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禽类的梭菌病在各地呈零散发作,严重影响养禽业的健康发展,给养禽业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尤其是鸡溃疡性肠炎病.该病是由肠道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细菌性传染病,本文介绍溃疡性肠炎的诊断和防治.  相似文献   

2.
羊肠血毒症属于一种急性非接触性传染病,该病是由D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病菌广泛存在于病羊粪便、肠道、土壤及健康羊的肠道中,该病的潜伏期短、发病比较急,给养羊业带来一定的危害和损失。为了降低羊场羊肠血毒症的发病率,本文就该病防治措施进行总结,给养殖户对该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日粮中添加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对肉鸡生长性能、肠道形态以及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选取健康且规格一致的1日龄爱拔益加公仔鸡324只,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对照组(CON)饲喂基础日粮,抗生素组(ANT)和丁酸梭菌组(CB)分别饲喂含10 mg/kg维吉尼亚霉素和1×109cfu/kg丁酸梭菌的日粮。试验周期为42 d。分别于21、42日龄,以重复为单位统计分析各组的生长性能和肠道组织形态,以及肠道黏膜细胞焦亡和肠道屏障相关基因mRNA表达丰度等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抗生素组和丁酸梭菌组的平均日增质量(ADG)以及末质量(FBW)分别显著升高6.31%、8.43%和6.26%、8.31%。42日龄,丁酸梭菌组半胱天冬酶-1(Caspase-1)、白介素-18(IL-18)和白介素-1β(IL-1β)水平较对照组分别显著下降24.91%、42.96%和19.91%。与对照组相比,丁酸梭菌组空肠绒毛高与绒毛高/隐窝深(V/C)比值分别显著提高13.40%和54.20%;回肠隐窝深度显著降低32.62%,V/C比值显著升...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探讨丁酸梭菌CB1及其复合菌制剂对肉鸡生产性能、肠道形态和菌群结构的影响。选取1日龄Cobb500肉鸡15 0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 000只,分别饲喂:A组为基础日粮、B组含有50 g/t金霉素的日粮、C1、C2和D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0 g/t丁酸梭菌CB1制剂、200 g/t丁酸梭菌CB1制剂、200 g/t丁酸梭菌CB1制剂复合菌制剂,试验期为42 d。试验结果表明,C1、C2和D组1~21 d平均日增重高于B组(P0.05或P0.01),D组1~42 d平均日增重与B组相当(P0.05),C2组和D组的料肉比、死亡率均明显低于A组和B组,D组盲肠绒毛高度和VH/CD值最高。在日粮中添加丁酸梭菌CB1制剂对肉鸡回肠、盲肠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增殖有显著促进作用。由此可见,丁酸梭菌CB1复合菌制剂具有与金霉素相当的促生长效果,在日粮中添加丁酸梭菌CB1制剂可以显著提高肠道绒毛高度和VH/CD值,有效促进肉鸡的生长性能,促进肠道形态发育,改善肠道菌群。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体外牛津杯抑菌法,评估一株丁酸梭菌(菌株编号YNAU 5738)对畜禽肠道主要有害菌及有益菌的抑制作用。试验设土霉素、金霉素和丁酸梭菌3个处理组,以抑菌圈直径值(diameter of inhibition zone, DIZ)比较判定丁酸梭菌对六个肠道指示菌的抑制作用及效果。结果显示:丁酸梭菌对大肠杆菌K88、大肠杆菌K99、猪霍乱沙门氏菌和鸡白痢沙门氏菌等4个肠道有害菌的指示菌的抑制作用均为“敏感”(7.8 mm16.0 mm),且抑制效果显著高于丁酸梭菌(P<0.05)。此外,丁酸梭菌对罗伊氏乳杆菌、嗜热双歧杆菌等2个肠道主要有益菌的抑制作用,均判定为“不敏感”(DIZ=7.8 mm)。相反,土霉素和金霉素对罗伊氏乳杆菌的抑制作用达高敏感。综合上述结果提示,该株丁酸梭菌具有调节畜禽肠道菌群的作用及潜在的饲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魏氏梭菌引起犊牛死亡,其致病机制是该菌在某种应激条件下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魏氏梭菌在动物肠道内"爆炸性"的繁殖,产生大量毒素,进入血液循环造成毒血症和重要组织器官损害与衰竭,致使动物死亡。本文分析和总结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病因分析,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期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鸡球虫病是鸡被感染一种或多种球虫而引起的急性原虫病,种类较多,最常见的有盲肠球虫病和小肠球虫病二种,由于鸡球虫病主要侵害肠道,对肠道粘膜损伤较大,如不采取有效防治措施,肠道内魏氏梭菌等厌氧菌通过损伤的组织粘膜进入体内,往往会引发鸡坏死性肠炎,造成严重的损失。2010年9月中旬,笔者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一起肉鸡小肠球虫病并发坏死性肠炎的病例。现将有关发病及治疗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番鸭坏死性肠炎是由C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以肠道肿胀、粘膜坏死、脱落、便血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感染该病的番鸭群会出现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鸡源益生菌对鸡肠道病原菌的影响,从健康的土鸡肠道内分离并鉴定出6株乳酸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1株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以从腹泻病鸡肠道内分离并鉴定的3株病原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ca)和志贺氏菌(Shigella sonnei)为指示菌,采用平板抑菌法挑选出1株抑菌活性强的乳酸菌;将这株乳酸菌和丁酸梭菌用比浊法测定48 h内的生长曲线和pH值变化曲线;采用体外模拟肠道的方式,将2株益生菌分别与3株致病菌做体外拮抗试验。结果显示,乳酸菌R5和R6的抑菌能力最强,选取R5与丁酸梭菌D2研究其体外对致病菌的拮抗性能。体外拮抗研究表明,在72 h内乳酸菌R5可将病原菌完全杀灭,而丁酸梭菌对3种致病菌也均有显著抑菌作用。发现乳酸菌和丁酸梭菌在体外拮抗作用中均有显著的抑菌作用,而乳酸菌R5的抑菌效果更好。本研究结果可为益生菌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鸡肠毒血症又称坏死性肠炎.是由魏氏梭菌引起的一种以侵害鸡只肠道.引起肠道出血、溃疡、坏死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自然条件下发生本病,肉鸡、蛋鸡均可发生,尤以平养鸡多发。雏鸡和育成鸡多发。本病主要侵害2周龄以内的肉食鸡。但一些育成鸡和平养的青年鸡也可感染发病。  相似文献   

