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8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52份豌豆种质萌发期耐铝毒性的综合评价与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土壤酸化的日益加重,铝毒成为影响作物种子萌发质量以及产量的重要胁迫因子之一。本研究采用单项耐铝毒系数(AC值)、综合耐铝毒系数(CAC值)、平均隶属函数值(ASF值)、耐性综合评价值(A值)等指标及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综合评价豌豆种质萌发期铝毒耐性,建立综合筛选评价体系,并筛选萌发期耐铝毒豌豆种质。利用筛选出的适宜浓度40 mg L–1Al3+处理52份豌豆品种(系)种子,结果显示,萌发期8个相关性状在处理组及对照组品种间均存在显著差异,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介于1.43~2.03和1.51~2.06之间。基于AC值聚类分析, 52份豌豆种质可被分为3个耐性级别,其中,第I级含2份,为耐铝毒品种(系);第II级含19份,为敏感品种(系);第III级含31份,为铝毒极敏感性品种(系)。利用豌豆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芽长、根长、芽干重、根干重7项指标,结合最优回归方程可初步鉴定豌豆萌发期耐铝毒特性。通过综合评价和聚类分析,筛选出萌发期铝毒耐性极强的种质C175和C145,可作为豌豆铝毒耐性育种和耐性机制研究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2.
甘蓝型油菜种子萌发期耐铝毒特性综合评价及其种质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萌发是油菜植株形态建成的重要阶段,铝毒是酸性土壤中影响其种子萌发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筛选出种子萌发过程中耐铝毒种质对油菜生产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5份甘蓝型油菜品种(系)筛选出油菜萌发期耐铝毒种质资源处理的适宜胁迫浓度为90μg mL~(-1)。并以该浓度处理148份甘蓝型油菜品种(系)种子,于萌发期测定其发芽势、发芽率、鲜重、干重、根长和芽长等指标,通过铝毒胁迫耐性综合评价值(A值)、平均隶属函数值(ASF值)、对铝毒加权耐性系数(WAC值)、相关性、频数、主成分、灰色关联度、聚类和逐步回归分析等鉴定萌发期耐铝性,建立萌发期对铝毒耐性综合评价模型并筛选出适宜的评价鉴定指标。结果表明, 148份甘蓝型油菜的萌发期各指标在品种(系)间存在显著差异;筛选出萌发期耐铝毒甘蓝型油菜品种(系) 01188、WH-20、A109、甲预31棚等。根据灰色关联度及回归分析结果认为,在油菜萌发期测定其根长、芽长、鲜重、发芽率和发芽势,通过回归方程估算其A值,可以初步判断甘蓝型油菜种质的耐铝毒特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建设现状,进一步为优化行政管理措施提供参考,采用访谈、问卷等方式,对河北省设立的40个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49个站点)的地理分布、设施设备、人员、经费等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河北省公路检查站分布较广,但规划布局不合理,以国道、省道的分布数量居多,高速公路的分布数量少;高速公路运输动物及动物产品的车流量远超国道和省道;检查站设施设备、消毒场所、指示标志、检疫与监督执法装备达标率不高;现有人员面临老龄化、学历低,工资保障及经费保障不足等难题。上述结果提示,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创新机制和管理制度,建立指定通道,及时调整规划布局,加大政府保障力度。  相似文献   
4.
调查了河北省馆陶县农田蜗牛发生危害特点。河北省馆陶县多年来农作物受蜗牛危害,发生程度有逐年加重趋势;发生范围呈局部区域分布,且局部区域面积不断扩大;受危害作物的种类较多,以夏玉米、棉花、白菜等受害最重,危害玉米可造成叶片撕裂,雌穗秃尖和籽粒不饱满,严重影响产量;棉花造成蕾铃脱落,白菜造成花叶,商品性降低;受害田虫口密度不断增加.玉米田一般百株虫量50~80头,严重地央300~500头,最高可达1000-2000头。其发生轻重与温度、降水有关,月平均温度在19~25℃最适宜,与7、8月份降水呈正相关。活动规律白天隐蔽,傍晚或阳光较弱时活动,防治时机较短;且身上有外壳保护,给防治带来困难。夏玉米后期发生严重,为提高防效,最好防治时间提前,采取物理、农业和化学综合防治措施进行防治。在玉米苗期撒施毒饵,如果错过时机,后期可以先振落再撒毒饵防治。  相似文献   
5.
