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生产有效的嗜水气单胞菌疫苗是控制和预防目前引起人-兽-鱼共患病病原嗜水气单胞菌的关键。本文阐述了嗜水气单胞菌疫苗及佐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鳊鱼嗜水气单胞菌进行分离与鉴定。[方法]从鳊鱼中分离出嗜水气单胞菌,并进行16S rDNA特异性分子鉴定。分析嗜水气单胞菌的生化特征,并构建嗜水气单胞菌ERIC-PCR指纹图谱。[结果]分离株的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嗜水气单胞菌的标准菌株序列相似度达98%~99%。分离菌的生化特征结果均呈阳性。同一菌株的ERIC-PCR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可用于嗜水气单胞菌的分型溯源。[结论]该研究为预防和控制鳊鱼出血病的发生和蔓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探讨碳酸氢钠(NaHCO_3)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抑制效果和抑制机理.【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NaHCO_3及等摩尔浓度(0.2、0.4、0.8mmol/L)的氯化钠(NaCl)和碳酸氢钾(KHCO_3)对嗜水气单胞菌生长的影响.【结果】随着NaHCO_3浓度的增大,嗜水气单胞菌的生长越来越缓慢.NaHCO_3达到一定浓度后具有杀菌作用,嗜水气单胞菌暴露在0.8、0.4 mmol/L NaHCO_3中达到99.5%死亡率所需要时间分别为1h和4h,暴露在0.2mmol/L NaHCO_3中6h,其死亡率为78.4%.NaHCO_3浓度越高,嗜水气单胞菌致死所需时间越短.暴露12h后,0.4、0.8mmol/L NaHCO_3中均无嗜水气单胞菌存活,0.2 mmol/L NaHCO_3中只有极少数嗜水气单胞菌存活(存活率小于0.01%).0.2、0.4mmol/L的NaHCO_3均能有效抑制嗜水气单胞菌生长,而添加等摩尔浓度的NaCl培养液中,细菌生长不受影响;添加等摩尔浓度KHCO_3的培养液中培养的嗜水气单胞菌,其生长情况与添加NaHCO_3的嗜水气单胞菌相似,生长被明显抑制,结果表明NaHCO_3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抑制并非由渗透压引起,而是与碳酸氢根有关.【结论】研究结果为有效控制嗜水气单胞菌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气溶素和溶血素是β-溶血性嗜水气单胞菌的重要毒力因子。为建立检测食用鱼类产品中β-溶血性嗜水气单胞菌气溶素基因(aer A)和溶血素基因(ahh1)的技术,本文采用多重PCR技术检测28个来源于食用鱼类产品的β-溶血性嗜水气单胞菌样本(包括鲤鱼片、水、鲫鱼片、鳟鱼片、鲢鱼片、鲑鱼片和带鱼片),并用标准菌株嗜水气单胞菌ATCC7965和分离于死蟒蛇的带有β-溶血性毒素基因的嗜水气单胞菌作为对照。结果表明,所有菌株样本(100%)被证实携带嗜水气单胞菌16S rRNA基因(356个碱基对),所有嗜水气单胞菌样本(100%)被证实携带ahh1毒性基因(130个碱基对),26个嗜水气单胞菌样本(93%)被证实携带aerA基因(309个碱基对)。本研究证实β-溶血性嗜水气单胞菌菌株广泛存在于供人类食用的鱼类产品中,对消费者产生了一定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目的是建立检测食用鱼类产品中β-溶血性嗜水气单胞菌气溶素基因(aerA)和溶血素基因(ahh1)的技术。气溶素和溶血素是β-溶血性嗜水气单胞菌重要的毒力因子。多重PCR技术被应用于检测28个来源于食用鱼类产品的β-溶血性嗜水气单胞菌样本,包括鲤鱼片,水,鲫鱼片、鳟鱼片、鲢鱼片、鲑鱼片和带鱼片。该研究使用标准菌株嗜水气单胞菌ATCC7965和分离于死蟒蛇的带有β-溶血性毒素基因的嗜水气单胞菌作为对照。所有菌株样本(100%)被证实携带嗜水气单胞菌16srRNA基因(356个碱基对)。所有嗜水气单胞菌样本(100%)被证实携带ahh1毒性基因 (130个碱基对)。26个嗜水气单胞菌样本(93%)被证实携带aerA基因(309个碱基对)。本研究证实β-溶血性嗜水气单胞菌菌株广泛存在于供人类食用的鱼类产品中,对消费者产生了一定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6.
MGB探针实时定量PCR检测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建忠  魏雪  童琰  黄玉邦 《安徽农业科学》2009,35(19):8911-8913
以嗜水气单胞菌气溶素(aerolysin)基因为待检靶基因,设计一对引物和一条MGB(Minor Groove Binder)探针,Aero基因探针5’端用FAM基团标记,3’端用TaqMan—MGB标记。建立并优化了检测嗜水气单胞菌荧光定量PCR方法,可检测的最低细菌数为1.25×10^0CFU/μl;试验中嗜水气单胞菌检测结果均为阳性,而非嗜水气单胞菌检测结果均为阴性;重复性试验中,批间差异小于5%,批内差异小于3%。试验结果显示,荧光定量PCR方法可对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株进行快速鉴定。该方法的建立为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的检测提供了一种简便、快速的途径,是一种比较实用的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7.
