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8 毫秒
1.
【目的】探讨健脾益气汤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给小鼠皮下注射环磷酰胺(CTX)30mg/(kg·d),制备免疫抑制模型;阴性对照组小鼠灌胃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灌胃0.1g/(kg·d)左旋咪唑,健脾益气汤低剂量给药组(16g/(kg·d))和高剂量给药组(44g/(kg·d))分别灌胃健脾益气汤,研究健脾益气汤对小鼠体质量、脾脏指数以及血清中IgG、IL-2、TNF-α质量浓度和T淋巴细胞亚群中CD4+、CD8+数量的影响。【结果】健脾益气汤低剂量给药组和高剂量给药组均能拮抗由环磷酰胺所导致的体质量下降,健脾益气汤高剂量组显著降低了免疫抑制小鼠的脾脏指数。健脾益气汤可以明显提高免疫抑制小鼠血清中的IgG、IL-2和TNF-α质量浓度,增加免疫抑制小鼠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CD4+数量,降低CD8+数量,使CD4+/CD8+提高。【结论】健脾益气汤能增强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对小鼠免疫器官淋巴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将50只试验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免疫抑制组、黄酮Ⅰ组、黄酮Ⅱ组及黄酮Ⅲ组,每组10只,灌胃给药.试验28 d后,分别测定脏器指数(胸腺、脾脏)并采集样品进一步采用石蜡包埋切片和染色技术、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技术等,探讨胸腺、脾脏中淋巴细胞活性的变化.【结果】小鼠免疫抑制模型复制成功,CTX显著诱导小鼠免疫器官淋巴细胞凋亡.同时,不同剂量沙冬青种子总黄酮灌胃试验组,能不同程度促使免疫抑制小鼠脾脏和胸腺淋巴细胞增殖,进而促使胸腺皮质和脾脏白髓面积增大,尤其总黄酮灌胃剂量150 mg/(kg·d)组小鼠表现最明显,胸腺皮质和脾脏白髓面积分别达到(83.11±1.25)μm~2、(47.00±1.55)μm~2,显著高于免疫抑制组(P0.01).免疫组化分析显示,不同剂量沙冬青种子总黄酮灌胃试验组,能不同程度促使免疫抑制小鼠脾脏和胸腺CD3阳性T淋巴细胞及CD20阳性B细胞增殖,尤其在总黄酮灌胃剂量150 mg/(kg·d)组增殖效果最突出,均显著高于免疫抑制组(P0.01).【结论】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可显著促进免疫抑制小鼠T、B淋巴细胞增殖,修复受损免疫器官,从而改善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刺梨总三萜对免疫抑制小鼠及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的影响,综合评价刺梨总三萜的免疫活性。【方法】制备刺梨总三萜(TR),给SPF级健康昆明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TX)构建免疫抑制模型,灌胃给予高(200 mg/kg)、中(100 mg/kg)、低(50 mg/kg)剂量刺梨总三萜,每天1次,连续灌胃14 d,试验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不注射CTX,灌胃生理盐水)、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灌胃3 mg/kg香菇多糖片),采集血样及胸腺和脾脏,测算全血白细胞数、胸腺和脾脏指数、血清细胞因子(IL-2、IL-4、IL-6和TNF-α)水平及酸性磷酸酶(ACP)和乳酸脱氢酶(LDH)活力、脾脏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制作小鼠脾脏组织切片,HE染色后观察。检测0(空白对照组),1.25,2.5,5,10,20 μg/mL(终质量浓度)刺梨总三萜对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增殖的影响,研究低、中、高剂量刺梨总三萜(终质量浓度分别为1.25,2.5,5 μg/mL)对经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NO分泌量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不同剂量刺梨总三萜处理小鼠全血白细胞数量、胸腺和脾脏指数均显著或极显著升高,血清中的IL-2、IL-4、IL-6和TNF-α水平大多显著或极显著升高,ACP和LDH活力极显著提高(除低、中剂量组LDH活力外);脾脏MDA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CAT活力极显著升高(P<0.01);脾脏组织细胞数量和排列情况均得到了较大改善。1.25~5 μg/mL刺梨总三萜能显著或极显著促进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增殖,5 μg/mL总三萜可显著抑制LPS诱导的巨噬细胞NO的分泌。