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获得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实蝇防控技术,本文研究了浙江省永康市丝瓜园中不同厂家生产的引诱剂和诱捕器对实蝇的诱杀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实蝇引诱剂中,以杭州绿如蓝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水剂型实蝇引诱剂的诱杀效果最佳(3 d内平均每个诱捕瓶诱获的实蝇数达64.38头),其次为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瓜实蝇性诱剂(60.13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生产的瓜实蝇性诱剂的诱杀效果最差。经统计分析,杭州绿如蓝与宁波纽康的引诱剂效果无显著差异,但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和漳州市盈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引诱剂效果差异显著。供试的实蝇诱捕器中,以中捷四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诱捕瓶效果最佳,3日内平均每个诱捕瓶诱杀的实蝇数达到了36.48头;效果最差的为广东检验检疫技术中心植物检疫实验室生产的诱捕器,3日内平均每个诱捕瓶诱杀的实蝇数仅为1.75头。实蝇引诱剂的持效期试验结果表明,宁波纽康生产的瓜实蝇性诱剂与杭州绿如蓝生产的水剂型实蝇引诱剂在持效期方面无显著差异,试验前期宁波纽康的诱杀效果好,试验后期则以杭州绿如蓝的诱杀效果好,两者的诱杀持效期均可达56 d。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5种引诱剂对桔小实蝇的田间诱虫试验,初步明确了不同引诱剂的诱虫效果:广东昆虫研究所生产的引诱剂诱虫量最多,35 d诱捕量为656.60(±66.06)头/瓶;其次为稳黏和好粘,35 d的诱捕量分别为363.00(±23.03)、472.8(±11.49)头/瓶;昆虫粘胶板和高冠诱虫粘纸的诱捕量分别为179.80(±20.48)、97.40(±16.04)头/张。试验结果还表明,广东昆虫研究所生产的引诱剂有效诱捕期长,可作为监测虫情及长期防治使用,稳黏和好粘前5 d诱捕量大,分别达到227.00(±14.69)、238.40(±21.22)头/张,可在危害高峰期使用,以快速降低雄虫虫口密度。  相似文献   

3.
为有效进行松墨天牛种群动态监测以及绿色防控,从引诱剂信息素成分配比、缓释载体类型、诱捕器结构以及诱捕器悬挂高度等方面测试比较了松墨天牛引诱剂与诱捕器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松节油36 mL+乙醇18 mL+乙醛6 mL+2-十一烷氧基-1-乙醇0.06 m L引诱剂的引诱效果最好;3种缓释载体持效期都在60 d以上,聚乙烯缓释袋缓释载体的持效期最长;与其他几种诱捕器相比,英格尔生产Ⅰ型诱捕器的诱虫数量最多,且差异显著(P<0.05);有涂层的诱捕器诱虫数量明显增加;当诱捕器悬挂高度距离地面2 m时,引诱效果最佳。本试验筛选出适合闽南地区的引诱剂与诱捕器以及科学使用方法,建议进一步进行林间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出效果较佳且适用的性信息素诱芯进行甘薯小象甲的监测与防控,从不同配方信息素诱芯、不同诱芯载体类型、诱捕器不同悬挂高度等几个方面测试比较了引诱剂对甘薯小象甲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诱芯A的总诱虫量、日均诱虫量以及最高单次诱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3种诱芯;橡皮头式载体和毛细管式载体的引诱效果好,与棉芯载体效果差异极显著(P<0.01),2种载体引诱持效期都达到60 d以上;诱捕器5种不同悬挂高度比较,以诱捕器底部与地面齐平或高于地面10 cm的引诱效果最好。建议福建地区用甘薯小象甲性信息素诱芯A搭配黄色桶型诱捕器进行甘薯小象甲的监测与绿色防控。  相似文献   

