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蚜虫的消长与春大豆花叶病毒病的田间流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黄色皿在江苏扬州、南京、句容等地春大豆田间诱集调查有翅蚜迁飞消长情况,定点定株调查春大豆无翅蚜数量变化动态。研究表明:迁飞的有翅蚜是春大豆花叶病毒病田间传播流行的主要介体,大豆植株上无翅蚜量的多少与病毒病的发生和流行没有关系;传播大豆花叶病毒病的主要蚜虫种类有桃蚜(Myzuspersicae)、豆蚜(Aphis craccioora)、菜蚜(Rhopalosiphum pseudobrassicae)等,不同地区、不同年份迁飞种的种类、数量及出现时期有差异;在蚜虫迁飞高峰期间,大豆田间植株生育期越早,病毒病发生越重;用常规杀虫药剂防治这类非持久性蚜虫传播的大豆花叶病毒病无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2.
正1、大豆花叶病毒病。病原菌为大豆花叶病毒。大豆花叶病毒病的初侵染源是带毒种子在田间形成的病苗,由介体蚜虫在田间传播可引起多次再侵染。大豆花叶病毒病的症状因品种、感病阶段及气温不同差异较大,一般分为轻花叶型和重花叶型。轻花叶型叶片生长基本正常,叶上出现轻微淡黄绿相间斑驳,后期发病和抗病品种多表现此类症状;重花叶型病叶呈黄绿相间斑驳,皱缩严重,叶脉变褐弯曲,叶肉呈泡状突起,叶脉坏死,植株矮化。品种抗性差异显著;种  相似文献   

3.
哈尔滨地区大豆蚜在大豆田中的迁飞扩散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两年田间系统调查,研究了大豆田中大豆蚜有翅蚜的发生与大豆蚜种群数量和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大豆蚜有翅蚜的发生在大豆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共出现4次峰值,分别为6月初、7月中旬、8月上旬、8月末到9月初,第1次为迁入期,数量较少,在大豆田中只是零星出现;第2、3次迁飞数量较大,直接影响到大豆蚜在大豆田中的发生量和分布;第4次为秋迁期,大豆蚜由夏寄主迁至冬寄主上越冬。  相似文献   

4.
大豆蚜是危害大豆的主要害虫。通过吸虫塔对迁飞蚜进行监测明确大豆蚜迁飞规律,田间系统调查明确大豆蚜田间种群消长规律。结果表明:田间调查大豆蚜虫6月中下旬始见,9月上中旬结束,高峰期在7月上旬到8月中旬;大豆迁飞蚜7月上中旬始见,9月中下旬结束,高峰期在7月中下旬到9月上中旬;吸虫塔收集小型迁飞昆虫有草蛉、褐蛉、小花蝽、蝽中号、龟纹瓢虫、食蚜蝇、瓢虫、中蝽大,其中以瓢虫、小花蝽、草蛉、食蚜蝇较多。  相似文献   

5.
大豆花叶病毒病的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大豆主要产区普遍发生病毒病害。据世界相关报道,能侵染大豆的病毒已有50多种,病毒病害中大豆花叶病毒病普遍发生。我国局部地区大豆田发生大豆矮化病毒,其它大豆病毒病多为零星发生。  相似文献   

6.
通过2003~2005年对吉林省大豆新品种(系)大豆花叶病毒病的抗性鉴定,初步明确,吉林省新育成的大豆品种和后备材料较抗大豆花叶病毒病。在5个不同生态区内,新品种(系)抗大豆花叶病毒病的水平由高到低排序:四平地区>长春地区>吉林和白城地区>通化地区。前两个地区抗源丰富。品种抗性以抗弱毒株系为主,抗中毒株系居中,感强毒株系比例较低。表明吉林省目前流行的病毒株系仍然是弱毒株系,伴随一定程度的中毒株系。  相似文献   

7.
大豆花叶病毒病是为害大豆生产的世界性病害,严重影响大豆产量和品质。对大豆花叶病毒病的研究进展从抗性遗传、抗性基因的分子标记及定位、抗病品种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3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一、大豆花叶病毒病大豆花叶病毒病是大豆生产田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重要病害。该病一旦大面积发生,可造成植株生长严重受阻,产生大量的褐斑及秕粒,甚至不结实,造成严重减产,大豆品质变劣。(一)症状识别大豆花叶病毒病症状差别较大。出现轻花叶型时,叶色有轻微淡黄斑。皱缩花叶型,病株矮化或稍矮化,叶片小,叶色黄绿相间呈花叶状而皱缩,严重时病叶呈狭窄的柳叶状,沿叶脉生泡状突起,叶脉变褐,向下弯曲,后期坏死。顶枯型植株极度矮化僵缩,项部和侧枝新生幼嫩芽变褐枯死。病株豆粒受害,种皮常变为褐色斑驳,从种脐向外呈放射状,或通过脐部成带状,或蔓延全粒。  相似文献   

