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分别以多年生黑麦草品种夜影的成熟胚和生长点为外植体,在6种培养基上进行愈伤组织诱导,比较接种60 d时的诱导率及愈伤组织形态,并将继代培养后的胚性愈伤组织转接到4种不同的分化培养基上进行再生苗分化。结果表明,生长点愈伤组织诱导率和分化率明显高于成熟胚,5.0 mg/L的2,4-D是诱导黑麦草品种夜影愈伤组织的最佳浓度,胚性愈伤组织在添加1.0 mg/L 6-BA的培养基上分化率最高。  相似文献   

2.
小麦成熟胚诱导愈伤组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麦成熟胚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研究不同预处理温度、消毒剂、胚的放置方式、2,4-D(2,4-二氯苯氧乙酸)浓度等因素对愈伤组织的质量和诱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预处理使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提高,但差别不显著;0.1%HgCl(2)(氯化汞)消毒处理比20%NaClO(次氯酸钠)处理效果要好;将成熟胚盾片向上放置可明显提高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培养基添加2 mg/L 2,4-D时,2个小麦品种愈伤组织诱导率均高达80%,但随着2,4-D浓度的升高或降低,2个品种的诱导率均呈现下降趋势,不同品种间诱导率差异不大;在继代培养基中添加0.5 mg/L6-BA和0.3 mg/L ABA可以显著改善愈伤组织的质量,并且能提高胚性愈伤组织的产生率.  相似文献   

3.
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的诱导及植株再生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杰  常景玲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5):1280-1281
以小麦的成熟胚为外植体,通过胚性愈伤组织诱导进行植株再生.研究结果表明,在MS+2,4-D(3.0 mg/L)+VB1(1.0 mg/L)的培养基中,成熟胚可较高频率的诱导产生愈伤组织,诱导率为72.3%,但愈伤组织质量较差;在低浓度2,4-D和添加了ABA的继代培养基中,愈伤组织质量明显改善,胚性愈伤组织增加.筛选继代的胚性愈伤组织置于分化培养基MS+6-BA(1.0mg/L)+KT(4.0 mg/L)+NAA(0.3 mg/L)中,分化率达73.18%.该研究建立了一套有效的以成熟胚为外植体的小麦组织培养再生体系.  相似文献   

4.
为建立高效稳定的小麦遗传转化体系,以小麦郑麦9023的幼胚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研究了培养基中不同质量浓度2,4-D、KT对愈伤组织诱导和愈伤组织继代培养的影响,进而完成整个植株再生的进程。结果表明:以小麦郑麦9023的幼胚作为外植体来诱导愈伤组织,诱导效果最好的培养基是含有3.0 mg/L 2,4-D的MS培养基,出愈率最高达92.5%;愈伤组织进行继代培养的最佳培养基是含有1.0 mg/L 2,4-D和0.1 mg/L KT的MS培养基;最佳的悬浮培养基是含有1.0 mg/L 2,4-D和0.1 mg/L KT的MS培养基;最佳的悬浮系继代时间为16 d;悬浮系中的成熟胚在基本培养基上可以发育成正常的植株。所建立的悬浮系可以用来进行小麦基因工程遗传改良和体细胞无性系突变体的筛选。  相似文献   

5.
玉米自交系幼胚高效再生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22份玉米自交系为试验材料,以幼胚为外植体,研究基因型、诱导(分化)培养基、继代次数、Ag-NO3浓度对玉米幼胚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保持和植株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幼胚培养能力受基因型、培养基及二者互作效应的影响,基因型是主要的影响因子。3 mg/L的2,4-D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和保持起关键作用;0.5 mg/L 6-BA抑制胚性愈伤组织的发生;8-12 mg/L AgNO3明显改善部分基因型愈伤组织质量,提高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化培养基中添加1 mg/L的KT和0.5 mg/L的IBA促进绿苗的分化和根系的生长。胚性愈伤组织继代3-5次后调整到最佳状态。确定了玉米幼胚培养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N6+3 mg/L 2,4-D+8-12 mg/L AgNO3+0.2 mg/L IAA,最佳分化培养基为N6+1 mg/L KT+0.5 mg/L IBA。  相似文献   

