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试验通过多点取样,调查研究了黑龙江省不同积温区稻米品质现状。得出调查研究结果如下:一积温区稻米整体糙米率高于二、三积温区;精米率、整精米率则是二积温区高于一、三积温区,三积温区高于一积温区;稻米的外观品质垩白率一积温区最小,三积温区最大,二积温区居中;垩白度则以二积温区最小,一积温区最大;长宽比一积温区粒型较长,三积温区稍短;营养品质中蛋白质含量一积温区小于二、三积温区;直链淀粉含量则是一积温区的较高,三积温区次之,最小的是二积温区的品种;食味品质以二积温区稻米食味品质要好于一和三积温区,三积温区食味品质最差。  相似文献   

2.
在储藏小麦的高大平房仓中,根据计算机测温系统测出的一年中粮温、仓温以及同时间温度计检测的仓外气温为基本参考数据,分析了气温、仓温、全仓平均粮温、各层平均粮温、四个方向平均粮温和各区域平均粮温的年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正常情况下,气温影响仓温,仓温影响粮温。年变振幅:气温>仓温,仓温>粮温;仓温滞后气温,粮温滞后仓温。上层平均粮温受气温影响最大,中下层最小;各层平均粮温受气温影响大小为上层>中上层>下层>中下层。四周平均粮温随季节变化明显。东侧平均粮温一年中波动幅度最小。外围平均粮温受外界条件如日照、气温等影响很大,其次为中央区域,中环区域波动最小。区域测温点温度在方向分布上有很大差异,分析时所用数据为区域平均值,因此粮温曲线不能正确的完全反映区域变化。所以有待进一步对区域的划分进行科学的改进。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空调对高大平房仓仓温、表层粮温、整仓粮温的影响以及空调仓表层和整仓粮食品质情况。结果表明:空调控温有效降低了仓温、表层粮温和全仓的粮温;延缓了粮食品质劣变,抑制了储粮害虫生长,达到了绿色安全储粮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在夏季高温季节,房式仓粮堆上层粮温达到27.4℃,下层平均粮温8℃左右,极易造成粮堆内部结露。为此,我库积极探索利用粮堆底部"冷源"均衡上层粮温储粮试验。均衡粮温后,全仓最高粮温22.1℃、最低粮温7.4℃、平均粮温14.8℃,缓解了粮堆内部结露的现象,抑制了储粮害虫的危害,储粮顺利安全度夏。  相似文献   

5.
顾祥明  何岩 《粮食储藏》2012,41(4):19-23
吉林省不同地区的试验仓全仓平均粮温变化幅度在20℃~25℃之间,虽然平均粮温也随着外温和仓温的变化而改变,但其幅度小于外温和仓温。高大平房仓起到了良好的隔热作用,减少了气温对粮温的影响,能够始终保持稳定的储粮环境。高大平房仓中各层面粮温变化幅度不同,其中上层粮温变化幅度最大,年变化幅度达到32.9℃,主要原因是受仓温和外温影响较大。各区域平均粮温一年中波动幅度为:外围34℃>中央11.6℃>中环10℃,一年中外围区域温度始终高于中央区域温度。当外围粮温高于中央粮温一定程度时,就会对储粮安全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6.
进行了高大平房仓粮面利用散装稻壳和保温板双层压盖隔热控温度夏储粮试验。结果表明,夏季最高粮温19℃、最低粮温6℃、平均粮温7℃,确保了储粮安全,保持了储粮品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一种地面低温仓的试验情况。通过对“三温”(气温、仓温、粮温)的数据处理,论证了地面低温仓的优越性;通过品质鉴定,证实了地面低温仓的储粮性能,确实优于对照仓;通过气温、仓温也可以予示粮温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针对春夏季粮温上升,导致粮食品质下降、虫霉危害增加的问题,利用杭嘉湖地区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和高效换热器技术,研发地下水风机盘管机组控制仓温工艺技术。实仓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能够有效地控制仓内空间空气温度,最高仓温低于26℃,粮堆上层最高粮温低于25℃,同时延缓各层粮温的上升,并将整仓平均粮温控制在18.3℃以内。对照仓最高仓温约为36℃,粮堆上层最高粮温从第四周开始高于25℃,最高达到28.7℃,同时各层粮温的上升速度较快,整仓平均粮温达到21.0℃。使用该技术11周,吨粮电耗成本为1.175元。因此,应用该技术在试验仓实现了准低温储粮,在保证储粮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仓内薄膜吊顶方式对老式平房仓进行改造,采取压力衰减法测定仓房的半衰期,参照《磷化氢环流熏蒸技术规程》测定磷化氢浓度,定时测定粮温、仓温、外温。结果表明:试验仓房在仓内薄膜吊项后,压力半衰期高于对照仓32.0s;在相同用药量下,试验仓的磷化氢浓度提高了153mL/m^3,保持有效浓度150mL/m3的天数增加了19d;夏季高温季节,试验仓的仓温低于对照仓3℃-4℃,上层平均粮温低于对照仓2℃-4℃。  相似文献   