【结论】刺梨总三萜能改善由CTX诱导的免疫功能抑制,提高机体抗氧化应激能力,促进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增殖,抑制LPS诱导的巨噬细胞NO分泌,具有潜在的抗炎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芫根粗总皂苷(ST)对四氧嘧啶所致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方法】以体积分数 70%乙醇加热提取芫根,并分别以石油醚和正丁醇萃取,得到芫根ST,测定正丁醇萃取相中总皂苷的含量;给昆明小鼠尾静脉注射 85 mg/kg 四氧嘧啶,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用剂量为 500和1 000 mg/kg的ST对糖尿病小鼠灌胃7 d后,测定初始空腹血糖和最终空腹血糖,并在试验结束时处死小鼠,取胸腺、肝脏、脾脏和肾脏组织称质量计算脏器指数,分析ST对糖尿病小鼠口服耐糖量(OGTT)的改善情况。【结果】正丁醇萃取物中总皂苷的质量分数为(31.5±1.7)%(以薯蓣皂苷元计);ST 500和 1 000 mg/kg灌胃组糖尿病模型小鼠在连续给药7 d后,小鼠血糖显著降低(P<0.05),并且其脏器指数得到了明显改善;500 mg/kg剂量的ST可以显著提高糖尿病模型小鼠的耐糖量。【结论】芫根粗总皂苷可显著降低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的血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马齿苋多糖(Polysaccharide of Portulaca oleracea L.,POP)对糖尿病小鼠糖、脂代谢相关因子的影响,为POP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饲喂高糖高脂日粮并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诱导Ⅱ型糖尿病(NIDDM)小鼠动物模型,然后将其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POP低剂量灌胃组(POP用量100 mg/kg)、POP高剂量灌胃组(POP用量200 mg/kg)和罗格列酮灌胃组(罗格列酮用量3 mg/kg),连续灌胃28 d后,将小鼠断头处死,采集肾组织,检测蛋白激酶B(PKB)、PKC、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等糖脂代谢相关因子在糖尿病小鼠肾脏中表达量的变化。【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其余各组小鼠肾组织PKB蛋白、PPARγ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增加(P<0.05),正常对照组、POP高剂量灌胃组和罗格列酮灌胃组小鼠肾组织PKC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POP能上调NIDDM小鼠PKBPPARγ基因的表达,能下调PKC基因的表达,从而发挥降低血糖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不同剂量女黄颗粒对免疫抑制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IL-2、IL-4、TNF-α和IFN-γ表达量的影响,旨在明确女黄颗粒对小鼠免疫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50只健康昆明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模型组及女黄颗粒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除阴性对照组外,其他处理组均通过腹腔注射环磷酰胺(80 mg/kg,1次/d,连续5 d)建立小鼠免疫抑制模型;建模后,阴性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女黄颗粒处理组则分别按0.5、1.0和1.5 g/kg剂量灌胃女黄粒颗溶液(以水稀释),1次/d,连续7 d.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和CD8+的百分率及CD4+/CD8+比值,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小鼠脾脏细胞因子IL-2、IL-4、TNF-α和IFN-γ的表达情况.[结果]经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后,小鼠的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较阴性对照组小鼠极显著降低(P<0.01,下同),小鼠脾脏IL-2、IL-4、TNF-α和IFN-γmRNA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下降.灌胃给药(女黄颗粒)后,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均有所升高,其中女黄颗粒高、中剂量组小鼠的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百分率较模型组小鼠极显著升高;除女黄颗粒高剂量组小鼠脾脏IL-2 mRNA的相对表量较模型组小鼠极显著下降外,各女黄颗粒处理组小鼠脾脏IL-2、IL-4、TNF-α和IFN-γ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女黄颗粒中剂量组小鼠脾脏IL-4、TNF-α和IFN-γ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模型组小鼠.