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 ,我们与国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 ,英语成了最通用的交流工具 ,而英语中的那些精辟洗炼的谚语也越来越多地为人们使用。谚语能丰富交际的内容 ,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因此 ,学习和了解谚语显得十分必要。本文试就英语谚语的分类和翻译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一、谚语的分类(一 )英语谚语源远流长 ,溯其由来 ,可分为 :1.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朴素道理、普遍常识或经验教训。如 :Wellbegunishalfdone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Oneswallowdoesnotmakeasum…  相似文献   

2.
有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自觉地参加到英语培训队伍中来。农民工由于年纪大导致记忆 力不佳,学习时间又相对较少,对要记忆的内容特感困难。若在农民工英语培训中适时穿插英 语谚语,不仅有利于他们学习英语,提高英语实际运用能力,还能帮助他们了解英语国家文化, 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英语谚语教学应注意教育性、适切性、灵活性、创造性等原则。  相似文献   

3.
英语中有很多谚语 ,谚语深刻、凝练 ,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丰富知识 ,多学多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英美文化。但谚语很多 ,如何能记得广泛准确呢 ?这里介绍一首谚语字母歌 ,笔者愿以此为例 ,找到更多更好的学习英语谚语的方法。Aisforangry ,angrybeginswithfollyandendswithrepentance .(A 代表生气 ,愤怒越出理智。)Bisforbear,bearandforbear.(B 代表忍耐 ,忍辱负重。)Cisforchange,changeofwordsisthelightingo…  相似文献   

4.
谚语作为生活经验的结晶,其产生、发展离不开生产劳动过程.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务件使得古代中国和英国两个民族走向了两条不同的生产道路.中国以农业为主,而英国以畜牧业和渔业为主.因此在汉语中存在着大量关于农业生产或以农业为题材的谚语及以农业生产相关的事物作为喻体的隐喻性谚语;而英语中则有很多与畜牧业(包括奶制品)和渔业相关的谚语及用与畜牧业(包括奶制品)和渔业相关的事物作为喻体的隐喻性谚语  相似文献   

5.
在英语日常对话及写作中我们经常会听到或看到某些歧视性的语言,这是一个十分严重却被经常忽视的问题。英语中的歧视性语言可分为两类:指称对象模糊和约定概念。本文分析了英语对话及写作中常出现的一些歧视性语言,并提出了如何避免使用这种语言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英语习语是英语国家人民在漫长的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些独特的、固定的、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包括俗语、谚语、俚语等.但其意义很难直接从词组中单个词的字面意思获得.因此,在英语习语的学习过程中,如何掌握其深层和本质的意义就给非英语国家的学习者提出了一个挑战.  相似文献   

7.
张宜民  胡作友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9):8421-8423
谚语由于本身的诸多文学色彩而使得其较难进行翻译,因此理解是英语谚语汉译的灵魂,译者的理解程度决定了译文表达的质量。对农业谚语理解不仅涵盖对原文的理解,也必须涵盖对译文本身的理解,缺一不可。这个理解过程涉及到对原文和译文这两个方面的言内分析(语义、语音、词形等)和言外分析(文化、修辞等)等诸多方面。通过实例分析了英语农业谚语汉译误译的原因主要在于对原文和译文含义的理解不当,对于文化意象、修辞的理解不当,并给出了改译办法。  相似文献   

8.
张宜民  胡作友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6):13143-13146,13148
针对大学英语专业化需求趋势,分析研究农业谚语的优良特性,衔接农业知识和大学英语习得的突破口,旨在农业类院校大学生提升英语学习能力、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及实用技能型农业人才.  相似文献   

9.
语言与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直接载体。本文以英语中"Tea"的由来及其相关的谚语、诗歌等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中进一步了解英美国家的茶文化。  相似文献   

10.
成语、典故作为语言化的一种特殊现象在语言世界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本分析了若干学生的翻译例句,提出英语成语、谚语翻译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常见气象谚语中的气象知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气象谚语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在改造自然和与之和谐相处的过程中,经过千百年的实践考验和锤炼而积聚下来的认识自然的宝贵经验。虽然在现在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们也常提到和运用到气象谚语,但对其真正含义却了解甚少。针对一些常用且具有一定科学指导性的气象谚语作简单的关于气象方面知识的解释,以期帮助人们更全面地理解和运用一些气象谚语。  相似文献   

