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王波  唐井亚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3):171-173
将扑海因、代森锰锌按有效成份不同比例混配,对玉米弯孢叶斑菌(Curvularialunata)进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比例混配的扑海因、代森锰锌对玉米弯孢叶斑菌菌丝生长速率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扑海因和代森锰锌之比为7∶3,5∶5和4∶6的三种混剂中,对玉米弯孢叶斑菌的共毒系数分别为145.55,198.97和183.97,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三种混剂的EC50值分别为7984μg/L,8076μg/L和10802μg/L。其中5∶5混剂的共毒系数最大,增效最明显,是最佳配比。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出对建兰茎腐病防效好的增效混剂,室内测定6种杀菌剂对建兰茎腐病原菌尖孢镰刀菌的毒力及其联合作用。结果表明:6种杀菌剂对建兰茎腐病原菌尖孢镰刀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抑制中浓度EC50的由小到大依次为:咪鲜胺、苯醚甲环唑、多菌灵和肟菌酯、噁霉灵和代森锰锌;设定的4组混剂配方,苯醚甲环唑+多菌灵、多菌灵+肟菌酯混配表现为增效作用,苯醚甲环唑+多菌灵混配的最佳有效成分质量配比为5∶5,共毒系数为378.63;多菌灵+肟菌酯混配的最佳配比则为8∶2,共毒系数为247.80。可见,苯醚甲环唑+多菌灵和多菌灵+肟菌酯合理比例混配能较好防控建兰茎腐病的发生为害。  相似文献   

3.
施宝灵与多菌灵对稻瘟病菌的联合作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室内用平皿孢子萌发法测定了施宝灵、多菌灵及二者不同配比的混剂对稻瘟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施宝灵与多菌灵的混配组合Ⅰ和组合Ⅱ能够抑制稻瘟病菌孢子萌发,与单剂施宝灵和多菌灵相比,分别具有显著增效作用和相加作用.这两个混配组合对稻瘟病菌的共毒系数分别为1 462.23和116.43,EC50值分别为3.69 μg/ml和193.72 μg/ml,施宝灵和多菌灵的EC50值是40.69 μg/ml和89.67 μg/ml.试验证明,6%的丙*多混剂Ⅰ增效作用明显,为最佳配比.  相似文献   

4.
溴菌腈·多菌灵混剂对柑橘炭疽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分别以孢子萌发法与菌丝生长法测定了5种配比的溴菌腈与多菌灵混配剂对柑橘炭疽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各种配比的混配剂都有增效作用,其中以溴菌腈∶多菌灵为3∶4的混配制剂增效作用最显著,孢子萌发法和菌丝生长法的共毒系数分别为268.7、293.4.田间防治试验,按溴菌腈∶多菌灵为3∶4制成的35%溴菌腈·多菌灵混剂WP药后7-21d防治效果达81.6%-91.4%,比25%溴菌腈WP和50%多菌灵WP的防治效果分别提高10%和20%-30%.  相似文献   

5.
在室内培养条件下,采用菌丝体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硫磺多菌灵与恶霉灵两种杀菌剂混配对莲藕腐败病菌的抑菌毒力。结果表明:两种杀菌剂的不同比例混剂对莲藕腐败病菌均有抑制作用,其抑菌效果与单剂相比,均表现为增效作用;其中,当硫磺多菌灵与恶霉灵的混配比例为2∶25和3∶25时,增效作用最明显,抑菌效果最好;对腐败病菌T1菌株的EC50值分别是4.62、1.80μg/mL,增效系数分别为3.76、6.98,对腐败病菌T2菌株的EC50值分别是4.42、5.89μg/mL,增效系数分别为4.03、2.21。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多菌灵和多抗霉素对小麦赤霉病菌菌丝生长抑制效果最好的复配比例。[方法]在室内选用95%多菌灵和10%多抗霉素化学药剂进行复配,计算单剂和混剂对小麦赤霉病菌丝生长的抑制率、毒力曲线及其EC50值,研究其对小麦赤霉病菌复配效果,并选用共毒系数法来确定两种药剂的最佳混配比例。[结果]95%多菌灵和10%多抗霉素对Y73#菌菌丝生长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值分别为6.6和0.7μg/ml,表明四川省雅安生态区小麦赤霉病致病菌Y73#菌对多抗霉素比较敏感,而对多菌灵已经产生了抗药性;95%多菌灵和10%多抗霉素混配后表现出加相或增效作用,混剂中多菌灵含量为20%时,共毒系数最大,CTC值为243.5,表现出较强的增效作用。[结论]多菌灵和多抗霉素的最佳复配比例为1∶4。  相似文献   

