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讯)今年是英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科技史开拓者、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李约瑟博士的百年诞辰,为纪念与缅怀这位对中国古代文明一往情深的世纪巨人,浦东华夏社会发展研究院李约瑟文献中心、上海科技开发交流中心等20余家科研、高校、文博及出版单位联合发起的“纪念李约瑟博士百年诞辰暨中国科技发展研讨会”于8月29—31日在沪杏科技图书馆举行。李约瑟博士的生前友好王应睐院士、胡道静院士、刘祖慰教授及著名植物生理学家殷宏宗教授的亲属等60余人出席会议。《农业考古》主编陈文华教授也专程赴会,并回忆了他三见李约瑟的动人往事。与…  相似文献   

2.
李约瑟生前身后与中国人结下了不解这缘。昔人已乘黄鹤去,一代汉学大师李约瑟逝世有8年时间了。李约瑟的《中国科技技术史》撰著工程亦将全面告竣。于是,中国科技史界开始面对“后李约瑟时代”如何发展的问题,也开始了后李约瑟时代的探索——促进中国科技史研究的学科化、国际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朱敬 《农业考古》2001,(1):33-34
李约瑟博士诞辰百年,在北京及上海等地都召开了纪念会暨学术研讨会。为缅怀李约瑟博士.特收集了近年来国内报刊有关李约瑟的部分文章,供参考。 席泽宗:关于“李约瑟难题”和近代科学源于希腊的对话.《科学》1996年48卷2期。 互见宋正海等主编《边缘地带》,学苑出版社,1999年。 李约瑟论《周易》对科学的影响.《自然科学史研究》2000年19卷4期。 李迪等:自组织与“李约瑟问题”.《方法》1998年第1期。 钱兆华:对“李约瑟难题”的一种新解释.《自然辩证法研究》1998年第3期。 周瀚光:论儒家思想对科…  相似文献   

4.
21世纪我国农业科学技术发展趋势与展望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笔者展望了世纪之交我国社会经济与农村发展的新形势,探讨了21世纪农业科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提出了人类即将进入知识社会,科学技术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阐述了21世纪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发展重点、主要新领域和战略思路;指出21世纪必将迎来一场新的农业科技革命,要以“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为契机,迎接跨世纪的历史机遇;以“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为导向,建设粮食安全与食物保障体系;以“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为动力,加快建设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5.
“三农”问题是我国社会最基本的问题,农业期刊作为农业科技信息的传播者和承栽者,在现阶段要重新审视自身在为“三农”服务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农业期刊可以通过制度创新更好地为“三农”服务,以合理策划选题实现动态的、阶段性的办刊目标,通过建立过刊赠送制度和“农业数字化期刊群”实现农业科技信息覆盖的最大化和农业期刊的免费浏览.同时通过产业化经营,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农业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三农”的优势,提出了农业高职院校图书馆为“三农”服务的路径:加强农业信息资源建设;为农技人员开展信息检索和知识培训;送科技下乡;开展多层次咨询服务;做好新技术、新成果的信息推广。  相似文献   

7.
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必须认真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切实搞好“两个根本转变”。当前要着重抓好如下工作:充分认识和牢固树立科技进步在农业现代化中的巨大作用和关键地位;进行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推进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快培育和发展农村技术市场;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切实增加农业科技投入等。  相似文献   

8.
胡锦涛同志就我国农业科技技术发展的相关问题有许多重要论述,主要包括: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构建新型农业;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必须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农业科技创新;抓好农业科技下乡,把科技引入农村;加强对农民的新技术培训,造就新型农民;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实现农业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农业产业化要以科技为先导;实施农业标准化,增强我国农业市场竞争力,保障食品安全等.胡锦涛的农业科技思想,对发展我国农业科技技术,不断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解决“三农”问题,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南平市科技特派员采用“利益共同体”、“承包创业”和“行业协会综合服务”等模式创建农业品牌.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加大扶持力度、形成规模效益、根据不同产业选择不同模式,以及将创建农业品牌作为科技特派员重要使命等对策建议,以期通过农业品牌建设,推动农业企业化经营和产业化开发,促进市场经济和现代农业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进行一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关于农业科技,邓小平同志有许多重要的论述,如“农业现代化不单单是机械化,还包括应用和发展科学技术等”,“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学”,“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农业问题也要研究,最终可能是靠科学解决问题”等等。这些,构筑了邓小平理论的农业科技思想的核心。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丰富和发展了邓  相似文献   

