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3 毫秒
1.
菜青虫被玫烟色拟青霉PF9606菌株侵染后,幼虫的取食量及体重增加量均明显低于对照。接种72h,2×107孢子/ml和2×108孢子/ml两种浓度处理的3龄菜青虫的取食量分别比对照降低18.3%和31.7%,4龄菜青虫的取食量分别比对照降低9.8%和16.4%,且高剂量的影响明显高于低剂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玫烟色拟青霉菌株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喷雾法和浸蘸法,进行了玫烟色拟青霉PF9606菌株对桃蚜和菜青虫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玫烟色拟青霉PF9606菌株对桃蚜和菜青虫2、3龄幼虫有较强的致病力,在2×105~2×108孢子.mL-1浓度范围内,随着浓度的提高,毒力明显增强,但对枣尺蠖、棉铃虫和甘蓝夜蛾等则没有致病力。菜青虫在接菌2~3 d表现出明显的感病的症状,但桃蚜感病后体表无明显的感病症状。经测定玫烟色拟青霉PF9606菌株对桃蚜和菜青虫2、3龄幼虫的致死中浓度分别为8.71×106孢子.mL-1、9.6×106孢子.mL-1和1.81×107孢子.mL-1。  相似文献   

3.
通过室内生物测定 ,比较了取食人工饲料和天然饲料斜纹夜蛾对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 (SlNPV)的敏感性。结果表明 ,从毒力来看 ,SlNPV对取食人工饲料斜纹夜蛾 3龄和 4龄幼虫的LC50 分别为 1.1× 10 8PIB/ml和2 .7× 10 8PIB/ml,对取食甘蓝叶片的LC50 分别为 6 .0× 10 8PIB/ml和 6 .4× 10 8PIB/ml,对取食大豆叶的LC50 分别为2 .4× 10 8PIB/ml和 1.9× 10 8PIB/ml,取食人工饲料斜纹夜蛾对病毒的敏感性高于取食甘蓝叶斜纹夜蛾 ,而与取食大豆叶的差异较小。从致死速度来看 ,病毒对取食大豆叶斜纹夜蛾的杀虫速度最慢。从斜纹夜蛾体重增长来看 ,取食人工饲料的体重增长最快 ,取食甘蓝叶的居中 ,取食大豆叶的体重增长最慢  相似文献   

4.
拟青霉9610对菜青虫的毒力测定与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测结果表明 ,拟青霉 (Paecilomycessp 961 0 )孢子悬液对菜青虫 (Pierisrapae)致死中浓度为 5 .90 2 4× 1 0 6 个 /mL。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 ,用 1 .6× 1 0 7个 /mL和 1 .6×1 0 5 个 /mL拟青霉 961 0孢子悬液对菜青虫药后 7d的防效分别为 88.89%和 85 .1 9%。  相似文献   

5.
复合生物杀虫剂防治刚竹毒蛾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应用苏云金杆菌 80 1 0、白僵菌建瓯菌株、保丰 3种杀虫剂对 2~ 3龄刚竹毒蛾幼虫进行毒力测定 ,筛选出复合生物杀虫剂最佳组合为苏云金杆菌 1 .6× 1 0 6个孢子 / m L+白僵菌 1 .4× 1 0 6个孢子 / m L+保丰 60 0 0倍液 .应用复合生物杀虫剂与低浓度的 2 0 %杀灭菊酯混合 ,分别对2~ 3龄幼虫进行毒力测定和林间防治试验 ,试验表明 :苏云金杆菌 1 .6× 1 0 7个孢子 / m L+白僵菌 1 .4× 1 0 8个孢子 / m L+保丰 40 0 0倍液 +杀灭菊酯 1 0 0 0 0倍液为林间防治 2~ 3龄幼虫的最佳组合 ;复合生物杀虫剂添加低浓度的杀灭菊酯有一定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导1974—1980年间利用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的几个变种对菜青虫(Pieris rapae L.)的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室内菌效试验结果指出,不同菌剂的1×10~8/ml孢子、晶体混合液处理后2天可获90%以上死亡率,某些菌剂的1×10~7/ml悬液2天内可获55—100%死亡率。室内毒力测定结果看出,HD-1和B-Hm-18对3龄幼虫毒力随菌剂浓度递减相应减低,致死中浓度(LC_(50))随作用时间增长而降低。田间防治实践所用浓度不宜过低。对菜青虫的毒力直线回归的斜率b值经多次测定范围为0.44—2.65。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1×10~8/ml的菌液浓度一般可使虫口减退90%以上,以B-Hm-18效果较好。0.1×10~8/ml菌液的防治效果与80%敌敌畏1:800药液防治效果相同,0.4×10~8/ml菌液防治效果显著高于敌敌畏。同浓度的HD-1(美国高效菌种)和B-Hm-18(我院分离菌株)菌剂间防治效果无显著差异。结果指出利用苏云金杆菌可以在生产上有效地防治菜青虫。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西花蓟马取食不同嗜食寄主对其体内胰蛋白酶基因CL4520.Contig1表达量的影响,研究了西花蓟马从菜豆豆荚分别转换到较嗜食寄主菜豆植株和非嗜食寄主蚕豆植株上继代饲养1、2、3代后,其2龄若虫和成虫体内CL4520.Contig1表达量的异同。结果表明,转换到菜豆植株上继代饲养的1、2、3代西花蓟马2龄若虫体内CL4520.Contig1表达量分别比对照降低了61.86%、13.16%、19.10%,在成虫体内降低了57.07%、88.03%、12.41%;转换到蚕豆植株上继代饲养的1、2、3代西花蓟马2龄若虫体内CL4520.Contig1表达量分别是对照的2.33倍、6.06倍、4.10倍,成虫则是对照的3.93倍、6.44倍、5.55倍。