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影响。[方法]利用扬州大学连续定位的稻麦两熟保护性耕作试验平台为主要技术,试验共设置6个处理(连续免耕秸秆覆盖、轮耕1、轮耕2、翻耕秸秆全量还田、少耕秸秆半量还田、翻耕秸秆不还田)。[结果]秸秆还田,特别是翻耕秸秆全量还田(CTS)有助于提高土壤耕层有机质的含量,但土壤有机质含量受秸秆还田量的多少和翻耕程度影响不大。与其他处理相比,少耕(MTS)和翻耕秸秆还田(CTS)处理均能提高土壤全氮含量。[结论]连续免耕秸秆覆盖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表层的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一定程度的秸秆还田也有助于土壤养分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秸秆覆盖和免耕对玉米生长与土壤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翻耕、免耕)、不同秸秆覆盖还田量(0、半量、全量)覆盖对玉米产量、土壤养分、水分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连续两年在慈利县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翻耕和免耕)和不同油菜秸秆覆盖量(全量、半量、0)对三北2号玉米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以评价和筛选适合当地的耕作模式。结果表明,与免耕处理相比,翻耕各处理玉米平均产量增加了2.36%~9.11%,且在高温干旱年份(2013年)比雨水较多年份(2014年)增幅大。玉米单产均是秸秆全量覆盖处理半量覆盖处理不覆盖处理。翻耕+秸秆全量覆盖在连续两年的试验中产量均为最高,可在慈利县推广。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淮北平原潮土区麦玉米轮作制度下机播玉米生产适宜的耕作与秸秆还田方式,于2016—2017年通过田间试验设置免耕(NT)、免耕秸秆还田(NT+S)、翻耕(T)和翻耕秸秆还田(T+S)4个处理,研究耕作方式及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剖面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翻耕秸秆还田处理均显著降低了表层土壤容重(-6.25%、-3.68%),提高了表层水稳定性大团聚体WR0.25含量(+14.65%、+10.96%),且免耕秸秆还田处理较翻耕秸秆还田处理更好地提高了表层土壤有机质(+8.98%)、全氮(+4.63%)含量,翻耕秸秆还田处理更有利于表层土壤碱解氮、土壤有效磷和土壤速效钾的增加;但在剖面深层,免耕、翻耕秸秆还田处理效应出现差异:在20~60 cm土层,免耕秸秆还田处理促进pH增加,而翻耕秸秆还田处理降低土壤pH,翻耕秸秆还田处理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显著高于免耕秸秆还田处理,而免耕秸秆还田处理则更有利于速效养分的增加;免耕和翻耕模式下秸秆还田处理均提高了玉米产量(+15.58%和+2.71%)。可见,在淮北平原潮土区,免耕模式下的秸秆还田有利于提高剖面土壤肥力质量和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5.
2004~2009年,在成都平原麦稻轮作区研究了不同周年耕作模式(周年翻耕无秸秆还田、小麦免耕稻草覆盖还田+水稻旋耕无秸秆还田、麦稻周年免耕秸秆全量还田、麦稻周年垄作免耕秸秆全量还田)对作物产量和土壤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模式间小麦产量差异较小,水稻产量差异较大;免旋结合稻草覆盖还田模式年际间水稻产量较其他模式稳定。麦稻关键生育阶段0~30 cm土层速效养分含量模式间差异较小;免旋结合稻草覆盖利于土壤表层有机质积累。周年免耕秸秆全量还田模式20 cm处紧实度降低,渗水速率增大,保水性能下降。研究结果说明,不同耕作模式下土壤养分供给能力不是影响作物产量的主要因素,因土壤物理性质变化导致水分下渗差异是水稻产量差异的重要原因,免旋结合稻草覆盖还田模式似乎更利于麦稻轮作田生产能力的稳定。  相似文献   

6.
马林 《农家顾问》2008,(9):25-25
为了研究适应于干旱地区春小麦的栽培技术,在新疆地区,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传统耕作、秸秆还田、免耕不覆盖和免耕覆盖4种耕作方式下土壤有机质及速效养分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免耕覆盖处理对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磷养分含量最佳:秸秆还田处理主要提高了20~30厘米土层有机质含量,在其余各土层,秸秆还田处理的土壤有机质、  相似文献   

