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5 毫秒
1.
采用蒸煮-碱提取法提取小米糠中木聚糖,针对蒸煮时间、蒸煮温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碱液质量分数、料液比进行单因素试验,利用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木聚糖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蒸煮时间1.5 h,蒸煮温度90℃,提取温度100℃,提取时间2 h,碱液质量分数10%,料液比1∶25,在此条件下进行提取,木聚糖提取率为21.71%。  相似文献   

2.
利用微波辅助法提取玉米芯木聚糖,通过均匀设计分析,得出微波辅助法提取玉米芯木聚糖的最佳条件为:粒度50目的玉米芯,以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为提取溶剂,微波功率为600 W,提取时间为15 min,液固比为10:1。在此条件下,通过试验得出,玉米芯木聚糖提取率达86.7%。与传统提取方法相比,微波辅助法可显著提高玉米芯木聚糖提取率,提高了15.4%,而且微波辅助提取法大大缩短了提取时间,降低了液固比。  相似文献   

3.
木聚糖酶酶活测定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DNS法,探讨了不同测定条件对1株欧文氏杆菌变异菌株CXJZ11-01所产木聚糖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产酶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该木聚糖酶活性测定的最佳条件为:采用0.1mol/L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体系,pH值为5.2 ̄5.8,木聚糖质量分数为0.8%,温度为60℃,DNS用量为2.0 ̄2.5mL。在适宜测定下,该菌株发酵液酶活最高达344U/mL。  相似文献   

4.
以小麦麸皮为原料,用超声处理结合蒸煮法制备木聚糖,分别研究了不同料液比、超声时间、超声温度、蒸煮时间、蒸煮温度对木聚糖提取率的影响,以木聚糖提取率为响应值,应用响应面分析法(RSA)对木聚糖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确定最优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20,超声时间20min,蒸煮温度100℃,蒸煮时间2h。在此条件下木聚糖的提取率为59.87%。  相似文献   

5.
响应面法优化小麦面粉水溶性阿拉伯木聚糖提取条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提高小麦面粉水溶性阿拉伯木聚糖的提取率,以小麦面粉为原料,探讨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和料液比对小麦面粉中水溶性阿拉伯木聚糖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取实验因素和水平,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方法,分析各个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阿拉伯木聚糖提取率的影响,并对提取条件进行优化。所得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46℃,提取时间103 min,料液比1:9,在此条件下,阿拉伯木聚糖提取率为0.689%。  相似文献   

6.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以植酸钠为改性剂,研究了植酸淀粉的干法制备工艺,探索了pH值、植酸钠用量、植酸钠质量分数、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产品取代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植酸淀粉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植酸钠用量6%,植酸钠质量分数15%,反应温度140℃,反应时间2h,pH值为8。  相似文献   

7.
黑曲霉产木聚糖酶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无机离子、pH值、温度对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产木聚糖酶稳定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无机离子对木聚糖酶活性表现出程度不同的激活或抑制作用;黑曲霉产木聚糖酶活性对pH值不敏感;温度对黑曲霉产木聚糖酶活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水稻秸秆为原料,经5%NaCl溶液浸泡预处理,采用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水稻秸秆木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料液比1∶15(g∶mL),NaOH质量分数12%,浸提温度80℃,浸提时间1.5 h,提取液用2倍体积95%酒精沉淀的条件下,木聚糖得率为11.1%。  相似文献   

9.
大米是地球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蛋白的有效加工意义重大。以市售碎米为原料,利用碱法对大米蛋白进行分离制备,确定碱法制得的大米蛋白等电点,考察料液比、反应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大米蛋白提取率的影响,并优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碱法制备大米蛋白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8,反应pH值11.5,反应温度45℃,反应时间1.0 h,在此条件下大米蛋白的提取率为67%。  相似文献   

10.
以亚麻籽冷榨法取油,再经脱脂、去除粗纤维干燥后过80目筛的亚麻籽饼粉为研究对象,对影响其起泡率和泡沫稳定性的因素进行研究。影响起泡率的结果为亚麻籽饼粉质量分数在1%~4%时,起泡率随亚麻籽饼粉质量分数的升高而增加,质量分数为5%时的起泡率略低于4%时的起泡率;温度在12℃时具有最大起泡率,高于和低于12℃时起泡率都有所降低;pH值6时具有最大的起泡率,偏离pH值6越大,起泡率下降越大。影响泡沫稳定性的研究表明,亚麻籽饼粉质量分数2%时均具有泡沫稳定性,泡沫稳定性随亚麻籽饼粉质量分数的升高而增高,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而下降;4℃时泡沫稳定性最高;pH值4~7时放置1~4 h具有一定的泡沫稳定性。影响亚麻籽饼粉起泡率因素的强弱关系为亚麻籽饼粉质量分数pH值温度,在亚麻籽饼粉质量分数4%,温度12℃,pH值6时,亚麻籽饼粉具有最大起泡率为44%;在此组合下1~4 h内亚麻籽饼粉的泡沫稳定性35.7%。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制备木薯微孔淀粉的工艺条件,以微孔淀粉的吸油率作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考察温度、时间、酶用量、酶配比、pH值对微孔淀粉吸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酶配比1∶5,淀粉乳质量分数20%,温度50℃,时间8h,酶用量1.0%,pH值5.5,在此条件下所得微孔淀粉的吸油率达92%。  相似文献   

