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果皮变黑和果肉软化是造成翠冠梨采后品质下降的重要原因。本文以翠冠梨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采收期对翠冠梨常温货架期果实色泽和质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常温货架期的延长,翠冠梨果实逐渐衰老,果实L*、H*、叶绿素含量以及果实硬度、脆度和咀嚼度均逐渐降低,a*、b*和类胡萝卜素值逐渐上升,C*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较早采收能提高翠冠梨果实货架期总叶绿素含量、减少其类胡萝卜素含量的积累,提高果实色泽和质地;而过晚采收,果实成熟度较高,叶绿素含量低,类胡萝卜素含量高,货架期间果实色泽和质地品质较差。综合比较3个采收期翠冠梨常温货架期果实色泽和质地指标,盛花后105~110 d采收的翠冠梨果实常温货架期色泽和质地品质较好,为翠冠梨适宜的采收期;盛花后115 d采收的翠冠梨果实成熟度过高,不适合作为翠冠梨常温货架期贮藏果实的采收时期。  相似文献   

2.
不同采收期对红富士苹果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研究了不同采收期对红富士苹果贮藏品质的影响。分别于盛花期后168 d、171 d、174 d、177 d、181 d和183 d采果,冷藏中定期测定几种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采收期不影响呼吸峰出现的时间,但影响峰值高低;早采的果实失水严重;晚采的果实硬度下降快且腐烂率高;适期采收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有机酸及vC含量变化幅度小,失水及腐烂少。用于长期贮藏的洛川红富士最佳采收期在盛花期后171~177 d,采收时硬度≥8.4 kg/cm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8%。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瑞阳’苹果适宜的采收期,并探究不同采收期果实品质及耐贮性差异。采摘不同成熟度‘瑞阳’苹果,绘制淀粉染色图谱,分析果实品质及相关性,测定贮藏过程中品质及生理指标变化。淀粉染色图谱能够反映果实成熟度的变化,可结合盛花期作为确定‘瑞阳’苹果采收期的评判标准。结果表明,采收期Ⅰ(盛花期后160 d)在采收时硬度最高,贮藏期间果实品质下降快;采收期Ⅱ(盛花期后170 d)贮藏期间硬度保持较好,具有较高的糖酸品质、外观色泽,较低的失重率和发病率;采收期Ⅲ(盛花期后180 d)失重率和发病率相对较高。‘瑞阳’苹果最适宜采收时期是采收期Ⅱ,该采收期糖酸比为41.93,硬度为7.180kg·cm-2左右,呼吸强度为2.77 mL·kg-1·h-1;淀粉染色图谱等级4级左右。  相似文献   

4.
不同采收期对火龙果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索适宜的采收期,可为火龙果的发展与应用提供理论指导。以火龙果未熟期(花后21 d)、可采成熟期(花后28 d)、食用成熟期(花后30 d)、生理成熟期(花后33 d)的果实为试材,测定了不同采收期的火龙果及在室内达到成熟时果实的单果质量、可食率、果皮厚、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可溶性糖、可滴定酸、Vc、粗脂肪、粗纤维、粗蛋白等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研究了不同采收期对火龙果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未熟期、可采成熟期采收的果实色泽和品质都与食用成熟期、生理成熟期采收的果实有显著差异,即使在室温下贮藏后,仍不能达到成熟果实的品质。食用成熟期和生理成熟期两种成熟度的火龙果采收后适合鲜食,食用成熟期采收的火龙果适合长距离运输,生理成熟期采收的火龙果适合产地销售;未熟期和可采成熟期采收的果实不适合鲜食。  相似文献   

5.
以河南荥阳主栽石榴品种突尼斯软籽为试材,研究商业采收期果实和比其早8 d的采收果实置于(4±1)℃下贮藏其品质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早采8 d的果实能维持最佳感官品质60 d,而商业采收期的为30 d。贮藏过程中,可溶性固形物(SSC)及可滴定酸(TA)含量均呈下降趋势;早采8 d的果实TA含量在贮藏的前30 d下降较为平缓,风味保持得更好。籽粒花色苷含量在贮藏60 d之后均急剧上升,同时籽粒色泽发生劣变;早采8 d的果实籽粒花色苷含量普遍较低。果皮相对电导率在贮藏初期呈现下降和平稳变化,在果实外观表现为较佳状态,而连续或振荡上升则表现为果皮色泽的劣变;籽粒相对电导率也呈现和果皮相似的变化。早采8 d的果实籽粒电导率下降持续的时间为45 d,比商业化采收果实的长15 d。因此,用于贮藏的突尼斯软籽石榴适当早采可延长其贮藏寿命,延缓其品质的劣变。  相似文献   

