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通过研究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HearNPV)感染宿主昆虫后对宿主中肠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与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明确病毒在侵染宿主过程中对宿主昆虫中肠ALP的调控机理。【方法】采用不同剂量的HearNPV感染3龄棉铃虫,测定感染后不同时间昆虫中肠ALP酶活性及其编码基因表达水平,分析病毒感染试虫与未感染健康试虫的ALP活性和编码基因表达水平上的差异。【结果】HearNPV感染后,能够显著抑制ALP的活性,且抑制作用与感染病毒的剂量和感染后时间的增加呈正相关。ALP活性的下降与病毒下调其编码基因ALP的表达水平有关。【结论】HearNPV感染其宿主昆虫的过程中导致宿主ALP活性显著下降,该过程可能协助病毒粒子侵染宿主。病毒对ALP活性的抑制作用机理之一是下调了ALP编码基因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HearNPV)感染宿主昆虫后对宿主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与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明确病毒在侵染宿主过程中对宿主昆虫GST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50和100PIB/只2种剂量的HearNPV病毒感染3龄棉铃虫,测定感染后不同时间试虫中肠GST活性与其编码基因的表达水平,对比分析病毒感染与未感染健康试虫的GST活性及其编码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棉铃虫在HearNPV感染初期,GST活性显著提高,同时GST表达水平显著上调;随着感染时间的推移,GST活性与其编码基因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表明病毒感染后对宿主昆虫GST活性的影响与其对GST表达水平的调控相关。【结论】HearNPV感染棉铃虫过程中,病毒入侵能够激活宿主GST基因的表达,但病毒的持续感染最终会抑制GST编码基因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棉铃虫单粒包埋型核型多角体病毒(HearNPV)几丁质酶(Chi A),利用表达产物进行病毒增效作用研究,以明确杆状病毒Chi A对HearNPV的协同增效作用。【方法】用PCR方法扩增出不含N端信号肽编码序列的Chi A基因片段,分别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MAL-p2x和pET-32a中,构建重组表达载体,并分别在大肠杆菌TB1和BL21(DE3)中进行融合表达,测定融合蛋白对HearNPV的增效作用。【结果】克隆的基因片段经过测序后连接表达载体,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MAL-p2x-Chi A和pET-32a-Chi A。重组载体转化相应菌株并进行诱导表达,发现pMAL-p2x-Chi A在大肠杆菌TB1中的表达量占细菌总蛋白的15.8%,其中20.0%为可溶性表达;pET-32a-Chi A在BL21(DE3)中的表达量占细菌总蛋白的26.8%,其中30.2%为可溶性表达。选用pET-32a-Chi A在BL21(DE3)中的表达产物作为增效蛋白,当表达的可溶性HearNPV Chi A的添加水平为1.0μg/mL时,其能够显著提高病毒毒力,棉铃虫的死亡率较对照提高36.6%。【结论】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的可溶性HearNPV Chi A,对HearNPV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了粘虫痘病毒(PsEPV)重组增效蛋白P39对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HaNPV)感染棉铃虫幼虫的增效作用.结果显示:初步纯化的P39对HaNPV感染棉铃虫3龄幼虫显示了极显著的增效活性,感染后11 d,HaNPV+P39组的LC50(1 082 PIBs/mL)比HaNPV组(13 831 PIBs/mL)降低了92.18%,增效倍数达12.8;HaNPV为1.6×103~1.6×106 PIBs/mL时,P39可缩短LT50 0.5~2.7 d.  相似文献   

5.
僵蚕提取物对棉铃虫有胃毒作用,对饲毒后不同时间棉铃虫3龄幼虫体内碱性磷酸酶的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3龄棉铃虫人工饲料中添加僵蚕提取物浓度为3mg·g-1时,饲毒第3天试虫的校正死亡率为66.73%;5mg·g-1的剂量导致试虫死亡率可以高达83.33%,表明僵蚕提取物对棉铃虫具有很强的胃毒作用。试虫碱性磷酸酶活性分析表明,1~5mg·g-1浓度处理组的试虫碱性磷酸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下降,并有明显的剂量相关性。推测僵蚕对棉铃虫幼虫的毒杀作用机制之一与其对碱性磷酸酶活性的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6.
