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微囊藻毒素对鱼类的毒性效应及其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MC)对鱼类毒性效应及影响机制的研究已成为当前环境科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本研究综述了MC对鱼类的毒性效应、MC构象和毒性的关系、进入鱼体的途径以及可能存在的2种毒性机制等,并对MC毒性的预防和治疗进行了展望。对国内外大量的MC毒理研究的比较发现:MC进入鱼体的途径可能有多条,但主要是通过消化道的吸收。MC可能通过2条通路来表现其毒性影响,即通过氧化胁迫产生过多的活性氧(ROS)对蛋白磷酸酶起到第二信使作用,或者与其产生的ROS共同对蛋白磷酸酶起到抑制作用。MC对鱼类的氧化胁迫机制涉及到特异性抗氧化和内源性抗氧化两方面,这方面的研究将为预防和治疗MC的毒性作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3,4苯并芘属于多环芳香烃类,是一种强致癌物质,主要产生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在沥青、润滑油、粗制煤焦油中含量也很高。因工业“三废”对环境的污染,3,4苯并芘在人类生活环境中的分布是非常广泛的,在大气、土壤、水中都有程度不同的存在。粮油食品除受环境中3,4苯并芘的污染而外,因加工工艺的不合理或其他处理工艺上  相似文献   

3.
过氧化氢氧化去除生地污染物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过氧化氢氧化浸泡法去除生地中的3,4-苯并芘污染物的效果。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了温度、时间、浓度对过氧化氢去除生地中的3,4-苯并芘的影响与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1)试验浓度范围内过氧化氢去除生地中3,4-苯并芘含量的去除率可达90%;(2)影响去除效果的因素大小顺序是浓度>温度>时间;(3)最佳工艺条件组合为浓度2%,温度37℃,时间为60min。结论:生地的工业使用企业可以采用过氧化氢氧化浸泡法去除生地中的3,4-苯并芘污染物,以保证其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4.
水生藻类的环境指示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方便有效地监测水环境中有氮磷污染物、重金属、农药及其他有机污染物等,笔者研究了水生藻类对水体环境中相应污染物的敏感性和耐受性,以及污染物对水域生态系统中藻类种群结构所造成的影响,分析了污染物对水生藻类的毒理和富集等,获得了大量数据。结果表明,水生藻类对一些水环境污染物具有较好的指示作用,该方法便于直观快速地调查分析相应水体的污染情况。  相似文献   

5.
多溴联苯醚污染现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赛赛  宋怿  韩刚  孟娣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20):149-157
多溴联苯醚(PBDEs)是一种新增的环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作为一种溴代阻燃剂被广泛地应用于日常生活中。近年来在世界各地区多种环境介质和人体中均检测到PBDEs的存在,其中电子垃圾拆解区、污水处理厂排水口处及大型工业区附近PBDEs污染最为严重。由于PBDEs具有生物累积性、环境持久性及生物毒性等特性,其引起的环境及健康问题受到广泛的关注。笔者沿着水体-沉积物-食用动物-人体和大气-人体这两条链,综述了近年来环境介质和人体中多溴联苯醚的污染现状、污染来源、生物富集特征以及人类膳食和日常生活中PBDEs的暴露情况,并进行了国内外污染水平对比,从而分析了中国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期为中国深入开展PBDEs环境毒理学和生态风险评估等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离心低温分离法去除茶油中苯并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油是纯天然木本食用植物油。茶油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苯并芘残留。苯并芘属于常见的高活性间接致癌物。本研究旨在探讨去除茶油中苯并芘的新方法。将不同介质加入茶油样品中,离心分层后分别放入冷冻箱内,设置冷冻温度为-1,-2,-3,-4,-5℃,当分离介质层出现充分冰冻凝结后,记录冰冻时间。再取出所有样品进行分离,将上层的茶油完全吸出,下层冰冻物在室温下完全溶化后测其中苯并芘含量。结果显示,一号介质在冷冻分离时间28min,温度为-4℃时对苯并芘的分离量最高;二号分离介质在冷冻分离时间30min,温度为-5℃时对苯并芘的分离量最高。离心低温分离法对于去除茶油中的有害物质苯并芘是可行的,也是有效的。一号介质是分离去除茶油中残留苯并芘的最佳分离介质,分离温度-4℃的效果最好且相对经济。  相似文献   

7.
