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学   12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15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新型玉米Y型雄性不育系的特性一遗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2.
3.
玉米雄性不育性的研究——Ⅰ.利用恢复系创造新不育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群、C群和S群等玉米雄性不育系是利用自然变异选得的.国内选育的不育系比较稳定的有双_(26)、辽二型.利用杂交方法也选获一些不育系,如唐徐型、F型和G型.而利用恢复系所提供的细胞质创造新型不育系未见报道.由于玉米属仅有玉米一个独种,借助远缘胞质选育不育系难以奏效.鉴此情况,从1970年开始,笔者曾用不同地理来源的自交系相互杂交,恢复系与不育系杂交,恢复系与恢复系杂交等方式来选育不育系,但未见成效.历经数年摸索,探明利用恢复系的细胞质可以创造新型不育系,是一条选育新不育系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简要说明甜玉米突变基因由来以及研究近况.甜玉米在碳水化合物中形成的隐性突变基因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其种源丰富,已育成多个品种.在育种技术方面,着重介绍新方法--转座子育种技术。  相似文献   
5.
玉米雄性不育系小孢子发生过程的细胞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雄性不育水麦花药发育各期核酸含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C型和Y型玉米雄性不育系花粉败育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一、选育经过与结果玉米属只有玉米一个独种,利用远缘杂交选育不育系难以奏效.目前,国外主要利用自然变异选育玉米不育系.我国内蒙古农牧研究所曾用辐射引变方法育成了比较稳定的双26不育系.七十年代初开始,我们曾用不同地理来源的自交系杂交,恢复系与不育系杂交,恢复系与恢复系杂交等方法来选育不育系,均未见成效.  相似文献   
9.
早在十九世纪,已经发现雄性不育现象,首先报道的是葛特纳尔(Gartner,1844).二十世纪后,在较多的植物中相继找到不育系.据爱德华生(Edward-son,J.R.1970) 报道,截止1969年,已在22个科,51个属,153个物种中,发现雄性不育株. 雄性不育系在育种工作中的应用只是近十多年的事.利用雄性不育系配制杂交种,在常异花授粉作物、异花授粉作物中,早已应用于生产.目前,已突破了自花授粉作物的禁区,我国杂交水稻在1977年已推广3276万亩.这为杂种优势的利用,开辟了极为令人鼓舞的前景. 不少科学工作者经过数十年的研究,对植物雄性不育性的表现、特性和传递规律,已有所发现,有所认识.但认识过程中还带片面性,局限性,未能揭露其本质.本文就雄性不育性的遗传及其形成的原因,谈谈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用胞质线粒体DNA电泳分析对玉米YⅡ—1型不育胞质归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玉米同核异质不育系为材料(自交系B77为核背景),应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消化不育胞质YⅡ-1型、S群、T群、C群和正常可育胞持(N)的线粒体DNA,并经 糖凝胶电泳。试验结果初步表明:YⅡ-1型不育胞质线粒体DNA电科谱与S群有显著差异,酶切电泳图谱与T群不育胞质也有较大差别,与C群不育胞质有微小差异。因此,有待应用RFLP和RAPD技术对YⅡ-1不育胞质作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