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用羧甲基壳聚糖-膨润土复合吸附剂吸附处理模拟含铜废水,在pH为6,吸附30 min达到吸附平衡,吸附容量为114.54 mg·g-1。通过三因素三水平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对各因素的影响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吸附容量影响的重要性依次为初始浓度﹥pH值﹥吸附时间。研究优化了复合吸附剂对铜离子吸附工艺参数,得出吸附最优条件:pH值为6.00,初始浓度为33.00 mg·L-1,吸附时间为25.00 min。在此条件下吸附容量为111.81 mg·g-1,与理论值较吻合。  相似文献   

2.
香菇菌渣吸附水溶液中重金属铅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香菇菌渣在吸附水体中重金属的效果,将香菇菌渣加入含重金属铅的水溶液中,在转速120 r·min-1,温度为25 ℃的振荡器中进行振荡吸附,然后,用G2玻璃砂芯漏斗过滤,PEAA800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滤液中的铅浓度,分别测定了不同吸附时间、菌渣用量、菌渣粒径、pH、Pb2+浓度条件下香菇菌渣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菌渣用量为3.0 g·L-1,Pb2+浓度为80 mg·L-1时,吸附2 h就基本达到吸附平衡;菌渣用量4.0 g·L-1,Pb2+浓度为80 mg·L-1时,菌渣对铅的吸附率为87 %;菌渣用量为2.0 g·L-1,Pb2+浓度为50和100 mg·L-1时,菌渣粒径的变化对铅的吸附率影响较小;菌渣用量为3.0 g·L-1,Pb2+浓度为80 mg·L-1,pH为3.2~5.6时,菌渣对铅的吸附率为84 %以上,且pH变化对吸附率影响很小;菌渣用量为3.0 g·L-1时,溶液中Pb2+浓度越低,菌渣对铅的吸附率越高,溶液中Pb2+浓度为20 mg·L-1,菌渣对铅的吸附率达到97 %.  相似文献   

3.
利用核桃壳研究其对水中Fe3+的吸附性能及吸附质溶液pH、Fe3+质量浓度、核桃壳用量、粒径、吸附温度和时间(吸附动力学)对核桃壳吸附Fe3+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质溶液pH值为3,Fe3+起始质量浓度为50mg·L-1、吸附剂粒径为0.15 mm时的吸附效果最佳;二级动力学模型能很好的描述核桃壳对水溶液中Fe3+...  相似文献   

