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简要分析了乡村旅游产生的背景和功能,总结出乡村旅游的概念,最后重点阐述了指导乡村旅游规划的理论体系,包括: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景观生态学理论、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旅游心理学理论、生态美学理论。  相似文献   

2.
创新视角下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路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创新理论与乡村旅游发展创新的研究,主张创新理论对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成效显著,但依然存在乡村旅游创新理念不科学,产品缺乏整合,产业链发展不完善,旅游公共服务水平相对较低等问题。为实现河南省乡村旅游的优化升级,创新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应采取发展理念创新、产品创新、乡村旅游产业结构创新、乡村旅游公共服务创新等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3.
成都是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较早、较快的地区之一,受到全国的关注,通过对成都乡村旅游发展成功模式的总结,对我国其他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 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乡村旅游的发展给许多乡村带来了全方位的影响。作为乡村旅游东道主的乡村居民是最直接的感受者,更是推动者。乡村居民地方感的表达直接关系到乡村地方性的显现,关乎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主要以地方理论和精英理论为基础,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了当地居民在旅游发展中的影响,提出了以赞赏性参与式模式为指导,提高自主能动性、确保话语权、制定有效激励机制以及发挥乡村精英影响力等来增强当地居民的地方感,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成都是全国农家乐的发源地,是中国第一个4A级乡村旅游景区的诞生地。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成都乡村旅游已经形成较大的产业规模和多样化的产业类型,产业功能不断拓展,在成都及四川旅游业的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需求规模化、个性化的日益增长,成都市智慧旅游乡村建设开始起步,在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旅游信息服务、开展更加有效的旅游营销和宣传、带动农业产业链价值链的拓展和实施更加精准的旅游服务管理等方面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本文立足于实际调查,通过实证成都周边5个乡村旅游地的智慧旅游建设现状,针对目前乡村旅游点信息化平台建设中的薄弱环节,提出了成都乡村智慧旅游在智慧服务、智慧管理和智慧营销优化升级等方面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6.
根据区域环境风险系统理论,分析了乡村土地旅游化流转风险系统及其各要素相互作用的关系,并根据风险及农地流转风险理论,提出了乡村土地旅游化流转风险的概念,最后,运用界壳理论,尝试构建了包含粮食安全风险保障界壳、收益分配风险保障界壳、乡村生态环境风险保障界壳以及乡村特色风险保障界壳的乡村土地旅游化流转风险保障体系。结果表明:乡村土地旅游化流转风险保障体系是一个多界壳的有机结合体,它为消除或降低乡村土地旅游化流转风险提供全新思路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根据区域环境风险系统理论,分析了乡村土地旅游化流转风险系统及其各要素相互作用的关系,并根据风险及农地流转风险理论,提出了乡村土地旅游化流转风险的概念,最后,运用界壳理论,尝试构建了包含粮食安全风险保障界壳、收益分配风险保障界壳、乡村生态环境风险保障界壳以及乡村特色风险保障界壳的乡村土地旅游化流转风险保障体系。结果表明:乡村土地旅游化流转风险保障体系是一个多界壳的有机结合体,它为消除或降低乡村土地旅游化流转风险提供全新思路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我国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各地区农村经济的进步,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相应的休闲娱乐场所,还促使乡村旅游地区群众生活水平得到显著的提升,因此发展乡村旅游模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以笔者在成都农家乐旅游获得的旅游体验为例,对成都农家乐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模式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对当前我国乡村旅游的开发和管理形成初步的认识,为未来系统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耗散结构理论,同时对旅游耗散结构理论研究近况进行了综述.并基于耗散结构理论.从哲学方法论的角度对我周乡村旅游发展的初始条件进行了初步探索,以期为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王玉霞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6):3947-3951
从共生及其相关理论的角度出发,探析了当前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并分别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对乡村旅游产业共生结构进行了分析。在共生视角上,分析了四川省乡村旅游产业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四川省乡村旅游产业整合发展的路径选择,以期为促进全国乡村旅游的良好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邓怀国  陈春燕  刘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186-20188
通过对成都市主要乡村休闲旅游景点的调查,分析了成都市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市场前景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成都市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构建合理的乡村旅游空间结构对重庆乡村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乡村旅游景点、乡村旅游中心地体系、交通网络布局结构等方面对重庆市乡村旅游空间结构的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强化主城乡村旅游中心地位、构建"巴渝乡村旅游成长三角"、培育乡村旅游发展轴线、打造3大特色乡村旅游区和拓展乡村旅游发展空间等5条整合优化途径。  相似文献   