7.
不同秸秆覆盖耕作方式对稻—油轮作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成都平原定位试验,进行了稻—油轮作条件下2种不同秸秆覆盖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性状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覆盖耕作对土壤全量养分、速效养分以及有机质含量均有明显的提高作用,而且均以秸秆覆盖免耕效果最好;秸秆覆盖翻耕对土壤容重与土壤孔隙度的改善作用最为明显,而秸秆覆盖免耕效果较差.作物产量分析表明,稻—油轮作条件下覆盖处理对油菜的增产效果显著,尤以免耕覆盖处理产量最高;翻耕覆盖处理对水稻上却表现为的产量最高,而免耕覆盖处理的产量最低.研究表明,在稻—油轮作条件下,如何合理地采用秸秆覆盖翻耕或秸秆覆盖免耕,是今后值得继续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通过山西寿阳设置的8a田间定位试验,比较了全量秸秆还田、免耕覆盖和常规耕作3种耕作措施下土壤含水量、温度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变化.结果表明:免耕覆盖与全量还田处理显著提高土壤含水量,与常规耕作相比表层土壤体积含水量在玉米苗期、拔节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分别高出18%、22%、29%、21%和3%、10%、12%、13%,具有保水保墒的作用.在苗期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温度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5 cm处免耕覆盖、全量还田与常规耕作处理土壤温度依次为:18.12、18.76和19.44℃,免耕覆盖和全量还田处理平均温度比常规耕作分别低1.32℃和0.69℃.土壤微生物量碳在整个生育期动态变化是首先迅速上升在玉米生育高峰期(拔节期)达到最高峰,然后开始下降,成熟期趋于平缓.免耕覆盖与全量还田处理下玉米各生育期土壤表层微生物量碳显著高于常规耕作,在苗期、拔节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分别比常规耕作高出70%、40%、85%和30%和10%、20%、15%和15%.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相关和极相关.  相似文献   

9.
通过设置在甘肃省定西市李家堡镇的保护性耕作措施长期定位试验,共设4个处理(T:传统耕作;NT:免耕无覆盖;TS:传统耕作+秸秆还田;NTS:免耕+秸秆覆盖),采用春小麦豌豆双序列轮作(即小麦→豌豆→小麦和豌豆一小麦一豌豆,本文中所指春小麦地、豌豆地分别指2008年种植春小麦、豌豆的轮作次序),于2008年3月中旬对春小麦、豌豆双序列轮作下的土壤有机碳、全氮、土壤微生物量碳及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进行了采样测定.结果表明,经过7 a的轮作后,两种轮作次序下,0~30 cm土层中土壤有机碳、全氮、土壤微生物鼍碳、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均有在免耕+秸秆覆盖、传统耕作+秸秆还田处理较免耕不覆盖、传统耕作处理高的趋势,且其含量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其中,土壤微生物鼍碳含量在两种轮作次序下的排序均为:免耕+秸秆覆盖(NTS)>传统耕作+秸秆还田(TS)>免耕不覆盖(NT)>传统耕作(T);而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在春小麦地和豌豆地的排序则分别表现为:免耕+秸秆覆盖(NTS)>传统耕作+秸秆还田(TS)>传统耕作(T)>免耕不覆盖(NT)和免耕+秸秆覆盖(NTS)>传统耕作+秸秆还田(TS)>免耕不覆盖(NT)>传统耕作(T).同时,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与有机碳和全氮均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的保护性耕作模式有利于土壤微生物量碳与氮的积累.  相似文献   

10.
为确定适宜的麦秸还田量和还田方式,提高砂姜黑土地小麦秸秆还田效果,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设置2/3秸秆量免耕覆盖(处理1)、2/3秸秆量旋耕(处理2)、2/3秸秆量深耕(处理3)、全量秸秆免耕覆盖(处理4)、全量秸秆旋耕(处理5)和全量秸秆深耕(处理6)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玉米播种出苗质量及光合的影响。结果显示,处理3的出苗数、播种深度及其整齐度、幼苗株高及其整齐度最高,玉米中后期叶面积系数、棒三叶叶面积、叶片叶绿素含量等均极显著(P0.01)高于其他处理。统计分析表明,在砂姜黑土地,2/3秸秆量下播种玉米的出苗质量和光合指标优于全量还田,同等秸秆量还田条件下,深耕的高于旋耕和免耕覆盖。总体来看,以2/3秸秆量深耕处理还田效果最好,值得在生产上推广。  相似文献   

11.
12.
以郑单958玉米品种为试材,研究了夏玉米在5展叶期大量使用苗后除草剂烟嘧磺隆和硝磺草酮的药害及其对夏玉米产量等性状的影响,以及加施解毒剂解草酯与二氯丙烯胺对2种除草剂药害的解毒效应。结果表明:单施4%烟嘧磺隆油悬剂1 500 mL/hm2,7~8展叶期直观受害苗占35.4%,成株期株高、穗位高分别降低12.76 cm和7.97 cm,减产率6.81%;单施10%硝磺草酮悬浮剂1 500 mL/hm2,7~8展叶期直观受害苗占10.1%,成株期株高、穗位高分别增高9.17 cm和12.20 cm,减产率2.69%。在喷施除草剂时加施150 mL/hm2的解草酯或二氯丙烯胺,均不能缓解大量使用2种除草剂导致的药害,反而使受害苗率略有增加,产量进一步降低。施用硝磺草酮及二氯丙烯胺均降低玉米的抗倒伏能力。  相似文献   

