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添加玉米粉对馒头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选择玉米淀粉的最佳添加工艺,使馒头品质得到改善,进行了三因素三水平实验。A因素为玉米淀粉添加量,三水平为15%,20%,25%;B因素为发酵时间,三水平为2.5,3.0,3.5 h;C因素为加水量,三水平为50%,53%,55%。正交分析显示三因素中对馒头感官评价的影响为A>B>C,即玉米淀粉添加量>发酵时间>加水量。所以在实际生产中,应控制好玉米淀粉添加量,确保馒头品质的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木薯淀粉生料发酵生产酒精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钟坤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6):119-123
木薯生淀粉生产酒精工艺淀粉需蒸煮糊化,蒸煮糊化工序所需能耗占整个酒精生产30%左右,研究木薯生淀粉生产酒精工艺能降低生产所需能耗,本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对影响木薯生淀粉发酵生产酒精相关因素进行研究,并通过正交实验进行条件优化,得出影响酒精发酵的主要因素为发酵时间,生淀粉酶用量和酵母接种量等,木薯生淀粉发酵生产酒精最佳条件为,料水比1:2.5,生淀粉糖化酶用量315 U/g,酵母接种量7500 cfu/mL,发酵时间5天。发酵醪酒精浓度可达到12.9%(v/v),残糖含量为0.38%,淀粉利用率为73.86%。淀粉利用率不高与低温水解发酵工艺相比尚有一段距离。  相似文献   

3.
以好食脉孢菌和红酵母为发酵菌种,通过固态发酵玉米秸秆生产类胡萝卜素。将类胡萝卜素产量作为发酵指标,通过对培养基含水量、培养基初始pH值、氮源添加量、碳源添加量、无机盐添加量、培养基装量的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优培养基条件:秸秆用量10 g,干豆渣(氮源)用量3 g,麸皮(碳源)用量4 g,MgSO4添加量0.4%(与秸秆量比W/W),pH值约为5.5,培养基含水量为60%,培养基装量为12.5 g/250 mL,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20%(好食脉孢菌∶红酵母=1∶1),培养温度28℃,培养时间96 h。通过优化后的类胡萝卜素产量为224.75μg/g。  相似文献   

4.
以原本废弃的醋糟为主要原料,通过好食脉孢菌发酵醋糟产类胡萝卜素,从而提高醋糟的营养价值,使其成为可食用的饲料,继而达到废物利用的效果。先确定醋糟的主要营养成分,再以类胡萝卜素含量为测定指标,考查了不同发酵条件对好食脉孢菌发酵醋糟产类胡萝卜素的影响,分别筛选出培养基中最佳氮源及最佳氮源的添加量、确定最佳的水分添加量、培养基最佳pH值、培养基最优初装量及接种量。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经正交试验优化培养条件,确定最佳反应条件为氮源豆渣添加量12%,水添加量9 mL/12 g,培养基pH值6,培养基初装量12 g/250 mL,接种量4 mL,在此条件下类胡萝卜素含量可达117.68μg/g。  相似文献   

5.
棉花黄萎病拮抗细菌12-47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采用单因素实验的方法在摇床培养的基础上对影响棉花黄萎病拮抗细菌12-47菌株产生拮抗物质的营养因素进行了考察,其中包括发酵培养基的C源、N源、无机盐等。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对各因素的浓度和组合进行了优化;通过L16(43)正交实验对培养最佳培养基起始pH值、摇瓶装液量、接种量、发酵时间等条件进行了摸索。最终确定优化后的培养基为:玉米粉3%、大豆蛋白胨5%、Mn2+ 0.1%、K+ 0.05%、起始pH8.0、装液量100mL/250mL三角瓶、接种量8%、发酵时间48h。用优化后的培养基进行发酵,发酵液抑菌活性比优化前提高了269%。  相似文献   

6.
在单因素试验确定的食盐添加量(A)、发酵温度(B)、发酵时间(C)、接种量(D)各较优化工艺参数的基础上进行4因素3水平正交实验,以pH值为指标,并兼顾产品品质,综合分析后确定4因素最佳工艺条件为:A1B2C2D3,即采用食盐添加量为2%,发酵温度为30℃,发酵时间为22 h,清酒乳杆菌3%接种量.  相似文献   