以甜菜夜蛾为试虫,研究荧光增白剂OB对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在0.25% ~1%的浓度范围内,随着荧光增白剂OB浓度的增加,其对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增效作用不断升高,最高增效倍数达110.2倍.而在2~4龄幼虫范围内,荧光增白剂OB对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增效作用随着甜菜夜蛾虫龄的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7.
3种增效剂与3种烟碱类杀虫剂混配对棉蚜的增效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棉蚜对传统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的敏感性,研究青皮桔柚、有机硅、激健3种增效剂对棉蚜的增效作用。【方法】 采用浸叶法测,定3种增效剂与3种烟碱类杀虫剂混配后对棉蚜的生物活性及增效作用。【结果】 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对棉蚜24 h LC50分别为11.878、24.452、12.110 μg/mL,吡虫啉和噻虫嗪相对毒力分别是啶虫脒的2.059和2.019倍。添加3种增效剂后,9种农药+增效剂组合对棉蚜的毒力均有显著提高,其中吡虫啉+青皮桔油、啶虫脒+有机硅、噻虫嗪+青皮桔油的组合增效作用最佳,对棉蚜24 h LC50分别为0.328、1.987、0.704 μg/mL,增效比分别为36.213、12.306、17.202。【结论】 青皮桔柚、有机硅、激健3种增效剂在新疆棉区棉蚜绿色防控和农药减施增效技术可应用。  相似文献   

8.
利用斑蝥素作为灰斑古毒蛾(Orgyia ericae)核型多角体病毒(OrerNPV)的生物增效剂,研究探讨斑蝥素对OrerNPV室内毒力和林间防治效果的作用。通过室内对病毒制剂添加不同浓度的微量斑蝥素,测定分析其对OrerNPV毒力的增效作用,对增效作用进行了林间测试。研究发现,室内条件下斑蝥素对OrerNPV毒力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能够显著缩短病毒对害虫的致死时间、并提高致死率;同时,斑蝥素作为增效剂显著提高了OrerNPV对灰斑古毒蛾的林间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犬原代肝细胞为模型,研究黄曲霉毒素B_1(AFB_1)对肝细胞的毒性作用以及N-乙酰-L-半胱氨酸(NAC)对细胞损伤的保护效应。【方法】选取1~2月龄幼犬,取肝细胞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分别用0(对照),0.05,0.25,1.25,6.25,31.25μg/mL AFB_1和6.25μg/mL AFB_1+64 mmol/L NAC处理36 h后,观察细胞形态结构,检测肝功能相关指标、氧化与抗氧化功能指标及细胞凋亡相关基因cleaved-caspase-3和cleaved-caspase-9 mRNA表达量。【结果】显微观察发现,与对照组相比,0.05~6.25μg/mL AFB_1处理组的细胞数量减少,细胞失去饱满性,细胞凋亡、坏死情况明显;6.25μg/mL AFB_1+64 mmol/L NAC处理组的细胞饱满且活性良好,细胞数目增加,结构完整。与对照组相比,1.25~31.25μg/mL AFB_1处理组的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均显著上升(P0.05);0.05~31.25μg/mL AFB_1处理组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显著升高(P0.05);1.25~31.25μg/mL AFB_1处理组的γ-谷氨酰转移酶(γ-GGT)活性显著降低(P0.05),0.05~0.25μg/mL AFB_1处理组的γ-GGT活性显著增加(P0.05); 31.25μg/mL AFB_1处理组的白蛋白(ALB)质量浓度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0.05~0.25μg/mL AFB_1处理组的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和丙二醇(MDA)含量显著增加(P0.05);1.25~31.25μg/mL AFB_1处理组的H_2O_2质量浓度显著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0.05~31.25μg/mL AFB_1处理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无显著变化;0.25~31.25μg/mL AFB_1处理组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降低(P0.05)。与6.25μg/mL AFB_1处理组相比,6.25μg/mL AFB_1+64 mmol/L NAC处理组的AST、ALP、r-GGT活性以及ALB、8-OHdG、MDA、H_2O_2水平显著降低(P0.05),CAT和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5)。