4.
稻根霉菌丝体表面印迹吸附剂对Cr^6+的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菌菌丝体对重金属离子具有较好的吸附作用:壳聚糖(chitosan)是甲壳素部分或全部脱去乙酰基后得到的产物,对金属离子也具有较强的吸附特性[1].采用壳聚糖对稻根霉(Rhizopus oryzae)菌丝体进行表面分子印迹,并研究了根霉菌丝体壳聚糖表面印迹吸附剂对Cr6+(铬)的吸附性能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最佳吸附pH值为3.5~4.0;在初始浓度为200mg·L-1时,动态吸附15h达到饱和,吸附容量为45mg·g-1;在初始浓度为600mg·L-1时,24h静态吸附达到饱和,吸附容量为55mg·g-1;研究结果为综合利用根霉工业发酵中的废弃菌丝体,以及菌丝体表面印迹吸附剂在重金属污水处理方面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花生壳与花生壳生物炭对镉离子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花生壳(PS)改性制备成花生壳生物炭(PSB),研究了吸附时间(10~5760min)、吸附剂用量(0.1~5g)、镉离子溶液初始pH值(1~8)和浓度(10~800 mg·L-1)等因素对Cd2+去除效率的影响;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与模型拟合分析,探讨了PS和PSB的吸附性能与机理。实验结果表明,PS和PSB是优良的生物质基吸附材料;pH为5.0、Cd2+溶液浓度为10mg·L-1、吸附剂添加量为4 mg·mL-1时,PS的去除效率为93.33%,PSB的去除效率为99.51%;吸附容量分别可达26.88 mg·g-1、28.99mg·g-1;Freundlich与Langmuir吸附模型均能较好地描述PS和PSB对Cd2+的等温吸附过程,以Freundlich模型略优。SEM电镜扫描和FTIR图谱分析表明PS和PSB对镉的吸附主要为多分子层的表层络合吸附:SEM分析表明PS和PSB在吸附Cd2+以后表面具有大量的颗粒附着物;FTIR分析表明PS与PSB吸附镉的主要机理为络合反应,PS参与络合反应的主要官能团为-CHO、-C=O、-OH和-P=O,PSB参与络合反应的主要官能团为-C=C-、-C≡C-、-C≡N和-OH等官能团。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稀土金属镧离子对壳聚糖进行改性,制备新型除氟吸附材料,考察其对饮用水中氟离子的去除效果。【方法】利用浸渍法制备负载镧离子量不同的改性壳聚糖,采用间歇吸附试验研究镧改性壳聚糖对氟离子的去除效率,确定最佳镧改性壳聚糖的制备条件,研究吸附平衡时间、氟离子初始质量浓度、溶液pH、水中共存阴离子对镧改性壳聚糖吸附除氟性能的影响,并采用FTIR分析镧改性壳聚糖的表征。【结果】当La(NO3)3·nH2O与壳聚糖的质量比为0.25(记为LaCh3)、氟离子初始质量浓度为10.0mg/L时,镧改性壳聚糖对氟离子的吸附效果最好,氟离子的吸附容量为3.76mg/g,去除率达到75.0%;LaCh3对氟离子的吸附速度较快,2h吸附基本达到平衡;在氟离子初始质量浓度为2.0~15.0mg/L时,随着氟离子质量浓度的升高,LaCh3对氟离子的去除率逐渐降低,而吸附容量逐渐增加;氟离子初始质量浓度在4.0~6.0mg/L时,LaCh3对氟离子的去除率达到90%以上,水中氟离子质量浓度能够达到国家安全饮用水标准(<1.0mg/L);LaCh3对氟离子的吸附容量随溶液pH的升高而降低,其值在饮用水pH值范围内变化不大,pH>10.0时,吸附容量明显降低;LaCh3对氟离子的吸附受水体中CO32-和HCO3-的影响较大;FTIR分析显示,LaCh3中的La3+主要与壳聚糖中的羟基配位结合。【结论】与纯壳聚糖相比,镧离子改性后的壳聚糖对氟离子的吸附效果非常明显,可用于饮用水的脱氟处理。  相似文献   

7.
采用竹笋皮和丝光改性竹笋皮为吸附材料,研究了二者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行为,评价二者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去除性能。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和比表面积等方法对2种材料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采用静态吸附法,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为检测手段,探讨了pH值、反应时间、添加量以及亚甲基蓝初始浓度等因素对亚甲基蓝吸附能力的影响;采用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对其进行热力学模拟研究,Lagergren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和Ho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对其进行动力学模拟研究。结果表明:1)与竹笋皮相比,丝光竹笋皮更易形成分子内氢键;表面含有大量紧密排列的孔隙和不规则的沟槽;比表面积为1.516 m2·g-1,高于未改性竹笋皮比表面积(1.425 m2·g-1)。2)在低酸度时亚甲基蓝基本不被吸附;当pH值从3增至8时,吸附量不断增大;当pH值达到8以后,吸附量达到最大且保持平衡。3)随着溶液中亚甲基蓝初始浓度的增加,到达平衡时丝光改性竹笋皮对亚甲基蓝的饱和吸附量先是急剧增加,然后保持不变。4)当亚甲基蓝质量浓度仅为5 mg·L-1时,30 min就可达到吸附平衡,当亚甲基蓝质量浓度升至50和100 mg·L-1时,则需要60 min才可到达吸附平衡。5)对于初始质量浓度为100 mg·L-1的亚甲基蓝溶液,100 mg的丝光改性竹笋皮即可达到定量吸附。丝光改性竹笋皮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分别符合准二级吸附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在pH 8、反应时间为60 min、材料用量为10 mg以及亚甲基蓝初始质量浓度为100 mg·L-1时丝光改性竹笋皮对亚甲基蓝的最大吸附容量可达25 mg·g-1,可有效去除水中亚甲基蓝。  相似文献   