由此得出,当转换寄主后,西花蓟马体内胰蛋白酶基因CL4520.Contig1会迅速产生响应,其表达量发生明显变化,CL4520.Contig1的表达量在取食嗜食寄主菜豆植株时受到一定的抑制,而在取食非嗜食寄主蚕豆植株时明显被激活,且CL4520.Contig1的表达量在西花蓟马不同龄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采用生物测定法测定了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HcNPV)青岛分离株对美国白蛾4龄、5龄和6龄幼虫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HcNPV对4龄、5龄和6龄美国白蛾幼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1.99×105OBs/ml、1.69×106OBs/ml和8.04×106 OBs/ml;以1.48×107OBs/ml病毒处理时,4龄、5龄和6龄幼虫的致死中时间(LT50)分别为6.14d、8.63d和10.31d,以1.48×108OBs/ml病毒处理时,4龄、5龄和6龄幼虫的LT50分别为5.30d、5.92d和7.12d。在相同病毒浓度下,LT50随着虫龄的增加而增加;4龄美国白蛾幼虫在1.48×106OBs/ml、1.48×107OBs/ml和1.48×108OBs/ml等3个病毒浓度处理下的LT50分别为7.65d、6.14d和5.30d,在相同虫龄条件下,LT50随病毒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以上结果为应用该病毒分离株防治美国白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不同浓度的咖啡天蛾(Cephonodes hylas)质型多角体病毒包含体悬液,浸渍栀子花叶,再喂食感染3龄初咖啡天蛾幼虫。感染浓度与死亡率回归方程式为y=2.690 7+0.464x,其致死中浓度LC50为9.483×10~4PIB/ml;5×10~7、5×10~6和5×10~5PIB/ml三种浓度的LT50值分别为:6.16、6.67和7.89天。 试验表明,同一浓度病毒(5×10~6PIB/ml)对不同龄期幼虫的感染力不同,幼虫死亡率随龄期增大而降低,从2龄的92.35%降到5龄的69.44%;其中LT50随着龄期递增而加大,从2龄的6.08天增加到5龄的7.63天。温度对幼虫感病死亡速度有一定影响,但对总死亡率影响不大,高温(35℃)对病毒的增殖起抑制作用,幼虫死亡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0.
采用2种剂量的C+离子束和2种剂量的Al+离子束处理5个北方夏大豆品种,研究其M2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1)C+4MeV 8×1012ions/cm2处理的品种冀豆15M2的各农艺性状均明显高于对照;(2)两种离子束4种剂量均使品种楚秀M2的株高降低30%以上,结荚高度降低35%;Al+8×1011ions/cm2处理使品种中黄44M2的结荚高度增加了38.1%;(3)C+4MeV 8×1012ions/cm2与Al+4MeV8×1011ions/cm2处理使各品种M2的单株荚数增加、单株粒数比对照高出50%以上;(4)两种离子束处理对大豆品种百粒重的变异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生防菌爪哇棒束孢对斜纹夜蛾的防控效果与安全性,为高效绿色防控斜纹夜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浸叶法测定爪哇棒束孢对斜纹夜蛾的室内毒力;采用喷雾法测定200亿孢子/克爪哇棒束孢可湿性粉剂对斜纹夜蛾的田间控制效果;通过药膜法和喷雾法分别评价200亿孢子/克爪哇棒束孢可湿性粉剂对黑卵蜂和甘蓝的安全性。【结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爪哇棒束孢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具有较强的毒杀作用,幼虫取食经1.00×107孢子/mL爪哇棒束孢处理的甘蓝叶片48 h后死亡率达86.96%。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甘蓝田喷施900、1125和1350 g/ha浓度的200亿孢子/克爪哇棒束孢可湿性粉剂10 d后对斜纹夜蛾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3.08%、82.77%和83.69%。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200亿孢子/克爪哇棒束孢可湿性粉剂对黑卵蜂48 h的致死中浓度(LC50)为2.11×108孢子/mL,对黑卵蜂安全系数为5.27(t>5.00),为低风险性生物农药;200亿孢子/克爪哇棒束孢可湿性粉剂对供试3种甘蓝品种生长速率抑制率均在10.00%以下,且无变色、坏死、萎蔫及畸形等任何可见药害症状。【结论】爪哇棒束孢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具有较强的毒杀作用,可作为防治斜纹夜蛾有效且安全的生物农药使用。建议在甘蓝斜纹夜蛾低龄幼虫盛发期使用200亿孢子/克爪哇棒束孢可湿性粉剂1125~1350 g/ha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2.
