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Ⅰ型鸭肝炎病毒VP1基因重组鸭瘟病毒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构建含有Ⅰ型鸭肝炎病毒VP1基因的重组鸭瘟病毒,将已建立的鸭瘟病毒TK基因缺失转移载体(pBlueSK-TK-EGFP)进行改造,在其绿色荧光表达盒内插入Ⅰ型鸭肝炎病毒VP1基因,将重组后的转移载体( pBlueSK-TK-EGFP-VP1)转染已感染鸭瘟病毒的鸭胚成纤维细胞.原始病毒液在鸭胚成纤维细胞上盲传3代后...  相似文献   

2.
用9日龄鸭胚从送检病死鸭中分离出疑似鸭瘟病毒.经测定,分离的病毒对氯仿敏感,属DNA病毒;60℃以上的温度作用1h后,病毒的感染力完全破坏;pH值为3.0、4.0、5.0、6.0、10.0、11.0的条件可使分离病毒死亡;动物回归试验,可使四川麻鸭96h后陆续死亡.鉴定结果为鸭瘟病毒.  相似文献   

3.
《现代农业科技》2016,(8):261-262
鸭瘟病毒是引起鸭、鹅等禽类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的主要病原,可造成鸭群规模性死亡,严重影响养鸭业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江西上饶某鸭场的一例鸭瘟病例,总结鸭瘟病毒的分离、鉴定方法,以期为广大养鸭大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根据GenBank 发表的鸭瘟病毒(DPV)的基因序列,设计了针对DPV UL6 UL7保守区1对特异性引物。通过对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鸭瘟病毒快速鉴别诊断的PCR方法,扩增片段大小为1 293 bp。试验结果表明PCR法具有很强的特异性,且敏感性较高,最低DNA模板检出量为15 pg/mL。对鸭瘟的临床病料检测证明,该方法具有特异、快速和敏感的特点,可有效鉴别DPV。  相似文献   

5.
鸭瘟病毒是引起鸭、鹅等禽类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的主要病原,可造成鸭群规模性死亡,严重影响养鸭业的发展。就芜湖县某鸭场鸭瘟的发病情况,阐述鸭瘟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总结鸭瘟的诊断方法以及防治措施,以期为广大养鸭大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2015年,福建省福州地区2个鸭场(M18肉鸭场及蛋鸭场)发生大量鸭死亡,初诊疑似鸭瘟。为明确其病原,分别采集病死鸭肝脏、食道样品进行鸭瘟病毒特异性PCR检测和病毒分离,对获得的2株病毒分离株分别进行鸭已知病原的检测,确定均为鸭瘟病毒。对新分离鉴定的2株鸭瘟病毒株的UL2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及分析发现,均具有强毒株的分子特征;经TK基因序列测定及分析表明,2株新分离的鸭瘟病毒株与强毒代表株、弱毒疫苗株的TK基因核苷酸同源性均高达98.7%。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鸭瘟鸭病毒性肝炎二联弱毒疫苗的稳定性、保存条件和保存期。稳定性的测定是采用了不同保存条件、不同保存期(月)的二联苗,用抗鸭瘟高免血清或抗鸭病毒性肝炎高免血清中和掉二联苗中的相应弱毒后,测定剩下的鸭病毒性肝炎弱毒和鸭瘟弱毒分别对9日龄鸡胚的半数致死量和对鸡胚成纤维细胞的半数感染量来判定二联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鸭瘟病毒TK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对1株鸭瘟病毒强毒和1株鸭瘟病毒疫苗毒进行PCR扩增。将扩增的目的片段分别克隆到pMD18-T载体,经EcoRⅠ和HindⅢ双酶切鉴定,获得阳性重组质粒,然后对阳性重组质粒进行序列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本实验所扩增的鸭瘟病毒TK基因及侧翼UL24基因大小为1 995 bp,鸭瘟强、弱毒株TK基因及侧翼UL24基因序列完全相同,该病毒TK基因与鸭瘟病毒其它毒株AY911509与AY963569,四川株DQ640611,AV1221株EF173464,sd-01株EF417996同源性分别为99.5%,99.9%,100%,99.9%,100%,而该病毒UL24基因与鸭瘟病毒其它毒株AY911511,DQ227739,EF417996同源性为99.9%,99.8%,99.9%,表明鸭瘟病毒强弱毒株TK基因及侧翼UL24基因高度保守。为构建鸭瘟病毒TK基因缺失的转移载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采集疑似鸭瘟病毒自然感染的病死番鸭的肝脾等组织,应用番鸭胚成纤维细胞(MDEF)进行病毒分离,通过对分离毒的血凝特性(HA)测定、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荧光定量PCR、PCR产物测序和动物回归试验等初步鉴定。结果显示:通过MDEF从疑似病料中分离到4株病毒(DPVfj1、DPVfj2、DPVfj3、DPVfj4),均不能凝集鸽红细胞;IFA结果排除了分离毒为鹅细小病毒、番鸭细小病毒、鸭呼肠孤病毒、鸭副粘病毒和禽坦布苏病毒;鸭瘟病毒荧光PCR试剂盒检测分离毒核酸均为鸭瘟阳性;鸭瘟病毒(JQ673560)gJ蛋白基因序列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均为阳性,且PCR产物序列与鸭瘟病毒参考株gJ蛋白基因序列相似度均大于99%;动物回归试验显示,分离毒人工感染30日龄番鸭和同居感染5日龄雏番鸭均可复制出与自然感染一致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并能回收到病毒。上述结果表明4株分离毒均为鸭瘟病毒强毒株。  相似文献   

