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了探究早春茬设施番茄栽培时套养蚯蚓的效果,在宁夏平吉堡农场日光温室中,研究了垄沟套养蚯蚓(T1)和垄上暗沟套养蚯蚓(T2)对土壤理化性质以及番茄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蚯蚓套养有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促进番茄生长、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等作用,其中蚯蚓垄上暗沟套养(T2)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提高番茄产量方面表现较优,试验后其土壤有机质含量较试验前升高186.67%,较CK(番茄常规栽培)试验后土壤升高32.72%;Ec值较试验前土壤降低21.79%,较CK试验后土壤降低16.94%;pH值较试验前土壤降低3.02%,较CK试验后土壤降低1.47%;产量最高为171.05t/hm2,较CK提高18.9%;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可溶性糖和番茄红素含量分别为4.70%、58.20 mg/kg、1.88%和55.50 mg/kg,分别比CK高15.20%、45.50%、42.42%和32.14%。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不同土壤湿度下接种青枯菌对番茄植株发病情况、细菌侵染进程、植株光合作用和根系生长的影响,为番茄青枯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以易感青枯病番茄品种金鹏14-8和青枯菌菌株P380为材料,设置4个土壤湿度(用土壤相对含水量表示)水平,分别为高湿T1(85%~100%)、中湿T2(70%~85%)、低湿T3(55%~70%)、干旱T4(40%~55%),对每个土壤湿度处理的番茄植株进行接种青枯菌和不接种青枯菌(对照)处理,监测不同土壤湿度条件下植株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青枯菌在番茄茎中的侵染进程及其数量分布,并对接种和未接种青枯菌(对照)植株的光合作用指标及根系形态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接种青枯菌后第3天,T1、T2、T3处理的番茄植株开始出现青枯病患病症状,T4处理未出现患病症状,随着接种时间的推移,T1处理番茄植株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增加迅速,接种后第11天其发病率高达96.67%,植株几乎全部发病;T2处理增加较快,接种后第11天发病率达57.67%;T3和T4处理增加极其缓慢,接种后第11天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21.67%,13.92和10.00%,5.92。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同一高度茎段中青枯菌数量随着植株土壤湿度的降低而下降,各土壤湿度处理间茎下段(SL1)和茎中段(SL2)青枯菌数量变化规律相同,即T1处理青枯菌数量显著高于T2、T3、T4处理,但T2、T3、T4处理间青枯菌数量差异不大;各处理茎上端(SL3)青枯菌数量差异总体不显著。相同土壤湿度下青枯菌数量在植株茎高度方向上呈下降趋势,即SL1>SL2>SL3。与未接种(对照)植株相比,接种青枯菌后第4天,各土壤湿度处理番茄植株PnTrGsCi均降低,各指标值均随土壤湿度降低而下降;接种青枯菌后第6天,各处理番茄植株的总根系长度、总根表面积、总根系体积均降低,根尖数增加,根平均直径变化不明显,总根系长度、总根表面积和根尖数均表现为T1>T2>T3>T4的规律,总根系体积大小表现为T1>T2>T4>T3。【结论】降低土壤湿度可以抑制番茄青枯病的发生,减缓细菌在植株茎中的侵染进程,使植株茎秆木质部中青枯菌的定殖数量降低;青枯菌侵染导致番茄植株的光合作用和根系生长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不同种类秸秆发酵物对设施蔬菜根区温度及CO2释放的影响,在日光温室内以番茄为供试材料,设置未填埋秸秆(CK)、水稻秸秆(T1)、玉米秸秆(T2)、番茄秸秆(T3)及豇豆秸秆(T4)共5个处理,以垄沟填埋的方式施入土壤,检测冬季土垄内嵌式基质栽培番茄的根区温度、CO2释放及番茄生长指标变化。