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主要研究乡村精英的一般治理结构及其在土地流转中的作用模式,该文认为有效的乡村精英治理结构是确保农村土地流转得以成功的前提,通过对目前乡村文化与现代农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的案例实证研究以及对农村土地流转对乡村治理结构的需求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般乡村精英治理结构的模型并分析了该模型作用于农村土地流转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推动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使其在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发力,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有效推动土地经营权流转,促进乡村产业现代化发展,文章根据濮阳县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现状,分析了土地经营权流转中存在的土地经营权流转规模不平衡、农民权益有效保障难、乡村治理和监管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针对问题从缩小土地经营权流转规模差距、有效保障农民合法权益、持续提升乡村治理和监管能力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对策建议,以期加快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山东省夏津县郑保屯土地流转实际做法为例,从利益分配、风险共担、乡村精英政治组成的三维模型入手,分析郑保屯托管式土地流转模式是如何通过适应性变革发展起来的。认为该托管模式在风险和利益分配上找到了合作者与农民的契合点,已经被当地农民广泛接受;发现郑保屯托管式土地流转模式在影响利益与分配的关键环节上是通过乡村精英的能力与克制来建立合作社与农民之间有效合作机制的。  相似文献   

4.
湄潭县农村土地实行家庭承包以来,执行了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政策,农村土地分配出现了不合理的现象。致使农村土地流转逐年呈上升趋势,对城镇化进程、农村经济、乡村治理都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推进,原有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和乡村治理模式已不适应乡村治理发展的内在需求。本研究基于在成都市XX社区的实地调研,强调目前乡村治理困境就是空心化问题、农村内部分化,且农地确权对乡村治理主体中的农户,在其失地后身份的转化过程中加剧了乡村治理困境。该研究的经验对于推动其他地区的乡村治理模式探索和"治理有效"目标的实践也有参考价值,同时也验证农地确权因素对于研究乡村治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土地资源无疑是最重要的载体。本文以贵州省思南县农村土地为视角,运用法律思维,从现阶段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农村土地流转的法律障碍和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改革等方面探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土地流转问题,以期为农村土地流转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7.
农村土地流转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部分。以广西三江县土地流转状况调查为基础,将该县现有土地流转模式划分为政府主导型、集体主导型、企业主导型和农户主导型四类,总结四种模式的特征,并指出现行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仍存在模式单一、非货币租形式占比高、线上土地流转平台使用率不高、定价缺乏指导、流转期限不规范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秦扬  胡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627-22629
在分析现有政策和法律、国内实践经验、我国农村土地信托流转条件的基础上,对将信托制度引入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中,并建立农村土地使用权信托流转模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冀中南不同土地流转模式对农民福利效应的影响。[方法]基于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研究现状,选取冀中南地区代表性乡镇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和结构访谈法对土地流转后农民的居住状况、家庭经济等6个指标开展调查研究,综合阿玛蒂亚森可行性理论以及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对比四种模式下农户的福利效应。[结果]研究发现土地互换、土地转让、土地股份制和土地转包四种流转模式都从整体上提升了农民的福利水平,各模式在改善程度上存在差异性。[结论]应依据不同模式下农民福利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现存困境,从科学设定流转标准、补偿标准,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制定土地流转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升农户福利水平,以个体福利带动村集体福利,从而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0.
在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各项战略方针在乡村振兴发展以及农村土地流转也得到广泛应用。这就应针对基 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农村土地流转法律问题提出可靠的解决措施。本文将从农村经济建设和实际发展角度出发,阐述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农村土地流转现实意义以及法律问题,并保证实际解决措施和法律条例的规范性,解决乡村振兴 战略视角下农村土地流转法律问题,从而彰显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农村土地流转实际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社会背景下,农村土地流转作为能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形式受到广泛关注,相关研究者针对农村土地流转进行了探究,希望能通过提高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率助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本文结合河南省偃师市农村土地流转实践情况,针对具体的工作成效分析了农村土地流转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基于对河南省农村土地流转调查成果,利用量化分析法,构建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影响河南省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将SPPS 16.0软件应用于统计模型和量化分析。对新时期河南省农村土地流转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最后,结合河南省土地流转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解决土地流转现存问题的对策。研究结果对新时期内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乡村旅游用地与农村集体用地的关系,其实质是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基于乡村旅游发展需要对农村集体土地的合理利用。乡村旅游用地的获取一般有征地和土地流转两种途径。目前,我国乡村旅游用地的开发对农民的土地权益造成诸多损害,明晰农村土地产权,创新乡村旅游用地开发模式,建立具有旅游禀赋的土地产权交易机制是优化乡村旅游用地获取途径,切实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随着乡村振兴不断深入,解决农村“三农”问题势在必行。这就应从农村“三农”问题实际表现以及农村土地 经营权流转状况入手确定相关联的法律规制,保障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合法性。本文侧重分析乡村振兴战略下农 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了解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重要性和现存的问题,并从法律规制以及准确策略支持下及时解决农 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彰显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在乡村振兴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新形势下,剖析阜阳市美好乡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土地流转,将对安徽省其他地市起到示范性的带动作用。在文献综述基础上,介绍了阜阳市美好乡村建设与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剖析了制约二者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浅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农民利益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农民利益受损的主要表现
  (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强制流转违背了农民意愿
  地方政府的适度参与对于土地流转具有积极作用:一方面,可以通过贯彻宏观调控政策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机制的形成提供良好的条件。但是,在实践中部分地方政府在多种利益目标的诱导下,对土地流转的参与性过强,在流转中扮演着十分强势的角色。如有的乡村组织不尊重农民的意愿,直接充当土地流转的主体,随意改变土地承包关系,搞强制性的土地流转;有的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作为增加乡村收入的手段,强迫农民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索贵阳市乌当区农村土地流转与农民合作经营结合的模式,对乌当区的土地流转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目前较适合乌当区实际情况的3种模式,即:乡村旅游+公司+农户、股份+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的土地流转与农民合作经营结合模式。  相似文献   

1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3):226-229
乡村治理是乡村改革的基石,科学的治理模式对乡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侨乡因在"侨"的作用下而具有特殊性,治理模式也具有独特性,存在多元治理主体:村干部、华侨精英及经济能人、村民及自治组织。在运作的过程中,村干部的权力被分解,华侨精英因拥有雄厚的经济资本而在参与村庄事务管理中占有决策力量;村民及自治组织的参与使得公民在政治参与中拥有更多话语权。创新治理模式使得CA村在多方面治理成果显著,治理经验对其他乡村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乡村旅游中土地流转与开发策略的联动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赟 《湖北农业科学》2014,(12):2958-2962
新型土地流转政策的出台对农村土地利用产生了重大影响,为实现土地利用的规模化效应奠定了基础。以乡村旅游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博弈分析法分析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土地流转和旅游开发策略的联动关系,剖析利益相关者在土地流转中的不同诉求,为乡村旅游的土地开发策略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20.
实行农村土地流转是实现乡村振兴、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通过土地流转,可以把农民家庭承包的、零散的土地集中起来集约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但是土地流转不能搞一刀切,要遵循农民自主、自愿的原则,政府部门通过搭建土地流转平台、提供土地政策咨询、流转合同签订、纠纷调解等服务,按乡村整体规划对农村土地流转方向加以引导,以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