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了明确宁波地区杨梅果蝇的发生危害规律,摸清果园内的天敌寄生蜂资源,为杨梅果蝇的绿色防控提供科学依据,2019年在宁波的东钱湖、余姚和慈溪三地分别采用糖醋液和扫网法调查杨梅果蝇的消长动态和寄生蜂种类,并对比了糖醋液和苹果醋液对果蝇成虫的诱集效果。结果表明:苹果醋诱集液对果蝇成虫的诱集效果显著低于糖醋液,不建议使用。宁波地区一共有六种果蝇,分别是拟果蝇、黑腹果蝇、斑翅果蝇、叔白颜果蝇、黑果蝇和伊米果蝇。成虫的高发期出现在6月的中上旬。杨梅果园的寄生蜂种类共有6大类,其中茧蜂科为优势种群。该研究为进一步利用天敌寄生蜂防治杨梅果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2005年至2008年对昆明市危害杨梅的果蝇发生动态、分布进行系统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果蝇在昆明市杨梅上的发生与杨梅的成熟密切相关,杨梅成熟后果蝇成虫开始迁入果园,当荸荠品种完全成熟而东魁品种成熟率达85%以后,成虫、幼虫均进入发生盛期;果蝇对荸荠品种和东魁品种间危害差异较大;在杨梅树不同高度、不同方位分布不同,不同果园生态环境对果蝇的发生具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不同方法对杨梅园果蝇田间诱集防治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果蝇是近年为害杨梅Myricarubra最为严重的害虫。其繁殖周期短,通常1周左右即可繁殖1代,且成虫寿命期长,杨梅成熟季节果园内气候条件非常适合果蝇的生存和繁殖。果蝇主要为害成熟杨梅果实,雌虫将卵产于杨梅果实中,卵孵化后幼虫在果实内蛀食,造成果实表面凹凸不平,果汁外溢,品质变劣,严重影响产品的鲜销和深加工。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樱桃园果蝇的发生危害情况,筛选出有效的诱捕措施,2010年6月在陕西西安灞桥区,2011年4月至6月在陕西宝鸡眉县采用剖果查幼虫和糖醋液诱捕成虫,调查樱桃园果蝇的种类、种群动态、蛀果率及樱桃不同品种上的成虫诱捕量;通过田间试验比较不同诱捕器、不同配比及不同悬挂高度的糖醋液对果蝇诱捕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危害樱桃的果蝇为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Meigen)、铃木氏果蝇[Drosophila suzukii(Matsumura)]和海德氏果蝇[Drosophila hydei(Sturtevant)]。灞桥区樱桃被害率为96%,受害果实单果有幼虫1~9头不等,平均为3.31头;优势种为铃木氏果蝇和黑腹果蝇。眉县4个主要品种樱桃成熟果实受害率均为0,樱桃品种先锋的果实对果蝇成虫有较强的吸引力。2011年果蝇成虫在4月中下旬达到最大值,优势种为黑腹果蝇。糖醋液与香蕉对樱桃果蝇的诱捕效果最好,且无显著性差异。糖醋液成分配比对果蝇的诱捕效果无显著性差异,以白糖与红糖为成分的糖醋液对果蝇诱捕效果也无显著性差异。田间诱捕器放置最佳高度为0.8~1.4m。危害樱桃的果蝇主要为黑腹果蝇和铃木氏果蝇;樱桃成熟前后应悬挂0.8~1.4m的糖醋液诱捕器诱捕成虫。  相似文献   