结果表明:与CK相比,4个秸秆处理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日光温室根区温度和填埋区CO2释放量,促进番茄生长。其中,番茄秸秆(T3)效果最好,其根区温度的最低值和最高值分别较CK提高了2.42和2.03 ℃,CO2释放量的最低值和最高值分别较CK提高了276和387 mg·m-3,并促进了番茄的生长,主要表现在提高了番茄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和叶片叶绿素SPAD值。因此,在日光温室蔬菜生产中,使用以番茄秸秆为主的垄沟填埋物料的方式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栽培垄距对温室番茄生理生态、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筛选温室番茄产量、品质最佳的垄距提供参考。【方法】以"普罗旺斯"番茄为材料,设置4个垄距处理,分别为1.1 (对照CK),1.3,1.5和2.0 m,对应垄宽+沟宽分别为80 cm+30 cm,80 cm+50 cm,80 cm+70 cm,80 cm+120 cm。测定并比较不同栽培垄距处理番茄生长发育、光合生理、产量、品质及温室主要生态因子指标,筛选温室番茄的最佳栽培垄距。【结果】随栽培垄距的增大,番茄地上部生长指标、根系生长指标、光合效率、产量和品质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番茄冠层气温、温室地温和CO_2浓度呈上升趋势,而相对湿度呈下降趋势。垄距1.5 m(即垄宽+沟宽为80 cm+70 cm)处理番茄生长势和产量、品质均最佳,产量为90 119.92 kg/hm~2,较对照(CK)提高16.87%;糖酸比为7.25,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46.47 g/kg,维生素C、番茄红素含量分别为365.97和3.39 mg/kg,较对照(CK)分别提高54.91%,25.18%,28.12%和7.10%。【结论】适当加宽栽培垄距可提高番茄产量,改善果实品质,1.5 m(垄宽+沟宽80 cm+70 cm)为温室番茄最适宜的栽培垄距。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生物有机肥的应用效果,通过田间试验,设置了4个处理,分别为常规施肥(CK:鸡粪有机肥800 kg·667m-2)、生物有机肥1(T1:用量为150 kg· 667m-2)、生物有机肥2(T2:用量为300 kg· 667m-2)、生物有机肥3(T3:用量为450 kg· 667m-2),研究了不同生物有机肥用量对设施番茄生长发育、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生物有机肥用量的增加,番茄的单株果数、单果重、产量、Vc含量和可溶糖含量呈现增加的趋势。与CK相比,T3处理的番茄产量显著提高了169.1 kg· 667m-2,增幅达8.75%。与CK相比,T2和T3处理的番茄Vc含量分别显著提高13.3%和15.4%,T1、T2和T3处理的番茄可溶糖含量显著增加10.7%、13.9%和15.9%。T3处理的番茄纯效益较CK处理显著增加8.89%。综上所述,在试验地区域番茄生产重生物有机肥的推荐用量为300~450 kg· 667m-2。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水分亏缺对番茄果实发育过程中外观品质和糖酸组分的影响,以基质栽培“181”番茄为试验材料,在其一穗果坐果率达到80%时设置正常供水(CK)、轻度水分亏缺(T1)、中度水分亏缺(T2)和重度水分亏(T3)处理,CK以90%、75%基质最大田间持水量为灌水上限和下限,T1、T2、T3灌水量分别为CK的80%、60%和40%。通过测定果形指数、单果质量、果实色泽和糖酸组分及含量在番茄果实发育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探讨水分亏缺调控果实发育和品质形成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水分亏缺处理下,番茄单果质量显著降低,坐果后66 d, T3处理较CK下降13.6%;同时,水分亏缺提高果实色泽参数a*值,果皮颜色增加,T2、T3处理可以使番茄提前4 d着色。