6.25μg/mL AFB_1处理细胞的凋亡率为12%,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6.25μg/mL AFB_1+64 mmol/L NAC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0.05~6.25μg/mL AFB_1处理组的cleaved-caspase-3和cleaved-caspase-9 mRNA的表达量极显著增加(P0.01);与6.25μg/mL AFB_1组相比,6.25μg/mL AFB_1+64 mmol/L NAC处理组的cleaved-caspase-3和cleaved-caspase-9 mRNA表达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结论】AFB_1能够抑制犬原代肝细胞活性,引起细胞形态、肝功能指标及细胞氧化与抗氧化功能异常,加快细胞凋亡;NAC能够显著提高抗氧化酶活性,降低AFB_1所致肝细胞的损伤和凋亡水平,对肝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有机蓝莓园大窠蓑蛾的有效生物防治药剂。[方法]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测定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球孢白僵菌、绿僵菌4种目前常用的生物药剂对大窠蓑蛾幼虫的防治效果。[结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杀虫活性最高,LD_(50)为2.15×10~6PIB/m L,4种生物药剂对大窠蓑蛾幼虫毒力由高到低依次为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球孢白僵菌、绿僵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药后10 d各药剂的防治效果均超过50%,以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处理防效最高,为94.17%。[结论]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可作为防治大窠蓑蛾幼虫的首选药剂,建议在7~9月进行喷药,即在大窠蓑蛾幼虫期的2~3龄以前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试验确定长柄扁桃的抗寒程度,筛选出其抗寒鉴定指标,为长柄扁桃在北方的生产推广区域提供重要理论参考。【方法】以沙地濒危植物长柄扁桃1年生枝条为试验材料,以从美国引进的抗性较强的扁桃品种"先锋"1年生枝条为对照,研究了不同冷冻处理条件下扁桃枝条的相对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游离脯氨酸和丙二醛(MDA)含量,利用Logistic方程计算出2个扁桃品种的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并对测定结果进行了抗寒性分析。【结果】长柄扁桃1年生枝条的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为-31.05℃,对照品种为-21.03℃,两者的抗寒性差异明显,这与实际观察结果一致。2个扁桃品种的游离脯氨酸和MDA含量均随着处理温度的逐渐降低而呈现上升趋势,耐寒性强的长柄扁桃在低温时能保持较高的SOD活性和游离脯氨酸含量以及较低的MDA含量。说明除相对电导率外,SOD活性、游离脯氨酸和MDA含量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长柄扁桃抗寒性的大小,可作为其抗寒性评价指标。【结论】长柄扁桃可在"先锋"栽培的区域和陕北部分地区顺利越冬,温度可能不是造成其冬季在沙地自然死亡的惟一原因。  相似文献   

12.
低温冻害是影响平欧榛生长发育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为研究不同平欧杂种榛品种(系)之间抗寒性的差异性,采用人为低温胁迫诱导,对平欧杂种榛不同品种(系)休眠期成熟一年生枝进行电解质渗出率的测定,配合logistic 方程进行变化曲线拟合,以计算各品种(系)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鉴定7 个平欧杂种榛品种(系)的抗寒性,并与田间露地越冬试验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下降,平欧杂种榛各试验品种(系)电解质渗出率逐渐增大,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增幅有所不同,各品种曲线拐点温度(低温半致死温度)分别为‘06-21’(品系)-19.224℃、‘达维’-18.942℃、‘82-11’(品系)-16.630℃、‘金铃’-16.246℃、‘辽榛3号’-16.139℃、‘魁香’-15.859℃、‘84-572’(品系)-15.248℃。综上分析说明7 个平欧杂种榛品种(系)的抗寒性由强至弱顺序为‘06-21’>‘达维’>‘82-11’>‘金铃’>‘辽榛3 号’>‘魁香’>‘84-572’,与田间试验基本吻合,说明平欧杂种榛半致死温度可作为抗寒性鉴定评价的一个重 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我国几个扁桃种抗寒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野生扁桃和普通扁桃对低温的适应能力,观察不同扁桃种的抗寒性大小,初步划定其适宜的栽培区域,为扁桃的区域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我国特有的6个扁桃种的1年生休眠枝条为试材,采取人工模拟外界环境的方法,对6个扁桃种进行不同梯度低温(-15~-40 ℃)处理,测定其休眠枝条的相对电导率、游离脯氨酸含量、MDA含量及SOD、POD活性,并配合Logistic方程计算6个扁桃种的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低温处理恢复生长后测定枝条萌芽率,同时对测定结果进行抗寒性分析和比较。