11.
鸡坏死性肠道炎症是肉鸡养殖中一种消化道疾病,尤其是现阶段我国家禽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肉鸡养殖的规模和数量不断提高,疾病问题也更为常见。鸡坏死性肠道炎症主要是由于肉鸡感染魏氏梭菌所导致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感染患病后会导致肉鸡生产性能和机体健康状况显著下降,制约肉鸡养殖产业的科学发展。下文将对肉鸡养殖中坏死性肠炎的预防和治疗措施进行介绍,旨在为疾病的科学防治和家禽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贵州某羊场羔羊突然发生急性腹泻和死亡,从病死羊的肠道内容物中分离得到病原菌,经对该病原菌进行病原形态、培养特性及分子生物学等鉴定,结果该病菌为产气荚膜梭菌,该病确诊为羔羊产气荚膜梭菌病.  相似文献   

13.
兔.魏氏梭菌病又称兔梭菌性肠炎,是由魏氏梭菌及其所产生的外毒素引起的肠道急性传染病。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两季最为常见,即使在饲养管理条件较好的兔场也有该病的发生。该病多发生于断乳以后的家兔,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因此对养兔业的发展危害极大。其病原菌在自然界分布极广。病兔和带菌兔及其排泄物,以及含有本菌的土壤、饲料、蔬菜、污水、人畜肠道内以及粪便都常含有。当兔舍环境卫生条件差或消毒不彻底时.病原菌迅速大量繁殖,此时常因饲养管理不善和各种应激因素造成兔的机体抵抗力下降而引起本病的暴发。2005年4月。我县近郊一养兔专业户饲养的兔突然发病、死亡.并伴有剧烈的腹泻等症状.用青霉素、庆大霉素等治疗无效,造成大量死亡,经诊断为兔魏氏梭菌病。  相似文献   

