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林业   4篇
综合类   1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3种树木节和节间导管接触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永林  沈繁宜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7):7131-7132
[目的]探索导管在植物形态学及水分输导中的作用。[方法]以白蜡、杜仲和五角枫为试材,以枝条为样本,对节和节间木质部的导管进行解剖,在复水处理的条件下测定接触角。[结果]节和节间木质部导管特征明显不同,节间导管较为均一,基本上为大导管,小导管数量极少,且节间细胞多为分化细胞,呈长柱状,细胞排列方向确定。构成节的细胞不均一,小导管较多,导管迂回盘绕,节区细胞分化程度也不均一,有的细胞仍处于分化阶段,原生质浓厚,细胞排列方向不规则。接触角的大小明显不同,节间的接触角均大于节的接触角。[结论]节区导管对水分具有更强的拉伸作用,节在植物体水分运输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植物叶组织弹性模量新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总结了以往几种植物组织总体体积弹性模量ε的计算方法,并推导出另外两种新的计算弹性模暑的公式。用各公式对几个树种各自的同一条PV曲线的数据计算出ε值,结果表明,同一组数据用不同公式计算的弹性模量的值不相同,有的差异很大。文章初步讨论了不同的公式产生误差的原因。根据数学推导过程我们认为新公式最准确.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国槐Sophora japonica组织含水量、水势、水容等枝叶水分特征及其对树干边材液流的调节和影响,于2007年3月下旬至2008年3月下旬利用热扩散式边材液流检测技术(TDP)、压力室技术等对生长在北京林业大学校园内的国槐树干边材液流、组织含水量、水势、水容等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环境下,(1)国槐树干边材液流速率日变化春季和夏季呈双峰曲线,秋季呈单峰曲线;液流峰值出现时间春季最早,夏季次之,秋季最晚;春季和秋季液流速率峰值较夏季高,但峰值维持时间夏季较春、秋两季长。(2)国槐枝条与叶片绝对含水量、水势、水容具有相似的日变化规律,但不同季节日变化有所差异。(3)整个生长季,国槐含水量、水势、水容的大小排序为春季夏季秋季;枝条平均含水量(52.12±2.59)%叶片平均含水量(69.59±4.64)%;枝条平均水势(-1.70±0.74)MPa叶片平均水势(-1.87±0.65)MPa;枝条水容(1.488±3.060)g.cm-3.MPa-1叶片水容(5.86±6.70)×10-3g.cm-3.MPa-1。(4)国槐组织水容日变化与树干边材液流速率日变化反向相关,国槐枝叶含水量、水势、水容等共同作用和调节其蒸腾耗水。  相似文献   
4.
以杜仲(散孔材)为试材,以一年生枝条为样本,对节和节间木质部进行解剖,用冲洗法测节和节间导水率损失的百分数。结果表明,对于杜仲枝条的各个部位,单位面积节间导管的数量总高于节区的数量;节间木质部单位面积导管的平均内径均大于节区导管的内径,其中在中部区别较为明显;节间导水率损失的百分数大于节区。  相似文献   
5.
以往存在几种计算植物叶组织总体弹性模量的研究方法。本文提出两个新的计算方法。除了用有限代替微分外,这两个方程与定义式等同。通过定量计算,在εSWF,εRWC,ε0三种相对误差中ε0的最大,它是εSWF和εRWC两种相对误差之和。从描述εY.εSWF.εRWC和ε0随着变化关系曲线的图1可以清楚地看到,当质外体水的含量不容忽视时,εRWC的相对误差第二大,εSWF的最小。在Ra值较高时,ε0和εRWC的值不能反映植物组织的弹性。  相似文献   
6.
用认识论指导物理教学北京林业大学沈繁宜长期以来,物理学就是一门教师难教、许多学生难学的课程。但物理学的规律常通过教学的推理、演绎,以精确的形式表达;物理的发展与哲学思潮息息相关。它反映的思维方式非常丰富。这使物理课在“拓宽视野、改善思维、提高学生的素...  相似文献   
7.
对杜仲扦插枝条进行干旱胁迫和在不同干旱条件下复水,观察扦插枝条的生长情况,测定相应生理指标变化。结果发现:遭受干旱胁迫逐渐萎蔫至死亡的扦插枝条,与水分相关的参量一枝条水势和蒸腾速率一呈现出突变,其突变的发生与枝条的永久萎蔫成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8.
木本植物木质部栓塞的形成和修复的几点补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玉红  沈繁宜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5):7283-7286
对木质部栓塞的变化规律、不同的因素对栓塞的影响、栓塞的修复现象以及栓塞的修复机理进行了论述,在对以前的相关综述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补充。  相似文献   
9.
木本植物木质部栓塞修复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用几种木本植物茎做切片实验,探讨木本植物木质部栓塞的修复机制.研究发现:当脱水样品被复水后,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其管状细胞中的空气立即回缩,形成长形或球形气泡;此后,在比较小的管状细胞中的气泡逐渐缩小直到消失;大的管状细胞中的气泡最初会伸长,然后缩短,直到消失;胞外球形泡也会一个接一个地出现; 除了来自细胞的切破处,这些胞外球形泡还来自木射线的横断面,其中小些的会缩小,大个的会长大. 这些现象说明,样品中的气体并没有如以往所云,溶解到水中之后进入大气.作者认为,空气也许从短半径气泡移动到了长半径气泡中.有两种可能的机制可以解释这一现象,一是根据表面张力附加压强公式,气体会由半径小、压强大的小气泡移动到大气泡;二是根据物理学的统计理论,从小气泡溶解到水分中的空气能够扩散,进入临近的、压强较小的大气泡. 两种机制导致样品中小管状细胞栓塞的修复. 因此,作者认为,对活体植物, 空穴化事件之后,空气难以从木质部移动到大气中,而是从小的管状细胞中运动到了大的管状细胞中或其他低气压区域,从而导致木质部栓塞的修复.   相似文献   
10.
该文对植物木质部水分中气泡的平衡稳定性进行了热力学分析.从自由能判据的分析进一步证实了力学平衡所做的初步结论:水势较高、压力势较大时,微小气泡能够达到稳定平衡;当水势降低、压力势达到阈值时,气泡则胀大破裂,形成导管中的空腔;并推导出水分压强阈值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