型抽样的样地调查方法,调查了东兰县的自然环境条件、社会环境条件、林业生产条件和土地资源条件;[结果]东兰县的环境条件适合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结论]东兰县实施退耕还林的适宜树种主要有:板栗、八角和喜树三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掌握北极村国家森林公园不同样地蝶类的种群结构与均匀度情况。[方法]选择蝶类丰富的时间段对大兴安岭北极村国家森林公园4个主要样地的不同生态环境中蝶类分布进行采样调查。[结果]共采到蝶类7科73属122种1 739只,优势种共19种。其中,北极沙洲的蝶类多样性指数最高,北陲哨所与北极沙洲相似性指数最高,而北陲哨所与玄武广场差异显著。[结论]调查结果为分析黑龙江省北部大兴安岭原始林区蝶类资源分布与种群多样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祁樽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7891-7892
[目的]为了了解大通老爷山阴坡、半阴坡野生观赏树木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方法]用两项局部样方方差(TTLQV)法和成对样方方差(PQV)法对大通老爷山阴坡、半阴坡优势观赏植物山杨、白桦和青海云杉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并对格局的形成进行了分析。[结果]在现阶段这3个种群的个体都表现出明显的聚集分布特点,其中青海云杉的集聚程度最大,白桦的集聚程度最小,青海云杉和山杨的聚块呈均匀分布。此种格局的形成与种群的繁殖特性有关,种间对光资源的竞争则使格局的强度和纹理发生了进一步的变化。[结论]山杨、白桦和青海云杉3个种群的个体都呈集聚分布,整个群落的水平分布呈镶嵌状。  相似文献   

15.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多花黄精组织培养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多花黄精的最佳组织培养体系,实现其快速繁殖,以多花黄精根状茎为外植体,研究不同处理的消毒效果及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多花黄精不定芽诱导、增殖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70%乙醇溶液浸泡30s后再用0.1%HgCl2溶液浸泡30min可达最佳的消毒效果,污染率仅26%;细胞分裂素对于不定芽的诱导起主要作用,其中ZT的效果最优,KT最差,以培养基1/2 MS+ZT 1.0 mg/L+NAA0.2mg/L诱导不定芽的效果最佳,诱导率达87.9%,不定芽数为2.99个。细胞分裂素对不定芽的增殖有促进作用,其中6-BA的效果好于KT,以培养基1/2MS+6-BA 4.0mg/L+IAA 1.0mg/L的增殖效果最佳,增殖率为4.74倍。培养基1/4 MS+NAA 0.5mg/L适合诱导不定芽生根,生根率达88.75%,且生根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结节数对多花黄精产量和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多花黄精的规模化、规范化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6种不同规格结节数的多花黄精种茎为材料进行栽培研究,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将多花黄精种茎按照结节数从2~7分为6个处理,对不同处理下多花黄精的产量,种茎出苗时间、成活率,病虫害,田间长势,块茎外观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结节数3为多花黄精产出最适规格;结节数为4出苗最快;结节数3~5的成活率均大于96%;结节数小于6个发病率低;结节数在3~5节较利于植株的生长和发育。[结论]不同结节数处理对多花黄精其产量和生长发育均有一定影响,其中3~5节结节数的种茎为最适规格。  相似文献   

17.
为了建立基于电子鼻技术对多花黄精不同产地、不同生长年限及不同加工方法的药材的鉴别方法,本文通过电子鼻技术检测多花黄精不同药材样品的气味在传感器上的响应值,应用主成分分析(PCA)和LDA线形判别分析对特征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电子鼻检测不同产地、不同生长年限及不同加工方法的多花黄精药材的响应值有差异,气味有差异,PCA、LDA及雷达图分析均能判别。由此表明,电子鼻检测结合判别模式为多花黄精不同产地、不同加工方法和不同生长年限的药材提供了有效、客观和简便的定性鉴别技术。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砚山县阿舍乡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云南省砚山县阿舍乡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方法]采用走访群众、数码拍照、标本采集鉴定等方法对云南省砚山县阿舍乡药用植物的分类特征、生长环境及功效进行调查。[结果]研究区内共有77种药用植物,隶属45科70属,其中47种双子叶植物,17种单子叶植物,10种蕨类植物,3种裸子植物。其中,三七、半夏、结梗等12种已经大量人工栽培,马蹄香、乌头、三棵针等10种具有较好功效的药用植物仍是野生状态,未见人工种植。所调查的药用植物均生长于海拔1 400~2 300 m的地方。[结论]此调查结果可为阿舍乡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不同产地魔芋中Cr(Ⅵ)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百玲  夏栋  汤万香  廖文月  彭金波  侯永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703-18704,18710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魔芋中Cr(Ⅵ)含量。[方法]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MAB)存在下,利用邻羟基苯基荧光酮(o-HPF)与Cr(Ⅵ)的显色反应对Cr(Ⅵ)进行测定。[结果]在pH值5.4的六次甲基四胺-HCl缓冲溶液条件下,o-HPF与Cr(Ⅵ)、CTMAB形成三元络合物,其最大吸收峰位于555 nm波长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9.672×10^4L/(mol·cm)。络合物中Cr(Ⅵ)∶o-HPF=1∶2。Cr(Ⅵ)的含量在0-5μg/10 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分析得长阳青岗坪村、秭归赵家山村、秭归白鹤洞村中Cr(Ⅵ)含量分别为0.609、1.839、0.800μg/g。[结论]拟定方法可用于不同产地魔芋中Cr(Ⅵ)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