正全氟辛烷磺酸(PFOS)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化工产品之一,被定义为"持久存在于环境、具有生物储蓄性并对人类有害的物质"。由于其具有的生物毒性和在生物体内的高累积性,2009年5月,PFOS作为新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被列入《斯德哥尔摩公约》,PFOS潜在的环境威胁及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也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文章阐述了蠕虫及产物对宿主机体免疫调节的分子作用机制及在疾病治疗方面的潜在能力。蠕虫及产物主要是通过刺激免疫相关细胞增减与细胞因子表达升降来调节宿主的免疫。免疫调节过程与虫体入侵后持续不断产生的衍生物密切相关,蠕虫感染后其分泌物选择性作用于免疫细胞,刺激宿主免疫系统应答,增强或抑制免疫相关因子来实现对宿主机体的免疫调节作用。慢性蠕虫感染对炎症性肠病、过敏性疾病和糖尿病等具有免疫调节作用,此类虫体的感染与这些疾病呈现某种程度的负相关。因此,获知蠕虫及产物对宿主机体免疫调节作用,阐述其免疫调节机制,可以为免疫性疾病治疗药物研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华北地区有机及常规草莓生产对环境影响的生命周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机农业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密切相关,其环境影响效应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系统全面评价有机农产品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对促进有机农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本研究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Life Cycle Assessment, LCA),分析和比较了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有机草莓和北京市昌平区常规草莓生产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各项环境影响指标中,常规草莓生产带来的全球变暖、环境酸化、富营养化和土壤毒性的潜在环境影响分别是全球人均基准值的 3.45%、 2.11%、 27.09%和 280.16%,而有机草莓生产带来的全球变暖、环境酸化、富营养化和土壤毒性的潜在环境影响分别是全球人均基准值的 1.22%、 0.44%、 15.17%和 202.76%,均低于常规草莓。常规草莓生产中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较大的是富营养化、水体毒性和土壤毒性,造成常规草莓水体毒性危害严重的原因是种植阶段农药残留迁移至水体所致,而土壤毒性是由于化肥和有机肥所携带的重金属残留所致。有机草莓生产中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较大的是富营养化和土壤毒性,主要是由于有机草莓农作阶段施肥过程中的磷流失和重金属残留所引起的。总体上看,有机草莓生命周期环境影响综合指数为 0.22,而常规草莓为 0.43,说明常规草莓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明显高于有机草莓。因此,施用生物源农药与优质有机肥是控制草莓生命周期负面环境影响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0.
<正>本刊讯11月8日,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与日本依迪亚株式会社关于"共同建设高水平二噁英实验室"合作协议书签字仪式在清华大学举行,这是目前国内首个完全符合国际规范的二噁英分析实验室。该实验室的建立,为我国开展二噁英等有机污染物的分析方法、环境存在、毒性效应、减排和控制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1.
从我国食品安全现状的分析入手,着重关注我国肉制品的安全发展现状及其加工生产过程中有毒有害物质。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研究发现:随着肉制品生产工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肉制品质量安全存在一定的隐患,肉制品中有毒有害物质以苯并(a)芘为代表。对肉制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检测方法的分析对比得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苯并(a)芘,具有灵敏度高、分析时间短、分离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HPLC法测定肉及其制品中苯并(α)芘残留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肉及其制品中苯并(α)芘的分析方法。样品以环己烷为萃取剂,经过多次液—液分配净化。采用Waters-XTerraTMRP18(5μm,4.6mm×150mm)分离,以乙腈和水为流动相(体积比为92:8),荧光检测器检测。在3个添加水平下,苯并(α)芘的回收率为83.3%~101.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4%~13.0%。该方法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5μg/kg和0.2μg/kg。灵敏度高,检出限低,可以满足食品检测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52份豌豆种质萌发期耐铝毒性的综合评价与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土壤酸化的日益加重,铝毒成为影响作物种子萌发质量以及产量的重要胁迫因子之一。本研究采用单项耐铝毒系数(AC值)、综合耐铝毒系数(CAC值)、平均隶属函数值(ASF值)、耐性综合评价值(A值)等指标及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综合评价豌豆种质萌发期铝毒耐性,建立综合筛选评价体系,并筛选萌发期耐铝毒豌豆种质。利用筛选出的适宜浓度40 mg L–1Al3+处理52份豌豆品种(系)种子,结果显示,萌发期8个相关性状在处理组及对照组品种间均存在显著差异,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介于1.43~2.03和1.51~2.06之间。基于AC值聚类分析, 52份豌豆种质可被分为3个耐性级别,其中,第I级含2份,为耐铝毒品种(系);第II级含19份,为敏感品种(系);第III级含31份,为铝毒极敏感性品种(系)。利用豌豆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芽长、根长、芽干重、根干重7项指标,结合最优回归方程可初步鉴定豌豆萌发期耐铝毒特性。通过综合评价和聚类分析,筛选出萌发期铝毒耐性极强的种质C175和C145,可作为豌豆铝毒耐性育种和耐性机制研究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4.