10.
针对高大平房仓夏季储粮过程中上层粮温升高较中下层快,表层粮温难以控制等问题,我库充分利用当地储粮气候条件,增添了膜下环流通风系统。在夏季高温季节进行仓内膜下环流通风,使粮堆内部形成向上运动的气流,从而实现上层粮温可控性和实现全仓粮温的相对均衡。该技术的应用可有效隔绝仓房空间与粮堆的湿热传递,减少仓温对粮温尤其是粮堆表层温度的影响。结合我库所处区域位置特点,主要是利用冬季机械通风降低粮温,待夏季高温时利用环流风机进行仓内环流,将粮堆中央"冷心"的冷源带到粮堆表层和四周,使粮堆表层和四周的粮温降低,通过环流调节粮堆内温度因子,使储粮处于低温或准低温状态,可以有效抑制高温季节仓内上层粮温上升,实现低温储藏。该技术确保了整仓粮食达到低温或准低温储藏条件,避免储粮夏季生虫和使用化学药剂防治储粮害虫,真正实现了绿色、环保储粮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用PEF在高大平房仓粮堆表面进行压盖,经2001年过夏使用结果表明PEF材料有良好的隔热效果,能有效地控制粮堆温度上升幅度,克服了高大平房仓屋面隔热性能差,上层粮温易升高的弊端,可有效控制虫霉危害,符合推广绿色储粮的技术要求,达到控温储存,延缓粮食陈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在平房仓和立筒仓开展空调控温储藏试验,结果表明:相同的空调运行条件下,平房仓内空调对稻谷仓仓温及表层粮温的控温效果优于玉米仓;立筒仓粮堆底层和表层的温度变化幅度都比较大,在夏季高温季节开启空调,对表层粮温的控制效果明显,可延缓其变化幅度和降低温度值;空调温度的设置应根据气温和粮情的变化适时做出调整,在达到控温目标的同时实现节能降耗。  相似文献   

13.
利用冷气囊隔热粮面保冷度夏,能有效阻止粮温受仓温的影响,延缓粮温上升的速度,隔热效果明显,同时延缓了粮食品质陈化,减少了害虫繁殖,确保储粮安全度夏.  相似文献   

14.
利用聚苯乙烯泡沫板、腈纶棉被、稻壳、麻袋等压盖物 ,分别对高大平房仓粮堆表面进行压盖 ,经过度夏试验的结果表明 ,用隔热性能较好的材料压盖 ,能有效地控制粮温上升幅度 ,克服了高大房式仓屋面隔热性能差、上层粮温易升高的缺点 ,有效地控制了虫霉危害发生 ,达到控温储藏、延缓粮食品质陈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鄂中地区偏高水分晚籼稻谷安全度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机械通风结合粮面稻壳压盖控温技术,进行了偏高水分晚籼稻谷保水度夏试验。结果表明,试验仓稻谷水分下降了0.5%,比对照仓水分少下降0.5%;粮食平均温度保持在准低温线以内,延缓了粮食品质陈化,确保了储粮安全。  相似文献   

16.
气调储粮技术是公认的绿色储粮技术,具有防虫、杀虫、抑菌等优点,本项目将气调储粮和控温储粮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气调和控温的优点,解决我库小麦储藏过程中储粮害虫危害较重、偏高水分粮安全储藏的难题,实现我库粮食绿色保质储藏。项目实施对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中央储备粮的宜存率,保证中央储备粮质量良好,促进我国粮食储藏技术进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丁玉波 《粮食储藏》2010,39(1):29-31
采用聚氨酯发泡喷涂技术对钢板仓外表面进行保温隔热处理,之后再喷涂白色乳胶漆作为聚氨酯硬泡体的保护反光层,这种保温技术有效地控制了外温变化对钢板仓的仓温、粮温的影响,延缓仓内粮食品质劣变,保温隔热效果显著,有利于钢板仓储粮保管和储粮安全,促进低温储粮发展。  相似文献   

18.
采用太阳热反射涂料对粮仓仓顶外表面和外墙进行涂刷处理,通过试验对比,该涂料具有抗腐蚀性、防渗透性和耐候性,对仓温能起到一定的隔热保温效果,在储粮度夏期间能有效降低仓温和表面粮温上升幅度,与对照仓相比分别能降低5℃以上,从而增加储粮稳定性、延缓粮食品质变化。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典型储粮生态区低温储粮的优化集成方案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储粮生态环境,将我国分为三个典型的低温储粮生态区域,即低温区、中温区和高温区。提出了三个储粮生态区域低温储粮对仓房隔热条件和气密条件的要求及不同地区低温储粮的优化集成方案。低温区最佳的低温储粮模式是:冬季通风降温 夏季隔热 适当控温;中温区最佳的低温储粮模式是:冬季机械通风降温 夏季严格隔热 必要的控温;高温区最佳的低温储粮模式为:冬季机械通风降温或谷物冷却机降温 夏季严格隔热 谷物冷却机降温。同时给出了三个储粮生态区域低温储粮优化方案的工艺流程图。  相似文献   

20.
将辐射制冷材料粘贴或涂刷于浅圆仓仓顶和外壁,试验表明:试验仓比对照仓仓顶外表面平均温度低4.3℃,最高值低26.1℃;平均仓温低2.8℃,最高值低5.6℃;平均粮面温度低2.4℃,最高值低4.7℃。试验表明,辐射制冷材料应用于浅圆仓具有显著的降温效果,新型辐射制冷技术产业化的突破为粮食仓储行业实现更高质量的仓储环境提供了新材料,为实现浅圆仓的准低温储粮提供了新的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