6.
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的诱导与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梦园  周岩  魏琦超  何楠楠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3):10891-10892
[目的]筛选再生能力强的基因型小麦品种,建立高效的小麦成熟胚高频植株再生系统。[方法]以小麦品种抗冻早-30、百麦4411和06-4046的成熟胚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激素,组配诱导、继代、分化和生根培养基,通过胚性愈伤组织诱导。探讨影响小麦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因素。[结果]2,4-D浓度为1—5mg/L时对3个小麦品种愈伤组织的诱导差异不大,诱导率均高于80%,但2,4-D浓度为2mg/L时更有利于诱导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在90%以上;在抗冻早-30和百麦4411分化培养基中加入2mg/L KT有助于提高分化率和再生率,在06-4046分化培养基中加入0.5mg/L KT对小麦成熟胚的分化和再生苗比较有利。[结论]在MS培养基中添加2mg/L2,4-D和一定量的KT可促进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再生苗。  相似文献   

7.
激素和附加物对玉米幼胚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沈农糯玉米为试材,改良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不同浓度的2,4-D对玉米幼胚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筛选出最适的2,4-D浓度为4 mg/L。4 mg/L 2,4-D配合使用较低浓度的6-BA(0.5 mg/L)不仅可以提高愈伤组织的诱导率,而且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率也有所提高。培养基中同时加入700 mg/L水解酪蛋白和1 000 mg/L的L-脯氨酸可显著提高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率;甘露醇和AgNO3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提高无明显作用,但对改善胚性愈伤组织的质量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选取4种玉米自交系H99、A188、7922和1322的幼胚作为外植体,接种于10种不同诱导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并建立遗传再生体系,同时探讨了不同基因型、培养基种类、幼胚大小、蔗糖浓度、激素浓度和配比对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因型对愈伤组织诱导率高低影响显著,4种基因型玉米幼胚在诱导培养基中均产生了愈伤组织,但继代培养后只有H99能诱导出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为46.2%;对于不同基因型培养基诱导效果依次为N6MBMS;选择幼胚长度为1.5~2.0 mm、添加蔗糖浓度为30 g/L、2,4-D浓度为2.0 mg/L及Ag NO3浓度为10 mg/L时玉米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且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9.
玉米再生体系建立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小霞 《农业科技通讯》2011,(6):105-107,175
以玉米骨干自交系K12、137、87-1和综3的幼胚为外植体,研究基因型、胚龄、继代次数、诱导(分化)培养基中激素浓度对玉米幼胚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保持和植株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因型是玉米幼胚培养能力的主要影响因子。中等大小(1.0~2.0 mm)的幼胚都具有较高的愈伤组织诱导率。2,4-D浓度对玉米幼胚的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有很大的影响,而且不同基因型的最大诱导率所需的2,4-D浓度也不相同。为防止2,4-D浓度过高引起无性系的变异,本试验确定的诱导培养基的2,4-D浓度为2.0 mg/L。继代培养基中1 mg/L的2,4-D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和保持起关键作用。最佳分化培养基为N6盐+B5有机+2.0 mg/L甘氨酸+1 g/L CH+1.0 mg/L 6-BA+30 g/L蔗糖。  相似文献   

10.
结缕草成熟胚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再生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结缕草的成熟胚为外植体,通过胚性愈伤组织诱导进行植株再生。结果表明在MS+2,4-D(2.0mg/L)+VB1(4mg/L)的培养基中,成熟胚可较高频率的诱导产生愈伤组织,诱导率为43.20%,但愈伤组织质量较差。将其在降低2,4-D浓度和添加6-BA,ABA的继代培养基中继代培养,可明显改善愈伤组织质量,增加胚性愈伤。筛选继代的胚性愈伤组织置于分化培养基MS+6-BA(1.0mg/L)+KT(2.0mg/L)+NAA(0.1mg/L)中,分化率45.6%。本研究建立了一套有效的以成熟胚为外植体结缕草组织培养再生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不同处理对刺梨未受精胚珠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刺梨未受精胚珠为材料,研究了不同低温预处理时间、基本培养基、生长调节剂以及附加物对刺梨未受精胚珠愈伤组织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预处理3 d,刺梨未受精胚珠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为75.14%;以MS为基本培养基最有利于愈伤组织的诱导;6-BA 1.0 mg/L+NAA 1.0 mg/L为最优的生长调节剂组合,其愈伤组织诱导率高达84.58%;在培养基中添加100 mg/L的AgNO3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形成,而添加Vc有利于愈伤组织转绿。  相似文献   