7.
两种不同杀菌剂混配对香蕉黑星病菌的增效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采用抑制生长速率法研究了腈菌唑与醚菌酯混配剂对香蕉黑星病菌生长抑制的增效作用及最适混配比例优选。试验结果表明:腈菌唑与醚菌酯混配比的增效区间为9∶1~2∶8,其中配比为6∶4和2∶8的增效作用最为明显,毒力比率高,分别为1.93和2.24;共毒系数也大,分别为844.85和1 183.83。  相似文献   

8.
林琳  高同春  高智谋  张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517-8519
[目的]研究多菌灵与吡唑醚菌酯混配对辣椒炭疽病菌的毒力效果。[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多菌灵、吡唑醚菌酯混配对辣椒黑色炭疽菌和辣椒红色炭疽菌的毒力。[结果]多菌灵和吡唑醚菌酯对黑色辣椒炭疽病菌EC50值分别是1.751 0、0.481 8μg/ml,对红色辣椒炭疽菌EC50值分别是1.163 4、0.496 5μg/ml。多菌灵的毒力小于吡唑醚菌酯;多菌灵与吡唑醚菌酯混配对2种辣椒炭疽病菌增效系数(SR)为1.182.57,部分配比具有显著增效作用。[结论]研究结果为防治辣椒炭疽病的有效混配杀菌剂的开发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不同温度下化学杀菌剂对玉米茎腐病菌——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毒力的变化规律以及筛选化学杀菌剂和生防菌发酵上清液混配的增效组合,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6种化学杀菌剂、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gfj-4发酵上清液以及化学杀菌剂与发酵上清液的混配剂对玉米茎腐病菌——禾谷镰孢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6种化学杀菌剂对禾谷镰孢菌菌丝生长的毒力均随温度下降而升高,20℃时6种供试化学杀菌剂的抑菌活性均达最高,而30℃时抑菌活性最低。6种化学杀菌剂对病菌的抑制活性由大到小依次为咯菌腈、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多菌灵、腈菌唑和福美双,其中咯菌腈对禾谷镰孢菌的抑制效果最佳,20℃时的EC_(50)值达0.041μg/ml,26℃时EC_(50)为0.057μg/ml,30℃时EC_(50)为0.141μg/ml;福美双对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差,20℃时EC_(50)为6.152μg/ml,26℃时EC_(50)为8.830μg/ml,30℃时EC_(50)为8.924μg/ml。经毒力倍数分析发现,温度变化对化学杀菌剂毒力的影响次序由大到小依次为戊唑醇、咯菌腈、腈菌唑、苯醚甲环唑、多菌灵和福美双。解淀粉芽孢杆菌gfj-4发酵上清液对玉米茎腐病菌的EC_(50)为62.23μl/ml(R~2=0.98)。6种化学杀菌剂与gfj-4发酵上清液混配增效作用显著。其中,咯菌腈与gfj-4发酵上清液混配比例为6∶4时毒性比达最大,为1.33;戊唑醇、苯醚甲环唑与gfj-4发酵上清液配比为1∶9时毒性比达最大,分别为1.32和1.40;腈菌唑与gfj-4发酵上清液配比为5∶5时毒性比最大,为1.36;多菌灵与gfj-4发酵上清液配比为9∶1和3∶7时毒性比最大,均为1.27;福美双与gfj-4发酵上清液配比为6∶4时毒性比最大,为1.23。  相似文献   