【结果】蒙古扁桃、长柄扁桃、矮扁桃、榆叶梅、美新、西康扁桃6个扁桃种的LT50分别为-35.17,-31.40,-26.37,-23.55,-20.12和-19.24 ℃;各扁桃种游离脯氨酸和MDA含量及SOD、POD活性基本随处理温度的降低而呈上升趋势,其中抗寒性强的扁桃种在低温时能保持较高的游离脯氨酸含量和SOD、POD活性及较低的MDA含量,且恢复生长后枝条萌芽率显著高于其他种。【结论】各扁桃种的抗寒性强弱顺序表现为蒙古扁桃>长柄扁桃>矮扁桃>榆叶梅>美新>西康扁桃,野生扁桃种与普通扁桃种均具有较强的抗寒性,可在北方许多地区广泛引种栽培与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半致死温度(LT50)探讨不同葡萄品种群根系的抗寒适应性和抗寒能力,为将LT50广泛应用于抗寒葡萄种质筛选和葡萄抗寒性机理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以美洲种、法美杂种、山欧杂种、欧美杂种、欧亚种的18个葡萄品种根系为材料,对其分别进行-4,-5,-6,-7,-8,-9和-10℃的低温处理,测定相对电导率,拟合Logistic方程,计算半致死温度(对照组不做低温度处理);同时观察葡萄根系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5个葡萄种群18个品种的相对电导率均随着处理温度的下降而上升,结合Logistic方程计算的半致死温度表明,不同葡萄种群抗寒性差异很大,其抗寒性强弱排序依次为:美洲种>山欧杂种>法美杂种>欧美杂种>欧亚种;根系结构特征反映出的18个品种抗寒性大小与半致死温度的测定结果完全一致。【结论】半致死温度可作为评价葡萄抗寒性的一个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采自深圳近海红树林泥土中分离筛选到抑制再育镰刀菌生长和产生伏马菌素B1(FB1)的菌株,并对其进行鉴定,为控制食品中真菌毒素污染提供新途径。【方法】采用镰刀菌产毒素试验及生长对峙法,从采自红树林泥土中分离筛选目标菌株;根据菌株形态和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rDNA序列分析,对目标菌株进行鉴定。【结果】从红树林泥土中分离到1株可抑制再育镰刀菌产生FB1和生长的菌株SZ1-6,初步确定该菌株属于卡伍尔链霉菌。菌株SZ1-6发酵液可显著抑制再育镰刀菌产生FB1,产毒抑制率达67%以上;菌株对再育镰刀菌生长也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结论】筛选到1株对再育镰刀菌产FB1和生长均有抑制效果的链霉菌菌株SZ1-6,说明从海洋资源中寻找产抗生素的天然放线菌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采用NaOH-Al(NO3)3-NaNO2比色法对尖叶胡枝子的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以芦丁为对照品,检测波长为510nm。结果表明,在0~1g·L-1范围内,芦丁吸光度与其质量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 8),对测定方法的稳定性、精密度、重现性及回收率进行试验,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199%~1.023%。根据拟合的线性回归方程对尖叶胡枝子不同提取液中总黄酮进行定量,所得测定数据分别为0.029 0、0.024 0、0.315 0、0.379 0和0.012 4g·L-1。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作为尖叶胡枝子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五谷虫蛋白粗提液对Escherichia coli O_1和E.coli O_(78)的体外抑菌作用,采用试剂盒测定五谷虫粗提液蛋白含量;牛津杯法测定蛋白粗提液对牛源病源性E.coli O_1和E.coli O_(78)的抑菌圈直径;通过二倍稀释法测定蛋白粗提液对2种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平板法测定最低杀菌浓度(MBC);酶标比浊法测定粗提液对2种细菌的24h生长曲线、细胞膜通透性以及碱性磷酸酶(AKP)的含量。研究表明:1)五谷虫蛋白粗提液蛋白质量浓度为0.680mg/mL;粗提液对E.coli O_1和E.coli O_(78)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5.09±0.62)和(20.96±0.48)mm,MIC分别为15.625和31.250mg/mL,MBC为62.5和125mg/mL,传统中药水煎剂和提取缓冲液没有体外抑菌效果。2)粗提液能影响E.coli O_1和E.coli O_(78)的生长曲线,增加细菌细胞膜和细胞壁通透性。由此可见,蛋白粗提液对E.coli O_1和E.coli O_(78)均有体外抑菌效果,且对E.coli O_1的体外抑菌效果优于E.coli O_(78)。  相似文献   

18.