在二点委夜蛾重发地,小麦收获后立即用玉米秸秆还田机将麦残体分别粉碎1遍和2遍后还田,以小麦收获后麦秸直接散落在田间为对照( CK),研究了粉碎麦秸对夏玉米田二点委夜蛾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粉碎麦秸人为破坏了二点委夜蛾成虫的活动和产卵环境,能明显降低田间幼虫数量,对二点委夜蛾的防治效果达到85%以上,是1项防治二点委夜蛾简便、易行、省工、节时、有效的农业措施,且利于秸秆腐烂和农事操作。麦秸粉碎1遍对二点委夜蛾就有较好的防治效果(87.85%),粉碎2遍效果(90.38%)更佳。  相似文献   
6.
2013年馆陶县玉米穗蚜发生面积大、分布范围广、虫量高、为害重,为常年罕见。通过实际调查,分析了穗蚜大发生的原因;并结合历年气候条件,分析了影响穗蚜发生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馆陶县玉米穗蚜发生盛期一般为8月中下旬,8月温度和湿度是影响穗蚜发生程度的主要因素 ,8月湿度80%左右、温度25℃以上、降雨较少时穗蚜适宜发生并形成为害,温度28℃左右、降雨量50 mm以下、大面积种植不抗虫品种的情况下玉米穗蚜有可能严重发生。提出了玉米穗蚜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提出了种植抗蚜虫品种、适期早播、铲除田间杂草等农业措施,以及利用化学药剂进行灌心、远距离喷雾、热力烟雾机施药等化学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菜籽油在烹饪、食品加工及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因此,根据生产需要改善菜籽油脂肪酸组分是油菜育种的重要目标。通过对2种环境下甘蓝型油菜主要脂肪酸组成进行QTL定位分析,寻找甘蓝型油菜脂肪酸组分的QTL及影响本群体脂肪酸组分的候选基因。方法以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10D130和甘蓝型油菜常规品种中双11构建高世代重组自交系(RIL)为研究材料,分别于2016-2017年和2017-2018年2个年度在重庆市北碚区2个不同的环境中设置田间试验,收获自交种子,采用气相色谱法3次重复对种子的脂肪酸组分进行分析。利用油菜6K SNP芯片对该RIL群体进行基因分型,DNA样品预处理及芯片处理严格按照Illumina Inc 公司Infinium HD Assay Ultra操作说明进行。取最小阈值LOD 2.0利用JoinMap4.0软件构建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通过QTL IciMapping V4.1完备区间作图法对油菜主要脂肪酸组成进行QTL定位。结果 2种环境中,两亲本各性状间差异及RIL群体各性状在株系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且6种脂肪酸含量在2个环境中均表现为连续分布,适合进行QTL检测。构建用于QTL定位的遗传图谱包含1 897个多态性SNP标记,覆盖甘蓝型油菜基因组3 214.19 cM,平均图距1.69 cM。利用此图谱,在2个环境共检测到位于8条染色体上的23个控制脂肪酸组分QTL位点,与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廿碳烯酸和芥酸含量相关的QTL位点分别为6、3、4、5、2和3个,其中在A05、A08和C03染色体上发现多种脂肪酸含量的QTL“富集区”。在A05染色体上检测到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重叠的主效QTL,亚油酸与亚麻酸表现加性效应相同;在A08和C03上都检测到油酸、廿碳烯酸和芥酸含量重叠的主效QTL,油酸与廿碳烯酸及芥酸表现加性效应相反。与拟南芥脂肪酸代谢基因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在17个QTL置信区间内筛选到22个候选基因,主要通过编码脂肪酸去饱和酶、全羧化酶合酶、碳链延长酶和参与酰基辅酶A生物合成等途径调控脂质的生物合成和代谢。结论 利用甘蓝型油菜6K SNP芯片准确定位了2种环境条件脂肪酸组成的QTL位点,筛选到位于A05、A08和C03染色体上多种脂肪酸QTL的“富集区”,并与拟南芥脂肪酸代谢基因比对出该群体油菜脂肪酸代谢基因,可作为改善油菜籽脂肪酸组成的重要区段及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8.