[结论]女黄颗粒通过上调CD3+、CD4+、CD8+T淋巴细胞百分率及提高IL-2、IL-4、TNF-α、IFN-γ的相对表达量以增强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功能,临床推荐使用剂量为1.0 g/kg.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酸枣果肉多糖在抗衰老、增强免疫及心血管功能方面的保健作用。【方法】制备酸枣果肉多糖备用,以小鼠为试验动物,采用皮下注射D-半乳糖的方法构建衰老模型小鼠,给衰老模型小鼠连续灌胃低剂量(250mg/kg)和高剂量(500mg/kg)酸枣果肉多糖30d,测定血清中SOD、CAT活性和MDA含量,试验同时设空白对照组(给健康小鼠灌胃蒸馏水)、模型对照组(给衰老模型小鼠灌胃蒸馏水)和阳性对照组(给衰老模型小鼠灌胃维生素E 30mg/kg)。给健康小鼠连续灌胃60d低、高剂量酸枣果肉多糖,末次灌胃24h后,一部分取样测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和碳粒廓清指数;一部分小鼠尾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诱发心肌缺血,测定注射前后小鼠的心率。【结果】酸枣果肉多糖可抑制衰老模型小鼠血中SOD和CAT活性下降和MDA浓度升高,其中酸枣果肉多糖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的SOD、CAT活性和MDA浓度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的97.3%,99.5%和101.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酸枣果肉多糖能增加小鼠免疫器官质量和碳粒廓清指数,其中酸枣多糖高剂量组的碳粒廓清指数是空白对照组的3.363倍;酸枣果肉多糖对垂体后叶素所致心肌缺血小鼠的心率增高有一定拮抗作用。【结论】酸枣果肉多糖对所试动物具有抗衰老、增强免疫功能及改善心血管的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山楂原花青素提取物(Hawthorn proantho cyanidins, HPC)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糖脂代谢紊乱与脂肪肝的影响,将60只雌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5组:溶剂对照组、高脂模型组、HpC低(50mg/kg)、中(100 mg/kg)、高(200 mg/kg)剂量组,每组12只。除溶剂对照组外4组喂高脂饲料,同时3个干预组动物每日灌胃给与不同剂量的HpC连续8周。以小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和空腹血糖值(Glu)为检测指标,评估HpC对高脂诱导小鼠高血脂和高血糖的改善作用。并采集小鼠肝脏组织,石蜡切片,HE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HpC可抑制高脂饮食导致的肥胖,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降低了肥胖小鼠的体质量与体脂含量,并改善肥胖小鼠肝脏变性程度。同时HpC可显著降低小鼠TC、TG、LDL-C和Glu值,不同程度地提高了HDL-C水平。试验证明HpC具有改善高脂诱导肥胖小鼠的血脂和血糖异常,降低脂肪肝的功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甘薯叶黄酮(FIBL)的降糖作用及其对糖尿病DNA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采用高糖高脂日粮和链脲佐菌素(STZ)建立Ⅱ型糖尿病(NIDDM)小鼠动物模型,然后将其分为模型对照组(DC)、FIBL低剂量组(FTL)、FIBL高剂量组(FTH)和罗格列酮组(RT组),另取正常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NC)。其中,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小鼠每天灌胃0.2 mL dH2O,FIBL低剂量和高剂量组小鼠每天分别灌胃75 和150 mg/kg 的FIBL,RT组每天灌胃3 mg/kg 罗格列酮,连续灌胃28 d。对小鼠一般情况进行观察,并于灌胃0(灌胃前),7,14,21,28 d尾静脉采血检测血糖;29 d时,断头采血检测血脂,并分离淋巴细胞,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检测DNA损伤情况。【结果】动物模型建模成功后,Ⅱ型糖尿病(NIDDM)小鼠存在多饮、多尿、多食,及一定程度的胰岛素抵抗等情况。FIBL治疗结果显示,FIBL能控制NIDDM小鼠体质量的增长;能有效降低NIDDM小鼠的血糖、血脂水平;对NIDDM小鼠的DNA损伤具有修复作用。【结论】甘薯叶黄酮能改善高血糖症状及脂质代谢紊乱状况;可以治疗和延缓NIDDM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鹰嘴豆多肽对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用复合酶解方法制备鹰嘴豆多肽,对其分子质量分布及氨基酸组成进行分析。