8.
采用竹笋皮和丝光改性竹笋皮为吸附材料,研究了二者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行为,评价二者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去除性能。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和比表面积等方法对2种材料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采用静态吸附法,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为检测手段,探讨了pH值、反应时间、添加量以及亚甲基蓝初始浓度等因素对亚甲基蓝吸附能力的影响;采用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对其进行热力学模拟研究,Lagergren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和Ho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对其进行动力学模拟研究。结果表明:1)与竹笋皮相比,丝光竹笋皮更易形成分子内氢键;表面含有大量紧密排列的孔隙和不规则的沟槽;比表面积为1.516 m2·g-1,高于未改性竹笋皮比表面积(1.425 m2·g-1)。2)在低酸度时亚甲基蓝基本不被吸附;当pH值从3增至8时,吸附量不断增大;当pH值达到8以后,吸附量达到最大且保持平衡。3)随着溶液中亚甲基蓝初始浓度的增加,到达平衡时丝光改性竹笋皮对亚甲基蓝的饱和吸附量先是急剧增加,然后保持不变。4)当亚甲基蓝质量浓度仅为5 mg·L-1时,30 min就可达到吸附平衡,当亚甲基蓝质量浓度升至50和100 mg·L-1时,则需要60 min才可到达吸附平衡。5)对于初始质量浓度为100 mg·L-1的亚甲基蓝溶液,100 mg的丝光改性竹笋皮即可达到定量吸附。丝光改性竹笋皮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分别符合准二级吸附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在pH 8、反应时间为60 min、材料用量为10 mg以及亚甲基蓝初始质量浓度为100 mg·L-1时丝光改性竹笋皮对亚甲基蓝的最大吸附容量可达25 mg·g-1,可有效去除水中亚甲基蓝。  相似文献   

9.
为了考察离子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及pH对废弃茶叶渣吸附废水中铅离子(Pb2+)和镉离子(Cd2+)的影响,并绘制出3种因素对吸附率及吸附量的影响曲线,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对3种影响因素分别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茶叶渣对Pb2+和Cd2+的吸附率、吸附量随着时间的延长均增高,最后分别达到72.13%、3.56 mg/g和93.75%、4.71 mg/g;随着pb2+和Cd2+初始浓度的增加,吸附量均呈上升趋势,最后分别达到4.06mg/g和4.71 mg/g,pb2+的吸附率呈下降趋势,而Cd2+的吸附率呈上升趋势;随着pH的升高,两种离子吸附曲线都为先升后降,各自的最佳pH分别为5和7;通过改变pb2+和Cd2+的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和调节溶液pH,废弃茶叶渣对废水中Pb2+和Cd2+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不同反应时间、浓度、pH值和温度条件下二氧化氯对草甘膦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氧化氯能迅速分解草甘膦,且分解速率随二氧化氯浓度和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试验设定温度为20℃,pH值为中性条件,在反应30min内,浓度为2mg?L-1、3mg?L-1的二氧化氯即可将初始浓度为7mg?L-1的草甘膦溶液降解80%...  相似文献   