9.
黄淮烟区有翅蚜发生动态与病毒病流行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2006年4月初至6月底,对平顶山烟区宝丰、叶县、郏县3个县进行了烟蚜有翅蚜发生期的定点调查,以及有翅蚜发生动态与病毒病流行关系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烟蚜有翅蚜迁飞活动高峰在4月底至5月中旬;在所诱集的有翅蚜中,烟蚜的比例最大;在诱集方式上,黄板的灵敏度明显高于黄皿,效果较好;而烟区病毒病盛发期在5月底至6月初,病毒病的流行与有翅蚜迁飞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周边不同环境因素、盖膜及移栽方式、移栽期等对有翅蚜发生动态和病毒病的流行也存在着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史明 《现代农业》2011,(6):43-43
大豆蚜虫属同翅目蚜科,是富锦市大豆产区主要害虫,近两年发生期有所提前,且危害也有所加重。大豆蚜虫具有趋嫩性,大豆蚜虫以成虫和若虫集中在植株的顶叶、嫩叶、嫩茎上刺吸汁液,严重时布满茎叶,也可侵害嫩荚。植株受害严重时,叶卷缩,根系发育不良、发黄,植株矮小,分枝及结荚减少,千粒重降低。苗期发生若不及时防治,轻者减少20%~30%,重者减产达50%以上。大豆蚜虫还能传播大豆花叶病毒病。  相似文献   

11.
豫南地区大豆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褚艳丽 《河南农业》2009,(12):35-35
一、主要病害(一)大豆病毒病 该病又叫大豆花叶病毒病,是大豆的主要病害之一,在豫南地区发生较重。  相似文献   

12.
大豆杂交种杂交豆3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杂交豆3号是利用"三系"法选育的大豆杂交种,不育系为JLCMS8A,恢复系为JLR9。杂交豆3号的主要特点是高产、稳产,品质较好,抗病性强。预备试验平均公顷产3 691.9 kg,比对照增产20.2%;两年区试平均比对照增产6.4%。人工接种鉴定高抗大豆灰斑病,中感大豆花叶病毒病,田间自然诱发鉴定,高抗大豆花叶病毒病、大豆灰斑病、大豆霜霉病和大豆细菌性斑点病。籽粒脂肪含量20.84%,蛋白质含量40.54%,蛋脂合计61.38%。该品种适于吉林省和黑龙江省中早熟区种植。  相似文献   

13.
烟草蚜传病毒病发生的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影响陕西烟草蚜传病毒病发生的烟田有翅蚜迁飞,越冬毒源、烟草不同移栽期、不同品种等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烟草蚜传病毒病的发生与有翅蚜的第1次迁飞期的长短;早晚和有翅蚜量密切相关;有翅蚜的第2次迁飞与烟草蚜传病毒病的相关性不大;同一烟草品种移栽越早,大田发病越重;不同烟草品种间存在不同的抗病性;越冬蚜量和越冬毒源似乎不是影响烟草蚜传病毒病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危害症状:大豆蚜虫是大豆田常见的重要害虫之一,以成蚜和若蚜集中在豆株的顶叶、嫩叶、嫩茎上用针状刺吸式口器吸食植株的汁液。受害严重的植株叶片卷缩、发黄,植株发育不良,分枝及结荚减少,百粒重降低,大发生年份若不及时防治减产严重,并能传播大豆花叶病毒病。  相似文献   

15.
2012年,我们通过对平顶山烟区不同地点有翅蚜迁飞动态、病毒病发生的监测调查及移栽后的不同的田间因素对烟草病毒病发生的影响的对比,研究影响田间蚜虫种群动态变化和病毒病发生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有翅蚜种群的迁飞及病毒病的发生具有-定的规律性;温度、湿度对蚜虫及病毒病发生影响最大,远离村庄、菜地、桃园的烟田蚜虫量少,病毒病发生较轻;移栽后立即覆盖薄膜的烟田防蚜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田间有翅蚜虫类型及迁飞消长规律调查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城郊马铃薯田间有翅蚜虫的类型及迁飞消长规律研究表明:原州区马铃薯田黄皿诱蚜盘中诱到的蚜虫类型共有29个,受作物生育期、气温、降雨及田间环境的影响,其迁飞消长规律不同。气温15℃~28℃、作物生长进入成熟期时有翅蚜迁飞消长进入高峰期;低温多雨有翅蚜迁飞消长进入低峰期;田间环境不利于无翅蚜生长时,有翅蚜的数量相对无翅蚜增加并进行迁飞。有翅蚜迁飞消长活动受作物的生育期、气候因子、田间环境因素的多重调节。  相似文献   

17.
<正>2012年,我们通过对平顶山烟区不同地点有翅蚜迁飞动态、病毒病发生的监测调查及移栽后的不同的田间因素对烟草病毒病发生的影响的对比,研究影响田间蚜虫种群动态变化和病毒病发生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有翅蚜种群的迁飞及病毒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温度、湿度对蚜虫及病毒病发生影响最大,远离村庄、菜地、桃园的烟田蚜虫量少,病毒病发生较轻;移栽后立即覆盖薄膜的烟  相似文献   

18.
不同生育时期干旱对大豆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初花期和鼓粒期干旱处理对早熟和晚熟大豆品种植株生长发育造成的不利影响是叶面积变小,根系生长受阻,根系活力降低,叶片相对电导率增大,叶温升高,叶绿素含量和比叶重都有所降低,因而减弱了大豆的光合生产能力,最终导致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19.
本文叙述了安阳市大豆田3种主要病害:大豆花叶病毒病(SMV)、大豆炭疽病、大豆紫斑病的危害症状,发生条件和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0.
吸虫塔是长期监测小型迁飞性昆虫时空动态的大型植保设备。本研究旨在应用吸虫塔技术对田间麦蚜种群动态变化进行跟踪,并与田间系统调查数据对比分析。通过试验,结果表明,吸虫塔数据与田间系统调查数据呈一定的相关关系,能够反映田间麦蚜种群数量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