5.
贵阳地区杨梅园黑腹果蝇的田间消长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摸清贵阳地区黑腹果蝇的发生规律,为其科学防控提供依据,2011年5—8月,采用诱杀剂诱集和采摘杨梅果实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贵阳地区不同时期杨梅果园黑腹果蝇成虫和幼虫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黑腹果蝇的发生数量和杨梅果实的成熟度密切相关,在杨梅成熟前期,黑腹果蝇成虫量处于低谷;当杨梅果实进入成熟采收期,成虫数量随之上升;随着成熟杨梅果实的陆续采收,大量的果蝇幼虫被带出园外,果园里果蝇成虫发生量随之趋于平缓;在采收后期,绝大多数杨梅均已成熟,果蝇的发生量随之上升,形成一个盛发高峰。  相似文献   

6.
通过大田试验,对3种载体的斜纹夜蛾性诱剂的诱蛾灵敏度、诱捕效率和持效期等性能进行了测定,并比较分析了它们在不同时间段的性能差异.结果表明,诱芯A(PVC管型)、诱芯B(天然橡胶型)和诱芯C(复合橡胶型)的诱蛾灵敏度分别为78.4%,95.2%和92%;在诱捕效果上,诱芯C(复合橡胶型)的日平均诱捕量和最高单日诱捕量均要高于其他2种诱芯,其中日平均诱捕量分别比诱芯A和诱芯B高74.2%和39.2%,最高单日诱捕量分别比诱芯A和诱芯B高61.9%和54.5%;在持效期上,诱芯C的持效期明显高于诱芯B和诱芯A,在本试验条件下诱芯C的持效期在35 d左右,诱芯B和诱芯A分别为25 d和15 d.  相似文献   

7.
不同性诱剂对甜菜夜蛾雄蛾诱捕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大田试验,对3种甜菜夜蛾性诱剂的诱捕效率、持效期等性能进行了测定,并分析比较了它们在不同时间段的性能差异。结果表明,三者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在1~31 d内,诱芯A与诱芯B的平均诱捕量相近,极显著高于诱芯C的平均诱捕量,三者的持效期差异亦然;而诱芯B与诱芯C的最高诱捕量相仿,均明显低于诱芯A。但在1~10 d内,诱芯A和诱芯C的平均诱捕量相近,均极显著高于诱芯B。  相似文献   

8.
梁勇 《江苏农业科学》2020,48(15):148-150
为准确掌握草地贪夜蛾成虫发生规律,经田间诱捕试验,评价4个生产厂家的草地贪夜蛾诱芯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4种诱芯持效期均可达40 d,在该时间段内的总诱捕虫量无显著性差异,但在以10 d为单位的不同时间段的诱捕效果存在显著性差异,1号和3号诱芯速效性好,4号诱芯在1~20 d内诱捕性能稳定,2号诱芯在21~30 d的第3个时间段田间诱虫性能达到高峰。结果表明,4种诱芯均适合在福建地区玉米生育期内对草地贪夜蛾进行虫情监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出最佳有效的性信息素诱芯进行甘薯小象甲的监测与绿色防控。【方法】从不同配方信息素诱芯、不同诱芯载体类型、诱捕器不同悬挂高度等几个方面测试比较了引诱剂对甘薯小象甲的诱捕效果。【结果】诱芯A的总诱蛾、日均诱蛾量以及最高单次诱蛾量均显著高于其他三种诱芯;橡皮头载体和毛细管载体引诱效果好,与棉芯载体效果差异显著,两种载体引诱持效期都达到60d 以上。五种诱捕器不同悬挂高度比较,以诱捕器底部与地面齐平或者诱捕器底部高于地面10 cm引诱效果最好。【结论】甘薯小象甲诱芯A搭配黄色桶型诱捕器可用于福建地区甘薯小象甲的监测与绿色防控。  相似文献   

10.
岳文秀  蒋平  熊礼玲  杜微 《农技服务》2010,27(8):1018-1019
通过配制5种不同配方的食物诱杀剂,筛选最佳配方,在杨梅生产季节,挂于杨梅树中,诱杀杨梅果蝇成虫,从而降低成虫数量,减少产卵量及幼虫数量,提高了杨梅品质和安全系数。5个配方均对杨梅果蝇有较好的诱杀效果,其中以5%红糖+5%醋+5%酒+90%晶体敌百虫500倍水溶液诱杀成虫量最高,平均每日诱虫量22.4头,虫果率由诱杀前的67.5%下降到诱杀后的26.7%,下降了40.8个百分点;单果幼虫数由诱杀前的3.68头/颗下降到诱杀后的2.42头/颗,下降了1.26头/颗。  相似文献   

