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本试验通过夏季和冬季对北方肉牛饲养环境进行生物技术处理,以及对畜舍的改建,从而有效降低牛舍中的NH3,H2S和CO2等有害气体浓度,减轻有害气体对肉牛的各种不良影响,为肉牛的健康生长和生产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从而提高肉牛的生产性能,尤其是提高饲料转化率,为养殖创造更高的效益。  相似文献   

2.
正1饲养密度饲养猪密度就是指每只猪在猪舍中所占的面积大小。饲养密度对影响湿度、温度空气新鲜度产生影响,更会影响猪的日常生活如采食饮水排粪等情况。在炎热的夏天,气温升高、湿度增加,密度过大的饲养空间会导致猪群产生过多的热应激,从而影响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3.
胡靖宇 《现代农业科技》2007,(11):140-140,143
猪正常生产性能的发挥需要适宜的环境温度,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影响猪的生长和发育:低温会降低饲料的转化率和猪体的抵抗力;高温会使猪的采食量、猪肉品质、母猪繁殖性能、公猪精液品质下降,并易引发中暑。生长过程中要注意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防御,创造舒适的环境温度,发挥其最大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4.
畜牧场生产的过程中,由家畜的粪尿或畜产品加工排出的废弃物产生一些有毒或有气味的混合气体,通过畜舍或工作间经风机排出或是由舍外的粪水出口、粪坑以及堆肥场等,直接散发至畜牧场附近居民区上空,这不仅严重影响家畜的健康和生产性能,也影响居民的健康和居民区的环境保护。因此对畜牧场产生的恶臭及有害气体的治理问题是畜牧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将畜牧场恶臭及有害气体的危害及控制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现阶段我国生猪养殖正朝着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因而对猪舍的生长环境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建立猪舍环境控制系统,为猪群提供一个舒适的生存环境,降低疾病的发生,对于提高猪肉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搭建Big FarmNet全场联网管理系统大数据平台,可改善猪舍空气质量、环境因素,转变饲养模式,以此保障生猪健康生长、提高生产性能,为我国生猪养殖业的规模化生产、争取国际市场份额提供了必要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6.
饲养密度,是指家畜在一定范围内的密集程度,一般用每头家畜所占面积的多少,或一定面积内载畜数量来表示。饲养密度多大为好呢?要分两点来谈。先说说饲养密度大小对家畜的影响,再说说马、牛、猪、鸡的饲养密度标准。一、饲养密度大小对家畜的影响1.影响家畜的环境卫生:家畜经常由体内向外散发热能。密度愈大,家畜散发的热能愈多,环境温度就愈高。此外,畜体还不断向外排放出水汽、二氧化碳等物质,所以密度大时,畜舍空气和地面、墙壁必然很潮湿,空气会变得污浊,舍内产生的微生物也愈多。密度过大还会使舍内增加灰尘和噪音,所有这些都会影响家畜健康和生产能力。2.改变家畜的行为习性:饲养密度加大,会改变家畜在群居环境中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7.
<正>夏季气温高,湿度大,若不采取防范措施,会造成妊娠母猪食欲减退,采食量减少、体温升高、呼吸次数增加,并由此引发妊娠母猪机体营养不良、产奶量降低,更为严重的还会出现死胎。因此,搞好夏季饲养管理,可有效提高妊娠母猪的生产性能,增加饲养户的经济效益。1提供适宜的温、湿度环境。猪舍要搞好温、湿度调节。如果温、湿度过高,会导致猪的采食量减少,日增重下降,不利于防暑降温;温  相似文献   

8.
雷燕 《云南农业》2022,(3):25-26
近年来,猪场规模化发展迅速,饲养密度不断增大,出现粪便和尿液排放量增多且大量堆积现象,导致氨气排放量大幅上升,滞缓猪的生长性能和生产性能,进而引发各种疾病,造成应激反应,弱化疫苗免疫作用,严重影响猪的健康状况.加强日常清洁力度,定期对猪舍消毒,保证饲养环境干燥、卫生,合理规划饲养密度,适当降低饲粮中蛋白质含量,补充必需...  相似文献   

9.
集约化养猪场,猪群处在高强度生产状态下,如外界环境状况恶化、应激因素增加、猪群抵抗力下降,则对其生产和健康影响极大。有资料表明,养猪生产力仅20%取决于品种,40%~50%取决于饲料和饲养,20%~30%取决于环境条件,在品种、饲料和饲养一定的情况下,猪群的生存环境对其生产力将起决定作用。一、气候对猪群生产力的影响1.气温(1)影响采食量:在最适温度范围内,采食量相对稳定,低温环境下采食量增加,而温度升高则采食量减少。(2)影响增重:在最适温度可获得最佳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而在最适温度以下,每下…  相似文献   

