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张宜民  胡作友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9):8421-8423
谚语由于本身的诸多文学色彩而使得其较难进行翻译,因此理解是英语谚语汉译的灵魂,译者的理解程度决定了译文表达的质量。对农业谚语理解不仅涵盖对原文的理解,也必须涵盖对译文本身的理解,缺一不可。这个理解过程涉及到对原文和译文这两个方面的言内分析(语义、语音、词形等)和言外分析(文化、修辞等)等诸多方面。通过实例分析了英语农业谚语汉译误译的原因主要在于对原文和译文含义的理解不当,对于文化意象、修辞的理解不当,并给出了改译办法。  相似文献   

2.
旅游景点的翻译问题一直是一个经久不衰的热门话题,而名称翻译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名称翻译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名称翻译效果的好坏。在名称翻译中,使用的翻译方法有很多,从语用翻译视角来看,语用学家何自然提出的名称翻译的"名从主人"的五个通则非常适合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研究,它不仅照顾了原语的文化以及语言特征,揭示了事物的属性,也从译文角度照顾到译文读者的因素,从而能够达到更好的翻译效果。黔东南旅游景点名称翻译中的音译过于简单,译文不统一和译文不恰当等问题,使用语用翻译视角的分析方法,即"名称+属性"这一模式,不仅保留了原文的名称,还揭示了事物的属性,又使译文读者能够轻松理解,可见,这一模式是对景点名称翻译非常有用的,希望这一名称翻译的模式能够在景点名称翻译时起到一点作用。  相似文献   

3.
文体对等是翻译过程中所要求达到对等的一个层面。本文通过统计正负文体成分在语篇中的比值,来量化评估译文与原文在文体上是否对等,通过实例评估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为量化评估译文质量开辟了一条道路。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初,读者反应论传人我国,在我国翻译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受其影响颇深的结构主义翻译学研究范式把翻译看作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而解构主义翻译学研究范式却认为翻译行为是开放型的,二者对读者形象的描绘也是截然不同的。要使翻译达到真正的文化交流之目的,在翻译中就要考虑译文读者因素,把读者作为一个文学作品意义的构建者。  相似文献   

5.
翻译是一个涉及大脑机制的推理过程,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翻译是一种包括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在内的三元关系。交际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原作者的意图能否被译文读者所认识。翻译中的等值是相对而言的,它主要体现在语用等值、语义等值、形式对应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分析英汉和汉英翻译中的具体实例,试图说明由文化差异所导致的文化冲突对文学翻译的影响,并指出要想在两种语言之间达到“功能对等”,积淀在语言中的文化因素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而,在文学翻译中,神似是最重要的,应该力求使译文读者获得与原读者相同或相近的感受和体验。  相似文献   

7.
英词动词的理解与翻译是翻译教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对英语中的时态、语态、语气、分词和动名词在翻译时的其体处理作了一番初探,旨在翻译过程中能引起译者的注意,译出准确无误的译文。  相似文献   

8.
在进行文学作品的翻译时 ,要抓住其民族特点 ,即其民族的地域、经济生活、习惯及其心理素质 ,才能正确地理解一个民族语言的内涵。其具体的做法是 ,在其翻译中应保留原作品的民族色彩 ,或采用变通手法进行翻译或舍去原作的民族色彩 ,以达到正确理解、翻译、运用之目的。  相似文献   