11.
利用引诱剂喷涂于瓶外与瓶内分别装水0、50、100、200 mL 5种不同诱捕处理方法,在番石榴园内对桔小实蝇和瓜实蝇进行诱集对比。结果发现,在用量1 g的条件下,好粘与稳得引诱剂对桔小实蝇和瓜实蝇均具有诱集效果,两种引诱剂对桔小实蝇的诱集效果前者大于后者,而对瓜实蝇的诱集效果则相反。不同诱捕处理的诱捕效果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在不同诱捕处理中,好粘对两种实蝇的诱集效果随加水量的增加而增强,当加水200 mL时达最大值;稳得对两种实蝇的诱集效果随着瓶内水量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强后随水量的增加诱集效果逐渐减弱,当加水50 mL时达最大值;但两种引诱剂喷涂在瓶内的不同诱捕处理对两种实蝇的诱集效果均明显好于喷涂瓶外。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新疆南疆林果种植区梨/李小食心虫性信息素监测技术。【方法】试验区分别按4、8、12个/667m2的密度悬挂含有梨/李小食心虫诱芯的诱捕器,另设置3种不同类型诱捕器,在杏园不同密度、不同类型诱捕器对梨/李小食心虫的诱捕效果进行对比,对诱捕器粘虫板和诱芯更换期进行试验。【结果】诱捕器密度4、8、12个/667m2试验区杏子采摘前蛀果率分别为11.33%、7.20%、5.60%,诱捕器密度4个/667m2与8、12个/667m2之间有显著性差异。诱捕器密度8和12个/667m2个之间无显著差异。不同类型诱捕器对梨/李小食心虫的诱捕效果有明显差异。其中,盆式诱捕器对梨/李小食心虫诱捕效果最好,三角形诱捕器次之,盆式诱捕器和三角形诱捕器之间无显著差异,瓶式诱捕器的诱捕效果显著差于三角形诱捕器和盆式诱捕器。粘虫板和诱芯持效期对梨/李小食心虫诱捕效果有一定的影响。粘虫板更换期5 d和诱芯更换期10 d诱捕效果最佳。【结论】在南疆高温干旱区域杏园以性引诱剂来防治梨/李小食心虫无法达到有效控制其危害的目的。尽管盆式诱捕器诱捕效果好,但是每日需要加水,采用三角形诱捕器,粘虫板和诱芯更换期对诱捕效果影响很大,7~10 d更换1次粘虫板、30 d更换1次诱芯。  相似文献   

13.
为了摸清桃蛀螟性引诱剂的诱捕效果和桃蛀螟在南宁地区松林的发生情况,对南宁市林科所松林进行了桃蛀螟性引诱剂林间诱捕试验.结果表明:在种子园、基因库和示范林分别诱虫59头、14头、74头,诱捕总量共计147头.从2013-2014年月诱捕量数据分析发现,桃蛀螟成虫有4个发生期,分别在1月、4月、7月、9月,其中后3个时期发生量较大,自4月持续到11月均为成虫较多时期.因此,利用性引诱剂监测桃蛀螟成虫发生动态,在成虫发生高峰期进行大量诱杀,可以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4.
杨梅果蝇引诱剂的初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正交实验设计原理,在风洞中模拟自然环境条件,以黑腹果蝇为试虫,筛选杨梅果蝇引诱剂.结果表明,香蕉诱剂和糖醋诱剂对黑腹果蝇成虫都具有明显的诱杀效果,其中香蕉诱剂配方(香蕉肉∶琼脂水∶蜂蜜∶醋的比例为100∶100∶30∶10)和糖醋诱剂配方(红糖∶琼脂水∶白酒∶醋的比例为35∶100∶30∶50)的诱杀效果比其他配方更好,平均诱杀效果分别可达77.79%和94.78%.这2种配方间存在显著差异,糖醋诱剂的诱杀效果显著高于香蕉诱剂.  相似文献   

