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5 毫秒
1.
为了解种质对甘草生物学特性和主要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研究3种甘草种质在甘肃民勤的种植适宜性及其生物学特性,并检测其甘草酸、甘草苷含量。结果表明,3种甘草中胀果甘草在株高、地上部分鲜重、口径粗度、尾径粗度、根径鲜重方面均为最高且其甘草酸含量最高;甘草的条形要好于另外2种甘草,甘草苷含量最高,且甘草的2种有效成分含量达标率最高。因此,在甘肃民勤,胀果甘草亩产量比较高,甘草酸含量较高但甘草苷含量较低,可用于种植提取甘草酸,甘草的甘草酸含量和甘草苷含量较高,符合药典标准,且条形较好,可用于传统饮片生产。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不同滴灌量对荒漠地区栽培甘草根品质成分的影响,分析不同滴灌量影响甘草根品质成分的生理机制过程。【方法】 以天山北麓昌吉州荒漠地区栽培甘草为材料,于2019年在新疆农业大学科研实习基地新疆昌吉州三坪农场进行大田试验。设X0(0 m3/hm2)、X1(2 500 m3/hm2)、X2(5 000 m3/hm2)、X3(7 500 m3/hm2)和X4(10 000m3/hm2)等5种滴灌水平,检测并分析不同滴灌水平对甘草苗根中甘草酸、甘草苷、多糖、总黄酮和粗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 当滴灌量控制在2 500~7 500 m3/hm2时有利于甘草根品质成分的积累,随着滴灌量增加品质成分也随着增加,当滴灌量超过7 500 m3/hm2时,5项品质成分含量均明显下降,完全不灌水或过高灌水时均不利于品质成分的积累。【结论】 在荒漠地区滴灌栽培甘草生产中,将滴灌量控制在5 000m3/hm2时,甘草根的甘草酸、甘草苷、总黄酮、粗蛋白和多糖等品质成分表现最优。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研究筛选出适合西藏河谷区的紫花苜蓿-根瘤菌高效共生体。【方法】以5株苜蓿中华根瘤菌(CCBAU01290,CCBAU85104,CCBAU85109,CCBAU85213和CCBAU85240)为材料,采用液体菌剂拌种的方式,以不含根瘤菌的处理为对照,在西藏的林芝、拉萨、日喀则3地对中兰2号紫花苜蓿进行田间接种试验。【结果】在林芝地区,接种CCBAU85240、CCBAU85109、CCBAU01290和CCBAU85104的处理与对照相比增产97.4%~130.2%;在拉萨地区,接种CCBAU01290、CCBAU85104、CCBAU85240和CCBAU85109的处理与对照相比,分别增产40.3%~92.7%;在日喀则地区,接种CCBAU85213、CCBAU85104的处理与对照相比分别增产225.2%和79.2%。另外,在3个地区接种高效根瘤菌后,土壤全氮含量与对照相比显著增加。【结论】接种高效根瘤菌能显著提高中兰2号紫花苜蓿的产量,而且同一根瘤菌在不同地区表现也不相同。各地种植中兰2号紫花苜蓿推荐使用菌株为CCBAU85240(林芝地区)、CCBAU01290和CCBAU85104(拉萨地区)以及CCBAU85213(日喀则地区)。相匹配的根瘤菌菌株接种后,在生长季中可提高土壤全氮含量。因此,不同环境中需要不同的共生菌株才能提高生产效益和提升土壤氮水平。  相似文献   