10.
封闭猪舍有毒有害气体及其控制措施(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封闭猪舍内部含有大量异味气体物质,其中,CO~2、NH_3、H_2S和CH_4对人畜健康和家畜生产影响最大。本文综述了这些有毒有害气体对家畜的影响、舍内安全浓度及金封闭猪舍内的实际浓度,介绍了控制有毒有害气体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未来5年中国猪肉市场形势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2013年能繁母猪存栏保持高位影响,2014年上半年猪肉产量和进口量分别增3.0%和9.2%,同时消费低于预期,导致生猪和猪肉价格连续4个月下跌并创近3年来新低,未来猪价将进入新的周期。未来5年中国猪肉产量年均增速为2.1%,到2018年猪肉产量将达到6 080万t,消费量将达到6 130万t。受生产成本上涨和生产周期影响,未来2年猪肉价格将处于上涨周期。猪肉进口量将稳中有增,到2018年达到70万t左右。养殖效率、疫病、国际市场和生态环境等因素将影响未来猪肉市场形势。  相似文献   

12.
Livestock cultivation is a significant source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accounting for 14.5% of the total anthropogenic emissions. China is responsible for a considerable share of the global livestock emissions, particularly caused by pork production. We used the Kaya identity and the 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 (LMDI) to decompose the national annual GHG emissions from enteric fermentation and manure management in pig farming in China from 1976 to 2016. We decomposed the sources of the emissions into five driving factors: (1) technological progress (e.g., feed improvement); (2) structural adjustment in the livestock sector; (3) structural adjustment in agriculture; (4) affluence; and (5) population growth.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et GHG emissions from the pig sector in China increased 16 million tons (Mt) of carbon dioxide equivalents (CO2eq)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The decomposition analysis revealed that structural adjustment in agriculture, growing affluence, and population growth contributed to an increase of the GHG emissions of pork production by 23, 41, and 13 Mt CO2eq, respectively. Th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structural changes in animal husbandry mitigated emissions by –51 and –11 Mt CO2eq, respectively. Further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n pig production and optimizing the economic structures are critical for further reducing GHG emissions in China’s pig industry. Our results highlight the dominant role of technological changes for emission reductions in the pig farming.  相似文献   

13.
李圣军 《农业展望》2014,(10):62-66
结合"三个1亿人"问题,城镇化对农产品消费的影响主要有4个渠道,分别为农民工"市民化"、市民"再城镇化"、农民"非农化"和农民消费"城镇化"。综合4个影响渠道,预计到2020年,城镇化的推进将减少粮食口粮消费579.29万t,分别增加猪肉、牛肉、羊肉、蔬菜和瓜果消费148.8万t、28.3万t、6.9万t、595.4万t和446.47万t。但与2013年相比,因城镇化推进而增加的各种农产品消费量占总产量的比重不大,不会对粮食安全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我国生猪产业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给生猪产业带来的影响,从生猪生产、猪肉消费和生猪价格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疫情导致饲料及畜产品流通不畅、养殖企业经营成本上升、饲料企业和屠宰企业开工难等问题,阻碍了生猪产能恢复进程,可能影响全年生猪产能恢复目标的实现;猪肉户外消费大幅减少、消费总量降幅明显、但禽肉和禽蛋消费量的下降间接增加了猪肉消费比例;生猪价格总体上涨,区域价差有所拉大。产业发展短期内面临非洲猪瘟疫情防护形势依然严峻和产业扶持政策陷入基层落实困境等问题,据此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明晰江苏省农业废弃物资源分布格局并进行利用潜力评估,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助力农业全面绿色转型,本研究借助GIS构建数据批处理模型,测算各区县水稻、小麦、玉米和油菜4种作物的秸秆和猪、牛、羊、家禽4种畜禽的粪便产生量,及其在肥料化、能源化方面的利用潜力理论值,并结合热点分析结果为江苏省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提供政策建议。结果表明:2020年江苏省4种主要作物秸秆可收集总量高达3 972.00万t,以水稻和小麦秸秆为主,集中分布在江苏北部和中部。分析其肥料化利用潜力,理论上相当于1 511.89万t有机碳、12.04万t N、1.59万t P、24.49万t K,能源化理论上相当于1 617.52万t标准煤或6.5×109m3沼气;江苏省4种主要畜禽粪便产生总量为4 560.77万t,家禽粪便与猪粪最多,主要分布在东部边界和西北部地区。分析其肥料化利用潜力,理论计算相当于737.00万t有机碳、31.15万t N、29.86万t P和26.89万t K,能源化利用可折算成1 036.95万t标准煤或4.9×109m  相似文献   

