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学科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博士授予点下设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科学、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4个学科方向。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方向:主要开展乳、肉、谷物和果蔬生鲜保藏机理及控制技术、副产物综合利用及功能成分的制取与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基础和应用领域研究。带头人:郑喜群,教授,博士生导师,校长,黑龙江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兼任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分会副理事长、教育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类教指委委员、黑龙江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黑龙江省玉米深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等职务。  相似文献   

2.
谷物与大豆食品是主要的粮油食品,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对谷物与大豆食品的原料选择、加工、包装、贮运等方面的食品安全现状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农产品加工.学刊》2005,(9):F0004-F0004
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地处祖国南大门,是在我国著名果蔬贮藏加工专家、原华南农学院副院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会委员李沛文一级教授等人于1983年创办的农产品贮藏与加工专业的基础上,融合了食品化学与工艺、畜产品贮藏加工以及微生物学等学科方向,于1994年1月成立食品科学系,2001年调整为食品学院。  相似文献   

4.
<正>研究方向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围绕四川特色农产品资源,开展加工品质变化及控制技术、农产品贮藏加工理论与技术、副产物综合利用与产品开发、功能性包装材料及安全性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在核果类水果保鲜技术、泡菜加工集成技术、生鲜蔬菜保鲜技术、鲜切果蔬加工及保藏技术方面的部分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现有教授4人,专任教师13人。带头人秦文: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食品学院副院长、食品加工与安全研究  相似文献   

5.
果蔬贮藏与加工是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对培养食品加工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起主要作用。综述了果蔬贮藏与加工课程的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6.
传统大豆食品的现代化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传统大豆食品的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准确地定义了传统大豆食品的概念,简要地介绍了传统大豆食品的起源及营养价值。从生产量、生产方式、企业布局等方面介绍了传统大豆食品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指出了传统大豆食品生产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大豆种子的贮藏特性及技术要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种子在收获期间和成熟期间,经过清选与加工之后,需要及时安全贮藏,才能保证大豆的种子质量。处理好种子生产和营销的主要措施,也是农业生产上增产增收的保证。介绍了大豆种子的贮藏特性及贮藏技术要点,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食品加工与贮藏工程研究室拥有雄厚的研究实力。该研究室的研究理念是,充分综合现代物理、电子、工程和生物技术,以节约能源、资源,推进我国食品加工、流通、贮运现代化和改善国民饮食营养为目的,弘扬中华饮食文化,研究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工程新技术。实验室包括食品电磁加工技术、食品物性学、电生功能水、果蔬保鲜工程技术、大豆加工利用和谷物加工利用等6个研究组。  相似文献   

9.
正2011年12月23日,本网记者从在京召开的首届中国大豆食品蛋白加工企业峰会上获悉,目前我国专门从事大豆食品蛋白加工的企业近60家,规模以上的有影响力的企业约20家,大豆食品蛋白加工在我国已成为一个新兴产业,出口量已占世界市场份额的50%。据中国大豆协会副会长刘登高介绍,我国大豆具有非转基因、高蛋白的优势,属于食品级大豆,除了直接食  相似文献   

10.
<正>2012年9月22日-24日,2012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分会学术年会暨江西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学术年会在南昌隆重召开。会议由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分会、江西省科学技术协会、江西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共同主办,南昌大学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西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共同承办。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局长张天佐,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孙宝国,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会长、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朱  相似文献   

11.
大豆富含异黄酮类次生物质,大豆异黄酮参与作物抗病性、环境适应性以及生长发育的调节,大豆异黄酮还是植物源雌激素,被用来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和肿瘤。本文详细论述了大豆异黄酮的结构、生物合成的调控及其信号转导、生理生态功能、对人类的医药保健作用及其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大豆异黄酮今后的发展趋势和有待加强的研究方向,为相关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大豆油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豆生物柴油是一种对环境友好的、可再生的生物质燃料。大豆生物柴油的应用可以减少人类对矿物燃料的依赖,而且可以大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研究了大豆油和煎炸废油在碱催化剂(KOH)的作用下,与甲醇发生转酯化反应而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条件,并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生物柴油中脂肪酸甲酯的成分及含量。试验利用精制大豆油和煎炸废油,成功制得符合国内外现有质量标准的大豆生物柴油。  相似文献   

