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蚜虫的消长与春大豆花叶病毒病的田间流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黄色皿在江苏扬州、南京、句容等地春大豆田间诱集调查有翅蚜迁飞消长情况,定点定株调查春大豆无翅蚜数量变化动态。研究表明:迁飞的有翅蚜是春大豆花叶病毒病田间传播流行的主要介体,大豆植株上无翅蚜量的多少与病毒病的发生和流行没有关系;传播大豆花叶病毒病的主要蚜虫种类有桃蚜(Myzuspersicae)、豆蚜(Aphis craccioora)、菜蚜(Rhopalosiphum pseudobrassicae)等,不同地区、不同年份迁飞种的种类、数量及出现时期有差异;在蚜虫迁飞高峰期间,大豆田间植株生育期越早,病毒病发生越重;用常规杀虫药剂防治这类非持久性蚜虫传播的大豆花叶病毒病无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2.
柑桔脂点黄斑病病原菌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对采自江、浙、黔、川、滇等省部分产桔区的病叶进行分离培养和接种的研究,证明上述各地都有柑桔脂点黄斑病发生。本病症状初呈黄斑,后转为脂斑,有时可进而转变成褐色小园星。病原菌为柑桔球腔菌(My-cosphaerella citri Whiteside),无性阶段为柑桔灰色疣丝孢(Stenella citri-grisea (Fisher) Sivanesan),其主要形态特征与J.O.Whiteside报道的美国佛罗里达州柑桔脂斑病病原菌基本相同,但接种后表现的病状有所差异。病菌的假囊壳产生在落地将朽的病叶上,子囊孢子起着初侵染作用;发生在落叶上的分生孢子数量很少,看来再侵染作用不大,但在培养基上可产生较多的无性孢子.接种表明,病菌从寄主的气孔侵入,潜育期1~2个月以上,其长短与柑桔品种有关,在江苏太湖桔区,此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叶中越冬,翌年4-9月间落叶上产生子囊孢子传播侵染,春、夏、秋、梢的新叶均可受害,以春梢叶片被害最重.  相似文献   
3.
用多菌灵、百菌清等多种药剂对柑桔脂点黄斑病进行药剂筛选试验,明确了在梅雨前后对桔树各喷一次多菌灵百菌清混合剂可有效控制该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