11.
腐植酸对水体中五价钒的吸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批次实验法,研究了腐植酸浓度、钒离子浓度、吸附时间、温度、溶液p H、离子强度、电解质等对腐植酸吸附水体中五价钒的影响。结果表明,钒溶液浓度为90.91 mg·L~(-1)条件下,腐植酸的浓度为1.09 g·L~(-1)时,腐植酸对钒的吸附量最大。随着钒溶液浓度的增加,吸附率逐渐降低并趋于0;而吸附量呈增加-缓慢增加-平衡的趋势;在腐植酸浓度为1.09 g·L~(-1)条件下,钒溶液浓度为1 818.18 mg·L~(-1)时,吸附量达到最大值,吸附等温线与Langmuir模型基本吻合。随着溶液pH、温度的增加,腐植酸对钒的吸附量逐渐减少,即在酸性、温度较低的条件下更有利于腐植酸对钒的吸附。随着溶液电解质浓度的增加,腐植酸对钒的吸附量逐渐降低。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的结果显示,腐植酸对钒的吸附机制为钒在腐植酸的表面和内部形成稳定的络合物,这与腐植酸的O-H(或N-H)的氢键、C-O和C-H键的伸缩振动有关。因此,可以考虑用适量的腐植酸作吸附剂,去除水体中的钒,并调整环境条件增强吸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采用振荡平衡法,研究不同用量和不同添加顺序的腐植酸(Humic acid,HA)对生物炭-铁锰氧化物复合材料(F1M4BC25)吸附As(Ⅲ)性能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表明:添加不同浓度的HA对F1M4BC25吸附As(Ⅲ)的性能存在明显差异,与未添加HA相比,添加5 mg·L~(-1)的HA时最大吸附容量(Qm)为8.39 mg·g-1,增加了5.00%;添加10、50 mg·L~(-1)的HA时,Qm分别为7.59、5.25 mg·g-1,分别降低了5.00%和34.3%。不同HA添加顺序对F1M4BC25吸附As(Ⅲ)的性能有较大影响,Qm顺序为:后添加HA(5.82 mg·g-1)同时添加(5.20 mg·g-1)先添加HA(3.30 mg·g-1)。在初始pH=3时,F1M4BC25对As(Ⅲ)吸附能力高于pH=6时。两种pH条件下吸附平衡后溶液的pH值均增大,初始pH=3时增幅大于初始pH=6时;两种pH条件下DOC浓度大小顺序均为:后添加HA同时添加先添加HA。研究表明,低浓度HA以及弱酸性条件有利于F1M4BC25对水体中As(Ⅲ)的去除,高浓度HA能够与As(Ⅲ)产生竞争吸附。  相似文献   

13.
蝴蝶兰组织培养中丛生芽增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蝴蝶兰组织培养中丛生芽增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丛生芽增殖过程中,培养基、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和糖类是最主要的影响因子。添加肌醇等有机物的改良KC培养基在新叶数、株高和增殖系数要优于其它3种培养基;从而总结出,增殖培养基为改良KC培养基+NAA 0.5 mg·L^-1+6-BA 7 mg·L^-1+食用糖20 g·L^-1+琼脂10 g·L^-1+活性碳2 g·L^-1,pH 5.4。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组培苗壮苗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马铃薯组培苗壮苗培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增殖培养基为MS+1.00 mg.L-1BA+0.20 mg.L-1NAA和MS+2.00 mg.L-1BA+0.20 mg.L-1NAA,壮苗培养基为1/3 MS+0.05 mg.L-1NAA和1/2MS+0.05 mg.L-1NAA+2.50 g.L-1PVA,连续继代2次,生根培养基为1/2 MS+0.20 mg.L-1NAA效果较好。移栽成活率可达到98%。  相似文献   

15.
以宿根福禄考茎尖和茎节作外植体进行离体快速繁殖,结果显示:无菌芽诱导的适宜培养基为MS+1.0mg.L^-1BA+3%糖+6.5g·L^-1琼脂粉,茎节在该培养基上无菌芽的诱导率为87.9%;丛芽增殖适宜培养基为MS+0.5mg.L^-1BA+3%糖+6.5g·L^-1琼脂粉,增殖率为6.8;生根的适宜培养基为1/2MS+0.3mg·L^-1IBA+0.3mg·L^-1NAA+2%糖+6.5g·L^-1琼脂粉,试管苗能在该培养基上分化出良好的根系,生根率达91.7%。  相似文献   

16.
山核桃幼胚不定芽的诱导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花后60,75和100d的幼胚为外植体,金属硫蛋白(MT)复合维生素+20g·L^-1葡萄糖+10mg·L^-1腺嘌呤+500mg·L^-1水解酪蛋白作为基本培养条件,研究山核桃幼胚的不同发育时期,不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及基本培养基对山核桃不定芽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山核桃花后60d的幼胚培养56d后未形成不定芽,花后100d的幼胚比花后75d的幼胚诱导产生的不定芽多而且长;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山核桃不定芽诱导以0.0100mg·L^-14-氨基-3,5,6-三氯吡啶羧-酸(Picloram)+3.0mg·L^-16-苄氨基腺嘌呤(6-BA)为启动培养基较佳;当6-BA质量浓度一定时,随Picloram质量浓度增加不定芽数量差异不显著;当Picloram质量浓度一定时,随6-BA质量浓度增加,产生不定芽数逐渐上升,但当6-BA达10mg·L^-1时,不定芽出现明显玻璃化现象;2,4-D的添加不利于外植体不定芽产生;MS(Murashige and Skoog)是最佳基本培养基。  相似文献   