12.
以木薯试管苗顶部1~3处的幼叶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激素种类、浓度对愈伤组织的诱导、分化、不定芽生根的影响,并探讨了愈伤组织褐化过程中减轻褐化的方法。结果表明:在含0.5~1.0 mg/L 2,4-D的改良MS培养基上,可诱导木薯叶片产生愈伤组织,其愈伤诱导率为73.33%~89.44%;在愈伤组织的继代过程中,添加了200~300 mg/L PVP的处理可减轻愈伤褐化和提高愈伤增殖率;产生不定芽的最适激素条件是在改良MS培养基中添加0.75~1.00 mg/L ZT;不定芽产生的嫩枝在1/2MS基本培养基中添加0.25~0.50 mg/L IBA的条件下,其生根率达81.13%~90.63%。  相似文献   

13.
一品红茎段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一品红(Euphorbia pulcherrima)中的深红一品红(AnnetteHegg)幼茎和腋芽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并附加不同的生长激素,进行了愈伤组织诱导、愈伤组织分化出芽以及腋芽增殖的研究。结果表明茎段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0.1 mg/L+NAA 0.1 mg/L+2,4-D 2.0 mg/L;愈伤组织分化出芽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2 mg/L+NAA 0.2 mg/L;腋芽启动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0 mg/L。  相似文献   

14.
黑芝麻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分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黑芝麻(Sesamum indicum DC)成熟种子无菌苗的子叶、子叶节、下胚轴作为外植体,选用MS基本培养基,并设置4种蔗糖浓度作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以2,4-D、6-BA、IAA、KT组成16种生长调节剂浓度配伍的分化培养基,对愈伤组织的形成及分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蔗糖浓度30 g/L时对子叶、子叶节愈伤组织诱导较为有利,蔗糖浓度40 g/L时对下胚轴愈伤组织诱导较为有利,分化培养基为MS 6-BA 2.0 mg/L IAA 1.5 mg/L时,子叶愈伤组织的分化率达30.0%,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芦笋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5个芦笋品种不同发育时期的花药为试验材料,进行芦笋游离小孢子培养,探索高频率获得雄核发育个体的技术途径,为芦笋全雄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服务。初步试验结果表明:单核靠边期是小孢子适宜培养的最佳时期;不同的基因型之间小孢子愈伤组织诱导率差异显著;对花药小孢子进行变温预处理,其膨大率比对照高出6倍多,最高达到22.5%;小孢子培养的适宜培养基为MS加0.5 mg/L6-BA、1.0 mg/L NAA、0.2 mg/L2,4-D、400 mg/L Glu和6%的蔗糖。  相似文献   

16.
油松种胚愈伤诱导的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油松成熟种子为材料,研究了外植体的不同处理方法、不同培养基、激素浓度及光照条件对愈伤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暗培养条件下,以带子叶的种子段为外植体,在DCR NAA 1 mg/L 6-BA 0.2 mg/L培养基上可以获得诱导率较高的愈伤,诱导率为66%。  相似文献   

17.
以西藏八角莲成熟种子为材料,研究了外植体的不同处理方法、激素浓度及光照条件对愈伤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暗培养条件下,以带种胚的种子段为外植体,在MS+6-BA 2.0 mg/L+NAA 0.2 mg/L培养基上可以获得诱导率较高的愈伤组织,诱导率为66.7%。  相似文献   

18.
张元国  李芳  包艳存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142-15143
[目的]对芦笋花药愈伤组织诱导培养技术进行详细研究。[方法]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外源激素对二倍体花药愈伤组织诱导技术进行研究。[结果]二倍体芦笋花蕾长度为1.5~2.0 mm时,其诱导效果最好;采用5%高糖浓度可显著抑制花药体细胞分裂和提高花粉愈伤组织诱导率;同一品种不同植株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差异显著;适合于二倍体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的激素配比是1.0 mg/LNAA+1.0 mg/L BA。[结论]为芦笋的品种改良与选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以杜鹃红山茶嫩茎、叶柄以及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激素组合及不同外植体对愈伤组织诱导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MS+2.0 mg/L 2,4-D+0.5 mg/L 6-BA是杜鹃红山茶愈伤诱导的最佳培养基,MS+1.0 mg/L 2,4-D+3.0 mg/L6-BA+1.5 mg/L IAA是最佳的继代培养基。叶柄在愈伤诱导率及生长状况上优于其他外植体。  相似文献   

20.
以防风成熟种子为材料建立无菌系,研究了不同的外植体、不同基本培养基、不同激素配比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及不同激素配比对愈伤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基本培养基为MS培养基;诱导率最高的为根,达99.3%,但形成的愈伤组织质地较差,叶的诱导率仅次于根,为84.6%,且质地松散,呈淡绿色,适合进行试验研究,在MS 2,4-D0.6 6-BA0.5培养基上,7d即可见愈伤;正交试验结果表明:6-BA、NAA对愈伤组织的增殖有明显的作用;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