6.
以京白梨为试材,分3个采收期(盛花后130、137和144d,采期Ⅰ、Ⅱ、Ⅲ),对果实货架期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京白梨属于呼吸跃变型果实,不同采收期之间,果实单果重、乙烯释放量、果肉硬度、可溶性固形物(SSC)、pH值、种子颜色指数、果皮颜色差异明显,可作为京白梨适宜采收成熟度的参考指标。同时发现,随着采期的延后,果实乙烯峰值启动时间缩短,硬度和pH值下降加快。果实采收越晚,货架期果实SSC越高,L值越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奉黄1号'为江西省自主选育的一个黄肉猕猴桃新品种,不同采收时间对猕猴桃果实品质有重要影响.本文对9个不同采收期的'奉黄1号'猕猴桃果实品质进行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其品质指标进行评价,以便科学准确地判断其最佳采收期,从而为该品种今后的推广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以盛花后(DAFB)133,140,147,154,161,168,175,182,189 d共9个时期采收的'奉黄1号'猕猴桃果实为试验材料,对各采摘期及其软熟期果实的果肉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可溶性糖、抗坏血酸、干物质、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等10多个指标进行测定,并结合不同采收期猕猴桃的贮藏时间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奉黄1号'猕猴桃各项品质指标随采收期的推迟呈不同的规律性变化.采摘期的可溶性固形物随采收期的推迟,呈上升趋势.果实达到软熟状态时,140、175 DAFB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采摘期的干物质含量在147 DAFB达到最大值.果实硬度随采收期的推迟而呈下降趋势,猕猴桃果皮硬度于175 DAFB后迅速下降.154 DAFB采收果实软熟期的可滴定酸含量最低.可溶性糖含量随采收期的延迟而呈上升趋势,于189 DAFB达到最大值,随后下降.随采收时间的推迟,抗坏血酸含量呈'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161 DAFB软熟期的抗坏血酸含量最高.叶绿素含量随着采收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类胡萝卜素含量与叶绿素有相似的变化趋势,均在140 DAFB时达到最大值.[结论]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161 DAFB采摘的果实综合得分最高,其达到软熟状态后,各项指标均达到较高水平,且果实贮藏时间长达10 d.本研究表明盛花期后161 d是'奉黄1号'猕猴桃果实的最佳采收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奉黄1号'为江西省自主选育的一个黄肉猕猴桃新品种,不同采收时间对猕猴桃果实品质有重要影响.本文对9个不同采收期的'奉黄1号'猕猴桃果实品质进行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其品质指标进行评价,以便科学准确地判断其最佳采收期,从而为该品种今后的推广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以盛花后(DAFB)133,140,147,154,161,168,175,182,189 d共9个时期采收的'奉黄1号'猕猴桃果实为试验材料,对各采摘期及其软熟期果实的果肉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可溶性糖、抗坏血酸、干物质、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等10多个指标进行测定,并结合不同采收期猕猴桃的贮藏时间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奉黄1号'猕猴桃各项品质指标随采收期的推迟呈不同的规律性变化.采摘期的可溶性固形物随采收期的推迟,呈上升趋势.果实达到软熟状态时,140、175 DAFB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采摘期的干物质含量在147 DAFB达到最大值.果实硬度随采收期的推迟而呈下降趋势,猕猴桃果皮硬度于175 DAFB后迅速下降.154 DAFB采收果实软熟期的可滴定酸含量最低.可溶性糖含量随采收期的延迟而呈上升趋势,于189 DAFB达到最大值,随后下降.随采收时间的推迟,抗坏血酸含量呈'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161 DAFB软熟期的抗坏血酸含量最高.叶绿素含量随着采收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类胡萝卜素含量与叶绿素有相似的变化趋势,均在140 DAFB时达到最大值.[结论]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161 DAFB采摘的果实综合得分最高,其达到软熟状态后,各项指标均达到较高水平,且果实贮藏时间长达10 d.本研究表明盛花期后161 d是'奉黄1号'猕猴桃果实的最佳采收期.  相似文献   

9.
采收期和贮藏时间对红美人杂柑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红美人柑橘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采收期及贮藏时间对果实平均单果重、色泽、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1月下旬及以后采收的果实着色好、固酸比高,有较好的品质;各采收期果实贮藏期间品质的变化类似,果皮着色呈上升趋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贮藏14 d达到峰值,可滴定酸含量持续下降,常温下贮藏28 d品质劣变明显。  相似文献   