12.
利用金钱草多糖为还原剂和稳定剂,经前驱体还原法绿色合成了银纳米粒子,考查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前驱体浓度及pH值对银纳米生成的影响,采用紫外光谱和透射电镜对银纳米分散液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中性环境下温度升高至70℃时,多糖呈现出一定的还原能力,随反应时间和前驱体比例的增加,体系中银纳米浓度增强;pH值是影响多糖还原性和银纳米生成速率的关键因素,碱性环境下有利于小粒径、单分散性银纳米的生成,金钱草多糖包覆的银纳米具有优良的储存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过氧化氢氧化去除生地污染物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过氧化氢氧化浸泡法去除生地中的3,4-苯并芘污染物的效果。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了温度、时间、浓度对过氧化氢去除生地中的3,4-苯并芘的影响与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1)试验浓度范围内过氧化氢去除生地中3,4-苯并芘含量的去除率可达90%;(2)影响去除效果的因素大小顺序是浓度>温度>时间;(3)最佳工艺条件组合为浓度2%,温度37℃,时间为60min。结论:生地的工业使用企业可以采用过氧化氢氧化浸泡法去除生地中的3,4-苯并芘污染物,以保证其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4.
付莉  王冰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7):283-289
为了替代抗生素的广泛使用,防止病原菌耐药性大大提高,开发酪蛋白抗菌肽新型抗菌剂。本研究利用中性蛋白酶水解酪蛋白,以中性蛋白酶浓度、酶解时间、酶解温度、pH值为影响因子,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应用Centure-composite Design中心组合方法进行四因素三水平的实验设计,以酪蛋白水解液抑菌圈直径为响应值,运用响应面法对水解条件进行进一步的优化。结果表明:酶解温度、酶浓度、酶解时间、pH对酪蛋白水解液抑菌圈直径影响显著;酪蛋白抗菌肽制备的最佳工艺为:水解温度为50℃,酶浓度为3.73%,pH 7.9,酶解时间为130 min。回归方程预测酪蛋白水解液抑菌圈直径理论值可达到21.93 mm,3次验证实验的平均抑菌圈直径为21.91 mm,与理论最大值接近,可见该模型能较好地预测酪蛋白抗菌肽制备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15.
优化蒽酮比色法测定甜玉米中可溶性糖的含量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甜玉米为试材,通过对蒽酮浓度、蒽酮-糠醛显色反应温度和时间的探讨,研究优化蒽酮比色法测定甜玉米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反应条件。结果表明,蒽酮比色法适宜的测定条件为:蒽酮的最佳浓度15 mg/mL,显色反应温度80℃,加热时间15 min。在此条件下葡萄糖标准品浓度与吸光度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y=15.954 x+0.097 6,R2=0.999 2)。采用此优化条件测定甜玉米籽粒中可溶性糖含量,其测定结果具有良好的重复性(RSD为0.47%)和准确度(平均回收率为101.92%)。  相似文献   

16.
巴旦杏蛋白酶解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筛选出水解巴蛋杏蛋白最适蛋白酶为木瓜蛋白酶,研究了水解时间、pH值、酶浓度、固液比、水解温度等因素对巴旦杏蛋白水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巴蛋杏蛋白的最佳水解条件是:木瓜蛋白酶5%,时间2.5h,pH6.0,固液比1:9,温度60℃,水解度可达60%以上。  相似文献   

17.
采用α-淀粉酶和糖化酶对马铃薯淀粉进行降解制备多孔淀粉。通过对多孔淀粉的得率、吸油率的考察,研究其品质特性随不同酶用量、作用时间、温度、pH值的变化规律,并采用正交试验确定制备多孔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α-淀粉酶与糖化酶质量比为1∶2,且总酶量为6%,作用时间为8h,温度分别为55℃和50℃,pH值分别为6.0和3.5。  相似文献   

18.
巨大型蒲公英绿原酸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巨大型蒲公英为原料,采用乙醇浸提法从蒲公英中提取绿原酸,以绿原酸的含量为指标,对提取工艺中的物料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乙醇浓度等因素进行考察,研究结果表明绿原酸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17,乙醇浓度80%,提取温度60 ℃,提取时间1.5 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