4.
(一)种子准备 1.品种选择 目前,人工种植的甘草品种主要有乌拉尔甘草、胀果甘草、光果甘草等.品质和市场销路以乌拉尔甘草较佳,其适应性、丰产性、抗病能力均较强,适宜我区人工种植生产.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大蒜辣素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缓解作用及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将42只小鼠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对照组、大蒜辣素处理组、CCl4处理组、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组(80 mg·kg-1)及3个大蒜辣素(40、20和10 mg·kg-1)治疗组。小鼠腹腔注射1%CCl4(10 mL·kg-1)8 h后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大蒜辣素和复方甘草酸苷,于CCl4处理48 h后采集小鼠血液和肝脏组织,测定血清生化指标、血清中炎性因子以及肝组织MDA及CAT含量,同时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蒜辣素对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单独使用大蒜辣素对小鼠肝脏无损伤作用(P>0.05)。40、20和10 mg·kg-1大蒜辣素均可显著降低CCl4处理小鼠的血清AST、ALT及ALP活性水平(P<0.05),显著提高肝脏CAT含量和降低MDA含量(...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不同栽培环境下甘草在生长及抗性指标方面的差异,选择自然露地栽培和温室栽培2种栽培环境,以乌拉尔甘草和胀果甘草2种常见甘草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生物量及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含量等生理指标,研究不同栽培环境对甘草一年生实生苗生长指标及抗性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条件下,苗高、地径、主根长、鲜质量、干质量等生长指标差异显著,自然露地栽培的甘草长势显著优于温室栽培处理,乌拉尔甘草在自然露地栽培环境下的生长量略低于胀果甘草,但在温室栽培环境下略高于胀果甘草;不同处理间叶绿素含量差异较小,乌拉尔甘草叶绿素含量高于胀果甘草,温室栽培甘草叶绿素含量高于自然露地栽培处理;可溶性糖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差别很大,自然露地栽培的甘草可溶性糖含量较高,乌拉尔甘草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幅度最大,可溶性蛋白含量却是温室栽培的甘草较高;不同栽培环境下,游离脯氨酸含量差别不大,游离脯氨酸含量在9月份较高;自然露地栽培与温室栽培之间丙二醛含量差异不明显,丙二醛含量在7月份较高。综合来看,乌拉尔甘草在不同栽培环境下生长及抗性指标的表现更具优势,在环境适应性方面具有更大的适应范围,在环境适应性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7.
瓜州县乌拉尔甘草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甘草为豆科甘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有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等,其干燥根及根茎具有抗溃疡、抗炎、抗过敏、镇咳祛痰等药理作用[1~3]。甘肃省瓜州县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种植乌拉尔甘草,目前种植面积已达到6666.7 hm2。一般2年生甘草产量为16.5~22.5 t/hm2,3年生甘草产量达26.5 t/hm2。为指导瓜州县乌拉尔甘草规范化生产,提高乌拉尔甘草产量和商品质量,瓜州县农业科技服务中心特制定了乌拉尔甘草栽培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8.
在甘草群体中发现了不同花色的甘草种质,将其定义为白花类型和紫花萼类型。利用HPLC方法对不同花色种质进行了药用活性成分含量测定,发现白花和紫花萼类型的甘草酸、甘草苷和异甘草素含量均高于普通花色类型。对白花类型和紫花萼类型的两个甘草酸含量不同植株的HMGR基因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在HMGR部分DNA水平上存在碱基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盐补骨脂饮片外观性状与内在成分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并筛选出对其质量具有重要影响性的内外指标。[方法]测定16批样品的千粒重、长度、宽度、厚度及粉末色度值(L*、a*、b*、E*),采用HPLC测定5种香豆素类、5种黄酮类及1种酚类的含量,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和相关性分析(CA)。[结果] PCA表明新补骨脂异黄酮、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补骨脂苷、异补骨脂苷、补骨脂定、异补骨脂素、补骨脂素是影响内在成分综合排名(ICCS)的重要指标。OPLS-DA标记了6个重要指标,分别为千粒重、E*、补骨脂酚、L*、b*、ICCS。CA表明外观性状与内在成分含量存在差异,其中L*、b*、E*均与补骨脂苷、异补骨脂苷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补骨脂乙素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补骨脂宁呈极显著负相关(P&l...  相似文献   

10.
以西北耐盐碱区主栽药用甘草胀果甘草和乌拉尔甘草种子为材料,采用培养皿纸上发芽法研究Na_2SO_4、NaCl、Na_2CO_3等3种盐溶液不同浓度处理下2种甘草种子的发芽率、萌发进程、种子活力、耐盐阈值及盐胁迫解除后的发芽率,并结合种子萌发进程中内源甘草酸含量的变化,分析比较2种甘草的耐盐碱性和适宜荒漠生境下的种植对策。结果表明,中性盐(NaCl、Na_2SO_4)溶液浓度低于80 mmol/L时提高了2种甘草种子的发芽率,NaCl、Na_2SO_4溶液浓度分别低于120、80 mmol/L时促进了2种甘草种子内源甘草酸的合成;碱性盐(Na_2CO_3)溶液和高浓度的中性盐溶液处理不同程度地降低了种子的发芽率和种子活力,延长了萌发时间,严重抑制了种子内源甘草酸的合成。盐害程度由弱到强依次为NaClNa_2SO_4Na_2CO_3。胀果甘草种子萌发抵抗3种盐的能力强于乌拉尔甘草种子。不同浓度中性盐胁迫解除后种子的发芽率为48%~82%;碱性盐对种子的毒害强度很大,盐胁迫解除后种子发芽率最高只能达到32%,表明碱性盐对2种甘草种子萌发的抑制效应除渗透胁迫外,主要为离子毒害。说明2种甘草在以氯化物盐为主的总盐量为0~80 mmol/L、硫酸盐为主的总盐量为0~80 mmol/L的区域种植有利于甘草酸合成,可提高甘草品质。  相似文献   