10.
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本区一蛋鸭场饲养3000多只蛋鸭,200日龄开始发病,1周内死亡240多只,诊断为鸭瘟。  相似文献   

11.
用real_time PCR技术定量检测了鸭瘟标准强毒(DPV F37)和鸡胚化弱毒(C_KEC)疫苗毒在鸭胚中的动态分布.结果表明,F37在接种后3~45 h内胚体和绒毛尿囊膜中的病毒荷载量为7.43×10~5.01×103拷贝.μL-1,57~69 h达到平台期,为1.7×104~4.04×104拷贝.μL-1,接种后9~81 h尿囊液中的DPV荷载量始终在2.13~5.11×102拷贝.μL-1,胚体和绒毛尿囊膜中病毒荷载量高于尿囊液,病毒收获时间以接种后69~81 h为宜;C_KEC接种鸭胚后3 h尿囊液中病毒荷载量为7.6×103拷贝.μL-1,9 h下降至1.94×102拷贝.μL-1,21 h呈阴性,以后快速上升到平台期达9.16×103拷贝.μL-1;而绒毛尿囊膜在21 h前、胚体在45 h前的检测均为阴性,之后快速上升,均在69 h达到平台期,为6.40×104.μL-1及4.14×104拷贝.μL-1,C_KEC在鸭胚绒毛尿囊膜及胚体中的含量同样高于尿囊液,收毒时间以接种后69~81 h为佳;对real_time PCR与空斑法两种定量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两者存在显著的直线相关,说明Real_time PCR技术完全可以替代空斑法定量检测DPV,并可将检测时间由144 h缩短至3 h.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制备鸭瘟病毒(DPV)gB蛋白单克隆抗体,为建立DPV快速诊断方法及进一步鉴定DPV的抗原表位奠定基础。【方法】克隆DPVgB基因,构建其表达载体并进行原核表达,纯化DPV gB蛋白,以其作为抗原免疫8周龄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进行间接ELISA及亚克隆筛选,并对单抗亚类及抗原性进行鉴定。【结果】PCR扩增出915bp的目的基因,成功连接于pET-28a载体,并转化大肠杆菌Rosetta进行诱导表达,获得4株稳定分泌抗DPV gB蛋白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A8D7、E6C3、H11F8、H6F6,间接ELISA检测其腹水效价分别为1∶103、1∶103、1∶105、1∶103,亚类鉴定结果分别为IgG2b、IgG2a、IgG2b、IgG1,轻链均为kappa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4株单抗均能与DPV gB蛋白特异性结合,IFA结果表明4株单抗是针对DPV产生的。【结论】成功获得了特异性针对DPV gB蛋白的单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13.
Cloning and Sequence of Glycoprotein H Gene of Duck Plague Virus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The glycoprotein H (gH) gene homologue of duck plague virus (DPV) was cloned by degenerat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and sequenced. It was located immediately downstream from the thymidine kinase gene (TK). In addition, the 3'-end of the gene homologue to herpesvirus UL21 was located downstream from the gH gene. DPV gH gene open reading frame (ORF) was 2 505 bp in length and its primary translation product was a polypeptide of 834 amino acids long. It possessed several characteristics of membrane glycoproteins, including an N-terminal hydrophobic signal sequence, an external domain containing eight putative N-linked glycosylation sites, a C-terminal transmembrane domain, and a charged cytoplasmic tail. Comparison with other herpesvirus revealed identities of 20.2, 25.1, 23.0, 23.0, 26.5 and 26.0% with the gH counterparts of the human herpesvirus virus 1 (HSV1), equine herpesvirus 4 (EHV4), bovine herpesvirus 1 (BHV1), pseudorabies virus (PRV), gallid herpesvirus 2 (GHV2) and gallid herpesvirus 3 (GHV3),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4.
试验鸭32只分4组,第1组接种鸭瘟强毒,第2组接种鸭瘟弱毒,第3组先接种鸭瘟弱毒,2周后再接种鸭瘟强毒,第4组为对照。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检测鸭瘟病毒对鸭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能力的影响,结果鸭瘟强毒和鸭瘟弱毒对鸭淋巴细胞的PHA反应性均有抑制作用。其中鸭瘟强毒的作用迅速而且强烈,在很短的时间内即造成宿主淋巴细胞对PHA的反应剧烈下降,并很快导致动物死亡,出现典型的鸭瘟病变,但也有个别鸭能够耐过强毒的攻击而生存下来,耐过鸭淋巴细胞对PHA的反应性逐渐恢复正常,剖检未见有鸭瘟病变;鸭瘟弱毒的抑制作用是暂时的,宿主淋巴细胞对PHA的反应性很快即恢复正常,剖检也未见有鸭瘟病变;对于接种鸭瘟弱毒以后再攻强毒的鸭,其对PHA刺激的反应性未受到影响,攻毒后2周,宿主还表现出对PHA的反应能力有增强的趋势,剖检未见有鸭瘟病变。此结果与其他病毒所致的PHA反应抑制和加强作用相类似。  相似文献   