植物铝毒及其耐铝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铝毒是酸性土壤上作物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目前有关作物铝毒害及耐铝的机理尚不十分清楚,限制了相关育种和栽培工作的开展。近几年来,世界各国针对作物的铝毒害及其耐铝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综述了目前有关铝对植物的毒害及其耐铝机理的研究成果,并简要讨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继代培养对球孢白僵菌毒素产生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代培养对球孢白僵菌生物学特性、毒力及毒力相关因素等均会产生影响,研究了继代培养对球孢白僵菌毒素产生水平的影响。对野生球孢白僵菌D6-2和L1-1菌株进行室内培养基继代培养,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其代谢产物中已报道的2种毒素2-氯杀鼠灵酮和间甲基苯甲酸甲酯在不同世代的代谢水平进行了检测。对2株供试球孢白僵菌菌株,收集不同世代在SDAY培养基中培养相同时间后等量的白僵菌培养液,经过有机溶剂提取脂溶性部分,经HPLC定量检测,2个供试菌株各世代培养液中均只有F1代代谢产物中检测出了2-氯杀鼠灵酮,而F2~F5代未检测到,并且供试菌株各世代代谢产物中均未检测到间甲基苯甲酸甲酯;并且发现在继代培养过程中,有未知化合物产生水平未随着世代增加而发生显著变化。不同白僵菌菌株毒素的代谢种类存在差异,并且继代培养会降低某些毒素的代谢水平,也许是继代培养导致供试菌株毒力下降的原因之一;对于其他种类白僵菌毒素在继代培养过程中的代谢水平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Iron toxicity is a widespread nutrient disorder in lowland rice, notably in West Africa. It occurs in irrigated or rain-fed rice crops when the soil contains excessive amounts of iron. Associated with leaf discoloration symptoms (bronzing), this excessive iron uptake causes poor growth and tillering and leads to severe yield reductions.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in West Africa from 1994 to 1998 at two sites with high iron toxicity and one non-toxic site to assess the effects of iron toxicity on rice cropping and evaluate the tolerance of promising rice cultivars available in West Africa. To estimate yield losses caused by iron toxicity, the yield potential was simulated using the ORYZA-S rice growth and yield model. Based on the potential yield, the yield loss in an iron-toxic site is the combination of the yield gap caused by unknown site factors and the yield gap caused by iron toxicity. Compared to the referential yield obtained in a non-iron-toxic site, iron toxicity reduced rice yields by 16–78 % (mean 43 %). The extent of the yield loss depended on rice cultivar, iron toxicity intensity and crop management strategy (water control and mineral fertilisation). A strong correlation obtained between yield and the iron toxicity score, based on visual symptoms indicated an approx. 400 kg ha−1 yield loss for each visual score point increase. The high genetic variability in iron toxicity tolerance and close correlation between leaf symptom score and grain yield between rice genotypes provide a good basis for breeding varieties that can produce higher yields under iron-toxic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7.
研究类猪圆环病毒2型因子P1体内诱导的细胞凋亡作用。将P1分子克隆接种普通仔猪,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猪的扁桃体、脾脏、腹股沟淋巴结等免疫器官细胞的凋亡情况。猪感染P1后21和35 d的扁桃体、脾脏和腹股沟淋巴结等免疫器官细胞出现了凋亡。P1可能引起猪的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18.
筛选DNA结合蛋白常用的酵母单杂交系统在应用中有时会因内源干扰而影响筛选结果。与之相比,酵母表面展示系统(yeast surface display system)将外源蛋白展示在细胞表面,可通过接近体外实验的方法筛选DNA结合蛋白,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酵母内源干扰,但是,该系统在DNA结合蛋白筛选研究中的应用还很有限。本研究对酵母表面展示系统常用载体pYD1进行改造,使其与Clontech公司的Smart cDNA文库构建系统相匹配,提高了cDNA酵母表面展示文库的构建效率,并通过比较试验建立了一个以酵母表面展示系统筛选DNA结合蛋白的试验体系。在以酵母单杂交筛选烟草腐胺甲基转移酶基因PMT (putrescine N-methyltransferase)启动子结合蛋白的研究中,其茉莉素信号应答元件GAG片段是一段筛选效率极低的DNA片段。本研究利用改进的酵母表面展示系统对GAG片段的DNA结合蛋白进行了筛选,并获得若干烟草蛋白基因,其中包括2个可能结合GAG片段的ERF (ethylene responsive factor)转录因子。进一步研究发现,这2个ERF转录因子可与GAG片段在体外结合,但不能在酵母单杂交系统中激活由GAG片段操纵的报告基因表达。本研究也证明酵母表面展示系统可有效克服酵母内源干扰,弥补酵母单杂交系统在筛选易受酵母内源干扰DNA结合蛋白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19.
利用重组自交系群体检测水稻耐铝毒数量性状基因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Kinmaze / DV85 81个重组自交家系(RIL)作图群体,采用苗期单营养液水培鉴定方法,以相对根伸长量(RRE)作为耐铝毒性状的表型值,分析亲本和重组自交系群体对铝毒的耐性表现。利用Windows QTL Cartographer 1.13a软件共检测到5个耐铝毒QTLs,分别位于第1、5、8、9和11染色体上,各个QTL的贡献率在8.64%~18.60%之间,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