通过借鉴Meta分析法分析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有关鱼源、鳖源嗜水气单胞菌的7种毒力基因的相关研究数据,探讨鱼源、鳖源嗜水气单胞菌毒力基因的分布特点及为研制嗜水气单胞菌多价DNA疫苗提供候选基因。分析结果表明:嗜水气单胞菌毒力基因的分布受养殖对象的种类和生长环境影响;南方和北方地区鱼源嗜水气单胞菌以毒力基因astA、altA、aerA和hlyA分布较为广泛,南方地区鳖源嗜水气单胞菌毒力基因hlyA、actA和aerA分布均较为广泛,可分别作为制备鱼源和鳖源嗜水气单胞菌多价DNA疫苗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8.
不同碳源对嗜水气单胞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嗜水气单胞菌碳源利用能力和代谢过程,筛选对其具有生长抑制作用的碳源。【方法】对比分析不同碳源的液体培养基和饲料浸出液培养基处理下0、12、24、36、48和72h嗜水气单胞菌生长情况。【结果】使用不同碳源的液体培养基中嗜水气单胞菌生长曲线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48h活菌数最多,嗜水气单胞菌对碳源利用能力由高到低为蔗糖无水乙醇蜜二糖鼠李糖葡萄糖复合碳源丙二酸冰乙酸;添加不同碳源的饲料浸出液培养基中嗜水气单胞菌生长情况与不同碳源液体培养基相似,嗜水气单胞菌对碳源利用能力由高到低为蔗糖无水乙醇蜜二糖鼠李糖葡萄糖复合碳源丙二酸冰乙酸。【结论】冰乙酸、丙二酸、复合碳源对嗜水气单胞菌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可作为嗜水气单胞菌生态防控用候选碳源。  相似文献   

9.
以嗜水气单胞菌为研究对象,采用适体筛选技术( SELEX, system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利用体外合成的长度为J8个核苷酸的随机ssDNA文库,以嗜水气单胞菌为靶目标进行12轮的筛选,利用生物素一抗地高辛碱性磷酸酶显色系统检测DNA适配子与嗜水气单胞菌的亲和力.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筛选轮数的增加,DNA适配子与嗜水气单胞菌结合后显色,A(absorbance)值逐渐增加,亲和力由最初的0.32升到第9轮的0.72.研究已初步筛选到与嗜水气单胞菌具有高亲和力的DNA适配子,为嗜水气单胞菌的二级结构研究及其检测试剂盒的研发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对养殖水体中的嗜水气单胞菌进行选择性分离,分析其对不同抗生素药物的敏感性。采用PCR方法对耐药株的耐药基因gyrA、qnrA和qnrS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嗜水气单胞菌对喹诺酮药物的敏感性最强,这与喹诺酮药物的过度使用密切相关。通过对耐药性嗜水气单胞菌和敏感性嗜水气单胞菌的耐药基因扩增结果对比,发现耐药基因gyrA的检出率最高。该研究结果可为水产养殖过程中嗜水气单胞菌的耐药性检测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3种树木节和节间导管接触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永林  沈繁宜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7):7131-7132
[目的]探索导管在植物形态学及水分输导中的作用。[方法]以白蜡、杜仲和五角枫为试材,以枝条为样本,对节和节间木质部的导管进行解剖,在复水处理的条件下测定接触角。[结果]节和节间木质部导管特征明显不同,节间导管较为均一,基本上为大导管,小导管数量极少,且节间细胞多为分化细胞,呈长柱状,细胞排列方向确定。构成节的细胞不均一,小导管较多,导管迂回盘绕,节区细胞分化程度也不均一,有的细胞仍处于分化阶段,原生质浓厚,细胞排列方向不规则。接触角的大小明显不同,节间的接触角均大于节的接触角。[结论]节区导管对水分具有更强的拉伸作用,节在植物体水分运输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产纤维素酶菌株的分离·筛选及酶活性测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吴琳  景晓辉  黄俊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7):7855-7857
[目的]寻找更多高效降解纤维素的新菌种及其科学利用方法。[方法]利用“采样-培养-分离单菌落-初筛-复筛-测OD值”的方法筛选出分解纤维素能力较强的菌株。[结果]经反复培养和划线分离从80份样品中初选出35株具有分解纤维素能力的菌株。其中10株由白转绿,长势较好;6株深绿色,长势一般;4株绿色,长势较好。这20株都产孢子,被初步鉴定为绿色木霉。用刚果红培养基进行复筛选,得到9株透明圈较大的菌株。将这9株菌株再进行发酵培养,用DNS法进行酶活测定得到2株酶活较强的菌株。这2株菌株被鉴定为棘孢木霉。通过滤纸崩解测试筛选出20株降解纤维素能力较强的菌种。DNS法酶活测定结果表明采自甘蔗堆积处和甘蔗地的2个菌株的产酶活性最高。[结论]采自甘蔗堆积处和甘蔗地的2个菌株可以作为降解纤维素的新菌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安徽省正试和预试品种对小麦白粉病的抗性水平。