10.
小麦扬花期喷施多菌灵是生产上防治小麦赤霉病的主要措施,为了延缓病原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对不同作用方式的化学药剂混配及其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进行研究。研究选用95%多菌灵原药和95%戊唑醇原药测定对小麦赤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并将两者按照Horsfall方法进行不同比例的混配,对毒性比率较高的混配比例采用共毒系数方法验证其增效作用。结果表明多菌灵与戊唑醇按EC50剂量20:80的比例混配具有增效作用,在温室盆栽试验测试中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3%好力克悬浮剂以及两者混剂的防效都达到了85%以上,而且混剂1000倍防效显著高于多菌灵800倍,可用于小麦赤霉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1.
In this research,the toxicity of several mixtures,which w ere made by mi xing up two original medicines (Baristin,Sulphur) according to different proport ions,has been tested on F.gramineaurm andP.grisea in the laboratory res pec tively.The results show that each mixture of different proportion has inhibition ef fect to the growing hypha and has notab le sy nergistic effect compared to monomer Boristin or Sulphur. Among the three mixtur es with the proportions of Baristin to Sulphur being 12.5∶12.5,15∶10 and 10∶15, the CTC of each mixture to F. graminearum is separately 118.2,106.5 and 98.2, and to P.grisea is 105.6,101.1 and 98.1. Th e EC50 value of each mixture to P.graminearum is 3749μg/L, 3565μg/L and 5389μg/L, while the EC50 of monomer Baristin value is 2415μg/L and of mononer sulphur is 26800μg/L; to P.grisea,the EC50 value of each mixture is 3375μg/L, 3228μg/L and 4007μg/L, while that of mononer Baristin is 2436μg/L and of monon er sulphur is 6640μg/L.Therefore the research suggests that the mixture with the proportion of Baristin to Surphur being 12.5 ∶12.5 has maximum CTC valu e and most notable synergistic effect to F. graminearum and P. grisea.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氰烯菌酯与己唑醇不同比例混配对小麦赤霉病菌联合作用类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氰烯菌酯与己唑醇及其6种配比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氰烯菌酯与己唑醇及1:1、1:3、1:5、1:7、1:9、1:11等混配组合对小麦赤霉病菌的EC50分别是0.393、0.643、0.571、0.338、0.369、0.513、0.577、0.726 mg/L;6种混配组合对小麦赤霉病菌的增效系数(SR)分别是0.85、1.64、1.58、1.16、1.05、0.84。氰烯菌酯对小麦赤霉病菌的室内生物活性高于己唑醇,氰烯菌酯与己唑醇1:3和1:5配比对小麦赤霉病菌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3.
氰烯菌酯与多菌灵及其混配对小麦赤霉病菌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明确氰烯菌酯与多菌灵不同比例混配对小麦赤霉病菌联合作用类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氰烯菌酯与多菌灵及其6种配比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氰烯菌酯与多菌灵及1:1、1:2、1:3、1:4、1:5等混配组合对小麦赤霉病菌的EC50分别是0.325、0.367、0.409、0.503、0.531 mg/L;5种混配组合对小麦赤霉病菌的增效系数(SR)分别是1.52、1.55、1.51、1.29、1.27。氰烯菌酯对小麦赤霉病菌的室内生物活性高于多菌灵,氰烯菌酯与多菌灵1:1,1:2和1:3配比对小麦赤霉病菌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4.
药剂对病原菌的联合作用通常表现为增效、相加和拮抗3类形式.为了揭示药剂组合产生增效与拮抗的特性,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进行了福美双与戊唑醇药剂组合对小麦赤霉病菌的协同增效作用测定.选择福美双与戊唑醇配比为7:10的增效组合(EC50 0.0331μg/ml)、配比为9:4的拮抗组合(EC502.2937μg/ml),通过电导率法检测菌丝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程度,试图比较增效与拮抗药剂组合的差异.增效组合处理菌丝细胞后,60 min后的电导率一直表现上升,表明存在着菌丝细胞内含物不断外渗的现象;而拮抗组合处理的菌丝细胞渗透性比对照较弱.测定菌丝细胞渗漏的还原糖、几丁质酶、可溶性蛋白等3种细胞内含物含量,发现其随时间变化趋势不同:增效组合使还原糖含量在25 h时,下降为对照的18.91%;几丁质酶活性在5~20 h之间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短期内上升随后下降.而在拮抗组合条件下,菌丝细胞内含物含量随时间的变化与对照或某一单剂趋势相同.药剂组合协同增效作用测定和增效与拮抗组合的作用机理值得深入探讨,并应成为筛选和评价药剂增效组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新型水稻浸种剂对恶苗病及干尖线虫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浸渍法在室内测定了戊唑醇、氟啶胺、咯菌腈和杀螟丹及其混配剂对水稻恶苗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和对水稻干尖线虫的杀虫活性,并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结果表明:戊唑醇、氟啶胺、咯菌腈和杀螟丹抑制水稻恶苗病菌菌丝生长的EC50值分别为0.3097、0.3342、1.0068和2077.27μg/mL;杀灭线虫的LD50值分别为>2000、>2000、>2000和22.1177μg/mL。戊唑醇∶氟啶胺∶杀螟丹和戊唑醇∶咯菌腈∶杀螟丹按1∶2∶2的比例混配后对恶苗病菌的抑菌活性具增效作用,对干尖线虫的杀虫活性具相加作用。按此配比加工的12.5%戊唑醇·氟啶胺·杀螟丹WP和12.5%戊唑醇·咯菌腈·杀螟丹WP按1∶1000倍或1∶1200倍液浸种48 h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较好,对水稻种子发芽和成苗安全。  相似文献   

