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亟需道德上的引导与维护。我国农民生态道德意识的现状和解决农村生态问题的迫切性,是开展农民生态道德教育的逻辑起点和最大的现实必要性。同时,开展农民生态道德教育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诉求和内在要求,是深入推进农村改革的现实需要,也是全面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的有效途径。但农民自身生态道德基础薄弱,农村生态道德教育的资源不足,并缺乏有效的教育平台,这直接限制了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就其内容而言,主要对农民进行生态状况、生态危机后果、生态科学知识、生态法制观念以及生态道德观念等方面的教育。在路径选择上,要不断加强生态道德观念的宣传力度,完善农民生态道德教育平台,深化生态农村建设,树立农村生态道德典范,加强农民生态道德教育的队伍建设,进一步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
论对农民进行生态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态道德教育是一种新型的德育活动,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对农民进行生态道德教育是农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需要,是实现农村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的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丁胜 《安徽农业科学》2015,(28):312-314
分析了我国农民生态道德的现状和发展农民生态道德教育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农民生态道德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强调了加强生态教育,营造爱护生态环境良好风气的重要性。当前,大学生的生态教育日益受到重视,而其中的生态道德教育是核心,在高校进行生态道德场建设,是由生态道德场建设的目标、生态教育的现状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德育的需要决定的,要求我们增强高校生态道德场“人”因子道德需求的内驱力,构建以高校生态道德场为主体的“生态道德场圈”,发挥社会“总道德场域”的作用。辐射高校生态道德场。  相似文献   

5.
当今道德教育实效性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德育主客体的视界错位,使教育客体对德育知识难以内化,难以形成自己的道德信仰和主体人格。道德教育回归生活既是社会发展对主体性人格的呼唤,也是大学生道德认知和发展的客观需要。德育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为一种生活世界的教育,要关注群体热点,发挥群体肓人功能。  相似文献   

6.
农民生态道德意识水平的高低对建设低碳农村具有决定性作用。当前农民生态道德意识的提升受到了主、客观多种因素的制约,须从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实施生态道德的规范约束、重构农民的生态权利、培养农民生态消费观念、推广生态农业模式等方面培育农民适应低碳农村需要的生态道德意识。  相似文献   

7.
农村生态道德教育存在农民生态道德认知不足、制度规范涣散、理论与实际脱轨、技术规范不完善等问题。农村生态道德教育应做到生态道德与文化素质相统一,道德水平与制度规范相统一,理论规范与实践应用相统一,基础规范与技术规范相统一。  相似文献   

8.
论对农民的生态道德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农民进行生态道德教育,是农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需要,是实现农村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的需要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生态道德教育的内容包括“敬畏生命”的教育,国情教育和环境保护教育。加强生态道德教育,要把农村学校教育作为主渠道,切实注重与农村经济的发展相结合,注重教育形式与方法,加强乡村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概念,美丽中国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美丽乡村建设。但是作为占我国总人口数一半以上的农村,生态道德建设相对落后,农民生态意识欠缺,生态问题亟待解决。农村生态道德建设是现实的要求,是生态道德建设主体的要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以及文化传承的要求。要在农村进行生态道德建设,对农民进行生态道德教育,完善农村生态道德法律规范建设,加强农村生态道德的实践,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道德基础和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1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6):226-227
高水平生态道德人才的培养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础,所以在高校开展生态文明道德教育是符合生态文明建设需求的重要举措。然而,当前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开展效果并不如人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高校生态道德教育机制的科学构建缺乏应有的认识。本文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当前高校生态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尝试构建符合生态道德教育发展现状的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是21世纪高校道德教育的新内容,它是针对全球日益恶化的生态危机以及大学生自身缺乏生态道德素质而提出来的。从生态道德认知、生态道德情感、生态道德意志、生态道德信念和生态道德行为等5个方面探讨了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科学途径,引导大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态伦理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农民道德现状存在着道德信仰多元、道德价值消退、道德行为冷漠、道德心理分化等重大问题。利益冲突、教育不足、干部作风、舆论问题等是造成农民道德问题的主要原因。因而必须从保障农民经济利益,提高农民文化素养,提升基层干部素质,优化农村社会舆论等多角度来构建农民道德教育系统。  相似文献   

13.
生态道德教育与马克思生态文明在价值层面上保持了高度的一致,而这也正是马克思生态文明得以融入公民生态道德建设的内在逻辑。但当前公民生态道德教育缺失,公民生态道德教育实践严重不足,基于此,本文积极探索新时期新时期公民生态道德建设创新的路径选择,旨在提高公民生态道德教育重要性意识,提高公民参与生态道德实践活动积极性,创造我们的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要求,生态道德教育应成为高校德育工作重要的内容.高等农林院校开展生态道德教育具备良好的条件,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加强农林院校生态道德教育可以通过做好生态教育顶层设计,深化课程改革,培养高素质师资队伍,加强道德践行等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15.
面对全球性生态危机和生存危机,充分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生态道德是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期的时代课题。这其中提高人的生态意识。培养生态道德感和责任感以及坚持科学发展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成三位一体的生态道德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6.
社会变迁带来了道德的混乱与迷失,也给成人高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困惑与挑战。成人德育的有效性应该从还原德育课程的丰富性、注重专业课程教学中的道德渗透、在社区教育中开展交往与对话的道德体验、通过道德实践拓展人的心灵等几个方面入手,对成人德育生态进行重构与回归。  相似文献   

17.
十七大以来,生态文明教育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生态观和生态道德教育是生态文明教育的核心,农林院校在生态文明教育中具有独特优势。以西南林业大学为例,从生态校园建设、校园生态文化活动、校史教育、生态学科建设、生态科技创新、服务地方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探讨了农林院校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经验,这些做法对大学生确立正确的生态观和生态道德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有力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18.
奥运教育是一种多文化、多视角、全方位的教育活动,蕴含着深刻的道德教育价值,是大学德育建设的宝贵资源。形象性、感染性、娱乐性是奥林匹克教育与大学德育融合的着眼点,可通过课程教育、思想感染、活动教育、行为熏陶等途径,充分发挥奥林匹克教育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19.
当前,生态问题是我国面临的重大问题,作为新时代人才培养的基地,高校在生态德育建设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系统阐述了绿色发展理念下,高校在生态德育建设方面的现状与问题,并分析高校生态德育现状的原因,力求探索出一条新型的生态德育之路,培养出一批具备生态危机意识、生态道德素养、生态行为能力的新时代人才,在"美丽中国"的建设进程中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20.
徐趁丽 《甘肃农业》2009,(11):50-51
高校道德教育如何摆脱困境以增强教育效果,是教育界长期面临的严峻课题。“德”的苍白和“育”的无力,是造成高校道德教育困境的根本原因。面对目前高校道德教育的三大挑战,我国高校道德教育必须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以及德育目标体系的建构上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