11.
新疆甘草属杂草荚果与种子特征及其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疆甘草属杂草胀果甘草、粗毛甘草、平卧甘草、黄甘草、光果甘草和乌拉尔甘草等6个种的果实和种子的分类、形态特征及其分布进行了研究,按果实和种子特征编制了种的检索表,并对6个种进行描述和绘图。  相似文献   

12.
对323份人工栽培甘草样品的主要药用成分甘草酸、甘草苷、甘草总黄酮含量的检测结果表明,我区人工栽培甘草的甘草酸含量均值为2.1%、甘草苷含量均值为1.5%、总黄酮含量均值为5.1%,符合国家药典中甘草酸含量大于2.0%的规定标准。变异性分析表明,甘草苷含量相对于甘草酸和总黄酮含量,表现出了较多的不稳定性,甘草酸、甘草苷、甘草总黄酮含量变异系数分别为27.85%、37.75%、27.32%;相关性分析表明,甘草苷、甘草黄酮与甘草酸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其中甘草苷与甘草酸的相关性大于甘草黄酮与甘草酸间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8090和0.6641。  相似文献   

13.
三种甘草渣甘草黄酮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疆产三种甘草渣中甘草黄酮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胀果甘草渣和乌拉尔甘草渣中总黄酮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基本相当并明显高于光果甘草渣。提取温度对不同品种甘草渣甘草黄酮提取率和抗氧化活性有显著影响,同一种甘草渣在不同温度提取时,甘草黄酮提取率和抗氧化活性不呈现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优化甘草苷及异甘草素的提取工艺。[方法]以2种甘草总黄酮提取物为原料,在酸性条件下用超声波提取甘草苷及异甘草素;采用正交设计优化2种成分的提取工艺;利用HPLC法检测其含量。[结果]原料Ⅱ是提取甘草苷及异甘草素的较优材料,甘草苷的最佳提取条件:酸浓度为0.5 mol/L,超声提取时间为1.5 h,提取温度为70℃,料液比为1∶20;异甘草素的最佳提取条件:酸浓度为2.0 mol/L,超声提取时间为1.5 h,提取温度为70℃,料液比为1∶10。[结论]该工艺简单、易行,重复性好,适合甘草苷及异甘草素的工业化提取。  相似文献   

15.
干旱胁迫对甘草种子萌发及CAT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光果、胀果甘草种子用PEG6000{10%(w/v),20%(w/v)}模拟干旱胁迫处理,测定了两品种甘草种子发芽势、发芽率、胚根长、霉烂数、硬实数及萌发(1d,3d,5d,7d)时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PEG浓度的加大,两品种甘草种子萌发初期的生理指标均呈下降的趋势,除胚根长胀果甘草略高于光果甘草,其余各项指标胀果甘草的下降程度均大于光果甘草。在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处理下,两品种甘草萌发期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大体为PEG6000{10%(w/v),20%(w/v)}模拟干旱处理大于蒸馏水(CK)处理,其中10%(w/v)PEG6000模拟干旱处理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高峰期的出现(3d)早于20%(w/v)PEG6000模拟干旱处理(5d),表明20%(w/v)PEG6000使膜脂过氧化引起的膜损伤比10%(w/v)PEG6000严重,在室内模拟干旱胁迫处理下,光果甘草种子受胁迫的程度小于胀果甘草种子。  相似文献   