5.
果蝇对云南杨梅的危害及发生规律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云南杨梅主产区的果蝇种类鉴定、栖息场所及危害发生规律调查,结果表明:危害云南杨梅果实的主要害虫为双翅目(Diptera)果蝇科(Drosopilidaes)果蝇属(Drosophila)果蝇.果蝇广泛分布于杨梅园及其周边多种生态环境,具有发酵物、潮湿阴凉的生态环境,是果蝇栖息的主要场所和主要虫源;成虫的日活动高峰期为清晨和黄昏;果蝇对杨梅发生危害时期较早,杨梅生长中后期,果实肉质生硬,味酸稍甜时即被果蝇取食危害,随着杨梅的不断成熟,危害加剧,且果蝇对不同杨梅品种的危害程度和空间分布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黔东南州蓝莓果蝇成虫和幼虫的自然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在黔东南地区果蝇成虫活动表现为多峰型,最主要的高峰出现在4月下旬至8月上旬,第2个高峰出现在9月上旬至10月上旬,防治果蝇成虫的最佳时期为4月上旬至10月下旬,最佳防治温度为15~25℃,蓝莓果蝇成虫活动数量与气温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随着蓝莓的不断成熟,幼虫量也迅速增加,其中在蓝莓植株东面幼虫蛀果率最大,其次是西面。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明杨梅果蝇种群发生动态与综合防控技术,2003—2015 年在浙江省临海市和黄岩区对杨梅果蝇发生规律、监测预报与综合防治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杨梅果蝇种群数量在6 月中下旬和7 月中旬出现2 次高峰期,杨梅挂果期危害重;东魁杨梅栽培、果园复杂环境、冬季气温偏高和天敌控制能力下降是该虫种群数量上升的主要原因,制定了预测预报方法,建立了发生危害预测模型,平均预测准确率为93.3%。罗帐杨梅栽培技术防阻果蝇效果显著,有虫果率与对照相比降低了93.61%~96.25%;60 g/L 乙基多杀菌素2000 倍液,在杨梅采前45、30、20 天喷施,虫口减少率为92.94%~95.72%,果实危害下降率为91.56%~95.78%,且降解速度快,已取得农业部农药登记。集成了一套杨梅果蝇防控对策和以监测预警预报为基础,物理阻隔、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相互协调、有机配套的绿色防控技术,有效控制杨梅果蝇的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8.
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Meigen是杨梅、樱桃等浆果果实最主要害虫。为明确温度对黑腹果蝇种群增长的影响,掌握黑腹果蝇饲养合适温度,在室内观察了黑腹果蝇在15,20,25,30和35℃条件下的生长发育、存活与繁殖能力,并计算各温度条件下的种群增长参数。结果表明:在35℃条件下,黑腹果蝇不能完成发育,其他温度条件下黑腹果蝇从卵孵化至蛹羽化成成虫,发育速率随温度升高明显加快,在15℃下,完成发育需要长达41 d,而在30℃下,黑腹果蝇完成发育仅需7 d;黑腹果蝇成虫寿命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缩短,在15℃下,雌、雄平均寿命分别高达70,80 d,在30℃下,平均寿命都仅为30 d;黑腹果蝇在20和30℃的平均繁殖力没有显著差异,分别为138.85和137.97粒卵·雌-1,但在以上条件下的平均繁殖能力显著低于25℃条件下的平均繁殖力,25℃条件下黑腹果蝇平均产卵量高达375.4粒(P<0.01);黑腹果蝇的种群增长参数净生殖率(R0)、内禀增长率(rm),在25℃时达最高值分别为55.10和1.021 d-1,而在15℃条件下值最小,分别为36.67和0.189 d-1。据此得出,25℃是最适宜黑腹果蝇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温度,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黑腹果蝇种群增长。黑腹果蝇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2.8℃,充分完成发育所需的有效积温为123.3日·度。  相似文献   

9.
杨梅是浙江省仅次于柑橘的重要水果,东魁杨梅又是浙江杨梅的主栽品种,占全省杨梅栽培面积50%以上。东魁杨梅因成熟期较晚,深受杨梅果蝇严重为害,加上采收期又逢梅雨季节,东魁杨梅产量损失严重。通过观察杨梅果蝇的发生规律,在成虫大量迁入果园之前采用单株(或数株)全树覆盖防虫网技术,构建物理隔离屏障,能有效减少杨梅果蝇带来的危害;再在杨梅采前10 d(入梅初期)用相应大小的塑料避雨膜或白色防雨布覆盖罗幔杨梅顶部(简称罗幔避雨栽培),可有效减轻连续阴雨对杨梅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本研究通过比较杨梅在露地栽培、罗幔栽培、罗幔避雨栽培等不同状态下,果蝇对杨梅果实为害率、果实腐烂率、坐果率、果实纵横径、优质果率、果实成熟时间、采收期长短、果实内在品质以及新技术投资回报等各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罗幔栽培、罗幔避雨栽培技术可以明显提高杨梅产量、品质和优质果率,经济效益明显,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技术操作简便、见效明显,深受广大梅农喜爱,黄岩区罗幔杨梅从2011年开始示范600株已经发展到2017年的60 000株。随着杨梅罗幔避雨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将促进浙江省乃至我国杨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杨梅果蝇防治新技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2004年在贵州贵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对杨梅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Meigen)进行防治新技术示范.结果表明,5月中下旬对果园除草后随即喷施18%辛·氯微乳剂,防效达81.82%.6月上中旬用1.82%胺·氯菊酯重烟剂喷烟防治,在药后24h时对果蝇成虫的防效达90.00%~80.00%,48h时防效81.82%~61.54%;对幼虫的控制效果鲜果为87.64%~85.71%,落地果为85.94%~58.97%.药后48h,果实农药残留符合产品安全标准.  相似文献   

11.
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为皖南山区危害蓝莓的一种重要害虫。采用药膜接触法测定了10种杀虫剂对黑腹果蝇成虫的生物活性。供试药剂以乙基多杀菌素的杀虫活性最高,溴氰虫酰胺和核型多角体病毒的生物活性次之。乙基多杀菌素以15 mg·L~(-1)处理后24 h和48 h试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1.8%和100.0%,处理后24和48 h的LC50分别为6.90和1.74 mg·L~(-1)。溴氰虫酰胺以40 mg·L~(-1)处理后72 h试虫的校正死亡率为93.7%。核型多角体病毒、甲氨基阿维菌素和苏云金杆菌按厂家推荐剂量处理后72 h对黑腹果蝇也表现出较好的生物活性。乙基多杀菌素和溴氰虫酰胺可作为防治蓝莓园黑腹果蝇的理想杀虫剂加以交替轮换施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它的生活史,年世代,习性及发生与外界环境的关系。根据果园饲育和田间调查的结果,它在黑龙江省每年发生2—3代,九月底十月初以幼虫在土下越冬。成虫在第二年春天当李花落花时羽化,成虫期平均长四周,因此使以后世代重叠。各代幼虫皆有入土化蛹的习性。  相似文献   