13.
金华市农家乐旅游空间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佳  桑广书  胡嘉贝 《山西农业科学》2012,40(9):1009-1012,1016
在总结了旅游空间结构理论的基础上,研究金华市农家乐旅游资源点的空间结构特征,运用最邻近指数R、优越度指数、规模度指数、网络密度、网络通达度、网络连结度6个指标对2010年金华市市本级175处星级农家乐资源点的空间分布形态以及交通网络结构进行分析,以期得出金华市175处星级农家乐的空间结构概况,为农家乐空间结构优化和金华市环城游憩带开发与规划提供参考,对金华市乡村旅游其他业态的空间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绵阳市环城游憩带乡村旅游现状与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环城游憩带乡村旅游的发展思路,结合四川省绵阳市乡村旅游的现状,分析了绵阳市发展乡村旅游业的薄弱环节。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绵阳市在开发乡村旅游中面临的问题和采取的对策。并提出了以城乡道路为骨架,依托“北部自然生态和民族民俗文化旅游区、中部商务会议休闲度假旅游区、南部生态观光旅游区”,构建绵阳环城游憩带乡村旅游的空间格局,提高和丰富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从而加快促进绵阳市乡村旅游价值的提升和农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相似文献   

15.
胡静  伍铁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772-1773,1776
运用哲学的基本原理,从辩证发展论、实践认识论及社会发展论3个方面探讨了哲学原理对乡村旅游的指导,强调发展乡村旅游应基于哲学原理,从整体上把握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将这些理念贯穿到乡村旅游的具体操作中,使乡村旅游健康、稳定、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罗景峰 《农学学报》2017,7(1):95-100
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对于实现乡村旅游安全风险管控意义重大。首先,根据区域环境风险系统理论,分析乡村旅游安全系统及其各要素相互作用关系;然后,借鉴触发器工作原理,建立乡村旅游安全风险形成机理模型;最后,运用界壳理论,尝试构建包含乡村旅游主体安全保障界壳、乡村旅游客体安全保障界壳以及乡村旅游媒体安全保障界壳的乡村旅游安全保障体系。结果表明,乡村旅游安全保障体系是一个多界壳的有机结合体,它为消除或降低乡村旅游风险、保障乡村旅游安全提供全新思路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基于SWOT理论的苏州市生态休闲农业旅游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志强  王卉  王文 《广西农业科学》2010,41(11):1255-1258
文章采用SWOT分析法对苏州市生态休闲农业旅游发展进行分析,运用专家打分法对苏州市生态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等各方面因素进行加权赋值,并构建SWOT战略分析图。结果表明,苏州市生态休闲农业旅游应采取进攻战略,并提出了科学规划、统筹布局,挖掘文化资源、加大宣传力度,合理开发旅游资源、进一步细分市场,提高社区参与度、完善基础设施,开展区域合作、加强政策引导等促进苏州市生态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研究环城游憩带的理论基础上,从社会效用、市场主体、区域范围、旅游方式4个方面分析了环城游憩带的内涵和外延。结合国内已构建环城游憩带的城市模型,以旅游资源和旅游交通为基点,以旅游出行时间为空间轴,提出了贵阳市环城游憩带的空间结构模型,并进行了说明;同时依托贵阳市环城游憩带的空间结构模型,提出贵阳市环城游憩带旅游产品的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19.
在研究环城游憩带的理论基础上,从社会效用、市场主体、区域范围、旅游方式4个方面分析了环城游憩带的内涵和外延.结合国内已构建环城游憩带的城市模型,以旅游资源和旅游交通为基点,以旅游出行时间为空间轴,提出了贵阳市环城游憩带的空间结构模型,并进行了说明;同时依托贵阳市环城游憩带的空间结构模型,提出贵阳市环城游憩带旅游产品的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琼海市乡村旅游现状的调查研究,分析了琼海市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建立SWOT分析矩阵。在乡村旅游优势与劣势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的发展现状下,从4个维度理清琼海市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路,并针对各项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