14.
本病是由魏氏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魏氏梭菌主要存在于粪便、土壤、灰尘中。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炎热潮湿的夏季多发,育雏、育成鸡多发。盐山县小卢村地面平养的3000只肉鸡在5周龄发生了此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在高位池养殖凡纳滨对虾中添加丁酸梭菌对肠道上皮细胞及菌群结构的影响,为对虾健康养殖提供技术支持。【方法】设加菌组和对照组,饲料投喂频次为每天3餐,试验周期设为60 d。加菌组每天早上添加1%的丁酸梭菌拌料投喂,饲喂3 d后停3 d菌剂拌料投喂,以此为1个周期;对照组不添加丁酸梭菌。分别于0和60 d取样测定对虾体重和体长,并取对虾肠道进行组织切片和细菌群落结构分析。【结果】加菌组对虾的终体质量和终体长分别达9.54±0.38 g和9.12±0.12 cm,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5±0.36 g和8.25±0.10 cm (P<0.05,下同)。加菌组对虾的食物肠道饱满,肠道上色素呈稳定规则的星状结构,而对照组出现空肠现象,肠道上色素呈淡红色,且分散无固定的形态。加菌组对虾的肠道上皮细胞高度可达40 μm,显著高于对照组(10 μm)。在对虾肠道细菌群落结构方面,60 d时,加菌组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相对丰度分别为50.44%和18.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05%和3.05%,而加菌组软壁菌门(Tener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分别为10.03%和15.6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6.25%和38.23%。在属水平上,60 d时,加菌组梭菌属(Clostridium)和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的相对丰度分别可达22.49%和26.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2%和0.03%,而弧菌属(Vibrio)和Candidatus Bacilloplasma的相对丰度分别为8.16%和9.1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39%和55.81%。【结论】通过在饲料中添加1%丁酸梭菌可显著提升对虾生长性能,增加肠道上皮细胞高度,改善肠道菌群结构,促进肠道有益菌生长,抑制有害菌的繁殖。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河北省A、B两兔场暴发家兔A型魏氏梭菌病病因的调查分析和治疗试验,得出如下结论:(1)该病诱因是饲料营养失调,高能量、高蛋白、低纤维,速成后肠碳水化合物过度负荷所致。长途运输、饲料更换、冷潮刺激等也是该病的诱因。(2)该病死因主要是由于魏氏梭菌外毒素导致神经系统中毒、肠道粘膜严重损伤和极度脱水所致。(3)该病主要症状是急性水样腹泻,体温正常或偏低。病变主要是肓肠出血和胃粘膜溃疡。(4)采取大剂量口服青、链霉素、补液、解毒和收敛等综合措施,可控制病情发展,并使轻症群治愈率76.67%,重症群52.63%,病危群9.38%。  相似文献   

17.
羊肠毒血症是发生于绵羊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是由D型魏氏梭菌在肠道内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引起的。我市调进杜泊种羊暴发肠毒血症尚属首例,经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迅速控制了疫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羊快疫和肠毒血症是绵羊的两种急性传染病,两种病均发病突然、病程短、死亡率高,是对养羊业具有巨大威胁的两种传染病。羊快疫的病源为腐败梭菌,主要引起6-18月龄的绵羊发病;肠毒血症是由D型魏氏梭菌在肠道内迅速繁殖,产生大量毒素,引起的全身毒血症,导致病羊休克而死,因该病致死的羊肾脏如软泥样,故又称“软肾病”。一般正常按程序免疫并饲养管理稳定的羊群,可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饲养管理和气候条件巨变可诱发此病。2008年2月中旬发生1例羊快疫和肠毒血症的并发症,经积极防治,有效控制了疫病的蔓延,现将该病例的发病、诊断和治疗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一起水貂肉毒梭菌中毒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貂肉毒梭菌中毒是由于食入含有肉毒梭菌毒素的肉类饲料引起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中毒病,以呈现运动中枢神经麻痹和延脑麻痹症状为特征[1]。肉毒梭菌的芽孢分布广泛,动物肠道内容物、粪便、腐败尸体、腐烂饲料中经常含有肉毒梭菌。该菌在动物尸体、肉类、饲料内繁殖产生毒素[2]。  相似文献   

20.
家兔魏氏梭菌病又称魏氏梭菌性肠炎,是由A型或E型魏氏梭菌引起的,多发生于断乳后至成年的家兔.该病临床上以发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病兔排出灰褐色或黑色水样粪便,盲肠浆膜有出血斑和胃黏膜出血、溃疡为主要特征.近年来,该病的发生呈上升趋势.2007年10月至12月,我处接诊了40余例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病例,确诊为魏氏梭菌病,采用中西医结合等综合性防治措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其主要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诊断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