适度水分亏缺提高了番茄果实整个发育时期的可溶性总糖、果糖及葡萄糖含量,坐果后58 d各处理均达到最大值,其中T2处理效果最好。一定范围内,随灌水量的减少,果实中柠檬酸、苹果酸的含量增加,轻度水分亏缺可提高有机酸总量,但重度水分亏缺始终抑制有机酸总量。水分亏缺可以提高番茄果实糖酸比,坐果后58 d, T2、T3处理糖酸比显著高于CK...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明氮磷钾(NPK)配方施肥对贵州金花茶生长发育的影响,筛选适宜NPK施肥的最佳配方,为金花茶的规模化种植及促进贵州金花茶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采用“3414”配方施肥试验研究氮(N)、磷(P)、钾(K)3因素不同配比施肥下,贵州金花茶幼苗生长及根系形态的变化。【结果】施肥能够促进金花茶幼苗生长及生物量的积累。施肥处理的苗高、地径及根干重、茎干重和总生物量等生物量指标均较对照(N0P0K0,CK)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T2(N1P2K2)处理苗高增量较大,较CK提高152.61%,地径增量以T9(N2P2K3)较大,较CK提高142.4%;T2总生物量最大,较CK增加225%;除T1外,施肥处理的平均叶宽和叶面积分别较CK提高0.80%~35.28%和1.28%~74.62%;施肥处理影响幼苗根系形态发育,T2的幼苗根表面积(67.95 cm2)和根体积(5.35 cm3)最高,根尖数(377条)最多。【结论】贵州金花茶幼苗生长的最佳施肥配方为N1P2K2(氮、磷、钾施用量分别为2.18 g /株、12.52 g /株、3.32 g /株),即氮的施用量处于较低水平,磷和钾的施用量处于中等水平时对金花茶幼苗的生长及根系发育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辽西半干旱区垄膜沟种方式对春玉米水分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春玉米是辽西地区的主要作物,其整个生育期需水量较多,但该区降水资源短缺且降水变率大,时空分布不均,有限降水难以满足春玉米高产稳产所需。垄膜沟种可有效汇集天然降水,提高降水资源化程度,开展相关研究以充分有效地利用该区有限的自然降水,提高农田水分利用效率,促进玉米稳产高产。【方法】2007-2013年在辽宁朝阳地区进行玉米垄膜沟种微集雨种植试验,研究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水分、玉米产量和农田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设垄膜沟种(沟内不覆盖,T1)、垄膜沟覆秸秆(T2)、垄膜沟覆膜(T3)和传统种植(CK)4种处理,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传统种植为垄沟种植,行距50 cm,垄膜沟种方式为沟垄相间排列,沟宽80 cm,垄宽40 cm,垄高15 cm,垄上覆膜为集雨区,沟为种植区,种植2行玉米。各处理种植密度为52 500株/hm2左右,种肥为磷酸二铵(375 kg•hm-2,N 18%,P2O5 46%),拔节初期追施尿素(375 kg•hm-2,N 46%)。【结果】垄膜沟种微集雨种植可有效汇集天然降雨,2009年和2010年玉米出苗率分别提高13.0%和14.9%,出苗时间提前1-2 d。前期长时间无有效降雨的情况下,一场有效降雨过后,土壤贮水量增加幅度依次为T2>T1>CK>T3,T1和T2种植区水分入渗深度至少达到60 cm,而CK水分入渗深度只有40 cm,产流效率为61%,T1和T2蓄墒增加率分别为72%和88%。各处理生育期间土壤水分平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T2>T1>T3>CK,其值分别为140.93、135.27、127.85和118.98 mm,较对照分别增加18.45%、13.69%和7.46%。