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对和美乡村建设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农村人居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借鉴已有相关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了新干县金川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并明确了各级指标权重。在对金川镇农村进行调查后,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当地村民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效果的满意度进行深入分析。结果显示:大部分村民总体上持“比较满意”的态度,部分村民对某些具体内容持“不满意”或者“非常不满意”的态度。最后,提出提升金川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效果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对天津市蓟州区6个不同类型的村庄人居环境现状进行实地调查,采用层次分析法从生态环境、居住环境、基础设施、社区治理4个方面和16个评价因子构建人居环境综合评价体系,获得评价指标权重及其重要性排序,最终对调研村庄进行综合排序和分级,结果表明蓟州区农村整体人居环境质量一般。在生态理念的基础上针对评价结果分析了蓟州区不同类型村庄人居环境所存在的问题,并相应提出了不同的治理模式,为蓟州区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提供参考,同时对相同农村村情的新农村的生态保护、人居环境建设和旅游业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客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质量评价方法,填补相关研究空白,本研究基于美丽乡村视角建立了以村庄为空间单元的农村人居环境客观评价指标体系,由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个一级指标和31个二级指标构成。采用综合指数测算法对村庄的人居环境客观指标予以评分,并进行了质量分级。结果表明:各村庄综合评分和一级指标的评分均有一定的差异,说明村庄人居环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一级指标中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评分较低,有必要采取措施提高村庄治理能力,多途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根据各村庄人居环境质量客观指标评分情况,将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划分为优、良、一般和差4个级别。提出了促进农村人居环境发展的相关建议,确定以村庄为空间单元的农村人居环境发展目标与规划,建立以村庄为单元的农村人居环境客观指标统计制度,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提高村庄人居环境治理能力,多途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4.
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已成为农村生态振兴的一个重要课题。以广东省德庆县为例,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研究和构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民满意度评价体系,研究发现:总体上,村民总体满意度水平处于比较满意等级;去模糊后支持层满意度排名第一的是基础设施建设,其次是空间规划布局,再次是村容村貌整治和公共服务供给。因此,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效果,应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强化行政监督;调动市场主体参与积极性;拓宽社会力量参与渠道,充分发挥乡村自身力量等。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满意度影响因素及其关系,为今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满意度评价提供方法参考及数据支持.以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南岭乡黄回村为研究区,以社会人文环境、情感感知在内的6个指标层,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满意度评价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及确定性因子分析,构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满意度影响因素模型;通过对评价体系指标层因子特征向量值及因子贡献率的统计分析,设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程满意度评级参考标准.结果表明,自然居住环境、基础设施、村民情感感知、社会人文环境、安全防御保障为影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满意度的显著因子,其中,自然居住环境因子影响最为显著.同时,依据所构建的评价模型中整体满意度的计算,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满意度划分为"非常不满意""不满意""中立""满意""非常满意"5个等级.依据研究所得结果,可为今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满意度评价及工程的开展、评级、验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数据支持及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宿迁市为考察区域,以村庄为研究尺度,从基础设施、居住条件、公共服务设施和生态环境4个方面构建乡村人居环境评价量表,评测村民对乡村人居环境的认知度,寻找乡村人居环境客观建设与村民主观满意度间的差异,以期为乡村人居环境的改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环巢湖地区乡村人居环境村民满意度进行综合评价,根据得分结果构建评价等级区间。结果表明:环巢湖地区乡村人居环境满意度一般;村民满意度关键制约因素主要为建筑面积、建筑结构、住房年代、养殖环境与粪便处理、给排水设施、公厕数量与质量、子女上学、人均收入和购物方便程度等指标。建议通过以下策略提升环巢湖地区乡村人居环境村民满意度:发展特色产业,提升乡村生产环境;改善居住条件,提升乡村生活环境;推进乡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提升乡村人居环境;加强村庄治理宣传,提高村民参与性。  相似文献   

8.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 ,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关键环节。通过对焉耆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整治情况的分析,发现村民对人居环境的总体满意度较高,但部分村庄基础设施仍存在短板,道路、亮化等基础设施还需要进一步规范,厕所、自来水等改建设施利用率有待提高,村民人居环境认知存在不足,主动参与家园建设的意识还不够强。  相似文献   

9.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可以提高农民获得感与幸福感。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改善重点内容在于农村垃圾与生活污水处理、厕所改造等方面。通过对我国热带地区农村的实地调查发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政策知晓度较高,大多数村庄已从环境卫生清理和厕所改造等方面开展了整治工作。研究表明,政府职能部门之间关系、乡村组织与干部态度、人居环境整治技术条件、村民生活习惯等影响了当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有效推进。需从人居环境整治主体层面着手,建立责任制度、治理制度、激励制度;从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方法层面着手,规划先行、先易后难、分类施策;从人居环境整治保障制度建设层面着手,加强投入与监督制度建设,构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张家界市把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仗,以农村垃圾清理、污水治理和改善村容村貌为重点,持续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在打造美丽宜居乡村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强力推进村庄清洁行动针对影响农村环境卫生的突出问题,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领导小组制定印发了《张家界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实施方案》,全面实施以清理农村生活垃圾、塘沟淤泥、农业生产废弃物和改变村民不良习惯为主要  相似文献   