给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建立免疫功能低下的动物模型,建模成功后将小鼠随机均分为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灌胃匹多莫德25 mg/kg)和鹰嘴豆多肽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鹰嘴豆多肽50,100和200 mg/kg),另取10只健康小鼠作为空白组(灌胃生理盐水)。各组小鼠每日灌胃1次相应物质,连续灌胃21 d后采样,研究鹰嘴豆多肽对小鼠体质量、脾脏和胸腺指数及形态变化、脾淋巴细胞增殖率、血清细胞因子(IFN-γ、IL-6、IL-2)及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质量浓度的影响。研究不同质量浓度(50,100,200和400 μg/mL)鹰嘴豆多肽对RAW264.7细胞功能的免疫调节作用,以MTT法、中性红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检测试剂盒来检测细胞增殖率、吞噬活性以及分泌的细胞因子(NO、TNF-α、IL-6、IL-1β)水平。【结果】制得分子质量在1 000 u左右、纯度为97.12 %的鹰嘴豆多肽,其中富含谷氨酸、天冬氨酸、精氨酸、赖氨酸、亮氨酸、丝氨酸等氨基酸。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脾脏和胸腺受损严重,多项检测指标显著降低;而鹰嘴豆多肽各剂量组小鼠的各项检测指标均较模型组小鼠显著增加,且呈剂量效应关系。鹰嘴豆多肽可促进RAW264.7细胞的增殖率和吞噬能力,并提升其产生的NO、IL-6、IL-1β和TNF-α的水平。【结论】鹰嘴豆多肽可以显著改善环磷酰胺导致的小鼠多项免疫相关指标的下降情况,同时可刺激巨噬细胞,增强其吞噬能力,促进其分泌白介素等细胞因子,表明鹰嘴豆多肽具有良好的免疫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1.
【背景】目前已有相关动物实验证实荞麦对于高脂膳食引起的肥胖和脂代谢紊乱具有良好的干预作用。同时研究表明,棕色脂肪适应性产热可以有效改善人体能量新陈代谢。因此,增加棕色脂肪活性、促进白色脂肪棕色化可作为一种预防肥胖和改善能量代谢疾病的有效途径。【目的】采用原粮及从荞麦中鉴定出的4种主要酚类物质按在原粮中的含量比例配制成多酚干预物进行干预,研究荞麦多酚通过调节白色脂肪棕色化对高脂膳食小鼠的干预及改善作用,系统研究荞麦中发挥降脂功能的主要酚类物质及其对脂代谢的调控机制。【方法】通过UHPLC-Q-Orbitrap质谱结合数据库对荞麦多酚提取物中的酚类物质进行鉴定,并通过相对定量将其中含量最多的主要多酚按其在荞麦原粮中的含量比例配制成多酚复合物。通过添加荞麦饲料以及荞麦多酚复合物干预C57BL/6J小鼠饮食,研究荞麦酚类物质改善脂质代谢的作用。以10%、20%、40%比例的荞麦替换基础饲料和2.5 mg·mL-1荞麦多酚复配物对小鼠进行饮食干预,探究荞麦对小鼠体重、脏器指数和血脂水平的调节作用。并通过Western-blot和q-PCR探究荞麦饲料及多酚干预对小鼠皮下脂肪...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鹰嘴豆抗性淀粉对高脂饮食小鼠生理及肠道菌群的作用,为鹰嘴豆抗性淀粉的应用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以昆明小鼠为试验动物,用鹰嘴豆抗性淀粉干预,普通饲料、高脂饲料分别对照组和模型组,监测其体重、饮食、排泄等体征变化,检测血清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统计肝脏指数、腹腔总脂肪系数和肠道菌群数量。【结果】与高脂组相比,鹰嘴豆抗性淀粉+高脂组体重增加量、饮食、排泄显著降低(P<0.05);血清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显著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显著增加(P<0.05);肝脏指数和腹腔总脂肪系数显著降低(P<0.05);肠道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显著增加(P<0.05),大肠杆菌显著降低(P<0.05)。【结论】鹰嘴豆抗性淀粉对高脂饮食小鼠体重、饮食、排泄具有调节作用,对小鼠血清的血脂成分有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饲料中添加不同种类和不同剂量的油脂对小鼠生长性能、健康状态、血脂指标和肝脏胆固醇代谢关键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探讨日粮中不同油脂来源及使用量对肝脏胆固醇代谢的作用机制,为哺乳动物筛选较为适宜的油脂类型及其添加量提供理论参考。【方法】试验选取3周龄体重16-19 g的健康昆明种小鼠4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4组分别饲喂正常小鼠饲料(对照组)和添加4%豆油(B组)、4%乳化椰子粉(L组)以及8%乳化椰子粉(H组)的饲料14 d。试验期间,记录每天的饲喂次数、每次饲喂量、饲料剩余量,所有试验动物均自由采食和饮水。