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行业动态     
天景玉米"胡子"饮料上市近日,在成都召开的全国春季糖酒会上,吉林省天景食品有限公司推出了一种淡褐色玉米"胡子"饮料。该公司是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承担国家"863"计划研发项目,也是国内首创鲜食玉米产业化的企业。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统计,  相似文献   

2.
鲜食玉米产业是一项高产出、高效益的新兴产业,在我国只有十几年的发展时间,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生产总量小、品牌产品少、企业规模不大、品种培育滞后等问题,2005年9月26日-27日在吉林省长春市举办的“首届全国鲜食玉米产业大会暨北方冷冻冷藏食品大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业内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就此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对推动我国鲜食玉米产业化进程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由玉米深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国家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长春市农业科学院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全国鲜食玉米产业大会”将于2006年8月27日-28日在长春市的吉林省宾馆召开。届时将有从事鲜食玉米的育种单位、生产加丁企业、经销商、设备与包装厂商,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全国鲜食玉米消费市场不断壮大。广西与东南亚各国接壤,有较多的经济贸易联系,在“一带一路”发展中有较多的机遇。广西在鲜食玉米育种及产业上发展很快,优势显著,从种质资源丰富及特色明显、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育种实力增强及审定品种数量增多、种植面积逐年攀升、产业发展的优势、产业链初具规模和示范效应等5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广西鲜食玉米的产业优势。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发展角度、经济发展角度、推广阻力的角度分析了广西鲜食玉米产业在“一带一路”发展中的机遇,为广西鲜食玉米育种及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5.
《种子》2006,25(6):109-109
由玉米深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国家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长春市农业科学院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全国鲜食玉米产业大会将于2006年8月27-28日在长春市的吉林省宾馆召开。届时将有全国鲜食玉米(甜玉米、糯玉米、笋玉米、保鲜玉米)的育种单位、生产加工企业、经销商、设备与包装物生产企业、相关政府部门、科研院校和专业机构参加,预计大会规模400人。  相似文献   

6.
郭建民 《种子科技》2005,23(3):180-180
鲜食特用型玉米以其营养成分多样、味道独特而成为时下城乡人民喜爱的休闲食品之一,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大力发展特色鲜食玉米,对于增加食物种类,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农产品向商品化、产业化和高品质、高效益方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赫明涛  王军  水玉林  张明 《种子科技》2002,20(6):328-328
近年来随着鲜食玉米市场走俏 ,鲜食玉米育种开展得如火如荼。 2 0 0 2年参加国家玉米区试的鲜食玉米品种已达 99个。然而 ,目前“国家鲜食 (甜、糯 )玉米记载项目和标准”中 ,空秆率、双穗株率两项记载标准与鲜食玉米育种的目标不甚相符 ,不能有效地反映鲜食玉米的优良种性 ,亟待调整。国家鲜食 (甜、糯 )玉米记载项目和标准中 ,双穗株率的标准为 :成熟后调查植株结有双穗 (第二穗为成品率 )的株数占全小区植株数的百分率。而什么样的穗算是“成品”呢 ?标准中没有明确的解释 ,但参照空秆率的标准可以推理而知。标准中对空秆率的表述为 :成…  相似文献   

8.
鲜食玉米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鲜食玉米已在浦口区区域产业优势逐渐显现,目前,全区鲜食糯玉米生产已形成一定规模,鲜食玉米种植面积已发展到2000hm2;不断引进示范推广优质新品种;糯(甜)玉米生产取得了较好的效益;配套技术日趋完善;特色玉米产业化有了良好的开端。分析了鲜食玉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与对策:一是大力宣传,扩大南京市浦口区鲜食玉米的知名度;二是巩固和提高生产基地建设;三是优化结构,提高鲜食玉米综合生产水平;四是加快产业化开发,延长产业链。  相似文献   

9.
白敏 《中国种业》2010,(8):21-21
<正>[本刊讯]由全国鲜食玉米联盟、玉米深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吉林省农特产品加工协会主办的第六届全国玉米鲜食大会于2010年7月10-11日在天津市河东区财富豪为酒店召开。全国鲜食玉米大会经过5年的发展,已成为业内影响力较大  相似文献   

10.
鲜食玉米作为一种老少皆宜、味道鲜美的素食产品,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但多数鲜食玉米产品生产企业存在保鲜加工能力较弱、整体技术标准较低、难以形成产业化发展等问题,阻碍了鲜食玉米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简要探讨了鲜食玉米的保鲜加工技术及实现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技术,以期为相关企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光友薯业是一家以薯类深加工为主的高新技术型、科技产业型民营企业,致力于薯类食品的研究与开发,现已获得中国专利47项。连续3届被国家九部委评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连续两届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评为“全国食品工业优秀龙头食品企业”。  相似文献   