11.
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是为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搭建好基础,农民的人居环境改善不光影响到亿万农民的生活质量与发展空间,同时能够带动城乡融合,相互促进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本文通过对怀柔区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  相似文献   

12.
国家"优先工业和城市"的战略选择,使吉林省城乡人居环境的"二元"特征明显,吉林省乡村人居环境建设存在着乡村聚落空间无序化发展,乡村生态条件破坏严重,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匮乏,乡村传统文化逐步消亡等问题。为了破解上述问题,吉林省应科学制订乡村规划,优化乡村布局;促进农业产业化,提高农民住房投入能力;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扶持力度;发展乡土文化,促进和谐乡村社区建设。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矛盾日益突出,尤其是改善古村落的人居环境这一部分.我国幅员辽阔,村落相较于城镇占据了更大的比重,古村落的人居环境研究更是我国人居环境研究的重要领域,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对古村落的结构分析、生态资源整合等.该文结合婺源县思口镇西冲村的实际案例,在其现状的基础上去研究其人居环境将如何改善,为古村落人居环境发展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理念.  相似文献   

14.
以湖南中部丘陵地带小盆地里的D社区村民自主修路事件为例,发现该社区公共事务的主导格局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显著变化,不同历史时期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的水平不同。认为在村民大量外出务工经商的背景下,由于利益博弈和朴素乡土观念的作用,村民能够成功整合政府、市场和农民三方资源。最后提出,政府在营造良好农村人居环境中应给予制度性保证。  相似文献   

15.
美丽乡村建设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顶层设计,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都市郊区的美丽乡村的建设,更具有涵养城市生态环境、保障城市供应、承接城市资源和要素的重要意义。基于对北京市郊区密云县的蔡家洼村和古北口村进行的实地调研,总结了两地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认为农村基层组织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起着重要的自下而上的推动作用,是农村绿色发展的内生动力,并就利用农村基层组织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提出了政策建议,包括发挥乡村精英在基层组织中的核心作用,实行村民自治,推动内生型农民合作组织的形成等。  相似文献   

16.
王小冬  张旭 《安徽农业科学》2012,(5):2810-2811,2843
对于新疆乡村聚落规划只注重完善社区基本功能,而忽视景观规划与风貌塑造导致"千村一面"的现状,以乌昌地区各民族杂居的乡村聚落景观营造为例,提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认为应处理好民族与宗教信仰的问题,协调好传统生产生活方式与现代标准化农业生产生活方式之间的矛盾,促进聚落景观功能最大化,聚落景观要与自然环境相协调,聚落风貌要符合传统风水思想,营造明确的景观地理位置,营造地域景观特色。最后针对聚落景观的设计与整治,提出尊重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尊重现有聚落形态与布局,避免重新整体规划再建新村,成立"聚落景观建设与发展自治委员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一村一品"是农村市场经济与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是对以村为基本单元的农业和农村经济专业化、规模化发展模式的一种表述。实践证明,发展"一村一品"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载体,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实现强村富民的具体行动。云南省发展"一村一品"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生态优势。目前,云南省涌现了越来越多具有一定区域规模和专业化程度、特色鲜明的专业村,逐步形成了以"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为主导的特色农业经济发展新格局。本文简要阐述了"一村一品"的涵义,分析了云南省"一村一品"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发展"一村一品"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对三亚市城乡结合部的典型村进行调查,了解村民对宅基地发证意愿的价值感知。研究方法:半结构访谈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1)村民能理性感知和判别宅基地发国有土地证价值,感知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同村的村民的价值感知存在差异。(2)发放宅基地国有土地证的生活保障感知在样本村普遍较差。宅基地发国有土地证生活环境价值的认知受到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建设的影响。研究结论:政府应当注重社会保障的供给,加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解决好土地产权不清的问题。改善环境脏乱现象,加强治安管理,营造温馨、安全的生活氛围。  相似文献   

19.
为了分析阐释我国不同气候带乡村绿化美化模式特点,为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环境、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目标提供参考,本研究基于374个典型村庄调查,通过SPSS 26.0对乡村绿化美化模式同质集群进行聚类分析,基于Python编程语言构建基于自然断点法原理的分类程序对同质集群的主导模式、各气候带主导同质集群进行分析,得到与乡村所属气候带具有相关性的10组乡村绿化美化典型模式的基础模式组成、模式特征及气候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0组同质集群中,村庄聚落及周边绿化美化作为主导模式出现的频次高于村庄全域绿化。村庄聚落绿化美化以四旁绿化、居民庭院景观等类型为主,村庄全域绿化以经济林果、观光园、乡村旅游为主。湿润和半湿润地区以风景林营造、古树名木保护、乡村公园与休闲绿地建设、路旁水旁绿化为主,干旱、半干旱地区和高原气候地区以经济林果、观光园、乡村旅游为主。在此基础上,总结得出在聚落人居环境营造、蓝绿空间保护利用、特色农林产业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发展4类功能导向下,全国不同气候带典型村庄的乡村绿化美化模式特色。  相似文献   

20.
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人居环境整治逐渐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尽管近年来我国乡村人居环境取得较大改善,但仍存在整治不均衡、不充分的情况,部分地区脏乱差现象较为普遍。本文基于乡村人居环境内涵及其现有研究与工作实践,深入剖析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在系统规划设计、技术政策、系统协调性、管理机制体制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并结合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实际需求,提出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实现路径,旨在拓宽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思路,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