7.
以玉米为基质的灵芝固体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玉米为基质的灵芝固体发酵,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在测定菌质多糖含量的同时,测定了菌质中还原糖、蛋白质、游离氨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玉米粒度、菌种、接种量、发酵温度和时间对基料中菌质多糖的产生及主要成分含量有显著影响,发酵条件优化结果为10目大小的玉米基料,接入12%液体菌种,28℃发酵20d。经优化后,多糖含量可以达到21.97mg/g,还原糖、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含量也优于其它处理组  相似文献   

8.
蜡样芽孢杆菌MA23对猕猴桃溃疡病病原菌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iae)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优化其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将为猕猴桃溃疡病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本研究通过正交设计实验和单因素实验分别优化其发酵培养基和摇瓶发酵条件,提高摇瓶发酵的菌体量和抑菌活性。正交实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蛋白胨、可溶性淀粉、K2HPO4和MgSO4为高度显著因素,NaNO3为显著因素,葡萄糖为不显著因素,它们对实验结果影响由大到小表现为可溶性淀粉>K2HPO4>蛋白胨>MgSO4>NaNO3>葡萄糖,综合考虑确定最优组合为A1B4C4D1E2F2。因此,蜡样芽孢杆菌MA23的最优培养基为葡萄糖0.8%,蛋白胨0.2%,可溶性淀粉3.5%,NaNO3 0.05%,K2HPO4 0.2%,MgSO4 0.2%,CaCO3 0.12%,MnSO4 0.035%;培养基优化后,蜡样芽孢杆菌MA23发酵液的菌体量和抑菌活性分别提高了41%和37.2%。通过发酵条件优化,确定了蜡样芽孢杆菌MA23最佳发酵初始pH 6.5,最佳发酵温度为30℃,最佳接种量为8%,最佳装液量为70 mL,最佳摇床转速为180 r/min,菌体量和抑菌活性分别提高了28.2%和25.6%。通过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优化,蜡样芽孢杆菌的菌体量和抑菌活性都得到大幅提高,为其进一步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将苦丁茶进行预处理得到的苦丁茶浸提液用于抗氧化、降血糖功能性酸奶产品的制备。在以苦丁茶浸提液添加量、零卡糖添加量、接菌量、发酵时间为单因素进行试验的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对低糖苦丁茶酸奶加工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苦丁茶浸提液添加量4%,零卡糖添加量10%(m/V),接菌量0.18%(m/V),发酵时间11 h条件下所制得的酸奶呈乳白色,质地黏稠,有奶皮和乳清形成,香气浓郁,口感顺滑。酸奶总糖含量为0.013 g/mL。本试验为苦丁茶酸奶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发酵液中产中性蛋白酶凝结芽孢杆菌Liu-g1 的活菌数量,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研究不同培养基配方和不同发酵条件对凝结芽孢杆菌Liu-g1 活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培养基配方为大豆粕1%、玉米淀粉1%、碳酸钙0.2%。选用最优培养基配方,在发酵温度为45℃、接种量2%、装液量50 mL、发酵液pH 7.5、发酵时间为48 h、发酵转速为180 r/min时,发酵剂活菌数量最高,为9.53×109 CFU/mL。在此优化条件下,发酵剂的活菌数量是优化前的28.88倍。,发酵剂的活菌数量是优化前的28.88倍。  相似文献   

11.
接种量对醋渣干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醋渣为原料,在严格控制厌氧发酵温度的条件下(38±1℃),采用批量进料发酵工艺,研究不同接种量对其厌氧干发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醋渣与污泥质量比为2:1(干物质量比3.05)、质量比为1:1(干物质量比1.52)、质量比为1:2(干物质量比0.76)厌氧发酵TS产气潜力分别为270.35、314.67、408.22ml/g, VS产气潜力分别为295.56、344.02、446.95ml/g;加大接种量能够避免酸化、快速启动厌氧发酵、加快产气高峰的出现、减短发酵周期、提高原料产气率等。  相似文献   