15.
为阐明DEV的感染与致病机理,更深入地研究病原与鸭体的相互关系。将鸭肠炎病毒(DEV)强毒GZ株经腿部肌肉注射感染15日龄雏鸭后,应用建立的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方法对NP(病毒核衣壳蛋白)基因转录物进行定量,以检测NP基因在雏鸭体内各组织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NP基因在所检组织中均有表达,感染后3 h即可在肝、脾、脑、胸腺、肾和肺6种组织中检测到NP基因的表达;感染后6 h,除上述组织外还可在十二指肠和盲肠检测出;感染后10 h又可在胸肌和心肌等检测出。不同受检组织检出量有所不同,且在感染后30或48 h达到高峰,持续至96 h,之后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6.
将本实验室构建的鸭α-干扰素基因疫苗(pcDNA-SDIFN-α)分别按每只50、100、200μg3个剂量肌肉注射免疫樱桃谷鸭,以PBS、空载体质粒pcDNA3.1(+)和鸭瘟弱毒疫苗为对照,免疫15d后攻击感染鸭瘟强毒,于攻毒后2h、6h、12h、24h、3d、6d、9d、14d、22d、26d、33d和40d采全血,同时取死亡鸭的各组织器官,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鸭瘟病毒在鸭外周血中的动态变化和在各组织器官中的分布及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①3个剂量pcDNA-SDIFN-α和鸭瘟弱毒疫苗都对鸭产生良好保护作用,免疫鸭未发生死亡;而PBS和空载体对照组3只鸭中有1只鸭死亡,死亡鸭心、肝、脾、肾、胰和各段肠管中均检测到鸭瘟病毒DNA且其含量大于pcDNA-SDIFN-α免疫鸭外周血病毒DNA含量;②3个剂量pcDNA-SDIFN-α免疫鸭外周血鸭瘟病毒DNA含量比PBS和空载体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特别是在2h差异极显著(P<0.01);攻毒后24h内,3个剂量pcDNA-SDIFN-α免疫鸭外周血鸭瘟病毒DNA含量均低于鸭瘟弱毒疫苗免疫鸭,差异显著(P<0.05);3个不同剂量pcDNA-SDIFN-α免疫组之间外周血鸭瘟病毒DNA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攻毒初期,200μg免疫鸭外周血鸭瘟病毒DNA含量最低,100μg次之,50μg最高。研究表明,pcDNA-SDIFN-α肌肉注射免疫鸭后能产生一定的抗鸭瘟强毒感染的作用,并在攻毒初期表现出一定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7.
鸭瘟病毒提纯方法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鸭瘟病毒CHv株经鸭胚和鸭胚成纤维细胞(DEF)进行培养增殖后,收集病毒液,分别采用沉淀法、层析法、差速离心法和蔗糖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进行了鸭瘟病毒的提纯研究,结果表明,DEF增殖与蔗糖不连续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法是鸭瘟病毒较好的增殖和提纯方法,病毒粒子主要存在于400~500g·L-1蔗糖层上;经20g·L-1磷钨酸负染后电镜观察发现,提纯病毒具典型疱疹病毒特征,大小较一致,为170~190nm,由核芯、衣壳和囊膜3部分组成结构较完整的病毒粒子;采用Bradford法测定,纯化病毒液中病毒含量为0.71mg·mL-1.  相似文献   

18.
为制备鼠抗鸭瘟病毒(DPV)UL6基因的多克隆抗体,采用PCR方法扩增出UL6基因,连接原核表达载体p ET-32a(+),构建表达质粒p ET-UL6,并将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于37℃经1.0 mmol/L的IPTG诱导4 h,SDS-PAGE检测融合蛋白的表达情况,将目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利用ELISA方法检测特异性抗体效价。结果显示,构建的原核表达质粒经IPTG诱导能正确表达,且表达的重组蛋白能与DPV阳性血清反应,制备的多克隆抗体效价可达1∶16 000。表明,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以用于UL6基因的表达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