15.
性引诱剂在草地贪夜蛾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应用性引诱剂进行草地贪夜蛾监测与防治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通过在福建漳州长泰地区不同种类诱芯和诱捕器田间筛选试验,以及草地贪夜蛾周年发生动态监测,研究性诱剂在草地贪夜蛾监测中的应用效果。[结果]3种不同性引诱剂诱芯比较,以诱芯A短期引诱效果最好,诱芯C的持效期更长。同种诱芯,船型诱捕器引诱效果最好,差异显著;草地贪夜蛾在长泰周年发生,全年总共出现6个高峰,5—11月是草地贪夜蛾发生危害主要时期,发生高峰在9月下旬—10月中下旬。[结论]性引诱剂可应用于草地贪夜蛾周年发生动态监测,且峰值明显。  相似文献   

16.
5种引诱剂田间诱捕苹果蠹蛾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5种引诱剂对苹果蠹蛾在乌鲁木齐地区的消长动态进行监测。结果发现,苹果蠹蛾在乌鲁木齐地区1 a发生2代,还有一个不完整的第3代。对比进口型、聚集+性诱型、普通型、聚集型、加强型5种引诱剂的田间引诱效果,加强型引诱剂最好,整个监测期间,每个诱捕器诱捕到的雄虫总数平均为163.7头,单日最高引诱量达育每只30头;进口型引诱剂效果最差。从粘虫板和诱芯的更换周期等对引诱效果的影响来看,每10 d更换1次粘虫胶的诱捕效果好于30 d更换1次,但诱芯更换周期对引诱效果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2017—2018年在瑞安进行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二化螟性诱剂固体诱芯对二化螟雄蛾的诱捕量和持效期试验。2017年的134 d累计诱蛾量固体诱芯PVC1500最多,显著多于PVC800,PVC1000、PVC1200和毛细管诱芯无显著性差异。2018年的199 d累计诱蛾量固体PVC1500B、PVC1200B和对照毛细管诱芯无显著差异,其中PVC1500B略高于PVC1200B和毛细管诱芯。试验表明,PVC1500B和PVC1200B固体诱芯的持效期达到180 d以上,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替代毛细管诱芯,可在二化螟雄蛾全年发生期只用1枚诱芯。  相似文献   

18.
性诱剂诱杀稻纵卷叶螟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新干县、万安县、峡江县、永新县、吉水县在早稻和晚稻上开展性诱剂诱杀稻纵卷叶螟试验。使用技术:应从始蛾期开始诱杀,每667m。挂粘胶诱捕器1个和稻纵卷叶螟性信息素诱芯l枚,诱芯每隔30d左右换1次,诱捕器距离地面lm左右。试验结果表明,单独使用性诱剂诱杀稻纵卷叶螟成虫,防效为30%~5O%,每季水稻减少打药1~2次。当稻纵卷叶螟出现迁入、为害高峰时,每667m3挂1个诱芯难以控制为害。当田间新虫苞数量达到防治指标时,应及时开展药剂防治,性诱剂+药防的效果好于常规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19.
梨小食心虫性诱剂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 Busck)是世界性的重要果树钻蛀性害虫之一。目前,性信息素诱捕器广泛应用于害虫防控,为提高性诱剂对梨小食心虫测报及诱捕效率,从两方面研究了梨小食心虫性诱剂对梨小食心虫的诱捕效果,采用了8个性诱剂产品诱杀梨小食心虫,同时每个诱捕器内设1、3、5、7、9、11个芯数,共6个处理诱杀梨小食心虫。结果表明,A诱捕性诱芯和C诱捕性诱芯诱捕效果最好;诱捕器的诱芯数量为1时引诱到的梨小食心虫数量最多。建议在田间测报和大量诱捕时,使用A诱芯,可达到较高诱捕量,同时也可节约成本,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性诱剂及诱捕器不同使用方法与诱虫量的影响进行观察研究,以期明确性诱剂诱捕器放置密度、高度、诱芯用量等较为合理的使用方法。试验结果表明,从诱虫效果与节约成本来看,放置密度以每亩1个诱捕器为宜,单个诱捕器放置1个诱芯为宜;诱捕器在环境条件等相同情况下,放置在作物上方40~60 cm诱虫量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