13.
The determination of optimum crop management practices for increasing soybean production can provide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strategic planning in the tropics. However, this process is time consuming and expensive. The use of a dynamic crop simulation model can be an alternative option to help estimate yield levels under various growing conditions.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ropping System Model (CSM)‐CROPGRO‐Soybean and to determine optimum management practices for soybean for growing conditions in the Phu Pha Man district, Thailand. Data from two soybean experiments that were conducted in 1991 at Chiang Mai University and in 2003 at Khon Kaen University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cultivar coefficients for the cultivars CM 60 and SJ 5. The CSM‐CROPGRO‐Soybean model was evaluated with data from two experiments that were conducted at Chiang Mai University. The observed data sets from farmers’ fields located in the Phu Pha Man district were also used for model evaluation. Simulations for different management scenarios were conducted with soil property information for seven different soil series and historical weather data for the period 1972–2003 to predict the optimum crop management practices for soybean production in the Phu Pha Man district.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indicated that the cultivar coefficients of the two soybean cultivars resulted in simulated growth and development parameters that we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almost all observed parameters. Model evaluation showed a good agreement between simulated and observed data for phenology and growth of soybean, and demonstrated the potential of the CSM‐CROPGRO‐Soybean model to simulate growth and yield for local environments, including farmers’ fields, in Thailand. The CSM‐CROPGRO‐Soybean simulations indicated that the optimum planting dates from June 15 to July 15 produced maximum soybean yield in a rainfed environment. However, the planting date December 15 produced the highest yield under quality irrigation. Soybean yield was slightly improved by applying nitrogen at a rate of 30 kg N ha?1 at planting. Soybean yield also improved when the plant density was increased from 20 to 40 plants m?2. The results from this study suggest that the CSM‐CROPGRO‐Soybean model can be a valuable tool in assisting with determining optimum management practices for soybean cropping systems in the Phu Pha Man district and might be applicable to other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reas in Thailand and southeast Asia.  相似文献   

14.
大豆脂氧酶分析鉴定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在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大豆脂肪氧化酶分析鉴定技术是将大豆种子中分离与纯化的脂肪氧化同工酶,利用遗传分析、免疫、色谱分析、显色等方法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检测品种的脂氧酶缺失类型。随着无腥味大豆育种研究的深入,现已育成品种的商品化生产,食品加工业的蓬勃发展,对大豆脂肪氧化酶鉴定技术要求不断提高和改进。笔者综述了大豆脂肪氧化同工酶的生物特性、遗传学特点及其各种分析鉴定技术的优缺点、灵敏度和适应范围,并且认为,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以选择有益材料培育新种质、新品种的辅助育种和食品加工的鉴定为目的,使用最经济有效的检测手段是快速准确筛选缺失品种的合理策略。进一步讨论了大豆脂肪氧化酶分析鉴定技术运用于辅助育种所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国家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对照品种的生育期组归属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38个分属MG000~MGVIII的北美大豆生育期组标准品种的生育期表现为参考, 通过多点对比试验, 对来自16个试验组的国家大豆品种区域试验19个对照品种进行生育期组鉴定与划分。所有品种均在北京、武汉两地春播, 并选用部分代表性品种在18个国家大豆品种区域试验点进行补充试验。结果表明, 国家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对照品种的生育期组介于MG0~MGVI之间。不同区域的对照品种可归属相同的生育期组。北方春大豆区晚熟组、西北春大豆区、黄淮海夏大豆区及西南山区春大豆区的对照品种均属MGIII;长江流域春大豆区、热带亚热带夏大豆区对照品种属MGV或MGVI。热带亚热带春大豆区2个对照品种福豆301和泉豆7号所在生育期组差异较大, 分别归属MGII和MGIV。根据生育期组并考虑其他因素, 建议将黄淮海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组由目前3个组以黄河为界划分为2个组, 并对南方部分试验组进行调整。北方春大豆晚熟组和西北春大豆区对照品种尽管生育期组相当, 但因品种抗旱性要求不同, 建议分别设置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16.
大豆蚜虫生物防治技术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鑫  丁俊杰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3):332-334
大豆蚜(Aphis glycines)又名腻虫,蜜虫,是我国是大豆生产中重要的害虫之一,对我国的大豆产量及品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近年来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害虫。为了更好地可持续防治蚜虫的危害,笔者综述了大豆蚜的天敌的应用、植物源提取液对蚜虫的防治、抗蚜大豆资源筛选与生物防治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并对未来大豆蚜的可持续控制提出自己的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品95-5117抗大豆花叶病毒基因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品95-5117和中品95-5383是以中品661为亲本选育的抗东北花叶病毒病3号株系(SMV3)的大豆新品系。中品95-5383抗病基因的SCAR标记已被定位于大豆F连锁群(Chr.13),与抗病基因Rsv1紧密连锁。利用大豆F连锁群的34个对SSR标记引物及与抗病基因紧密连锁的SCAR标记SCN11及Rsv1候选基因标记Rsv1-f/r,对中品95-5117系谱亲本进行检测,结合对SMV3的抗性鉴定结果进行分析,旨在明确抗SMV3基因在系谱中的传递规律,为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抗SMV3新品种提供依据。通过SSR标记分析发现,中品95-5117和中品95-5383与亲本中品661的相似性最高,而与另外一个亲本鲁豆4号关系较远。SCAR标记SCN11检测表明,只有1份材料Mangnolid(F-53)B为感病基因型。系谱的Rsv1-f/r标记分析表明,Williams82是中品95-5117中Rsv1基因的供体亲本。抗病性鉴定发现鲁豆4号高抗SMV3,但它并不携带Rsv1基因。据上述结果推测中品95-5117中不仅含有Rsv1,还具有来自鲁豆4号的抗病基因,证明该品系比其亲本中品661具有对SMV3更强的抗性。  相似文献   