2007-2013年,T1-T3产量比对照分别增产24.31%-32.58%、9.95%-17.81%、32.12%-37.16%、16.58%-27.96%、2.50%-9.40%、10.85%-29.33%和4.14%-17.95%,T1、T2和T3较对照平均增产幅度分别为14.52%、20.01%和23.44%。2007-2012年,T1-T3水分利用效率较对照分别增加24.66%-36.07%、14.12%-23.73%、38.34%-53.89%、29.07%-35.68%、1.20%-19.60%和9.02%-32.55%,T1、T2和T3水分利用效率较对照平均增加幅度分别为20.39%、27.94%和28.02%。在相对干旱年份,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增加幅度较大。【结论】通过连续7年进行旱作农田垄膜沟种微集雨种植试验,明晰了该技术模式在辽西半干旱地区的集雨、蓄水和保墒效果,有效减轻春季干旱对春播保苗和幼苗生长造成的不利影响,丰富了辽西半干旱地区旱作集水农业的理论基础。通过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可有效提高该区降水资源利用率和农田水分利用效率,使玉米稳产高产,从而促进该区旱作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该项研究对中国北方旱作集水农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不同种类秸秆发酵物对设施蔬菜根区温度及CO2释放的影响,在日光温室内以番茄为供试材料,设置未填埋秸秆(CK)、水稻秸秆(T1)、玉米秸秆(T2)、番茄秸秆(T3)及豇豆秸秆(T4)共5个处理,以垄沟填埋的方式施入土壤,检测冬季土垄内嵌式基质栽培番茄的根区温度、CO2释放及番茄生长指标变化。结果表明:与CK相比,4个秸秆处理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日光温室根区温度和填埋区CO2释放量,促进番茄生长。其中,番茄秸秆(T3)效果最好,其根区温度的最低值和最高值分别较CK提高了2.42和2.03 ℃,CO2释放量的最低值和最高值分别较CK提高了276和387 mg·m-3,并促进了番茄的生长,主要表现在提高了番茄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和叶片叶绿素SPAD值。因此,在日光温室蔬菜生产中,使用以番茄秸秆为主的垄沟填埋物料的方式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干旱胁迫对红宝石海棠根系的影响,以盆栽控水法,对1年生红宝石海棠幼树进行干旱胁迫,设置5个水分梯度,相对含水量分别为85%±5%(CK)、70%±5%(T1)、55%±5%(T2)、40%±5%(T3)和25%±5%(T4),分析干旱胁迫对根系的形态特征、活力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轻度干旱胁迫显著提高红宝石海棠根系的总长度、表面积、总体积和根尖数,持续增加胁迫强度则显著降低这些形态指标值。根系活力随胁迫程度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重度胁迫处理(T4)较对照(CK)降低151.96%。根系中脯氨酸(prolin, Pro)、可溶性糖(soluble sugar, SS)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随干旱胁迫程度增强而升高,T4分别较CK提高1.37、1.68和2.82倍;可溶性蛋白(soluble protein, SP)含量随干旱胁迫强度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随胁迫程度加剧根系中的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活性不断上升,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活性则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因此,在红宝石海棠栽培中应制定合理的水分管理措施,当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55%时应及时浇水,否则将影响根系的发育,进而影响红宝石海棠生长。  相似文献   

11.