苯磺隆胁迫下油菜萌发期相关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研究苯磺隆残留对油菜种子萌发的影响,运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analysis,GWAS)揭示苯磺隆胁迫下油菜萌发期相关性状的遗传因子和候选基因,探究油菜在苯磺隆逆境胁迫下的生理形态所反映的基因调控机制,为耐苯磺隆油菜品种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以241份甘蓝型油菜品种(系)为材料、25 mg·L -1苯磺隆溶液为处理液、蒸馏水为对照进行发芽试验。发芽7 d测定并计算相对发芽率、相对根长和相对鲜重。结合芸薹属60K SNP芯片分析群体基因型,通过STRUCTURE软件和TASSEL软件分别对该群体进行群体结构分析以及亲缘关系和LD衰减分析。为有效排除假关联的影响,采用一般线性模型(GLM)和混合线性模型(MLM)中的6种模型进行比较,确定每个性状GWAS分析的最优模型。同时,利用TASSEL软件在最优模型下对241份材料的3个性状分别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根据关联SNP位点的LD区间序列预测候选基因。 结果 241份品种(系)群体可分为P1(94份材料)和P2(147份材料)2个亚群,其中约56.28%的材料之间的亲缘关系值为0。全基因组关联分析(K+PCA模型)共检测到16个与性状显著关联的SNP位点,这些位点可解释9.42%—13.14%的表型变异率。通过分析显著SNP位点的LD区间与甘蓝型油菜对应的区间序列,筛选出25个候选基因可能与油菜耐苯磺隆有关,其中9个为细胞色素P450家族基因,5个参与谷胱甘肽合成或代谢过程,2个为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基因。同时发现与相对发芽率显著相关的基因ATGSTU19编码谷胱甘肽转移酶,参与毒素分解过程,在各种胁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在相对根长和相对鲜重共同鉴定到的候选基因BnaC02g27690D功能未知。结论 共检测到16个SNP位点与耐苯磺隆性状显著关联,筛选出25个候选基因可能与油菜耐苯磺隆有关。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花生重茬病害所造成的黑壳、烂籽问题在河北省花生主产区大面积发生,并呈越来越严重的趋势,一般会造成减产30%以上,重者甚至绝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有效控制该病害的发生与蔓延,去年由河北省植保植检站牵头,大名、新乐、滦县等花生主产县植保站配合,参考国内外防治经验,针对花生黑壳病进行了一系列的生物技术防治试验,效果良好,现就我省花生黑壳病的防控提出如下技术建议:一、加强宣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寻找苯磺隆胁迫下油菜种子萌发性状相关的QTL及其耐性基因,为筛选与培育耐苯磺隆油菜种质以及探究油菜种子萌发过程中苯磺隆耐性分子机理奠定基础。【方法】用0.15 mg·kg -1苯磺隆溶液处理由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10D130和甘蓝型油菜常规品种ZS11构建的包含175个株系的高世代重组自交系(RIL)群体,进行种子发芽试验,以蒸馏水为对照,分别测定其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相对根长和相对干重。然后,利用油菜6K SNP芯片对该RIL群体进行基因分型,通过JoinMap4.0软件构建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基于该遗传图谱,利用MapQTL软件多QTL作图法对4个性状的相对值进行QTL定位,根据各QTL置信区间查找甘蓝型油菜的基因序列,并依次与拟南芥基因组序列进行BLAST,筛选可能与耐苯磺隆胁迫相关的候选基因。【结果】频数分布表明4个相对性状的变异范围较大,且呈连续性分布,符合数量性状表现特征,适宜进行QTL遗传分析。相关分析表明,相对发芽率和相对发芽势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87。构建的遗传图谱包含1 897个多态性SNP标记,覆盖甘蓝型油菜基因组3 214.19 cM,标记之间的平均图距为1.69 cM。利用此图谱共检测到22个相关QTL,表型贡献率变幅为6.4%—12.6%。其中,与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相关的QTL分别有6个和3个,与相对根长和相对干重有关的QTL分别为8个和5个。在A01染色体64.857 cM、55.935 cM和56.645 cM处检测到的相对发芽势与相对发芽率QTL的置信区间完全或者部分重叠。通过分析QTL置信区间上甘蓝型油菜对应的区间序列,筛选到30个可能与油菜耐苯磺隆有关的候选基因,其中包括18个细胞色素P450家族成员、5个糖基转移酶家族基因、1个GSTF相关基因、1个ABC转运蛋白相关基因和1个ALS基因,这些基因均与除草剂抗性机制有关,尤其ALS为磺酰脲类除草剂靶位点酶;另外筛选到1个BHLH和1个JAZ6基因,BHLH与JAZ蛋白可通过相互作用来防御胁迫;检测到1个LSU2蛋白相关基因和1个MATE家族成员,前者参与细胞氧化剂解毒及植物防御反应,后者参与类黄酮、生物碱、金属离子、其他多种代谢物的转运及有毒物质引起的植物胁迫响应。【结论】检测到与相关QTL共22个,筛选出可能与苯磺隆耐性有关的候选基因30个。这些基因通过加速毒性分子的转运与代谢从而响应有毒物质引起的胁迫反应,可能参与植物对苯磺隆的抗性调节与反应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