18.
大豆是重要的植物蛋白作物和粮豆间作作物,挖掘大豆的生物固氮潜力,对推动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大豆结瘤因子受体蛋白GmNFR1?(Nod Factor Receptor)对结瘤至关重要,但其具体调控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以大豆mRNA为模板,利用RT-PCR方法扩增到GmNFR1α蛋白的激酶结构域(GmNFR1α-pk),构建了pGBKT7-GmNFR1α-pk诱饵表达载体,通过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大豆根瘤AD-cDNA文库,从文库中分离到与GmNFR1α-pk相互作用的71个阳性克隆,经测序和同源性分析筛选到12种与GmNFR1α-pk互作的蛋白,包括钙离子结合手性蛋白、豆血红蛋白、结瘤素Nod44等蛋白。以大豆豆血红蛋白GmLbc2为例,回转酵母以及烟草体内BiFC验证其与诱饵蛋白的相互作用,对其进行同源蛋白比对及系统进化树分析,并利用百脉根毛根转化技术鉴定GmLbc2在结瘤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研究结果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了GmNFR1α介导的结瘤信号传递途径,为大豆与根瘤菌共生互作机制提供了新的分子证据。  相似文献   

19.
大豆分子育种现状、挑战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大豆育种技术取得了重要进展,育种理论和技术也发生了重大变革。通过多种技术的集成与整合,加速了优质大豆培育进程,以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转基因育种等技术逐渐成为大豆遗传改良的重要手段。本研究综述了大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大豆转基因及分子设计育种的研究进展,分析了中国大豆分子育种现状和挑战,认为中国大豆分子育种存在优异基因资源匮乏,大豆分子育种技术方法相对落后,分子育种培育的突破性品种过少等问题,提出了未来要加强重要经济性状形成的遗传和分子基础研究,要重视加强多种模型的开发等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小麦麸皮和大豆皮的综合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麦麸皮是小麦加工中的副产物,含具有生理活性的膳食纤维、低聚糖和酶等成分。大豆皮是大豆制油厂的加工副产品,其富含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类物质,是人类膳食纤维的理想来源,同时也可从中提取过氧化物酶;大豆皮经高温处理后,得到的豆皮碳可作为油脂精炼过程中应用价值较高的吸附剂等。综述了小麦麸皮和大豆皮的用途,以及提取其内容物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