12.
王占廷 《作物杂志》2007,23(6):86-87
自2002年起,根据全国玉米品种布局及产业化需要,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正式启动了“国家极早熟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并确定以冀承单3号作为对照品种。通过近几年的运行,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3.
李柏 《种子世界》2009,(10):9-9
1现状 鲜食玉米也称甜质型玉米,属特用玉米的一种,富含可流性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且粉质淀粉含量少、种皮薄、口感鲜糯、香甜。鲜食还能刺激脑细胞。鲜食玉米是一种集粮、饲、果、蔬于一身的四元新型经济作物。我市1999年开始引种,经过几年的努力,鲜食玉米得到较快发展。种植面积不断扩大,2008年已经达到0.34万hm^2。有效带动了鲜食玉米加工业的发展,成为我市农业产业化新亮点。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物结构的调整,鲜食型玉米倍受消费者欢迎.超甜玉米是一种低投入高产出的果蔬型玉米,乳熟期子粒富含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胡萝卜素和微量元素等,是一种低脂肪高纤维保健食品,世界许多国家将其作为"玉米胎盘"食品来重点开发.  相似文献   

15.
颜学海 《中国种业》2021,(10):23-24
鲜食玉米食用品质优良,营养价值丰富,是百姓“菜篮子”的主要品种,也是助力脱贫攻坚、带动农民增产增收、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四川省是我国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试点区和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先进省份,多年来大力发展鲜食玉米产业。本文就2021中国(四川)鲜食玉米大会归纳总结,分析四川省鲜食玉米种业发展现状、存在的短板,提出推动四川省鲜食玉米种业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中国鲜食玉米研究领域的变迁轨迹,把握研究现状与热点内容,探析研究前沿与发展趋势,旨在为鲜食玉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2010—2021年1588篇“鲜食玉米”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基于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定量分析。近10年鲜食玉米领域研究发展稳定,年发表核心论文数保持在100篇以上;高产作者以陆卫平、刘春泉、李大婧、陆大雷等为代表,呈单线或辐射团队合作。作者所属机构以农业类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主,在发文数量上农业类高等院校取得的成果更为显著,科研院所在新品种的研发上更有优势,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团队合作比较紧密。突现词分析表明,单倍体、超甜玉米、种子萌发、遗传多样性、营养品质、风味、叶酸、可溶性糖等为研究趋势。未来鲜食玉米研究的核心任务是扩大覆盖面,突破传统局限,拓展基因编辑技术、转基因技术、基因测序、单细胞测序、基因组、蛋白组、转录组等多种前沿生物技术手段辅助传统鲜食玉米育种研究,尤其是加强甜加糯型玉米和超甜玉米的研究,增强鲜食玉米品质和营养,提高其抗病虫、抗倒、抗旱等抗逆性研究;在食品加工、饲料研究领域多,注重延长鲜食玉米采收期、贮藏期,保证其...  相似文献   

17.
富含花青素的鲜食玉米,由于能为人体带来多种益处,被认为是鲜食玉米中的保健黄金食品,本研究围绕花青素合成的分子机制,阐述了玉米籽粒花青素合成的代谢途径、关键酶基因、转运蛋白以及调控基因,并阐述了玉米籽粒花青素的合成位点与组成成分,为鲜食紫玉米的种质创制、利用和杂交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大会同届四地举办:2月黑龙江哈尔滨、7月北京、8月黑龙江海伦、11月广东佛山鲜食玉米产业是我国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后发优势明显,2016年随着全国大田玉米种植调整和鲜食玉米价格上扬,鲜食玉米企业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2017第十三届中国鲜食玉米、速冻果蔬大会针对南北方不同气候区域进行全国市场细分,采取一会四地举办,第一次  相似文献   

19.
正6月20日,第24届全国鲜食玉米、速冻果蔬大会暨贵州鲜食玉米市场拓展会在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县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上百家农业组织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交流鲜食玉米全产业链发展,对屯脚镇铜鼓村基地  相似文献   

20.
关于鲜食玉米空秆率、双穗株率标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参加国家玉米区试的鲜食玉米品种已达99个,鲜食玉米育种在玉米育种行业中的地位日益凸现.然而,目前"国家鲜食(甜、糯)玉米记载项目和标准"中,空秆率、双穗株率两项记载标准,与鲜食玉米育种的目标不甚相符,不能有效地反映鲜玉米的优良种性,亟待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