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探究新疆石河子机采棉适宜品种,研究选取生育期不同的10个主栽品种棉花进行检测。使用瑞脱龙(80%噻苯隆450g/hm~2)喷施棉花正常植株,分析施药后第5天、第10天、第15天、第20天棉花生育期与脱叶率和吐絮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喷施脱叶剂瑞脱龙后脱叶率与棉花生育期呈负相关,而脱叶率与吐絮率成正相关,t检验结果显示,脱叶剂瑞脱龙对棉花品质无显著影响;喷施脱叶剂瑞脱龙后第10天至第15天的脱叶率可作为选择机采棉花品种脱叶敏感性参照指标。不同棉花品种喷施脱叶剂后,生育期短的品种对脱叶剂敏感性强,吐絮率高,适于喷药后机械采收。  相似文献   

2.
外源基因导入对棉花同工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外源基因蛋白酶抑制剂CPTI、Bt导入棉株后 ,这些转基因抗虫棉材料的过氧化物同工酶 (POD)酶带一致 ,酶谱差异不明显 ,有的只是酶谱色的深浅不同。酯酶同工酶 (EST)的酶谱随棉花种植的世代数 ,与亲本的差异越大。  相似文献   

3.
通过在棉花生育期喷施不同种类农药 ,试验测定棉叶内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趋势。结果发现 ,喷施农药后 ,棉叶的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均一定程度表现出“涨落现象” ,表明了在本地区特有的农业环境条件下 ,农药可能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理代谢过程。  相似文献   

4.
以中棉50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的光合细菌菌液及不同的处理时间喷施,通过对其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电导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根系活力及幼苗中CAT活性、POD活性、根系活力等相关指标的测定分析,探讨光合细菌对棉花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喷施不同浓度光合细菌菌液和不同时间处理对棉花生长发育有着一定的影响,而喷施稀释10倍的光合细菌菌液显著提高了棉花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CAT活性、POD活性及根系活力,并显著降低了其电导率,且在幼苗出土30 d喷施显著提高了幼苗体内的CAT活性、POD活性及根系活力。因此,在棉花出苗30 d之后喷施稀释10倍的光合细菌菌液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以中棉50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的光合细菌菌液及不同的处理时间喷施,通过对其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电导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根系活力及幼苗中CAT活性、POD活性、根系活力等相关指标的测定分析,探讨光合细菌对棉花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喷施不同浓度光合细菌菌液和不同时间处理对棉花生长发育有着一定的影响,而喷施稀释10倍的光合细菌菌液显著提高了棉花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CAT活性、POD活性及根系活力,并显著降低了其电导率,且在幼苗出土30 d喷施显著提高了幼苗体内的CAT活性、POD活性及根系活力。因此,在棉花出苗30 d之后喷施稀释10倍的光合细菌菌液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棉花黄萎病菌毒素对棉花生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棉花黄萎病菌毒素对棉花生化代谢的影响,采用棉花黄萎病菌毒素处理棉花黄萎病抗病和感病品种的棉苗后,测定棉株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和木质素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抗病品种陕7191对病菌毒素的抗性显著高于感病品种中棉19;接种毒素后2品种棉苗叶片SOD活性都降低,感病品种降幅高于抗病品种;感病品种POD活性升高较快,到达峰值后迅速下降,而抗病品种POD活性持续上升;2品种PAL活性变化趋势相似,接种后抗病品种活性始终高于感病品种;2品种MDA和木质素含量均增多,感病品种MDA含量的增幅和增量高于抗病品种。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明SOD、POD、PPO活性与棉花对红腐病抗性的关系,为棉花抗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笔者在温室条件下,对不同棉花品种感染棉花红腐病菌后体内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3种酶活性的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棉株受红腐病菌侵染后,体内PPO、POD、SOD 3种酶活性均显著增加,抗病品种中棉29的3种酶活性均高于感病品种泗棉3号,而且前者酶活提高的速度快于后者,提示PPO、POD、SOD的活性均与棉花品种对红腐病的抗病性密切相关,3种酶在棉花植株抗病中可能均具有较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转基因抗草甘膦棉花10-6001对除草剂草甘膦的耐受性,以转基因抗草甘膦棉花材料10-6001和常规棉花品种冀棉958( CK)为试验材料,在棉苗6片真叶时叶面喷施不同浓度〔0(不喷施除草剂,人工除草, CK)、0.25%和0.50%〕的草甘膦溶液,分别于施药后0(当天下午)、1、7、14和21 d调查棉花的株高、药害级别、受害指数和死苗率,施药后35 d 调查棉花的死苗情况;分析2种棉花对不同浓度草甘膦的反应程度,并对其株高差异进行了显著性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转基因抗草甘膦棉花品系10-6001对草甘膦的耐受性很好,喷施0.25%和0.50%草甘膦溶液的棉花在整个试验期间药害均较轻,表现为植株矮化,生长减慢,叶片略变小,且无死苗,株高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与人工除草( CK)相比差异均不显著;随着时间的延长,药害逐渐缓解。而常规品种冀棉958对草甘膦的耐受性很差,喷施0.25%和0.50%草甘膦溶液的棉花药害症状表现为植株矮化,生长缓慢,叶片变小、枯黄、褐化干枯,并且药害程度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加重,药害级别和受害指数均高于10-6001,株高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与人工除草( CK)相比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施药后35 d部分棉花出现整株枯死。  相似文献   