10.
以"贵长"猕猴桃为试验材料,对8个不同采收期(盛花后132、136、140、144、148、152、156和160 d,采收Ⅰ~Ⅷ期)猕猴桃果实在室温贮藏过程中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随着采收期的推迟,猕猴桃采收后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逐渐降低,干物质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固酸比、糖酸比和总黄酮含量逐渐升高,而果实中总酚含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采收Ⅳ、Ⅴ、Ⅵ、Ⅶ和Ⅷ期采收期猕猴桃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7.00%以上,干物质含量在17.22%以上;采收Ⅳ期、Ⅴ期果实采收时具有较高的V_C含量,失重率低于其他采收期,出现腐烂的时间较晚。贮藏期间,采收Ⅳ期、Ⅴ期猕猴桃的干物质含量高于其他采收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在采后16 d后整体上高于其他采收期,V_C含量在采后28 d后仍高于其他采收期,总酚含量在采后12 d后均高于其他采收期,失重率和腐烂率则低于其他采收期。由此可见,"贵长"猕猴桃适宜采收期为采收Ⅳ~Ⅴ期(即盛花后144~148 d),此时可溶性固形物和干物质含量分别为7.0%~7.5%和17.22%~18.45%。  相似文献   

11.
通过果实生育早期的果形指数和果实纵径 横径可以成功预测苹果果实成熟时的果形指数和单个果实的重量。红富士苹果通过盛花后30d时的果形指数(X)预测成熟时的果形指数(Y)的回归方程为幂函数Y=0.805X0.278,果形指数随盛花后天数的变化拟合抛物线函数Y=1.36-0.009X 0.000035X2。在中国西北黄土高原旱原地区,红富士苹果在盛花后约50d以前果形指数大于1;之后逐渐降低,盛花后约129d时降低至最小0.7814;果实成熟前有所回升,至成熟采收时约为0.8740。通过测量盛花后50d时的果实纵径 横径(X,cm),可以预测成熟时的单果重(Y,g),其回归方程为幂函数Y=0.677X3.2。  相似文献   

12.
The fruit growth evolution on 35 tagged‘Fuji‘apple trees was studied in three successive growing seasons from 1994 to 1996 to explore a new method for forecasting the fruit diameter at harvest during early growing season. Daily fruit growth rate (DFGR) (based on fruit diameter, fruit dry weight, fruit fresh weight, or fruit volume) during the early growing season, 30 - 50 d after full bloom (DAFB), or during midgrowing season (60 - 120 DAFB), displayed a strong positive linear correlation with the fruit diameter at harvest,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fruit diameter at harvest and DFGR during early and mid-growing season was much better than that between the fruit diameter at harvest and either fruit diameter at a given time or the relative growth rate during early or mid-growing season. The fruit diameters obtained in the field were compared with the mean fruit diameters estimated based on different criteria, such as DFGRs (based on fruit diameter, fruit dry weight, fruit fresh weight, or fruit volume) during early and mid-growing season, and fruit diameter at 120 DAFB. Results showed that daily growth rate of fruit diameter during 30 - 50 DAFB was the best criterion for forecasting fruit diameter at harves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mean fruit diameter between the value measured in the field at harvest and that estimated based on the daily growth rate of fruit diameter during 30 - 50 DAFB (equations for forecasting: y = 153. 571 x + 73. 492) either for the individual trees or for different vigor groups of trees. Daily growth rate of fruit diameter during 30 - 50 DAFB can be used as the basis for forecasting fruit diameter at harvest.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苹果在采摘过程中机械化程度低的问题,根据人手采摘苹果的机理,借鉴章鱼吸盘吸附猎物的方法,研制一种仿生无损吸取式苹果采摘装置。该装置主要由气吸式末端执行器、摆位支撑机构、送果机构、实时在线采摘监控系统以及计重系统等组成。对采摘装置的关键部件进行有限元静力学强度分析和动力学模态分析,以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模拟采摘和吸取损伤试验结果表明:1)该苹果采摘装置可以采摘3 m高度以下,直径60~90 mm、果梗直径3.3~4.8 mm的苹果。2)该苹果采摘装置采用3关节万向节的气吸式末端执行器便于调整转动,在苹果采摘过程中可以调整末端执行器的采摘位姿与果实的生长姿态保持一致,并避开树叶、树枝造成的障碍,从而以最优位置和最佳角度实现采摘。3)对同一批次大小、质量相近,表面完好的30个苹果进行吸取损伤试验,吸盘吸力不会对苹果表皮造成损伤;对放置了7 d的试验苹果削皮处理后也未发现其内部果肉组织有损伤情况。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不同采收方式和成熟度对烤烟上部烟叶单叶重、烟叶等极、烟叶外观质量、烟叶物理特性和烟叶化学成分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种采收方式中,烟叶烘烤质量在总体上以一次性采收(带茎或不带茎)的最好,一次性带茎采烤能增加烟叶的产量.可能是因为叶片在烘烤过程中得到了茎杆中的一些物质补充,自身内含物质消耗较少;一次性采烤对提高上部叶烘烤质量具有一定的作用:一次性带茎采烤的烟叶的外观质量、物理特性、化学成分也均优于其他采收方法。常规采收的次之,常规采收的烟叶的各种特性和成分优于环割处理的烟叶,但比一次性带茎采烤的较差。环割处理的烟叶与前两种采收方式采收的烟叶相比较差。  相似文献   