应用臭氧降解农药百菌清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农药残留超标是目前影响我国果蔬质量和食品安全性的一大问题。笔者以农药百菌清为研究对象 ,利用不同质量浓度的臭氧 ,采用不同作用时间 ,进行了百菌清降解试验。试验中发现 ,臭氧初始质量浓度为1.4 mg.L-1时 ,在 0~ 15 min内百菌清残留率快速下降 ,至 15 min时已降至原有量的 4 0 ,之后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百菌清的降解程度并无明显增加 ;当臭氧初始质量浓度为 7.0 mg.L-1时 ,5 min后百菌清降解率几乎为 10 0 ;臭氧与百菌清混合后适当的振荡 ,有利于百菌清的降解。试验结果表明 ,臭氧有完全降解百菌清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碧护"在香蕉生产上的应用效果,通过碧护0.136%赤·吲乙·芸可湿性粉剂在福建省漳州市香蕉主栽品种天宝高蕉的喷施试验,表明"碧护"能显著提高香蕉的抗叶斑病力和抗寒力,消除或减轻田间肥害或药害,促进香蕉平衡生长发育,还可明显提高香蕉果实的外观质量和商品性能,而对蕉株及其生长发育均无任何不良影响。"碧护"在香蕉生产上的使用是安全的,可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Internet的普及应用,Internet已经成为包含各种信息形式,如文本、图像、视频、音频等的巨大信息资源库。然而由于Web图像从主题、格式,到功能和来源都多种多样,很难用一个统一的标准进行分类。本研究首先从Web页面上图像的功能角度对图像进行初步分类,将其分为链接类、装饰类、广告类和内容类。初步分类可提高Web图像处理的效率和性能,并为它基于Web的应用与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几丁质固定化菊粉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自制的几丁质作载体,戊二醛作交联剂,用吸附交联法对菊粉酶进行了固定化研究。优化了固定化反应条件,在最适条件下,菊粉酶活力最大收率为32%。固定化菊粉酶的最适温度为60-65℃,比游离酶提高5℃。最适pH保持不变。固定化酶的热稳定性和对酸碱稳定性都有较明显的改善,将固定化酶装柱进行菊芋汁连续水解试验,操作半衰期达22d。  相似文献   

15.
油菜素内酯在黄瓜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发芽期浸种试验和幼苗期喷施试验 ,研究了油菜素内酯 (BR)不同处理对黄瓜种子萌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以 0 1mg/kg浓度浸种的效果最为显著。相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对不同品种影响也有差异。 0 0 1mg/kg浓度喷施的效果最为显著 ,可促进幼苗的营养生长 ,提高幼苗的株高、茎粗和干物质积累量 ,叶面积和壮苗指标也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6.
王艺兵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1):5000-5001
归纳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水动力对藻类生长影响的相关研究报道,针对水动力对藻类的作用机理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溶液化学对高岭土吸附腐植酸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溶液化学(pH值,离子强度和溶液组成)如何影响高岭土吸附腐殖物质(HS)的实验,结果表明,溶液化学显著影响有机物在矿物表面覆盖的形成和属性:随pH值的增加,腐植酸(HA)在高岭土上的吸附率降低;随离子强度增加,高岭土对HA的吸附率呈现增加趋势;由于溶液中高岭土的含量腐植酸含量,HA的吸附等温线显示出随HA的增加吸附量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咖啡因灌胃对BALB/c小鼠尾出血时间(BT)、凝血时间(C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时间(TT)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咖啡因显著地延长了小鼠的体内和体外凝血时间,但对APTT、PT、TT值,以及纤维蛋白原含量、PT活性和PT国际标准化比率均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黄瓜保鲜寻求一种较好的生物保鲜方法。[方法]研究不同浓度壳聚糖涂膜处理对黄瓜采后生理及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在整个储藏期间,用不同浓度壳聚糖处理后的黄瓜,与对照相比,有机酸、叶绿素、可溶性糖及Vc含量都极显著增加,失重率极显著降低。其中,用1.0%壳聚糖溶液对黄瓜进行涂膜后的保鲜效果最好,储藏第4天与对照相比,黄瓜的有机酸、叶绿素、可溶性糖及Vc含量分别提高了48.7%、43.0%、23.9%、37.6%,第8天分别提高了76.9%、58.5%、75.0%、103.9%,第12天分别提高了111.8%、92.8%、290.3%、246.5%,而失重率在第4、8、、12天分别下降了63.8%、63.4%、63.2%。同时使黄瓜仍保持良好的感官情况。[结论]壳聚糖是黄瓜安全、有效的生物保鲜剂。  相似文献   

20.
厦门岛内城市森林改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厦门岛内山地森林马尾松林占比例大 ,由于树种组成单一 ,林分质量差 ,森林火灾和病虫害严重 ,受松材线虫病危害的马尾松陆续枯死 ,严重影响防护和环保效益的发挥 .急需进行改造 .提出实施改造的原则及树种选择 ,更新方式等若干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