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担子菌中具有多种萜类活性物质,这些活性物质对人类的营养和健康有着很重要的影响。甲羟戊酸途径是担子菌合成萜类物质的一条主要途径,萜类物质的含量水平受到甲羟戊酸途径的控制,但是生物细胞内萜类物质的产量很低,并且目前活性萜类物质的化学以及生物合成方法效率低、成本高,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增加萜类物质在担子菌细胞内的产量,介绍了担子菌甲羟戊酸途径中乙酰辅酶A、HMG\|CoA、甲羟戊酸激酶影响萜类物质的合成作用,旨在通过调控这些物质来增加目标萜类物质的产量。  相似文献   

2.
萜类物质与茶叶香气(综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综述了茶叶香精油中萜类物质的组成和香气特征,萜类物质在茶树体内的生物合成与转化,萜类组成与茶树品系的关系,并讨论了作为香气前体物质的单萜烯醇糖甙及其水解方式。  相似文献   

3.
植物萜类合成酶1-脱氧-D-木酮糖-5-磷酸还原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综述了近年来植物萜类合成酶1-脱氧-D-木酮糖-5-磷酸还原酶(DXR)的研究进展,指出DXR是萜类物质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从植物中克隆出的DXR基因结构相似,表达于植株的大部分器官中;它们大多与植物体内萜类物质的合成有关,植株体内上调DXR基因有可能增加萜类物质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冬凌草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冬凌草(Rabdosia rubescens)是唇形科香茶菜属一种抗肿瘤药用植物,二萜类主要成分冬凌草甲素是其主要的活性物质。对冬凌草的生物学特性、分布、遗传多样性、冬凌草甲素及其抗癌活性、冬凌草甲素生物合成路径及其二萜类合酶、冬凌草的转录组等研究方面进行了综述,为冬凌草种质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其相关的生物分子机制进一步发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萜类化合物的生态特性及其对植物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42,自引:1,他引:41  
综述了萜类化合物的化感作用及其与植物群落演变的关系,重点讨论了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常见类型与存在的主要植物种类进入环境的途径,水中的溶解性等等;同时论述了萜类化合物对植物种子,幼苗的抑制,促进作用及其自毒现象。  相似文献   

6.
药用植物中萜类次生代谢产物种类丰富,数量大,现代药理活性突出。β-AS作为萜类成分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对药用植物萜类活性成分生物合成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系统阐述β-AS的生物学意义、催化机制、β-AS克隆情况、基因结构以及在重要药用植物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昆虫斑蝥素的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斑蝥素(cantharidin)是由芫菁科Meloidae等昆虫产生的单萜类防御物质,因其具有抗肿瘤等药理作用而长期、广泛地被人们研究和利用。对斑蝥素的化学特性、生化特性、在昆虫体内的分布和生物合成、毒性、药理作用以及在医学、植物保护中的应用等方面国内外已有诸多研究,本文对其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8.
不同品种的文心兰(Oncidium)在香气上存在很大差异。对文心兰挥发性香气物质组成的研究,有助于了解文心兰香气的形成,及其生物合成的可能途径,为进一步研究香气代谢打下基础。研究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法对香气释放量有差异的8种文心兰进行香气成分和相对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8种文心兰品种花瓣挥发性香气成分总共有75种,其中有43种萜烯类物质,包含单萜类物质和倍半萜类物质及萜烯类衍生物,苯基/苯丙烷类有8种,醇酮醛类有5种,酯类有7种,其它有12种。在文心兰花瓣中香气成分中,萜烯类及其衍生物对文心兰的香气形成起非常大的作用,尤其是萜烯类的醇类衍生物。  相似文献   

9.
单萜是一类具有重要生物活性和功能的化合物,许多名贵植物精油主要由单萜类成分组成。目前,基于植物单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许多关键基因已被分离和验证功能,植物萜类代谢的分子调控也逐渐深入。通过基因工程和代谢工程手段调控植物花香成分及其含量,将是未来重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马捷琼  刘缠民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469-17470,17498
介绍了灵芝萜类物质的功效,分析了灵芝富萜类菌丝体培养工艺研究现状,并展望了富萜类菌丝体的研究新方向。  相似文献   

