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蔡小华  谢兵  李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571-11572,11590
[目的]研究米仔兰中环戊烷并苯呋喃类化合物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及制备薄层色谱等分离方法从米仔兰枝叶中分离含有环戊烷并苯呋喃结构的化合物,并通过1H NMR、13C NMR和MS等波谱技术对分离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米仔兰枝叶的氯仿和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含有环戊烷并苯呋喃结构的化合物,经鉴定为3'-Hydroxyrocaglamide(化合物1)、aglaroxin E(化合物2)、rocaglamide(化合物3)和3'-Hydroxyrocaglamide(化合物4);其中,化合物2在米仔兰植物中首次被发现。[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米仔兰中环戊烷并苯呋喃类化合物的化学成分研究。  相似文献   

2.
谢兵  蔡小华  冯育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0):4331-4333
[目的]对米仔兰中环戊烷并苯呋喃化学成分及细胞毒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及制备薄层色谱等分离方法,对米仔兰(Aglaia odorata Lour.)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通过1H NMR、13C NMR和MS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并采用MMT法对其细胞毒活性进行测试。[结果]从米仔兰枝叶中分离得到6个包含环戊烷并苯呋喃结构的化合物,鉴定分别是roca-glamide、aglaroxin E、3'-Hydroxyrocaglafolin、3'-Hydroxyaglamide、rocaglaol和cyclorocaglamide。在极低的浓度下,化合物1~5分别对肿瘤细胞株A-539和MCF-7显示出细胞毒活性。[结论]化合物2和6在米仔兰植物中首次被发现;化合物1~5具有较好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3.
邵玉田  杨超  夏吾炯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2,(7):1447-1449,1464
[目的]对卷柏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与鉴定。[方法]从传统中草药卷柏全草中分离得到化合物,采用柱层析色谱法及制备型薄层色谱法对化合物进行纯化,再通过核磁及质谱分析的方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最后用MTT法测试化合物的抗癌活性。[结果]试验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巴西棕榈酸(1)、葡萄糖(2)、β-谷甾醇(3)、穗花杉双黄酮(4)、selaginellin(5)、selaginellin M(6)和selaginellin A(7);并且在所测试的3种化合物中,以化合物7抑制HeLa癌细胞生长的活性最好。[结论]为更好地开发利用卷柏植物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飞扬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飞扬草地上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利用正反相硅胶和Sephadex LH-20对飞扬草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MS,NMR等光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流式细胞术对化合物1,4,5,6进行了小鼠脾细胞免疫刺激活性测试。[结果]从飞扬草地上部分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邻苯二甲酸二异丁基酯(化合物1)、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基酯(化合物2)、高车前素(化合物3)、过氧化乙酰(化合物4)、槲皮素(化合物5)和没食子酸(化合物6),所有测试化合物均未发现有明显的免疫刺激活性。[结论]成分1~3为首次从飞扬草中分离得到,4为首次从天然产物中得到。该研究为从飞扬草中寻找生物活性物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飞扬草地上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利用正反相硅胶和Sephadex LH-20对飞扬草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MS,NMR等光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流式细胞术对化合物1,4,5,6进行了小鼠脾细胞免疫刺激活性测试。[结果]从飞扬草地上部分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邻苯二甲酸二异丁基酯(化合物1)、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基酯(化合物2)、高车前素(化合物3)、过氧化乙酰(化合物4)、槲皮素(化合物5)和没食子酸(化合物6),所有测试化合物均未发现有明显的免疫刺激活性。[结论]成分1~3为首次从飞扬草中分离得到,4为首次从天然产物中得到。该研究为从飞扬草中寻找生物活性物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五味子鲜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五味子鲜叶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常规柱色谱方法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五味子鲜叶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共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4-羟基苯甲酸甲酯(2)、schindilactone A(3)、五味子醇乙(4)、Wuweizilactone acid(5)、五味子乙素(6)、五味子甲素(7)、五味子醇甲(8)。[结论]首次系统分离并鉴定五味子鲜叶的化学成分,其中化合物2为首次从五味子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大叶海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分析大叶海藻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MCI柱层析和半制备液相等方法从大叶海藻提取液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利用核磁共振(NMR)、质谱(MS)等波谱方法对其结构进行鉴定。