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梨砧木抗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梨生产中梨树枝条部分死亡或整株死亡的问题,在低温胁迫下进行了抗寒性生理指标测定。以杜梨(Pyrus betulaefolia Bge.)、豆梨(Pyrus calleryana D.Dcne.)、鄯善砧木句句梨(新疆梨Pyrus sinkiangensis Yu.Shanshan zhenmu Jujuli)、其里根阿木特(西洋梨Pyrus communis L.Qiligen amute)、阿克苏砧木阿木特(西洋梨Pyrus communis L.Akesu zhenmu amute)、塔城野生杏叶梨(杏叶梨Pyrus armeniacaefolia Yu.Tacheng yesheng xingyeli)和库尔勒黄酸梨(新疆梨Pyrus sinkiangensis Yu.Kuerle huangsuanli)7种梨砧木一年生枝条为试材,通过不同低温(-18、-21、-24、-27和-30℃)处理,测定其枝条的电解质外渗率(REC)和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Pro)生理指标。配合Logistic方程确定砧木树种的半致死温度(LT50)以及拟合度,并用相关性分析和隶属函数法求出隶属函数值,对7种梨砧木进行了综合评价和抗寒性排序。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下降,枝条电解质外渗率呈现"S"型上升,半致死温度(LT50)为-26.8~-52.8℃;MDA含量和可溶性糖先上升后下降;可溶性蛋白均有下降趋势;游离脯氨酸含量呈现下降和增高交替的现象。根据相关性分析结果各生理指标间电导率、丙二醛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7种砧木抗寒性排序为:杜梨阿克苏砧木阿木特塔城野生杏叶梨库尔勒黄酸梨其里根阿木特鄯善砧木句句梨豆梨。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阿特拉津和外源磷对水生植物磷吸收及抗氧化酶系统影响的复合效应,选取典型的湿地植物香蒲(Typha angustifolia L.)为供试植物,采用水培实验,研究阿特拉津(0、0.5、2 mg·L~(-1)和5 mg·L~(-1))和外源磷(0.5、4 mg·L~(-1)和10 mg·L~(-1))交互作用对香蒲体内磷含量、叶绿素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阿特拉津胁迫下,外源磷相较于对照显著提高了香蒲地上(310.47%)和地下部(165.81%)平均磷含量;中低浓度(0.5 mg·L~(-1)与2 mg·L~(-1))阿特拉津处理下,随着外源磷浓度增加,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升高,过氧化氢酶(CAT)及谷胱甘肽(GSH)活性增强,丙二醛(MDA)含量则显著降低;高浓度阿特拉津(5 mg·L~(-1))处理下,外源磷降低了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CAT、GSH活性,却提高了MDA的积累。因此,中低浓度阿特拉津胁迫下外源磷能够提高香蒲体内磷含量、叶绿素含量及抗氧化酶系统活性,而高浓度阿特拉津与外源磷的复合效应表现为协同抑制,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阿特拉津胁迫与外源磷交互作用下水生植物响应的生理生化机制。  相似文献   

20.
为合理保护和利用熊蜂,采用连续饲喂法测定5种常用农药对小峰熊蜂和红光熊蜂的毒力。小峰熊蜂48 h生物测定结果表明,毒死蜱的毒性最强,其LC50值为1.982 mg/L,其次为代森锰锌(3.167 mg/L)、百菌清(263.319 mg/L)、氟虫脲(297.480 mg/L)和甲基托布津(745.357 mg/L)。红光熊蜂48 h生物测定结果表明,毒力最强的是代森锰锌(1.039 mg/L),其次是氟虫脲(137.780 mg/L)、毒死蜱(177.992 mg/L)和百菌清(224.256 mg/L),甲基托布津(707.915 mg/L)最低。借鉴中国现行农药对蜜蜂的毒力划分标准可知:代森锰锌对两种熊蜂均为高毒;毒死蜱对小峰熊蜂为高毒,对红光熊蜂为中等毒性;氟虫脲对红光熊蜂为中等毒性,其他药剂对两种熊蜂均为低毒。这说明不同药剂对不同熊蜂的毒力并不一致,杀虫剂对熊蜂的急性毒性不一定强于杀菌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