16.
经室内毒力测定证明:虫螨磷与氰戊菊酯(3:1)混用,共毒系数(CTC)达972.1,有显著增效作用。增效磷(SV_1)与氰戊菊酯(5:1)混用有一定增效作用(CTC=274.6)。噻嗪酮的 LC_(50)o值为0.01272ppm,毒力明显高于氰戊菊酯(LC_(50)为475.77ppm),两者混用(5:1)时 CTC 为356.2,倍硫磷与氰戊菊酯(5:1)混用 CTC 为708.4,均有明显增效作用。在农大小温室试验诱杀成虫证明用20×28.5cm~2黄板垂直挂在番茄植株顶部的支架上且黄板底边与植株顶部相平时效果最好。1987~1988两年在四季青温室番茄上对温室白粉虱的综合防治试验证明:在黄板的配合下,氰戊菊酯分别与虫螨磷和 SV_1混用,其防治效果均在84.5%以上,前一种混剂更好在91.6%以上。而喷药次数只需2~3次。单用氰戊菊酯,对成虫和卵、若虫的防治效果1987年分别为95.5%和73.5%,1988年分别为75.3%和35.9%,明显低于混剂的防效。试验还证明,黄板加上噻嗪酮,不仅用药量小(5.685有效成分 g/ha),而且其防治效果在94.8%以上。与综合防治相比,只用农药的常规防治法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烯啶虫胺、醚菊酯单剂及其混剂对褐飞虱3龄若虫的毒力作用,为开发防治褐飞虱的复配制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稻茎浸渍法测定烯啶虫胺、醚菊酯单剂及其混剂对褐飞虱的毒力效果。【结果】烯啶虫胺、醚菊酯对褐飞虱3龄若虫的LC50分别为0.4922和9.1847mga·i·L^-1,两单剂按有效成分质量比为1∶12和1∶27(烯啶虫胺∶醚菊酯)时,共毒系数分别为249.89和138.15。【结论】烯啶虫胺和醚菊酯按有效成分质量比为1∶12和1∶27(烯啶虫胺∶醚菊酯)时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烯啶虫胺、醚菊酯单剂及其混剂对褐飞虱3龄若虫的毒力作用,为开发防治褐飞虱的复配制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稻茎浸渍法测定烯啶虫胺、醚菊酯单剂及其混剂对褐飞虱的毒力效果。【结果】烯啶虫胺、醚菊酯对褐飞虱3龄若虫的LC50分别为0.4922和9.1847 mg a·i·L-1,两单剂按有效成分质量比为1∶12和1∶27(烯啶虫胺∶醚菊酯)时,共毒系数分别为249.89和138.15。【结论】烯啶虫胺和醚菊酯按有效成分质量比为1∶12和1∶27(烯啶虫胺∶醚菊酯)时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Horsfall方法,以植物提取物Ts-39与嘧霉胺不同配比混剂对番茄灰霉病菌的联合毒力进行了研究,两种单剂不同配比包括10∶0、9∶1、8∶2、7∶3、6∶4、5∶5、4∶6、3∶7、2∶8、1∶9、0∶10,其中大部分比例增效比值在1以上,8∶2的增效比值最大达到了1.57。将不同比例的混剂在五叶期番茄幼苗上进行了进一步验证,结果表明提取物Ts-39与嘧霉胺不同配比的混剂在番茄幼苗上有增效作用,而且8∶2为11个配比混剂中的最佳配比,增效比值达到1.7,可以作为今后研究和开发的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