12.
正汉语表达一个人勇敢,会说这个人"有熊心豹子胆";而同样的意思,英语则说"有内脏",这个谚语的起源不甚清楚,但可见内脏的重要性。内脏,也就是我们的消化系统,还被称为"第二大脑"。这是因为消化系统内有成百上千万的神经元,它们把我们的五腑六脏排列起来并且释放出重要化学信号。这些信号让消化系统和大脑紧密联系,从而影响我们的情感。在我们的身体内部生活着大约100亿到1000亿  相似文献   

13.
语法、词汇、习语和修辞都是构成英语的要素。习语(idiom),这个词源出希腊语,意为“特殊性的一种表现”。它是约定俗成、相沿成习的固定词组和短句,广义的习语也包括定型的俚语(slsllg)、谚语(Proverb)和俗语(colloquialism)。英语中习语源远流长,应用广泛,是言简意赅的语言要素。英语中“修辞”即rhetoric一词亦源于希腊语,本指“精湛的演讲术”,逐步演化成一个意指“生动结合词语的写作技巧”的含义广泛的术语,并形成相当固定的修辞格。习语是语言中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段。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分析习语即可发现,有的习语利用…  相似文献   

14.
一、英语习语简介 习语(Idiom)是语言发展的结晶,是语言使用者长期以来在生活中使用而形成的形式简洁且意思精辟的固定短语或短句.本文所要讨论的习语,主要包括俗语、谚语、俚语、格言和典故,汉语中还包括歇后语.英汉习语中都各自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包含着大量的中英文化特色和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5.
<正>众多DIY爱好者喜欢制作专属电子相册,中小学的英语教师经常截取一部分英语听力供同学训练,许多同学偏好于从歌曲中选取高潮部分作为手机铃声。QQ音乐作为一种听音乐和下载音乐的工具,被广泛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下面我们以"虫儿飞"为例,为同学们讲解如何利用QQ音乐截取音频。  相似文献   

16.
系统叙述中国农业谚语的起源和发展过程,着重叙述解放后农业谚语的搜集、整理和出版工作;分析中国农业谚语的科学性、通俗性、地域性、局限性等突出特点,论述解放后出现的新农谚的科技含量,提出继承、发展、应用农业谚语的观点,明确指出农业谚语是永远存在的,它的内容是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只有人们不断发现、不断积累,农业谚语才能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7.
语法、词汇、习语和修辞都是构成英语的要素。习语(idiom),这个词源出希腊语,意为“特殊性的一种表现”。它是约定俗成、相沿成习的固定词组和短句,广义的习语也包括定型的俚语(slsllg)、谚语(Proverb)和俗语(colloquialism)。英语中习语源远流长,应用广泛,是言简意赅的语言要素。英语中“修辞”即rhetoric一词亦源于希腊语,本指“精湛的演讲术”,逐步演化成一个意指“生动结合词语的写作技巧”的含义广泛的术语,并形成相当固定的修辞格。习语是语言中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段。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分析习语即可发现,有的习语利用…  相似文献   

18.
农业气象谚语,民间流传的农业气象经验,语言简练,一般以歌谣的形式表达.广大农民在农业生产中不断认识气象与农业的关系,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加以提炼编成谚语,流传应用.由于通俗易懂,便于记忆深受广大农民喜爱,世代流传,不断丰富.中国古代农学家,如贾思勰,徐光启的著作中曾大量引用农谚.辑录中国古代农业气象谚语的主要古籍有<田家五行>、和<中国百科全书>等.收集、总结农业气象谚语对推进和发展中国农业气象科学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对词汇的掌握程度被看作是衡量英语水平的实质标志。学习者经常认为自己已经掌握2000或3000个单词,其实掌握单词的典型含义是长期记忆词本身和它的母语翻译。大多数中国学生把这点看成英语学习中的最大问题。以下介绍几种有效掌握新词的技巧,这些记忆方法简单、实用。1 反复记忆法 长期记忆就是对不断再现的反应。换句话说,偶遇到新词一般不能长期记忆,要记住一个新词就要重复再现。学生在死记硬背单词的过程中有意或无意地认识到这一点,作为一种阅读技巧,死记硬背虽然广泛被应用,但它一直是受排斥的。事实上,使用这种方法,很多单词可以长期记忆下来。  相似文献   

20.
谚语是一个民族语言的精华,是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反映了各民族优秀的传统及其民族的文化特征、深刻的人生哲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各民族之间的谚语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因此做好谚语的传译是翻译工作者一个很重要的任务,要使译文既保持原文特有的风貌、内涵及意义,又使译文语句流畅,表达完美,达到音、韵、意的和谐统一。本文在总结相应的俄语谚语翻译方法的基础上,指出在翻译中应遵循的原则,以期达到更好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