16.
畜牧业生产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自1980年以来畜牧业生产发展很快,其发展速度超过了农业中的其他产业。到2000年,中国的畜产品产量已达9200万t,这一产量位居世界第一。畜牧业生产现在已成为中国农业中最重要的生产部门。但是规模化的畜牧业生产污染了畜牧场的周边环境,而且这一问题显得越来越严重。笔者以畜牧业对环境的污染为题进行了调查和研究,详尽分析了畜牧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环境污染的各类污染源。  相似文献   

17.
随着对动物福利问题的关注和重视,如何在养殖和管理过程中减少猪的疼痛感受是畜牧兽医工作 者面临的新课题。在猪肉生产过程中,特别是在养殖环节猪会经历一系列管理程序(例如剪牙、阉割、断尾等)、 打斗受伤、环境因素造成跛行以及其他疾病引起的疼痛。结合养猪管理实践对猪疼痛发生、疼痛评估、行为学 变化以及定量感官测试等方面进行阐述,总结了评估猪疼痛的方法和行为学指标。由于目前动物的疼痛评价在 猪上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方法,因此总结国内外猪痛觉的行为学相关研究进展,能为开发更多有效缓解疼痛的药 物及制定有关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利用统计资料和文献数据,结合国内外研究,确定吉林省畜禽粪尿资源的计算参数和计算方法。根据吉林省2011年畜禽饲养量的统计数据估算了吉林省畜禽粪尿产生量、污染物产生量及其流失量。结果表明:2011年吉林省畜禽粪尿总量为7614.99万t,畜禽粪尿污染物产生量910.86万t,污染物流失总量为273.26万t,吉林省畜禽粪尿单位耕地负荷为11.16t/hm2。畜禽粪尿总量集中分布在长春、四平、吉林和松原地区。吉林省畜禽粪尿污染物承载量环境风险大的县域分布在长春、四平、松原和白山地区。  相似文献   

19.
陈艳丽 《农业展望》2013,(10):19-23
2012年9月~2013年8月,能繁母猪存栏量几乎连续1年均维持在5000万头以上,生猪产能充足。2013年春节后国内猪价一路下滑,3个月下跌近三成,创2010年8月中旬以来最低水平。受政府收储等影响,猪价5.6月反弹。夏季持续高温天气、养殖户惜售等导致生猪供应量出现阶段性减少,全国猪价“淡季不淡”,至中秋节,价格连续上涨回升三成。中秋节、国庆节期间,市场流通领域猪肉(鲜猪肉和政府投放的冷冻储备肉)供应充足.而需求反弹力度有限,猪市承压弱势波动。随着生猪饲养方式的不断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生猪养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步伐逐步加快,生猪养殖已进入微利时代,猪周期具有延长趋势。随着节后生猪供应量减少以及需求旺季到来,如果没有重大疫情扰乱市场供应,至2014年春节前的数月,可能会出现连续震荡上涨,但总体稳定,不会出现大幅波动.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畜禽养殖业不断发展带来的粪便、尿液及养分排放问题,基于安徽省2009—2018年畜禽养殖数据,采用排泄系数法估算畜禽粪尿排放量及其主要污染物含量的变化,分析了安徽省不同种类畜禽养殖粪尿养分时空格局及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安徽省粪尿排放量由2009年的5 597.1万t上升至2015年的6 337.5万t,后下降至2018年的4 511.0万t。家禽粪便、猪粪中TN、TP、CODCr、NH3-N含量占全省比例较高,而牛尿中污染物含量最低,2018年猪粪中CODCr、NH3-N含量占比较2011年有所升高。全省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量在空间分布上总体呈由北向南递减的规律,阜阳市粪尿排放量全省最高,2011年达923.5万t。皖北地区猪粪中的TP、NH3-N及CODCr含量较高,皖南地区各类污染物中家禽粪便占比较大,此外牛尿污染物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粪尿。随着省内畜禽污染防治力度不断加大,2018年全省粪污排放量显著下降,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时应侧重生猪和家禽的粪污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