[结果]经鉴定可知7个化合物分别为bis(2-methylpropyl)ester(1)、2-cyclohexene-1-acetic acid(2)、calycosin(3)、baicalein(4)、wogonin(5)、24-hydroperoxy-24-vinyl-cholesterol(6)和fucosterol(7)。[结论]化合物4和化合物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到。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宁夏产栽培秦艽根(Radix Gentianae Macrophyllae)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方法]应用多种色谱技术对秦艽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水溶部位分离并鉴定了4种化合物,分别为龙胆苦苷、獐牙菜苷、獐牙菜苦苷和6′-O-β-D-葡萄糖基龙胆苦苷。[结论]该研究分离获得的4种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宁夏产栽培秦艽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虫生真菌环链棒束孢(Isaria cateniannulata)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并研究其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溶剂萃取、硅胶柱色谱、凝胶Sephadex LH-20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利用MTT法对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进行测试。[结果]从虫生真菌Isaria cateniannulata中共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为β-麦角甾醇、豆甾-4-烯-3-酮、5α,8β-过氧-(22E,24R)-麦角甾-6,22-二烯3β-醇、4-methyl-5,6-dihydro-2H-pyran-2-one、(R)-甲羟戊酸内酯、对羟基苯甲醛、β-石竹烯和石竹烯氧化物。除化合物4外,其余化合物均是从该种中首次分离得到。抗肿瘤结果显示,化合物7、8对肿瘤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能力。[结论]该研究为新的抗肿瘤药物开发方面提供了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光叶巴豆枝叶的化学成分,笔者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通过化合物的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其结构。从光叶巴豆枝叶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S,5R,6S,7E,9R)-3,6-dihydroxy-5,6-dihydro-β-ionol ( 1 )、吐叶醇( 2 )、4,5-dihydroblumenol A ( 3 )、5-epi-eudesma-4(15)-ene-1β,6β-diol ( 4 )、aromadendrane-4β,10β-diol ( 5 )、ent-4(15)-eudesmene-1β,6α-diol ( 6 )、(7R*)-opposit-4(15)-ene-1β,7-diol ( 7 )、丁香脂素( 8 )、rel-(3R,3′S,4R,4′S)-3,3′,4,4′-tetrahydro-6,6′-dimethoxy[3,3′-bi-2H-benzopyran]-4,4′-diol ( 9 )、(+)?皮树脂醇( 10 )、thero-ficusesquilignan A ( 11 )和反式对羟基桂皮酸甲酯( 12 ),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光叶巴豆中分离得到。采用贝尔曼漏斗法和MTT法对化合物 1 ~ 12 进行了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 8 ~ 12 对全齿复活线虫具有较好的致死活性,且所有化合物均无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11.
不同采收期东北红豆杉枝叶中紫杉醇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季节不同年生野生和栽培东北红豆杉枝叶中紫杉醇的含量及干物质得率确定其最佳采收期,使其药用价值得到充分的利用,为仿生东北红豆杉实现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RP-HPLC法,TOSOH C18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2 mol/L乙酸铵-冰醋酸(41∶59∶0.2),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30 nm,柱温为25℃。[结果]野生和仿生东北红豆杉中紫杉醇含量最高时期在4、5月份。[结论]该方法用于紫杉醇的测定简单,快速,准确,可用于东北红豆杉枝叶中紫杉醇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2.
肖璐  许明子  崔苗  刘博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325-8326,8329
[目的]研究东北红豆杉RAPD反应体系的优化条件。[方法]以东北红豆杉叶片为材料,用改进CTAB法提取DNA,分别从模板DNA浓度、引物浓度、dNTP浓度,Taq DNA聚合酶量及镁离子浓度5个方面对东北红豆杉RAPD扩增效果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各因子的比较分析,建立了东北红豆杉RAPD优化体系:20μl PCR反应总体积中含模板DNA 10 ng,Mg^2+2.0 mmol/L,引物15pmolμ/l,dNTPs 0.2 mmol/L,Taq DNA聚合酶1.0 U,10×buffer缓冲液2μl,以双蒸水补充至20μl。[结论]为进一步探索与东北红豆杉性别鉴定相关的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东北红豆杉RAPD反应体系的优化条件。[方法]以东北红豆杉叶片为材料,用改进CTAB法提取DNA,分别从模板DNA浓度(10、20、30、40、50 ng)、引物浓度(5、10、15、20、25 pmol/μl)、dNTP浓度(0.1、0.15、0.2、0.25、0.3 mmol/L),TaqDNA聚合酶量(0.5、1.0、1.5、2.0、2.5 U)及镁离子浓度(0.5、1.0、1.5、2.0、2.5 mmol/L)5个方面对东北红豆杉RAPD扩增效果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红豆杉基因组DNA,所得DNA质量较好,无杂质存在,条带整齐一致,而且能够取得比较理想的RAPD扩增效果。