分析试验期间小鼠的体重变化和平均日采食量(ADFI)、平均日增重(ADG)以及料重比(F/G)等生长性能指标,分析小鼠的血液分布和健康指数等健康状态指标,测定小鼠的肝脏重以及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血清脂质指标,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小鼠肝脏组织中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A1)、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和3-羟-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CR)这3个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①生长性能方面,添加4%豆油组的小鼠体重变化、平均日采食量和肝脏脏器指数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而平均日增重、料重比和肝脏重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4%乳化椰子粉组的小鼠各生长性能指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8%乳化椰子粉显著提高小鼠的平均日采食量(P<0.05),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②健康状态方面,各试验组小鼠的血液分布和健康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血脂指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添加4%豆油显著降低了小鼠血清中TC和HDL-C含量(P<0.05),对TG和LDL-C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4%乳化椰子粉对小鼠的各项血脂指标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添加8%乳化椰子粉能显著降低血清TC含量(P<0.05),但对TG、HDL-C和LDL-C无显著性影响(P>0.05);④肝脏胆固醇相关基因方面,添加8%乳化椰子粉组肝脏中CYP7A1基因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4%豆油组和4%乳化椰子粉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肝脏HMGCR基因和LDLR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日粮中添加豆油增加了小鼠日采食量和体重等指标,降低了血清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剂量乳化椰子粉的添加提高了小鼠日采食量,降低了血清总胆固醇,并增加了肝脏CYP7A1基因mRNA的表达。相比于添加高剂量乳化椰子粉,低剂量乳化椰子粉在改善小鼠脂代谢方面应用效果并不好。添加油脂可能是通过调控肝脏中胆固醇代谢相关酶的基因表达量来影响小鼠肝脏胆固醇的代谢,从而维持体内的胆固醇代谢的稳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罗汉果甜苷V(MV)缓解持续光照导致小鼠脂肪积累的作用,为罗汉果在畜禽健康养殖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15周龄雄性C57BL/6小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2 h光照∶12 h黑暗)、持续光照组(24 h光照)及持续光照添加MV处理组(每日灌胃100 mg/kg的MV),试验周期为5周。试验期间监测小鼠体质量和采食量,并检测其体脂率和能量代谢水平;试验结束后处死小鼠,采集腹股沟白色脂肪(iWAT)和附睾白色脂肪(e WAT)进行称重,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脂肪细胞形态学特征,并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脂肪组织中脂肪代谢及能量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各处理组小鼠的体质量与采食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持续光照能导致小鼠体脂率极显著升高(P<0.01,下同),而氧气消耗量、二氧化碳排出量及产热量等基础代谢参数均极显著降低,iWAT和eWAT的百分比及细胞直径均极显著增大;iWAT和eWAT中的脂肪合成相关基因(Fabp4、Pparg2和Zfp423)相对表达量极显著上调,脂肪分解相关基因Lpl相对表达量极显著下调,能量代谢基因(Sirt1和Ppargc1a)相对表达量显著(P<0.05)或极显著下调,炎症反应相关基因Nfkb1相对表达量极显著上调。经MV处理后能使持续光照小鼠上述变化指标均恢复至正常水平,即MV能有效改善持续光照导致的小鼠能量代谢紊乱、缓解脂肪累积,以及缓解脂肪代谢、能量代谢及炎症反应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结论】持续光照会在不改变能量摄入的情况下导致机体脂肪积累,影响机体的正常代谢和健康。MV通过调控Sirt1、Ppargc1a等重要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改善机体代谢紊乱,并通过促进脂肪分解和抑制脂肪合成相关基因表达,有效缓解持续光照导致的小鼠脂肪积累。  相似文献   

15.