11.
12.
卢衍  常凯  郑月  许宏宣  杨春贤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6):8793-8796,8808
长春花不仅是重要抗癌药物,也是长春碱与长春新碱的唯一来源,并且还包含有其他多种药用成分。近年来,长春花次生代谢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但仍有许多不明之处。该研究对长春花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详细阐述了长春花萜类吲哚生物碱合成的2大途径(莽草酸途径和萜类途径),介绍了该途径中已克隆的部分基因及相关酶,总结了近年来长春花TIAs研究中的代谢工程策略,以期为长春花萜类吲哚生物碱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独脚金内酯(strigolactone,SL)是一类萜内酯,来源于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途径,是通过一系列的酶促反应合成的。但关于独脚金内酯的生物合成路径尚未研究透彻,目前已经了解到D27蛋白、CCD7蛋白、CCD8蛋白、P450蛋白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现已从豌豆、水稻、矮牵牛、拟南芥等多分枝突变体中克隆得到多个与SL合成、传导途径相关的基因。其中,D27、CCD7和CCD8是独脚金内酯合成途径的上游基因,经过双加氧和脱氢,最后在MAX1的作用下生成了5-脱氧独脚金醇。独脚金内酯是一类新型激素,能够诱导根寄生植物种子萌发并且加快丛枝真菌出现分枝,有着阻碍植物分枝生长的作用,从而抵御各种胁迫,对植物的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类胡萝卜素概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类胡萝卜素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类色素,和人类健康密切相关。本文就类胡萝卜素的重要生物学功能、生物合成途径及影响其合成的相关合成酶基因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要综述。  相似文献   

16.
自然状态下杉木木材挥发物成分及其对人体身心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采用原材料动态顶空套袋采集法以及热脱附、GC-MS等措施,成功地采集与分析了自然状态下杉木木材的挥发物成分,杉木木材挥发物中有35种萜类化合物、15种脂肪族化合物和5种芳香族化合物,萜类化合物的MS强度最高.同时,从药物生理和芳香疗法的角度,初步分析了挥发物对人体生理、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杉木的挥发物中含有许多有益成分,尤其是各种萜类化合物,大多具有良好的生理活性及芳香疗法作用,如能够抗菌、消炎、祛痰、镇咳,以及解除心理上的紧张与疲劳,令人感觉自然、轻松、舒适、愉快等.因而具有改善空气质量,促进人体身心健康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牻牛儿基牻牛儿基焦磷酸合酶(Geranylgerany pyrophosphate synthase,GGPPS)是萜烯类香气物质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采用RT-PCR和RACE相结合的方法,克隆了茉莉花牻牛儿基牻牛儿基焦磷酸合酶基因的全长cDNA(命名为JsGGPPS,GenBank登录号AIY24421.1),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JsGGPPS基因在茉莉花开放过程中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JsGGPPS全长cDNA为1 410bp,含1 083bp完整的开放阅读框(ORF),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包含360个氨基酸,属于trans-isoprenyl diphosphate synthases(IPPS)和class I terpene cyclases家族,含链长控制区(CLDR)、2个天冬氨酸富集区以及其他保守区。JsGGPPS基因与独行菜Lepidium apetalum、橡胶草Taraxacum kok-saghyz的同源性分别为91%、86%。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茉莉花开放过程中JsGGPPS基因在晚上18:00时表达量较低,呈上调趋势,在22:00时达到最高,呈下调趋势,在翌日2:00时表达量最低,与茉莉花释香趋势相似,为深入研究茉莉花萜烯类香气物质代谢途径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薄荷和留兰香香气成分的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薄荷(Mentha haplocalyx)、留兰香(M.Spicata)两种唇形科薄荷属植物的香气成分,采用动态顶空法采集两种植物释放的香气后,利用自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量色谱联用技术(ATD-GC/MS)对香气成分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在薄荷香气中鉴定出44种成分,远高于留兰香的26种。这些物质分别属于萜烯、醛、酮、脂肪烃、酯、醇、苯形烃,及其他类物质。且留兰香香气释放量则显著高于薄荷,约为薄荷的1.6倍。在两种植物的香气中,萜烯类化合物数量和释放量均为最高,是香气的主要组成种类。d-柠檬烯和2-乙基-1-己醇在薄荷和留兰香中均表现出较高的释放量,可初步推断它们是薄荷、留兰香香气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19.
The contents of terpenoid aldehydes in Bt transgenic cotton and their non-Bt parental varieties were analyzed by the HPLC method.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variance showed that Bt insecticidal protein Bt-ICP expression has no negative effect on the synthesis of gossypol, total heliocides and total resistant terpenoids.The results of the combined dosage test of Bt-ICP and gossypoi in vitro showed that there is no interaction between gossypol and Bt-ICP on the mortality of cotton boilworm larvae Helicoverpa armigera (Hubnner). It is indicated that the actions of Bt-ICP and gossypol on cotton bollworm are additive. Therefore, it is advantageous to combine Bt-ICP with cotton terpenoid aldehydes in controlling cotton bollwor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