通过各因子的比较分析,建立了东北红豆杉RAPD优化体系:20μl PCR反应总体积中含模板DNA10 ng,Mg2 +2.0 mmol/L,引物15pmol/μl,dNTP0.2 mmol/L,TaqDNA聚合酶1.0 U,10×buffer缓冲液2μl,以双蒸水补充至20μl。[结论]为进一步探索与东北红豆杉性别鉴定相关的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一株产巴卡亭Ⅲ红豆杉内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离鉴定产巴卡亭Ⅲ红豆杉内生真菌。[方法]采用常规分离方法,从东北红豆杉(TaxuscuspidataSieb.etZucc.)树皮中分离并筛选内生真菌35株;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对菌株发酵物进行检测,并结合选择性离子质谱(MS)进行确认,从中获得1株能产紫杉醇前体物质巴卡亭Ⅲ的菌株Z-1;利用ITSrDNA通用引物对产紫杉烷类物质的内生真菌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结合菌落特征、孢子与分生孢子梗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鉴定。[结果]在未经诱导的情况下,Z-1产巴卡亭Ⅲ的量约为39μg/L;形态和分子鉴定分析判定Z-1属于木霉属(Trichoderma sp.)真菌。[结论]该研究可为植物内生真菌产紫杉烷类化合物的种类多样性和产紫杉烷类内生真菌的生物多样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穆淑珍  尚上  晏晨  郝小江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663-6664,6666
[目的]研究小白菊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正、反相硅胶(RP-18型)柱层析、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型)柱层析和结合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1H-NMR、13C-NMR,ESI-MS和ES-MS等现代波谱技术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小白菊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辛夷脂素(fargesin,1)、1,6-二羟基桉叶烯(1,6-dihydroxyeudesmene,2)、5,7-二羟基色原酮(5,7-dihydroxychromone,3)、芝麻素(sesamin,4)、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furfural,5)、西米杜鹃醇(simiarenol,6)、连翘脂素(phill-ygenin,7)和青蒿黄素(artemetin,8)。[结论]化合物1~8均为首次从小白菊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赵莹  金慧  尹航  邰志娟  代玉红  吴清艳  肖影  赵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3,(27):11034-11034,11043
[目的]开展东北红豆杉扦插繁育试验,为实现其人工栽培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清水处理为对照,研究IBA对东北红豆杉嫩枝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经过IBA处理的插穗生根效果均高于对照,其中以IBA浓度为150mg/L处理16h效果最好,生根率达到72%,生根效果指数为2.245。[结论]在吲哚丁酸作用卞,东北红豆杉生根率明显改善。采用生根效果指数指标能综合反映扦插苗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废弃烟叶化学成分研究(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浩冉  姚虹  史高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324-2324,2355
[目的]对废弃烟叶有效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以柱色谱、薄层色谱纯化,采用UV、IR、MS、NMR等波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石油醚、乙醇混合浸提液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经波谱解析得到其中6个化合物的结构,即正二十四烷、对羟基正二十烷酸苯乙酯、β-谷甾醇、豆甾醇、东莨菪苷、豆甾醇-3-O-葡萄糖苷。[结论]这些化合物均首次从烟叶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田永强  赵海波  刘航  田苗  侯相民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340-14341,14344
[目的]研究镰形棘豆(Oxytropis falcataBunge)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镰形棘豆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8种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柚皮素(2)、5,6-二羟基-2,7,3′,4′-四甲氧基黄酮醇(3)、5,6-二羟基-2,7,4′-三甲氧基黄酮醇(4)、3′,4′,5,7-四羟基双氢黄酮(5)、黄芹素(6)、7α-hydrox-ysitosterol(7)、7-oxositosterol(8)。[结论]化合物2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东北红豆杉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东北红豆杉扦插成活率低、生长速度慢等问题,对东北红豆杉扦插繁殖技术进行研究。采取药用维生素B12处理2年生插穗,用优质腐质土作插床,控制温、湿度和水分,适度遮荫,可使扦插成活率达95%以上,解决东北红豆杉扦插成活率低的难题;移栽后施用有机肥料香油渣,可大幅度提高幼苗生长量,解决红豆杉生长速度慢的难题。  相似文献   

20.
王培忠  赵欣  张宗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5760-5762
[目的]研究东北矮紫杉悬浮培养细胞褐化现象,为紫衫细胞悬浮培养提供指导方法。[方法]以东北矮紫杉愈伤组织为试验材料,探讨不同培养基、N/P比、pH、培养转速、光照及强度等因素对矮紫杉细胞悬浮培养褐化的影响。[结果]将无褐化的愈伤组织转接到pH 7.0的2mB5培养基中,于22℃、1 500 lx光强、90 r/min转速的条件下光照培养24 h,细胞褐化现象能得到明显抑制。[结论]该研究结果为紫衫细胞悬浮培养奠定了基础,对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紫杉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