11.
国家农业科技计划绩效评价不能孤立地就计划评计划,而应从系统化的角度来整体看待。 TRIZ理论的“九屏幕法”理论提供了一个强调系统思考问题的创新思维方法,把其引入国家农业科技计划绩效评价中是一种新尝试。我国农业科技计划绩效评价体系应围绕结果评价、管理评价、创新效率评价等内容进行设计,并在评价导向上突出以下2点:一是应把科技对生态环境、农村社会环境的破坏等作为隐性投入计入总投入之中;二是应对农村社会公平问题给予更多关注,让广大农民群体享有科技成果。  相似文献   

12.
社会参与能够有效弥补“互联网 + ”农业科技服务发展中的政府与市场失灵。运用 SWOT-PEST组合模型,从内外部环境分析社会力量参与 “互联网 + ”农业科技服务的优劣势,发现社会力量参与 “互联网 + ”农业科技服务在政治、经济、社会、技术方面拥有诸多机会,也面临不少挑战。对此,应该注意促进社会力量内外部环境联动,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优化其参与“互联网 + ”农业科技服务的环境。  相似文献   

13.
稿约     
《古今农业》2006,(2):120-120
一、《古今农业》是中国农业博物馆、全国农业展览馆主办的学术季刊,经过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2003年成为公开出版物。本刊的主要栏目有:“三农问题论坛”、“古代农业史”、“近代农业史”、“农村社会史”、“农业科技史”、“农业经济史”、“农业民俗研究”、“国外农业史”、“古农书研究”等等。  相似文献   

14.
现代农业发展与“三S”技术的有机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我国现代农业与“三S”技术的内涵、特征和发展趋势 ;讨论了“三S”技术应用于现代农业的关键性问题 ;指出现代信息农业应以产业化、生态化、市场化和科技为主导 ,以提高农业经营者的科技意识为中心 ,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 ,注重效益。  相似文献   

15.
在对安徽农业大学“大别山道路”实践探索进行理论梳理后,认为其内涵包括以下几条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具体道路:遵循教育规律,开辟安徽农业高等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之路;遵循科技规律,开辟安徽农业高等教育与科技结合之路;遵循经济规律,开辟农科教与经济结合之路;遵循文化规律,开辟农科教与文化结合之路;遵循社会规律,开辟农科教文与民生结合之路。随着实践探索的不断深入,“大别山道路”的内涵还将不断拓展和延伸。  相似文献   

16.
中央2004年“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指出:“要围绕增强我国农业科技的创新能力、储备能力和转化能力,改革农业科技体制,较大幅度地增加预算内农业科研投入。”2005年“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进一步明确指出:“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大幅度增加对农业科研的投入,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抓紧建立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这充分表明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和对农业科研作用的充分肯定,给我们农业科技工作者以极大的鼓舞,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中国当代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农业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孔四新 《农学学报》2013,3(11):14-19
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 地球正遭受着过度开发带来的灾难,生态问题正演变为当今世界人类社会发展的中心问题。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把“建设生态文明”写入政治报告,彰显生态文明建设在当代中国发展中的重要性。作者在追溯生态文明起源和历史的基础上,剖析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农业的主要问题,如:农业政策和体制问题、粮食安全问题、农业污染与食品安全问题、水污染、水土流失与沙漠化问题,生物质能源、能源植物开发相关生态和社会问题。提出了建设农业生态文明的途径和对策:建立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多元化农业产业体系,优化农业生产方式,发展循环农业。一是加强生态道德教育,树立生态文明观;二要完善生态文明的法律政策,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 三要保护自然资源、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四要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和系统整合创新; 五是改革现有农业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建立多元化农业。可持续的循环农业及多元农业是中国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景观农业则是农业生态文明发展的一个趋势。  相似文献   

18.
裴庆 《吉林农业》2011,(10):11-11
学校涉农学制班培训以服务“三农”为目的,因地制宜采取基地办学的方式,从基地办学的缘由、具体的实施方法和办学的前景几个方面阐述了农业科学技术在“三农”中的普及与提高。关键词:农村经济体靠4;农业科技体系;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效益农业。  相似文献   

19.
“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大幅度增加农村科技的投入,科技在工业领域和农村社会领域的经费比例将从原来的7:3调整为5:5。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973计划等主体计划中,将更加突出农业和农村科技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支持一个国家崛起的筋骨。构建西藏农牧科技创新体系,是为解决西藏高原及周边省区新时期“三农”问题、粮食安全、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和重大关键技术引进再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是遵循农牧科技的发展规律,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整合优化农牧科技资源,大幅度提高农牧科技创新能力的需要;是新阶段推动西藏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的客观要求;具有重大的社会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