13.
从遗传学、基因组学回顾与展望杂种优势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早在3 000年前人类就发现了杂种优势现象,但在农业生产上较大面积种植杂交种,是在20世纪30年代.经过大半个世纪的发展,杂种优势已在多种作物上推广,为解决人类的食品供给发挥了重大作用.回顾孟德尔遗传学的研究历史,从正向遗传学的方法所得结果,来研讨杂种优势利用的成效和机理.DNA分子结构的发现,使遗传学得到升华;基因组学又把遗传学带入崭新的领域,极大地促进了生物科学的创新.从现有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和基因组分析所获得的知识将成为理解杂种优势的重要基础.同时,分析了杂种优势的研究方向和突破途径.  相似文献   

14.
在毛竹经营中,一般认为,大小年经营竹林要比花年经营竹林的经济效益低,所以提倡采取措施将大小年竹林培育成花年竹林。但笔者经多年的竹林经营管理与调查发现,在同等经营管理措施和水平下,大小年竹林年平均收益并不比花年竹林低多少,并且花年竹林需要多投入近1倍的人工成本和其他物资成本,所以其实际经济收益反而低于大小年竹林,并且大小年竹林在管理中存在多方面独特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段书平 《现代农业科技》2013,(2):280-281,285
以姜油树脂为原料,研究其对油脂的抗氧化作用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油脂中添加一定量的姜油树脂后,油脂的抗氧化能力得到了提高,但随着添加量的增大,体系过氧化值减小的幅度减少,添加量在100-150 mg/kg较为适宜。姜油树脂稳定性较好,在100℃,太阳光照射、酸性条件下呈现良好的稳定性,并可长期常温存储,但其在碱性溶液中不稳定。  相似文献   

16.
Pigeons peck more frequently on the left key of two keys when food is presented more frequently during the stimulus that reinforces pecks on that key than during the stimulus that reinforces pecks on the right key. This preference can be annulled and reversed by punishing each peck on the left key during the stimulus that reinforces pecks on the left key.  相似文献   

17.
多效唑和缩节胺对小麦形态及生理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小麦不同的发育时期,拌种和喷洒多效唑(MET)和缩节胺(DPC)对小麦胚芽鞘和地中茎伸长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可增加单株分蘖数,提高分蘖成穗率,拔节前处理能有效地控制节间长度和株高,并增加茎基部机械组织厚度,有利于培育壮苗和防止倒伏;能提高小麦植株的生理活性,可有效地防御冬季冻害。浸种与喷施的多效唑浓度不宜过高,超过100×10^-^6抑制地甚,不利生长和子粒灌浆,甚至造成贪青晚熟和减产。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好地丰富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提升城市的文化品味,通过对改造后的苏州市干将西路绿化植物种类和配置模式的实地调查,分析了当前干将西路绿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及在城市主干道路绿化植物种类选择和配置时应遵循的原则,即合理选择植物种植密度、兼顾近期和远期效益、提高日常养护管理水平、确保景观建设效果。  相似文献   

19.
维生素E与核黄素对肉鸡生产性能及肉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择1日龄商品肉公雏16 8只,随机分成4组,研究不同添加量的维生素E(VE)和核黄素对肉鸡生产性能和肉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核黄素显著影响后期及全期的日增重,并在前期的日增重上VE 和核黄素存在相互作用。日粮添加VE 能显著降低鸡肉的滴水损失,核黄素也存在此作用的趋势(p =0 .0 9)。VE、核黄素均能显著降低鸡肉存放期间的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的水平,并部分存在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0.
候选新药VPK是哈药集团技术中心自主研发治疗脑卒中的一类新药。VPK以长春西汀为母核,经水解、缩合、环化、成盐反应制备而成,经元素分析、核磁共振、高分辨质谱、X-射线粉末衍生,X-射线单晶衍射对化合物进行结构确证,经PDE1活性研究显示,VPK和长春西汀均对PDE1有抑制作用,其IC50值分别为17.40和1.97μmol·L~(-1),VPK在脑卒中治疗领域疗效较好,采用Caco-2单层细胞模型测定候选药物VPK吸收及外排转运特性,结果表明,VPK在顶端到基底端(A-B)及基底端到顶端(B-A)方向均表现高渗透,该供试化合物是外排转运体底物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