13.
14.
为了探讨不同杨梅品种果实的风味和营养品质的差异,测定了10个杨梅品种果实的糖及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杨梅果实中的总糖含量为7.1%~10.8%,蔗糖含量为3.6%~6.8%,还原糖含量为2.2%~4.3%。10个杨梅品种果实均含有本研究测定的17种氨基酸,包括Phe、Thr、Lys等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His和Arg2种半必需氨基酸。10个杨梅品种果实中氨基酸总量为354.35~701.85 mg/100 g,含量最高的品种是硬丝安海变,含量最低的品种是二色杨梅,不同杨梅品种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和味觉类氨基酸含量也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5.
套种蜜源植物对杏-麦间作果园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杏-麦间作果园分别套种油菜、芜菁和紫花苜蓿三种蜜源植物,并对果园节肢动物群落参数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个种植蜜源植物的果园天敌亚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高于对照果园,而害虫亚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低于对照果园.三种蜜源植物均能增加果园生物多样性,提高果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三种种植了蜜源植物的果园中,捕食性天敌草蛉的数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34.8;、34.8;和103.7;;瓢虫类的数量分别增加了100;、161.8;和70.9;;并且新增了大眼长蝽、粉蛉和黑缘红瓢虫三种天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害虫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6a生核桃树与冬小麦间作巷道的光环境特性以及对比单间作核桃之间果实品质差异,为核桃与小麦的提升光合作用及品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 使用LAI-2200C冠层分析仪和LI- 6400便携式光合仪,分别测定2种模式下核桃各时期叶面积指数以及冬小麦各时期的光合生理数据;对比分析间作园与单作园核桃果实品质差异。【结果】 在核桃各个生长期中,单作园核桃叶面积指数要高于间作园;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光饱和点为灌浆期>成熟期>扬花期>抽穗期,光补偿点为成熟期>扬花期>抽穗期>灌浆期;间作园核桃果实在干鲜果重、横、纵、侧径上要好于单作园果实,但出仁率、氨基酸、脂肪酸含量等指标要单作园果实要优于间作园果实。【结论】 间作条件下核桃叶面积指数小于单作核桃叶面积指数;核桃果实品质单作园优于间作园,光合生理指标间作小麦低于单作小麦;应改变间作园内光环境,增大核桃株行距;在6a生以上树龄核桃园不再进行间作。  相似文献   

17.
棱蝽是江西省九江地区柑橘产区常发性害虫,1年发生1代,成虫、若虫刺吸果实和嫩梢的汁液。该文描述了棱蝽的形态特征,系统研究了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和发生危害规律,根据其生活习性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桂林市柑桔木虱周年发生动态,为柑桔木虱的预警及柑桔黄龙病防控提供基础资料.[方法]2007~2010年在失管柑桔园、柑桔木虱寄主植物九里香和正常管理柑桔园观察柑桔木虱周年发生动态及世代重叠情况、不同年份高峰期及种群走势,并分析其危害严重的原因.[结果]桂林市周年有柑桔木虱发生,失管柑桔树及九里香上柑桔木虱种群数量多,下半年高于上半年,且每年有多个峰期,世代重叠;失管柑桔园从21旬开始种群数量剧增,30旬后数量减小,成、若虫高峰期出现在25~29旬;九里香上柑桔木虱主要出现在12~33旬,20旬为最高峰期.正常管理柑桔园柑桔木虱种群数量低,高峰期的33~34旬仅监测到5~30头/100梢.[结论]在桂林市失管柑桔园和绿化植物九里香上周年有柑桔木虱发生,木虱种群数量大,下半年高于上半年,世代重叠;正常管理的柑桔园柑桔木虱种群数量低,管理良好的柑桔园全年未检测到柑桔木虱.  相似文献   

19.
危害橄榄果实的杧果小齿螟以幼虫蛀食橄榄果实,受害林分虫株率达10%~100%,单株果实受害率5%~60%。该虫在福建平和1年发生3代,以老熟幼虫或蛹在枯枝、朽木或树干裂缝内越冬,5月上旬成虫开始羽化,经1~3d后交配产卵,卵产于两果之间靠接处,卵期6~8d。幼虫每年5月下旬至6月下旬,7月下旬至8月下旬有2个危害高峰期;老熟幼虫爬出蛀果在枯枝或朽木中化蛹,蛹期13—21d。该虫危害下坡比上坡重,不同品种之间大红心受害较重。清除树上、园中枯枝朽木,能显著减少虫口密度,可有效降低受害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