17.
以树兰未成熟种子为外植体,研究了原球茎的诱导、增殖、萌芽及生根培养等几个关键步骤的配方。结果表明:树兰种子播种在MS+BA0.5mg·L^-1。+NAA0.25mg·L^-1+蔗糖25g·L^-1培养基上,7~10d后开始有绿点产生,25d左右就可看见原球茎团;1/2MS+6-BA1.5mg·L^-1+NAA0.25mg·L^-1+蔗糖20g·L^-1+CH2.0g·L^-1的培养基对原球茎增殖的效果最佳,增殖倍数超过9倍;将原球茎转入1/2MS+NAA0.1mg·L^-1+6-BA0.2mg·L^-1+蔗糖25g·L^-1的培养基上,原球茎的出芽率超过90%;将芽接种在1/2MS+NAA0.5mg·L^-1+BAO.1mg·L^-1+香蕉泥70g·L^-1+蔗糖25g·L^-1的生根培养基中,生根率达94%:以水苔作为移栽基质较理想,移栽成活率可达92.5%,且植株生长健壮。  相似文献   

18.
流苏石斛的离体快速繁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流苏石斛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快速繁殖研究。结果显示:茎段诱导芽的适宜培养基为MS+BA2.0mg·L^-1+NAA0.5mg·L-^1+CH0.5g·L^-1,芽的诱导率达58.3%;培养基Ms+BA4.0mg·L^-1+NAA0.5mg·L^-1+CH0.5g·L^-1可促进丛芽的形成,而丛芽增殖的适宜培养基为MS+BA2.0mg·L^-1+NAA0.2mg·L^-1+CH0.5g·L^-1,增殖系数达6.23;试管苗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1/2 MS+IBA0.5mg·L^-1+NAA0.5mg·L^-1,50d后试管苗生根率可达100%。研究还发现,壮苗的适宜培养基为1/2 MS+BA0.5mg·L^-1+NAA0.1mg·L^-1+CH0.2g·L^-1,丛芽在该培养基上培养75d后,可同时完成增殖与生根程库。  相似文献   

19.
红果冬青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但传统育苗方式效率低,采用组织培养方法可快速繁殖红果冬青。对红果冬青茎段进行组织培养试验,结果表明:红果冬青最佳灭菌方法为0.1%升汞灭菌8min;最佳启动培养基为MS+BA1.4mg·L-1+NAA0.2mg·L-1,萌芽率可达82.5%;继代培养基1/2MS+BA1.4mg·L-1+NAA0.2mg·L-1+KT0.2mg·L-1,增殖系数达4.1;生根培养基1/2MS+NAA0.2mg·L-1+IAA0.2mg·L-1,生根率达90%。  相似文献   

20.
环丙沙星在盐碱土中吸附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OECD guideline 106批平衡吸附法研究环丙沙星在碱土中的等温吸附特性、吸附动力学、吸附热力学以及pH值和Ca~(2+)浓度对其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环丙沙星在盐碱土中的吸附较好地符合Freundlich方程(拟合系数R~2=0.981),不同初始浓度的环丙沙星在盐碱土中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常数为1.17×10~(-3)~5.67×10~(-3)kg·min~(-1)·m L~(-1)。吸附过程可分为快速吸附和慢速平衡两个阶段,初始浓度分别为80、100、120 mg·L~(-1)的环丙沙星吸附平衡时间为24 h,平衡吸附比例分别为89.9%、92.2%、92.7%。吸附热力学参数ΔG0且ΔH=-3.58 5 k J·mol~(-1),表明环丙沙星在盐碱土上的吸附为自发的放热反应。随着溶液pH值的升高,盐碱土对环丙沙星的吸附能力不断减弱,当pH9后吸附能力快速减少。以不同浓度CaCl_2作为背景液,环丙沙星在盐碱土中的等温吸附曲线用Freundlich方程拟合效果较好,lgKf值随着CaCl_2背景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减小,且环丙沙星初始浓度较小时其所受离子强度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