9.
田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835-22837,22880
运用实例分析了汉语成语在科技论文翻译中的运用情况,指出:科技英语原文已经使用成语或习惯用语时,科技翻译中应该尽量运用在意义和用法上基本对应的汉语成语,以实现习语美学价值的转移;科技英语原文并未使用成语,但是原句中的某个单词、词组或分局在意义上与汉语中的某个成语基本对应时,科技翻译中可以运用汉语成语,使译文简约、精炼;科技英语原文并没有接近汉语成语的语句的直接表达时,在原文的字面意思外,加以修饰,使意思完整,更易于理解,此时运用汉语成语可以收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科技英语原文某些含义用其他字眼难以准确表达时,科技翻译中可以运用成语,使译文更加准确贴切、生动传神,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提出了汉语成语在科技论文翻译中运用时需注意的问题:要准确理解原文所表达的内容;审慎选用与原文含义契合的成语,切忌不求甚解,望文生义;要根据情况适当变通,增强语言效果;要考虑文体风格的协调性,使译文既得体、地道,又能体现出科技英语简约的美感;另外,在科技翻译中运用汉语成语时,不宜使用民族色彩过浓的以及陈腐冷僻、艰深古奥的汉语成语,以免破坏原作的意蕴和形象,使译文读者产生误解。认为科技论文译文中恰当运用成语是达到“信、达、雅”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信息交流活动,其本质是传播。本文应用传播学理论重新审视翻译标准。从克服传统的翻译标准一味要求译者忠实于原文,对原作者负责,而忽视译者创造性和目标受众反映的局限,从一个更加开放和动态的视角探讨翻译标准问题。认为,译文应准确反映原文信息和译文易于目标受众所接受为原则。  相似文献   

11.
钱钟书先生作为一代文学巨匠,在翻译领域,对林纾先生。的译文有诸多研究,并铸就了《林纾的翻译》一文。虽说本文是对林纾先生本人的理解及其译文的解析,但钱钟书先生仍在文中提出了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汉英翻译中最为常见的一个问题便是因为文化缺省造成的译文的文化缺失。那么,具体有哪些种类的文化缺失呢?我们能够在日常练习中采取哪些方法来弥补这些缺失,达到最大的交际效果呢?本文拟就汉英同传中不同种类的文化缺省及其补偿策略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3.
关联理论提出翻译是一种认知过程,译文必须能让读者用最小的努力获得最大的认知效果,这样译者必须选择最相关的语境,以达到最佳关联。默认值是指不言而喻的语义,每种语言、每种文化乃至每个行业的认知中都有其独特的默认值,如何翻译这些默认值,我们可以从关联理论中找出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将语用学理论引入翻译这一学科当中,并指出关联理论对翻译的指导作用。首先介绍了传统意义上的语境观,并从关联理论出发,通过阐述明示推理模式,解释了翻译的本质。在翻译过程中,译者的任务是在交际中谋求原文作者、译者与译文读者之间的最佳关联,从而达到交际成功,完成其翻译任务。并指出关联理论中动态语境观对于翻译在文化差异及历史变化中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5.
谚语是一种以简单通俗的语言,常常被用来表达深刻的道理。英语谚语不仅在国际交往中经常被人们引用,在很多文艺作品,以及政治和科学论文中我们也会经常遇到。本文拟对英语谚语特点的简要分析,着重论述了英语谚语的翻译方法,旨在能更好地掌握和欣赏英语谚语。  相似文献   

16.
习语,尤其是带有动物词的习语,大量地出现在文学作品中.这些习语的翻译好坏直接影响整个译文的质量,因此,如何处理带有动物词的习语是翻译中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探索了动物习语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各国家、各民族之间要互相了解、互相沟通就需要翻译,翻译又与各国文化、历史、政治、风俗习惯等息息相关。因此,在翻译时要考虑这些因素。  相似文献   

18.
由于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习惯、语法结构、修辞手法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不同.翻译工作者应注重译文读者对象、英汉双语在词汇联想意义方面的对等和在句武结构特征方面的区别以及语篇分析对翻译的作用等,从而达到较好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19.
文字游戏是作者对语言的睿智操作,在莎剧中的使用尤其重要,本文从以译文为导向的描述性翻译研究出发,对莎剧中的文字游戏在译文中的情况进行了五种不同翻译模式及其效果的分析研究,以期为文字游戏的翻译实践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猫是日本民族最善于表达的指示物,在日语中援用猫的惯用句,谚语,成语。词汇等不胜枚举,成为日本社会生活中大众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一个民族的文化是与这个民族的语言相互依存的,而民族文化的发生发展,终将影响到语言本身。本文透过猫文化这一独特的视角,展现日本语言文化极有魅力的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