采用高脂饲料建立小鼠肥胖模型,以小鼠体重、Lee's指数、脂肪湿重、脂肪系数、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C)及高密度脂蛋白(HDL-C)等指标的变化,研究章鱼胺对小鼠的减肥作用.结果表明,肥胖对照组小鼠较普通对照组小鼠的体重、脂肪湿重、脂肪系数、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及高密度脂蛋白(HDL-C)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表明营养肥胖模型构建成功;章鱼胺各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中小鼠的体重、脂肪湿重、脂肪系数、血清总胆固醇(TC)与模型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Lee's指数和甘油三脂(TG)的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章鱼胺对营养性肥胖小鼠有一定的减肥降脂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不同填饲期肥肝鹅体内脂肪沉积、血脂成分和脂类代谢酶等指标的测定分析,探讨肥肝鹅脂肪代谢规律。【方法】选取同批孵化、相同饲养条件下育成的85日龄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的肝用型公鹅200只进行填饲,填饲期30 d。从预试期结束起,分别于填饲0、6、12、18、24、30 d取血、屠宰1次;每次随机选取30只体重相近的试验鹅,每只为1个重复,以填饲0 d作为对照。分别测定肝重、皮脂重、腹脂重、肠脂重、皮脂率、腹脂率、肠脂率、血脂成分和脂类代谢相关指标。所有试验鹅填饲同一种饲粮,填饲量定量一致。将经过筛选的玉米粒倒入水锅内,煮沸5-10 min后,捞出沥干,趁热加入1%鹅油、0.3%的食盐并充分拌匀,冷却后作为填饲饲粮;采用双人机械填饲方法。试验鹅采用地面圈养填饲,分栏饲养。【结果】①腹脂重、皮脂重、肠脂重随着填饲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填饲12-18 d腹脂、皮脂、肠脂、肥肝脂肪沉积增重最快,填饲30 d时皮脂重>腹脂重>肠脂重;②除了填饲6 d皮脂率与肥肝重呈显著负相关(r=-0.869)外,不同填饲期肥肝鹅腹脂重、皮脂重、肠脂重、腹脂率、皮脂率、肠脂率与肝脏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③填饲显著改变游离脂肪酸(non-estesterified fatty acid,NEFA)和载脂蛋白A(apolipoprotein- A,Apo-A)的含量;在整个填饲过程中,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Apo-B)的含量随着填饲时间的延长有下降的趋势,但各填饲阶段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随着填饲时间的延长,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VLDL-C)的含量逐渐增加。④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脂肪酶(lipase,LPS)、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 lipase,LPL)和肝脂酶(lipoprotein lipase,HL)和总脂酶(LPL+HL)活性最大值分别出现在填饲18-24 d,并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结论】填饲显著改变肥肝鹅的机体脂肪组成;填饲能够显著改变肥肝鹅血脂成分含量,肝重与机体脂肪沉积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填饲12-24 d是机体脂肪代谢最旺盛的时期,沉积量最多,肥肝增重最快。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也木勒白羊公羊体尺指标对体重的影响力进行关联性分析,为也木勒白羊公羊的选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测量50只2周岁也木勒白羊公羊的体重及体尺指标,将数据录入Excel表格整理,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所有指标中脂臀厚变异系数最大,为13.32%。体高、体长、胸围、胸宽、胸深、脂臀长、脂臀宽、脂臀厚均与体重呈极显著相关性,管围与体重呈显著相关性。胸围与体重的相关系数最大,为0.886,管围与体重的相关系数最小,为0.336。胸围对体重的直接影响作用最大,为0.34,胸深对体重的间接作用最大,为0.751。胸围、胸宽对也木勒白羊体重的影响既有较强的直接作用,又有较强的间接作用。