袁盛勇  朱文禄  陆进  王传铭  薛春丽  孔琼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1918-11919,11959
[目的]研究利用莱氏野村菌对棉铃虫进行生物防治的效果。[方法]采用浸渍接种法,用莱氏野村菌MZ060806-XW分生孢子的5个浓度(3.5×104~3.5×108个/ml)对棉铃虫2龄和3龄幼虫进行致病性研究。[结果]在莱氏野村菌MZ060806-XW分生孢子3.5×108个/ml浓度下;第8天2龄和3龄的幼虫死亡率最高分别达84.68%和82.23%;第8天,2龄和3龄幼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3.975×104和7.794×104个/ml。在3.5×104~3.5×108个/ml的5个浓度处理下,2龄幼虫的致死中时间(LT50)依次为9.774、6.322、5.415、4.559和4.051d,3龄幼虫的LT50分别为9.462、6.842、5.365、4.636和4.177d。随着孢子浓度的增加,LT50逐渐缩短,虫口的死亡率逐步增加;随着施药时间的推移,LC50逐渐减小。[结论]利用莱氏野村菌MZ060806-XW菌株对棉龄虫2龄幼虫的防治效果高于3龄幼虫。莱氏野村菌用于害虫的生物防治具有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以自然罹病致死的马尾松毛虫上分离出一株苏云金杆菌新菌株——星光四号,经生化反应及血清学反应结果,其分类位置为:苏云金杆菌阿莱亚种,血清型为H_3a,为国内新纪录,根据室内毒力测定,感染3龄松毛虫LC_(50)为8.41×10~5活孢子/ml,在9.6×10~7孢子/ml的浓度下,LT_(50)为1.78天。表明该菌株毒力较强,是生产上较有应用价值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室内测定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MZ041016菌株不同浓度孢子及与不同农药混配对甘蓝蚜(Brevicoryne brassicaeL)的毒力,探讨球孢白僵菌的致病力及其开发潜力。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在9.2×108,9.2×107,9.2×106,9.2×105,9.2×104和9.2×103个/mL 6种浓度梯度下对甘蓝蚜具有致病作用,其中,浓度为9.2×108和9.2×107个/mL悬浮液对甘蓝蚜有较高致死率,其第7天死亡率达到100%;浓度为9.2×103个/mL死亡率最低为48.61%。生测结果表明,9.2×108个/mL悬浮液与不同农药混配对甘蓝蚜均具有较强的毒力,其中稀释10倍,以乐斯本的死亡率为最高,第5天可达100%;其次是灭多威、阿维菌素,吡虫啉死亡率最低,第6天仅达78.16%;稀释100倍,仍以乐斯本的死亡率最高,第5天达到73.41%,其次是灭多威、阿维菌素,吡虫啉死亡率为最低,第6天达54.57%。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马铃薯叶片内生细菌对马铃薯块茎蛾幼虫的杀虫活性,为马铃薯块茎蛾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云南省2种马铃薯主栽品种丽薯6号和会-2叶片为材料,采用LB固体培养基分离培养马铃薯叶片内生细菌,根据内生细菌的形态特征和16S rDNA序列进行种类鉴定;通过浸叶饲喂法测定内生细菌的发酵液、发酵上清液和菌悬液对马铃薯块茎蛾3龄幼虫的毒力。【结果】分别从丽薯6号和会-2叶片中分离获得对马铃薯块茎蛾3龄幼虫具有杀虫活性的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QL1和带化红球菌(Rhodococcus fascians)YH2。分别用浓度为1.5×109CFU/mL的菌株QL1和YH2发酵液饲喂马铃薯块茎蛾3龄幼虫后第7 d时,其幼虫累积死亡率分别为81.67%和65.00%,LT50分别为3.03和5.58 d;菌株QL1发酵液处理后第3、5和7 d马铃薯块茎蛾3龄幼虫的LC50分别为7.99×108、3.21×106和2.73×103CFU/mL;菌株YH2菌体无明显致死效应。在1.5×109CFU/mL浓度下,菌株QL1和YH2发酵液对马铃薯块茎蛾3龄幼虫的杀虫活性高于发酵上清液和菌悬液。菌株QL1和YH2的发酵液、发酵上清液、菌悬液处理后马铃薯块茎蛾3龄幼虫的累积死亡率均随着处理时间变长而逐渐升高。