9.
测定了6个不同抗性番茄品种接种ToMV两周后POD、PPO和PAL活性,以及POD同工酶酶谱的变化。结果表明:抗、感病品种接种ToMV后POD、PPO和PAL活性均比相应未接种株高,而且POD、PPO和PAL的酶活增长率与抗病性成负相关;感病品种接种株的POD同工酶谱带数都比相应未接种株多出2条酶带,而抗病品种只增加了1条酶带。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在喷施脱叶剂条件下新疆阿瓦提县机采棉脱叶效果较好的停水时间,研究了喷施脱叶剂对不同停水时间等行距机采棉脱叶、吐絮效果、产量性状及纤维品质的影响。以棉花品种‘新陆中54号’为试验材料,于吐絮期对不同停水时间(8月10日、8月20日、8月30日)处理喷施脱叶剂,以清水处理为对照。结果表明,与清水处理比,喷施脱叶剂可增加棉花脱叶率和吐絮率,使棉花吐絮脱叶提前且集中,但挂枝率有所增加。且使棉株个别部位产量性状及纤维品质有所下降,却不影响整体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形成。不同停水时间处理下,8月20日停水处理脱叶率、吐絮率较高且挂枝率最低,对气象因子适应性较强;棉株不同部位产量构成因素和纤维品质较协调。喷施脱叶剂条件下8月20日停水更适宜新疆阿瓦提县等行距机采棉种植。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N离子注入棉花干种子后,不同剂量对发芽率和存苗率的影响以及胚芽中酯酶同功酶、过氧化物酶同功酶和微核细胞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微核细胞率随离子注入剂量增加而递增,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功酶的活性和数量均有变化。40剂量处理的胚芽中两种酶的同功酶酶谱变化最大,且存苗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陆地棉不同器官同工酶特异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分析比较了陆地棉品种中 375的 1 2个器官和组织的过氧化物酶、酯酶同工酶酶谱差异。研究结果表明 :陆地棉同工酶表达具有器官特异性和阶段特异性 ,花蕾适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 ,而发芽的种子适用于酯酶同工酶分析 ,且酶谱表达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3.
棉花晋A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的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 ,比较分析了棉花晋A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 :晋A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其保持系的两种同工酶有着明显的差异 ,这种差异产生的时期与其细胞形态学观察到的小孢子败育时期一致。这说明雄性不育基因调控了同工酶的形成和差异。  相似文献   

14.
棉花晋A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的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 ,比较分析了棉花晋A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 ,晋A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其保持系的两种同工酶有着明显的差异 ,这种差异产生的时期与其细胞形态学观察到的小孢子败育时期一致。这说明雄性不育基因调控了同工酶的形成和差异。  相似文献   

15.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经卫星搭载、在外层空间飞行8天的棉花种子第一代和第二代植株的子叶、叶片和花药,进行了酯酶、过氧化物酶和淀粉酶三种同工酶的酶谱分析,发现某些后代植株的酯酶同工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与对照相比在活性和酶带数目上都有变化,但没有观察到淀粉酶同工酶在处理和对照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棉花枯萎病菌同工酶电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棉花枯萎病菌的3、8和7号3个生理小种的标准菌株和新疆所采31个供试菌株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了酯酶同工酶谱、过氧化物同工酶谱和可溶性蛋白质谱分析.结果表明,各生理小种间的谱带存在明显差异,过氧化物同工酶出现的谱带数较少,酯酶同工酶谱和可溶性蛋白质谱谱带数较多,同为7号小种的不同菌株间其谱带虽表现出多型性,但其谱带一致性较高.据此可以看出,同工酶谱和可溶性蛋白质谱对棉花枯萎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其中以酯酶同工酶谱和可溶性蛋白质谱分析为好.  相似文献   

17.
应用生物技术,将自然界的二个同源二倍体棉种杂交成异源二倍体,因杂种不育,经染色体加倍成异源四倍体,育性恢复,现已繁殖到高世代大群体,经细胞学鉴定和同功酶分析,为人工合成的[AG]复合染色体组新棉种。  相似文献   

18.
河西走廊地区棉蚜发生动态及植物源农药药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棉蚜田间种群动态消长规律,筛选得到高效、低毒的植物源农药,为棉蚜的绿色防控和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7、2018年在甘肃省敦煌地区棉田采用田间人工调查方法调查虫情,选用以植物源农药0.5% 藜芦碱可溶液剂、0.5% 苦参碱水剂、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8% 阿维菌素乳油等为主的10 种不同类型的杀虫剂开展田间防治棉蚜药剂筛选试验。【结果】 2017、2018 年棉蚜种群的发生动态趋势基本一致,每年从5月上中旬棉蚜即迁入棉田持续为害至棉花收获前,有两个相同的高峰期,分别为6 月上中旬和 7 月中下旬,但不同年份间发生程度存在差异,2017和2018年最高峰值三叶虫量分别为平均8 713.3和1 880.0头/百株,化学农药 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持效性最好,药后14 d防效达90.22%,两种植物源农药0.3%印楝素乳油和0.5%苦参碱水剂防治效果较好,药后14 d 的防效分别为84.41%和85.06%。【结论】 河西走廊敦煌棉区棉蚜田间年发生动态有两个高峰期,棉蚜药剂防治的最佳时期为7月上旬;植物源农药0.3%印楝素乳油和0.5%苦参碱水剂可用于棉蚜的绿色防控药剂,也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相似文献   

19.
化学杀虫剂诱发棉铃虫再猖獗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频繁使用化学杀虫剂和不用或少用化学杀虫剂棉田虫情的系统调查,结合河南省棉区应用化学杀虫剂防治棉铃虫的经历分析,认为化学杀虫有暂时控制棉铃虫种群密度和刺激再猖獗、进而导致抗药性突增的双重作用。再猖獗伴随化学杀虫的应用随时发生,是抗药性突增的前奏。棉铃虫对主治农药产生抗性后,人为和自然控制的效果极差,在寄主和大气候适宜的条件下将暴发成灾。可为棉铃虫灾害的中、长期预测预报和合理使用化学杀虫剂促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