16.
甘草提取物具有抗氧化和酪氨酸酶活性抑制作用,但目前尚未探清其功效的作用机制。以甘草提取物中的主要成分槲皮素、光甘草定、异甘草素、刺芒柄花素、甘草酸和甘草次酸为研究对象,采用ABTS自由基清除法、DPPH自由基清除法以及FRAP(铁离子还原能力)法测定这些成分的抗氧化能力;采用酪氨酸酶抑制试验测试酶抑制活性,并用Autodock软件研究这些成分与酪氨酸酶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甘草提取物中起抗氧化作用的主要是槲皮素、光甘草定和异甘草素,且抗氧化作用与酚羟基的数量成正相关;甘草提取物中起酪氨酸酶活性抑制作用的主要是光甘草定和槲皮素,光甘草定的抑制作用最强,分子对接研究表明其可能是通过影响酶活性中心的构象而产生抑制作用。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有效地开发甘草资源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钼对甘草生长、产量和有效成分积累的影响。[方法]以一年生的甘草移栽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蛭石的试验方法,共设置4个钼浓度水平,分别为0,0.52,5.20和10.40mg/L,其中0.52mg/L即正常Hoagland营养液中钼的浓度。每周向盆内浇灌营养液,以达到处理的目的。采用电子天平分别测定不同处理时间下的甘草地上、根的鲜重和干重。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应用HPLC测定甘草根主要有效成分甘草酸和甘草苷的含量。[结果]结果表明,甘草地上部分、根的鲜重和干重均随钼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试验处理后期差异显著。在处理105d时,在0mg/L处理下甘草各部位的干、鲜重最低,5.20和10.40mg/L处理下最高。然而,随着钼处理浓度的增加,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整个试验过程中,钼浓度为5.20mg/L处理下的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始终高于其他处理。[结论]5.20和10.40mg/L的钼浓度可以促进甘草地上和根增加,但是5.20mg/L钼更适合根中活性成分甘草酸和甘草苷的积累。  相似文献   

18.
光果、胀果甘草种子用10%(w/v)、20%(w/v)PEG6000模拟干旱处理.测定了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胚根长、霉烂数、硬实数及萌发期每隔24h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PEG浓度的加大.两种甘草种子的各项萌发生理指标均呈下降趋势;除胚根长,胀果甘草的其余萌发生理指标的下降程度均大于光果甘草。对两品种甘草萌发期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发现两品种甘草在萌发24h。48h期间,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呈快速上升趋势,但从萌发48h-72h,则呈现快速下降趋势,之后,下降趋于平缓。其中胀果在10%(w/v)PEG6000处理下在萌发96h后出现了一次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高峰,估计可能是原有蛋白质组分的变化或是新的蛋白质组分的生成。上述结果表明:萌发48h前后是甘草种子萌发的代谢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不同水氮配比对甘草生长及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并提出基于水、氮因子的甘草有效成分含量的灌水施氮方案,以乌拉尔甘草为研究对象,设4种灌溉定额,4个氮肥水平,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水、氮因子及其组合对甘草生长指标及有效成分的效应,并依据活性成分建立回归模型寻优,结合Topsis综合评价法确定最优的灌水施氮方案。结果表明:灌水极显著增加株高、侧枝数、根长、根鲜质量、根干质量、甘草酸、甘草苷及总黄酮含量;施氮显著影响株高、侧枝数、根长、根鲜质量、根干质量、甘草酸及总黄酮含量;水氮交互显著影响株高、根长、根鲜质量、根干质量、甘草酸、甘草苷及总黄酮含量。回归分析可知,当灌溉定额为3 000 m2/hm2,氮肥施量分别为108.86 kg/hm2、134.20 kg/hm2和144.28 kg/hm2 时,对应的甘草酸、甘草苷和总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为1.270%、0.670% 和7.173%。结合Topsis综合评价法分析,得出甘草活性成分含量最大化的最优灌溉定额为3 000 m2/hm2,氮肥施量为108.86~144.28 kg/hm2。株高、侧枝数及根长与甘草有效成分含量相关性比较高,可作为甘草有效成分筛选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疏穗对葡萄酒类黄酮物质含量的影响,以‘赤霞珠’为试验材料,在果实豌豆粒大小时期进行疏穗处理,葡萄藤负载量分别为22(CK)、16穗·株-1(C1)和10穗·株-1(C2)。采收成熟葡萄果实酿造干红葡萄酒,应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分析酒样中类黄酮物质的种类及含量。结果表明,疏穗提高了葡萄酒中单体花色苷和黄烷醇的含量,降低了黄酮醇的含量。主成分分析可以看出3种疏穗处理下‘赤霞珠’葡萄酒品质具有差异性。表明在山西乡宁地区,适度疏穗可以提高‘赤霞珠’葡萄酒中类黄酮物质的含量。其中葡萄藤负载量为10穗·株-1时,葡萄酒中类黄酮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