【结论】马铃薯叶片内生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株QL1和带化红球菌菌株YH2的发酵液、发酵上清液、菌悬液对马铃薯块茎蛾3龄幼虫均具有杀虫活性,可作为马铃薯块茎蛾生防制剂开发的潜力菌株。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棉古毒蛾Orgyia postica核多角体病毒活性的生物测定。 用不同浓度的多角体液感染3龄初幼虫,其直线回归方程为:y=2.0267+0.5652X,LD_(50)和95%置信限分别为1.82×10~5和9.24×10~4—3.06×10~5包含体/毫升。4.5×10~7、4.5×10~6和4.5×10~5三种浓度的LT_(50)值分别为:5.81、6.66和7.43天。龄期不同对病毒的敏感性也不一样,试验结果表明,死亡率随龄期的增大而降低,从1龄的96.0%降到4龄的62.9%。棉古毒蛾NPV在阳光直接曝晒下易丧失其活性。从曝晒2小时——3天,其死亡率从84.7%降到17.3%。在25℃——28℃的温度下,感染3龄初幼虫,死亡率最高,超过31℃则对病毒的增殖起抑制作用。虫尸和多角体液两种材料在-4~0℃的冰箱中保藏一年,不会明显丧失其活性。  相似文献   

17.
玫烟色棒束孢对烟粉虱致病的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寻找烟粉虱生物防治的新途径,用浸叶法测定了生防菌玫烟色棒束孢IF-1106菌株对烟粉虱各虫态的致病力。结果表明,接种该菌株孢子悬浮液后烟粉虱各虫态均可被感染而发病死亡。在供试浓度(1.0×107、5.0×106、1.0×106、5.0×105、1.0×105cfu/m L)处理下,烟粉虱各虫态的累计校正死亡率均随着孢子悬浮液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而升高。2龄若虫的累计校正死亡率最高,在浓度为1.0×107cfu/m L的孢子悬浮液处理7 d后达到83.05%。运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对生物测定数据进行拟合,并估计了该菌株对烟粉虱的致死剂量与致死时间。随着接种天数的增加,烟粉虱各虫态的致死中浓度(LD50)和死亡率为90%所对应的浓度(LD90)降低,生防菌的剂量效应逐渐增强,2龄若虫在接种后7 d的LD50对数剂量估计值为4.37。生防菌的致死时间与剂量呈负相关,在1.0×105~1.0×107cfu/m L内随生防菌浓度的增加2龄若虫的致死中时(LT50)由5.66 d降到4.47 d。玫烟色棒束孢IF-1106菌株对烟粉虱2龄若虫有较高的致病效果,是烟粉虱生物防治的潜力菌株。  相似文献   

18.
三株丝孢虫生真菌对松墨天牛幼虫的感染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物测定了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Bb050715,Bb060721菌株和粉拟青霉(Paecilomyces farinasus)Pf0607菌株对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的感染效应。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及粉拟青霉对松墨天牛幼虫的毒力有一定的差异,3株丝孢真菌侵染三龄幼虫后,均造成虫体血淋巴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且球孢白僵菌侵染后血淋巴中总蛋白含量明显低于经粉拟青霉接种处理感染后的虫体。供试3菌株中,球孢白僵菌菌株处理后天牛累积死亡率明显高于粉拟青霉菌株,对天牛幼虫感染的剂量效应参数分别为0.45,0.45和0.39,对松墨天牛三龄幼虫的毒力回归方程分别为Y=13.537X-4.6032(R2=0.97),Y=15.361X+0.444 4(R2=0.97)和Y=9.138X-3.100 1(R2=0.99)。在1.36×104~1.36×109孢子/mL下处理后第4d才出现死亡,Bb050715,Bb060721和粉拟青霉3菌株接种处理后第4~8d的累积死亡率分别为13.3%~80.0%,13.3%~86.7%,6.7%~53.3%,LT50依次为5.1,5.1和7.7d,第5 d的LC50分别为7.23×108孢子/mL,1.53×108孢子/mL,7.27×109孢子/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