[方法]采用田间人工接种鉴定的方法,连续3年对供试的小麦品种进行了抗性鉴定。[结果]2010年参试品种对白粉病表现高感的品种占30%,中感品种占53%,中抗品种占17%;2011年高感品种占42%,中感品种占47%,中抗品种占11%;2012年表现为高感的品种占11%,中感品种占57%,中抗品种占32%。[结论]为引导育种方向及品种审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采用定期观察方法,了解食蚊鱼白内障的发生过程以及由此导致的外部形态和行为的变化情况。研究的食蚊鱼群体的白内障有较高的发生率,白内障鱼一般体色晦暗,经常浮于水面缓慢游动;其摄食和生长也受较大影响。食蚊鱼白内障大多是双眼同时发生的,眼球可见不同程度的浑浊。从外观形态区分,食蚊鱼白内障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绕核性白内障,另一种无法看到晶状体形状,表现为整个眼球的不透明。对病鱼的眼球等进行组织病理观察,发现病理变化部位主要在晶体,所有病例的晶状体纤维都出现病理变化,最普遍的是晶状体皮质区纤维不同程度变性或断裂;晶状体上皮细胞有脱落、增生等。食蚊鱼白内障为鱼类白内障研究提供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15.
Hg~(2+)、Cd~(2+)污染对水稻叶肉细胞伤害的超微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不同浓度的Hg2+和Cd2+处理水稻,对其叶肉细胞进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随着Hg2+和Cd2+浓度的提高,叶肉细胞中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受毒害逐渐加重;表现为叶绿体被膜受损,类囊体遭到破坏,细胞核核膜破裂,核仁消失,线粒体被膜结构受损,内嵴逐渐解体.结果表明:Hg2+比Cd2+对水稻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的破坏作用稍强;Hg2+和Cd2+对细胞器的毒害作用是整体性的;水稻叶肉细胞线粒体是对Hg2+和Cd2+毒害作用较敏感的细胞器.  相似文献   

16.
越橘果实及新梢生长发育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早、中和晓熟品种“都克”(Duke)、“蓝丰”(Bluecrop)和“埃利奥特”(Elliot)为试材,对不同成熟期的越橘品种在同一生态条件下果实及枝条的各项指标进行测定,研究其果实及枝条在年周期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越橘果实的生长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总体呈“快速增长-缓慢增长-迅速增长”的趋势;越橘延长枝春梢生长发育动态变化总体呈“快速增长-缓慢增长-停止生长”的趋势;基生枝生长发育动态不同.“都克”与“埃利奥特”基生枝的生长动态一致,呈现“平缓增长-快速增长-缓慢增长”的趋势;“蓝丰”基生枝的生长分为春梢和秋梢2个时期,分别呈现“平缓增长”和“快速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7.
2006年12月初,大庆某绒山羊养殖场发现,数只绒山羊羔出现跛足、运动失调和后肢麻痹、头痉挛,有时做转圈运动,确诊为山羊关节炎-脑炎。对脑组织、淋巴结和脾脏进行病理学观察发现:脑组织可见不对称性褐色-粉红色肿胀区并压迫邻近组织,有脑软化,淋巴结和脾脏稍肿大;同时,镜下可见脑脊髓炎,脑组织水肿神经细胞肿胀或萎缩,神经细胞与周围组织间隙增大;胞核肿胀或固缩;神经纤维有程度不等的脱髓鞘;毛细血管充血,有较多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脾脏可见白髓萎缩,少量细胞坏死;淋巴结中淋巴组织增生,有小灶状坏死。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有效土传病害拮抗微生物,采用平板对峙法,对特定土壤样品中烟草主要土传病害拮抗微生物菌株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分离出微生物菌株共513株,其中,细菌121株、放线菌292株和真菌100株;筛选出具有拮抗效果的微生物菌株共135株,其中,放线菌107株、细菌26株和真菌2株.可为贵州省烟草生产上利用生物农药防治病害及进一步研发适用的生物制剂类产品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奠定资源基础.  相似文献   

19.
露地春大白菜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7份国内外的春大白菜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9968”综合性状最好,产量、软叶率、球形指数、抗病性等在所有供试品种中表现最佳。强春白菜、春大帅和傲春也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强春王和春黄白菜结球较紧,但其产量过低,四季霸王和盛春抗病性极差。  相似文献   

20.
通过试验,针对和田地区甜瓜常见的病虫害,采取了包括改良专业栽培措施,预防和避过病虫害,适时预测预报,科学选择农药,注意保护天敌在内的综合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