筛选出影响也木勒白羊体重较主要的四个体尺指标为胸围、胸宽、体长、脂臀宽;【结论】也木勒白羊体重与体尺最优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65.113+0.647x3(胸围)+0.518x8(脂臀宽)+1.248x1(胸宽)+0.378x2(体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脂肪是动物日粮中一种重要的营养元素,也是主要的供能物质,在动物生产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早期断奶湖羊公羔羊在断奶前饲喂高脂肪日粮对其断奶前后生长性能、能量代谢和屠宰性能的影响,为早期断奶羔羊健康培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试验采用配对试验设计,选用出生日龄相似、体重接近、健康的湖羊双胞胎公羔30对,在7日龄断母乳,随后每对双胞胎随机分为两个处理,即高脂肪日粮组(high fat记为HF:饲喂代乳粉和开食料的脂肪水平为26.89%和5.07%)和正常脂肪日粮组(normal fat 记为NF:饲喂代乳粉和开食料的脂肪水平为15.15%和2.80%),每处理10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羊,饲喂在同一个圈舍。在7—60日龄期间,两组羔羊饲喂不同脂肪水平的代乳粉及颗粒料,饲喂至60日龄断代乳粉。60—120日龄期间两组羔羊饲喂相同颗粒料。羔羊分别于50—60、110—120日龄按平均体重随机选择9对双胞胎羔羊采用全收粪尿法进行消化代谢试验,用于评估断奶前饲喂不同脂肪水平日粮的羔羊断奶前后两阶段能量代谢情况,60及120日龄分别按照试验羊平均体重随机屠宰9对双胞胎羔羊,测定羔羊断奶前后的屠宰性能、器官指数及胃肠道发育情况。【结果】在断代乳粉前,两组羔羊的每日总干物质采食量(DMI),摄入总能(GE)、粪能(FE)、尿能(UE)、总能的表观消化率、总能代谢率(ME/GE),空体重(EBW)、屠宰率、GR值,及除蹄重外各器官、各胃室和各肠道占宰前活重的比例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60日龄HF组羔羊体重,DE、ME、DE/ME,宰前活重(LBW)、头重、心重、蹄重及蹄重占宰前活重的比例、瓣胃重及小肠重有高于NF组羔羊的趋势(0.05<P<0.1),眼肌面积及皱胃重显著高于NF组(P<0.05)。断代乳粉后,所有羔羊饲喂同一种颗粒料至120日龄,前期饲喂高脂肪日粮组的羔羊61—120阶段的DMI和120日龄时羔羊BW,LBW、EBW、HCW、皮+毛重、心重、蹄重占宰前活重的比例及瘤胃重显著高于NF组羔羊(P<0.05),脾、肾重有高于NF组羔羊的趋势(0.05<P<0.1);断代乳粉前饲喂高脂肪日粮不影响断奶后羔羊的能量代谢、其他器官指数及胃肠道发育(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断奶前饲喂高脂肪日粮可提高羔羊断奶前体重、消化能和代谢能,改善胴体重及眼肌面积。哺乳期饲喂高脂肪日粮显著提高羔羊断奶后采食量、体重、宰前活重和胴体重。总之,断奶前提高日粮的脂肪含量可对湖羊双胞胎公羔断奶前后的能量代谢和屠宰性能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 EGCG)联合使用对小鼠骨骼肌抗氧化能力影响的机制,为开发能通过提高畜禽骨骼肌抗氧化能力进而改善肉品质的新型、绿色、安全的饲料添加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体重18~22 g的清洁级昆明种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即二甲基亚砜(DMSO)对照组(CK)、RES组、EGCG组和RES+EGCG联用组,每组10只,采取灌胃的方式对应给药,剂量为每天400 mg/kg,连续给药28 d后测定小鼠骨骼肌中抗氧化酶活力指标,并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小鼠骨骼肌中抗氧化相关基因的表达量。【结果】RES和EGCG联用小鼠的采食量、体重和脏器指数无显著影响(P>0.05)。与CK相比,RES组、EGCG组及RES+EGCG组血清和肌肉中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下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显著升高,小鼠腓肠肌中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超氧化物歧化酶2(SOD2)和核因子NF-E2相关因子(Nrf2)基因表达水平显著升高,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与RES或EGCG单独使用组相比,RES+EGCG联用组血清中GSH-Px、T-SOD活力显著升高,MDA含量显著降低,腓肠肌中GSH-Px基因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联用组SOD1基因表达水平与EGCG组相比显著升高,SOD2基因表达水平与RES组相比显著升高。【结论】RES和EGCG联用显著提高小鼠肌肉抗氧化酶活力及相关抗氧化基因的表达,并可能激活Keap1-Nrf2信号通路,表明RES和EGCG联用可提高肌肉的抗氧化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