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环城乡村游憩带建设研究——以广西柳州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文俊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23):212-214,218
以环城游憩带理论为指导,运用空间结构和计量地理学的技术方法,通过实地调研对柳州市57处乡村旅游地进行分类和空间结构特征分析。以此为依据构建柳州环城乡村游憩带空间格局,即城市滨水游憩带、近郊农业休闲带、远郊观光度假带、偏远民族风情体验带等4大圈层结构,并针对性地提出各圈层的旅游发展路径和建设要点。  相似文献   

2.
在研究环城游憩带的理论基础上,从社会效用、市场主体、区域范围、旅游方式4个方面分析了环城游憩带的内涵和外延。结合国内已构建环城游憩带的城市模型,以旅游资源和旅游交通为基点,以旅游出行时间为空间轴,提出了贵阳市环城游憩带的空间结构模型,并进行了说明;同时依托贵阳市环城游憩带的空间结构模型,提出贵阳市环城游憩带旅游产品的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3.
在研究环城游憩带的理论基础上,从社会效用、市场主体、区域范围、旅游方式4个方面分析了环城游憩带的内涵和外延.结合国内已构建环城游憩带的城市模型,以旅游资源和旅游交通为基点,以旅游出行时间为空间轴,提出了贵阳市环城游憩带的空间结构模型,并进行了说明;同时依托贵阳市环城游憩带的空间结构模型,提出贵阳市环城游憩带旅游产品的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4.
运用几种常见的空间结构形态定量分析指标(最近邻指数、平均径路长等),全面分析了福州市旅游资源和旅游交通网络的空间结构形态,发现目前福州市旅游资源节点的空间联系较差,要充分开发利用其旅游资源,提升旅游竞争力,关键在于提升福州市交通网络的通达性、连接性等,最后针对目前福州旅游资源空间分布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中心点、两发展轴和三合作区”的空间格局设想。  相似文献   

5.
以协同理论、点—轴系统理论为理论基础,并在分析成都乡村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和类型的基础上,优化成都乡村旅游空间结构,提出成都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对北京市37个森林公园空间分布的回转半径、离散程度进行了分析,得出北京市森林公园的空间结构特征及动态发展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森林公园主要分布在6个行政区,空间离散指数0.544,平均距城中心距离45.9 km,标准距离为52.1 km。北京市森林公园与国道、高速公路关系密切。北京市森林公园数量随着时间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尤其是近10 a呈现加速增长。北京市森林游憩带可以分为中心城区游憩带、近郊游憩带和远郊游憩带,不同的游憩带之间具有重叠现象,森林公园空间布局能够方便市内居民和游客的旅游。建议今后北京市森林公园建设重点转向森林公园内部的建设,北京市东南区是新建森林公园或郊野公园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7.
金华市农家乐旅游空间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佳  桑广书  胡嘉贝 《山西农业科学》2012,40(9):1009-1012,1016
在总结了旅游空间结构理论的基础上,研究金华市农家乐旅游资源点的空间结构特征,运用最邻近指数R、优越度指数、规模度指数、网络密度、网络通达度、网络连结度6个指标对2010年金华市市本级175处星级农家乐资源点的空间分布形态以及交通网络结构进行分析,以期得出金华市175处星级农家乐的空间结构概况,为农家乐空间结构优化和金华市环城游憩带开发与规划提供参考,对金华市乡村旅游其他业态的空间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奉化乡村旅游资源特征和乡村旅游空间布局现状的基础上,基于"点-轴系统"理论对奉化乡村旅游空间发展模式进行优化,提出一个中心核、两条发展轴、五个乡村旅游地系统的乡村旅游空间发展模式,并根据奉化乡村旅游资源特色提出今后的发展方向,希望能给奉化乡村旅游转型与升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针对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周边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分析武汉市周边旅游资源,形成武汉市环城游憩带旅游产品空间分布图,运用区域经济理论对武汉市环城游憩带的空间分布进行结构优化,最终形成武汉市环城游憩带空间结构优化图,以此来探讨环城游憩带空间结构优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上海都市农业旅游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都市农业旅游业是都市农业产业发展与都市居民旅游需求共同作用下的产物,旅游业与都市农业的结合是该产业的核心特性,在区域空间上表现为都市农业旅游空间结构.研究首先基于上海市都市农业旅游产业发展与开发模式的现状调研,对其都市农业旅游的产业发展特征进行分析,判别出目前上海市的7大都市农业旅游产业集群,并由此分析都市农业旅游的产业发展对其空间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上海市都市农业旅游呈现出“圈层+组团”的空间结构形态.“圈层”反映了上海市都市农业旅游强度与旅游形式变化规律,“组团”则体现出都市农业旅游点的地区内合作与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综合测度长江中游城市群2009—2019年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各项效率,并探究其旅游效率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国家森林公园旅游综合效率水平总体不高,主要受旅游纯技术效率驱动,空间上呈现出"东强西弱"梯度格局,空间演化上由集聚向离散状态转移,城市间空间关联性减弱;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时序上呈现波动式增长,空间格局的演化经历了"发散—收敛—发散—收敛"四阶段;地区经济水平和区位条件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国家森林公园旅游综合效率具有正向驱动作用,而资源禀赋则对其表现出阻滞作用;市场化程度、交通条件、信息化水平则对不同城市群的驱动作用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12.
重庆市环城游憩带开发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琴  李俊  张述林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22):4728-4731
重庆市环城游憩带具有典型的内陆山地景观特色,开发应以旅游资源特色和游憩空间特色分析为基础,定位游憩主题、形象、产品、市场,以实现重庆市区游憩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构建合理的乡村旅游空间结构对重庆乡村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乡村旅游景点、乡村旅游中心地体系、交通网络布局结构等方面对重庆市乡村旅游空间结构的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强化主城乡村旅游中心地位、构建"巴渝乡村旅游成长三角"、培育乡村旅游发展轴线、打造3大特色乡村旅游区和拓展乡村旅游发展空间等5条整合优化途径。  相似文献   

14.
金姝兰  金威  章新传  徐磊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476-16479
笔者以研究区域内旅游地的系统空间关系和发展策略为目的,引入生态学中的生态位理论,基于数学模型构建指标体系,对江西省旅游城市生态位进行测评,结合聚类分析,演绎旅游城市空间等级模式,通过错位、扩充、泛化、特化、优化等生态位策略,扩展核心和极点城市旅游生态位的宽度,拓展轴线,构建旅游网络,实现区域旅游的最佳发展。  相似文献   

15.
胡浩  南颖  刘继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830-14833
通过对延吉市发展环城游憩带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分析,提出延吉市环城游憩带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一步深化对延吉市环城游憩带发展的系统认识。延吉市应在当前环城游憩带雏形的基础上,抓住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的契机,挖掘环城游憩的需求市场潜力,优化环城游憩地的空间布局,完善延吉市城市旅游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16.
曾琼霞  袁香香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4633-4634
通过分析影响旅游的经济发展、人口社会、交通网络和工具、居民出游行为4大因素来对上海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的优势进行分析,最终得到了一个喻义的公式来归纳上海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空间:(乡村休闲旅游出行愿望×人口潜力×居民经济能力)都市圈=上海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7.
胡伟  吴秋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5):167-169
旅游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型商务模式.目前,六安旅游电子商务网站已经有几十家,发展十分迅速.但是,由于发展时间短,六安旅游电子商务发展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分析六安市旅游电子商务的现状,从信息化水平、政府行政推动力、旅游消费习惯、旅游网站质量、政策法规、人才等方面分析六安旅游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六安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