15.
傅琼颍  乐国伟  葛慧  施用晖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562-20564
[目的]通过对比不同品种苹果的多酚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从而选择品质优良的苹果品种指导生产和消费。[方法]采用Folin-Ciocalteu法、DPPH法、水杨酸法及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了4种进口苹果和2种国产苹果果皮和果肉的多酚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结果]抗氧化活性较高的为青蛇果、姬娜苹果和红玫瑰苹果,三者均为进口苹果;苹果果肉抗氧化活性均大于果皮;苹果果肉的品质决定了苹果的品质;多酚的组成相对其含量对抗氧化活性有较大影响。[结论]进口苹果相比国产苹果品质较优,苹果去皮食用对其抗氧化功能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提高红花大金元上部叶烘烤质量的采烤方式。[方法]研究对比了上部叶(46片)逐片一次性采收、带茎一次性采收、分2次采收(每次采收23片)3种模式,从烤后烟叶外观质量、内在化学成分协调性、经济性状及感官评吸质量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上部叶分2次采收模式相比,逐片一次性采收和带茎采收模式,叶片单叶重有所降低,烤后烟叶外观质量、内在化学成分协调性、经济性状及感官评吸质量都有所提高,尤其是对改善第46叶位烟叶整体质量效果明显。综合评价,上部叶逐片一次性采烤表现最好,其次为带茎采烤,分2次采烤表现较差且存在烘烤难度大、杂色比例高、香气质含量低等问题。[结论]在保山植烟区红花大金元上部叶可采取"逐片一次性采烤"或"带茎一次性采烤"模式。  相似文献   

17.
果实色度研究的原理及其在苹果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果实色度的研究可以准确、快捷地获得果实的色度坐标,能对果实颜色有一个直接全面的了解。通过对不同部位红富士苹果色度的研究发现,不同部位的色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树冠中部果实的色度品质较好,上部和下部较差。这种差别可能是由光照的差异引起的。  相似文献   

18.
采用静态顶空(SHS)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了富士苹果0℃贮藏过程中香气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①套袋导致富士苹果采收时香气物质相对百分含量降低。套双层袋富士苹果采收时香气物质相对百分含量平均为85.53%,而不套袋的对照为92.19%;②0℃贮藏下随着时间的延长,套袋和不套袋富士苹果果实香气物质的相对百分含量均比采收时升高,但两种纸袋间差异不显著。贮藏60d时套袋果实香气物质的相对百分含量上升为94.79%,不套袋果实为98.02%,贮藏120d时套袋果实香气物质的相对百分含量上升为97.8%,不套袋的果实为98.05%;③0℃贮藏过程中套袋和不套袋果实香气物质的种类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④采收和贮藏过程中,套袋果实的酯类、醇类物质相对百分含量明显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19.
凉山烟区云烟97适宜采收成熟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了烤烟品种云烟97采收成熟度对烤后烟叶质量的影响,为凉山烟区推广该品种提供适宜采收成熟度参考。以打顶后时间设置3个采收成熟度处理,对比分析了采收成熟度对烤后烟叶外观质量、经济性状、常规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凉山烟区云烟97品种适宜的采收成熟度为:下部叶,烟叶打顶后7 d左右,叶面浅绿色,面积占全叶50%,主脉1/3变白;中部叶,烟叶打顶后21 d左右,叶面浅黄色,面积占全叶80%,主脉2/3变白;上部叶,打顶后42 d左右,叶面黄色明显,面积占全叶90%,主脉基本变白。  相似文献   

20.
通过不同时期摘袋和不同日照光量处理,研究了矮砧密植条件下光照积累量对苹果果实着色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摘袋后,苹果果实花青苷含量迅速增加.采前18 d摘袋的果实,花青苷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不再增加;采前12 d摘袋的果实,花青苷含量一直持续增加,采收时花青苷含量与早摘袋果实无显著差异.不同摘袋时期对苹果果实可溶性糖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