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高大平房仓夏季储粮过程中上层粮温升高较中下层快,表层粮温难以控制等问题,我库充分利用当地储粮气候条件,增添了膜下环流通风系统。在夏季高温季节进行仓内膜下环流通风,使粮堆内部形成向上运动的气流,从而实现上层粮温可控性和实现全仓粮温的相对均衡。该技术的应用可有效隔绝仓房空间与粮堆的湿热传递,减少仓温对粮温尤其是粮堆表层温度的影响。结合我库所处区域位置特点,主要是利用冬季机械通风降低粮温,待夏季高温时利用环流风机进行仓内环流,将粮堆中央"冷心"的冷源带到粮堆表层和四周,使粮堆表层和四周的粮温降低,通过环流调节粮堆内温度因子,使储粮处于低温或准低温状态,可以有效抑制高温季节仓内上层粮温上升,实现低温储藏。该技术确保了整仓粮食达到低温或准低温储藏条件,避免储粮夏季生虫和使用化学药剂防治储粮害虫,真正实现了绿色、环保储粮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在高大平房仓上层空间安装负压风机,在夏季高温季节进行负压通风,快速有效排除积热,降低上层粮温,保证夏季存粮安全。在此基础上,通过持续的仓内内环流运行,利用粮堆"冷心"冷源注入粮堆上部空间,有效地降低上层粮温,达到均温控温目的,实现准低温储粮。负压通风是实现安全储粮的前提,内环流控温是准低温储粮的保证,两种技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3.
仓内膜下环流低温储粮技术是将机械通风技术与隔热密闭技术有机结合,在夏季高温季节将粮堆内蓄存的冷源利用粮堆内的通风管道进行膜下环流均衡通风,使粮堆各部位粮温达到基本平衡,达到降低表层粮温,将仓内粮堆平均粮温控制在15℃以下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在夏季高温季节,房式仓粮堆上层粮温达到27.4℃,下层平均粮温8℃左右,极易造成粮堆内部结露。为此,我库积极探索利用粮堆底部"冷源"均衡上层粮温储粮试验。均衡粮温后,全仓最高粮温22.1℃、最低粮温7.4℃、平均粮温14.8℃,缓解了粮堆内部结露的现象,抑制了储粮害虫的危害,储粮顺利安全度夏。  相似文献   

5.
中央储备粮荆州直属库位于江汉平原腹地,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四季分明、热量丰富、光照适宜、雨水充沛、雨热同季等特点,尤其在夏季,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给储粮安全和品质保鲜带来许多不利影响。夏季高温季节,本库高大平房仓粮堆上层平均粮温都在24℃左右,而粮堆底层平均粮温却在8℃左右,粮堆内部温差不仅容易造成粮堆内部结露,也造成了底层“冷源”的浪费。本库开展的将粮堆底部“冷源”带到上层,降低上层粮温的试验,不仅有效的降低了上层粮温,还对抑制储粮害虫和延缓储粮品质劣变具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对高大平房仓进行管道内置式内环流通风系统改造,利用小功率离心风机将粮堆自身冷源经空气静压箱中抽出,吹至仓内空间,形成内环流闭合回路,从而降低仓温、仓湿和表层粮温。经试验验证,该内环流改造方式切实可行,且改造成本较低,可在夏季高温高湿气候条件下有效实现控温储粮。  相似文献   

7.
内环流控温储粮技术是冬季降低粮温蓄冷,夏季采用小功率风机将粮堆内部的冷空气从通风口抽出,通过保温风管送到仓内空间,降低仓温、仓湿和粮堆温度梯度的储粮技术。该技术对抑制虫害发展,确保储粮安全度夏和实现绿色储粮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浅圆仓在冬季进行降温通风后,基础粮温较低(平均粮温5℃左右),入夏后"热皮冷心"现象比较明显,受外界高温影响,仓温、表层粮温升温明显,温度相对较高,仓温最高可达35℃以上,表层平均粮温在29℃左右,在此情况下,若储粮水分偏高,则上层粮面极易孳生虫霉,严重时可能引起表层储粮发热。因此,冬季对储粮仓房开展机械通风作业降低基础粮温进行蓄冷,夏季利用小功率风机将粮堆内部的冷空气通过地槽通风口抽出,通过仓壁回风管送到仓内空间,气流在粮堆内以下行的方式形成闭合回路,从而实现降低仓温、仓湿和表层粮温,达到控温储粮的目的。通过采用内环流均温通风的方式,利用粮堆内部冷源降低仓温及表层粮温,从而抑制表层大豆虫霉的孳生,延缓大豆品质劣变速度。试验期间,为确保对照仓储粮安全度夏,采取了夜间轴流风机排积热、单管处理异常粮情。同时期单吨费用对比,试验仓比对照仓节约0.1元/t左右。  相似文献   

9.
采用空调提供冷源,通过环流管道对铺设在粮面的PET隔热气囊补冷,形成粮堆与仓房内空间热源的物理隔离,从而实现低温(准低温)储粮目的。  相似文献   

10.
机械通风结合北方干燥寒冷的冬季气候条件,通过离心风机和轴流风机交替使用。能有效地降低粮温并保持粮堆的低温状态,实现准低温储粮,抑制虫霉繁殖,延缓储粮品质陈化。这一技术在梯形粮堆中的成功运用,为高大平房仓储粮开辟了新路径。  相似文献   

11.
利用冷气囊隔热粮面保冷度夏,能有效阻止粮温受仓温的影响,延缓粮温上升的速度,隔热效果明显,同时延缓了粮食品质陈化,减少了害虫繁殖,确保储粮安全度夏.  相似文献   

12.
高大平房仓控温控湿储粮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现有高大平房仓进行隔热保冷改造,夏季利用单管通风机将粮堆中、下部的冷源提升至粮仓上部空间,控制仓内上部粮堆和仓壁四周的温度和湿度,能有效抑制储粮害虫和微生物的发生,避免了化学药剂熏蒸,延缓品质变化,提高了粮食储藏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平房仓粮面采用双膜气囊密闭压盖,在冬季运用机械通风技术最大限度地降低粮温,储存冷源;高温季节,利用空调器制冷循环地给气囊补充冷气,同时适时开启排风扇通风换气,消除仓内积热,既可有效地降低仓温,又能阻止外界热量通过仓内上部空间向粮堆的传递,抑制和延缓粮温上升。试验表明:高温季节可使气囊内温度控制在28℃以下,粮堆表层的最高温度可控制在25℃以内,粮堆年平均温度可控制在10℃左右,且保湿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针对浅圆仓"热皮冷芯"的客观现实,对有害虫的储粮采用少量药剂多点常缓施药的方法,既有效地杀灭粮堆表层和上层的害虫,又充分利用粮堆"热皮冷芯"现象控制粮堆中心和下层虫害的生存,发挥"热皮冷芯"效应,确保储粮长期安全保管;同时也避免采用整仓环流熏蒸,因环流通风破坏了"热皮冷芯"效应,增大了药剂投放和粮堆中心粮温上升而带来储粮的安全隐患。通过多点常缓施药对浅圆仓"热皮冷芯"粮堆熏蒸的尝试,以期寻找更为科学合理的用药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典型储粮生态区低温储粮的优化集成方案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储粮生态环境,将我国分为三个典型的低温储粮生态区域,即低温区、中温区和高温区。提出了三个储粮生态区域低温储粮对仓房隔热条件和气密条件的要求及不同地区低温储粮的优化集成方案。低温区最佳的低温储粮模式是:冬季通风降温 夏季隔热 适当控温;中温区最佳的低温储粮模式是:冬季机械通风降温 夏季严格隔热 必要的控温;高温区最佳的低温储粮模式为:冬季机械通风降温或谷物冷却机降温 夏季严格隔热 谷物冷却机降温。同时给出了三个储粮生态区域低温储粮优化方案的工艺流程图。  相似文献   

16.
宋林  陈勇 《粮食储藏》2007,36(1):19-22
利用拌防虫剂的稻壳包对粮堆表面进行双层覆盖,经过三年跟踪试验表明,其隔热保冷效果显著,能减少仓温对粮温的影响,有效地控制粮温上升幅度,特别是表、上层,并且抑制了虫霉的发生,基本保持了储粮原有品质.  相似文献   

17.
储粮机械通风技术在高大平房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每年秋冬季节大气温度降低,湿度减小期间,利用离心式风机与轴流风机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粮堆底部的通风孔和地上笼,对粮仓进行机械通风,将干冷的新鲜空气送入粮堆中,同时将粮堆内的湿热空气排出,使储粮达到低温状态。待气温回升前,及时采用塑料薄膜“单面封”技术和利用泡沫板、建筑密封胶密封仓房门窗的方法,保持仓内低温,从而达到安全储粮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李刚 《粮食储藏》1999,28(6):29-31
在综合考虑储粮水分变化规律、干燥原理及粮食低温保管要求的基础上,选择适当时机吸入外界热空气并保持一定时间,待粮粒中水分汽化后,再用低温干燥空气转换出粮堆内的湿热空气,达到就仓干燥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经济有效,能耗低,降水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东北地区储粮粮堆由于气候原因存在一个巨大的"冷心",冷心的主要应用方式为膜下环流均温控制和缓式通风上调冷心控粮温,这两种方式都是利用冷资源进行的粮温控制。而目前的粮堆增湿方式主要为湿膜机增湿和各种调质机增湿,利用"冷心"增湿还没有成功的案例。利用冷心增湿,内结露现象很严重,而且容易出现局部水分偏高现象,且违反机械通风操作规程1。但通过缓式通风的精确掌握和粮堆增湿理论的精确控制,大胆试验,事实证明冷心内结露增湿方式是可行的。试验将出仓前平均水分13.5%提高到最高14.8%,平均水分14.1%,达到试验预期目的。试验仓出仓验证实际增量21.05t,效益十分可观。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thermal mois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ull layer beside an air layer at lower temperature in an envelope for a cold storage and presents a new method of waterproof by air layer. With test data from engineering practice, the theory on the barrier of self moisture proof at the surface sublayer of the hull layer in an attic on a cold storage is proven. The dried zone about three phase point is confirmed. It is a new knowledge for thermophysics on thermal design of a cold storage with an optimum thermal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