12.
解淀粉芽孢杆菌产抗菌物质发酵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解淀粉芽孢杆菌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BJ-6 发酵过程中可产生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有抑菌作用的抗菌物质,为提高该菌株抗菌物质的产量,本研究收集到应用于芽孢杆菌发酵的培养基配方18种,通过摇床培养筛选出较适宜于解淀粉芽孢杆菌BJ-6发酵的培养基7种。在此基础上,利用2号培养基对该菌株进行了5L发酵罐的发酵培养,并采用不同生化检测方法测定了发酵过程中菌体数量、蛋白产生量、碳源和氮源的消耗量随发酵时间的动态变化情况,明确了最佳发酵时间为96h以及碳氮源的补加时间为开始发酵后的8h-12h。同时,发酵罐自动记录了发酵过程中pH值和溶氧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3.
重庆山区玉米秸秆丰富,但多被焚烧,造成资源浪费。青贮发酵能够利用现有的秸秆发酵成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的青贮饲料,目前青贮添加剂已被广泛应用到秸秆青贮中,本试验为探讨不同化学、生物添加剂对重庆山地玉米秸秆青贮料品质的影响,找出最佳青贮添加剂种类及剂量。本试验以重庆高山地区的不带玉米果穗的玉米秸秆为原料,进行甲酸、EM菌和纤维素酶不同添加剂量的青贮饲料发酵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秸秆青贮过程中添加甲酸、EM菌、纤维素酶可有效改善青贮饲料品质和营养价值,其中以混合添加EM菌和纤维素酶、添加3 mL/kg甲酸效果最佳,pH分别为4.33、4.28,乳酸含量分别为3.27%、4.06%,粗蛋白含量分别为2.99%、2.34%,其青贮饲料感官评定都为优。这两种处理方法可获得较理想的玉米秸秆青贮饲料,可改善玉米秸秆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可作为重庆山区玉米秸秆青贮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分别以热带假丝酵母、产朊假丝酵母、绿色木霉、黑曲霉为出发菌株对菠萝皮渣生产优质高菌体蛋白饲料进行发酵优良菌种的筛选试验,以发酵产物中的粗蛋白含量为考核指标,筛选出1~2株优势菌株;将筛选出的优势菌株按一定比例混合使用,对菠萝皮渣进行固态发酵生产菌体蛋白饲料,研究了接种量、料液比、温度、发酵时间等对发酵产物理化品质及感官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色木霉和产朊假丝酵母为试验的较优菌种;将绿色木霉与产朊假丝酵母1∶1体积比混合种子液使用对菠萝皮渣进行固态发酵:混合菌种总接种量10%,料液比1∶3,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96 h为最优发酵条件。此工艺条件下,菠萝皮渣发酵所得的蛋白饲料产物的粗蛋白质含量最高、气味也比较好。  相似文献   

15.
米曲霉HDF-7固定化菌体发酵产蛋白酶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在工业化生产豆酱的过程中,缩短发酵周期,提高原料利用率,并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产品质量,利用从传统豆酱中分离得到的米曲霉(Aspergilleas oryzae)HDF-7作为出发菌株,经过海藻酸钠包埋法固定后,对其最佳固定化菌球的发酵产蛋白酶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固定化菌球以3%的接种量接入到中性蛋白酶发酵培养液中增殖至168 h后,其蛋白酶酶活力最高,为18.49±0.65 U/mL,利用该增殖菌球单批次发酵到24 h时,其蛋白酶活力表现最高。并可以重复分批发酵7次而蛋白酶活力保持不变。本研究通过固定化米曲霉(Aspergilleas oryzae)HDF-7菌体并优化其发酵生产蛋白酶的条件,可以缩短发酵时间,提高菌体的利用效率,并保持酶活稳定。该研究为蛋白酶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为降低蓝莓加工产品中花青素的损失,研究了蓝莓酒酿制过程中不同的发酵工艺及工艺参数对蓝莓酒中花青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花青素含量在蓝莓酒发酵过程中呈下降趋势,陈酿阶段的损失大于主发酵阶段;不同发酵工艺条件下酿制的蓝莓酒中花青素含量不同,低温浸渍发酵酿造工艺可比传统工艺保存更多的花青素;添加3%的3#酿酒酵母时,可更好地保存蓝莓酒中的花青素;发酵温度在20~25℃、SO2添加量为150 mg/L时,蓝莓酒中的花青素损失较小。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酵母菌、双歧杆菌分段发酵对大麦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研究了酵母菌、双歧杆菌组合发酵大麦苗的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以满足市场对大麦苗的需求,提升其经济效益和应用价值。以大麦苗粉为主要原料,SOD活力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酵母菌发酵的工艺参数;再接种双歧杆菌,进行厌氧发酵,并研究最佳发酵工艺参数,最后对样品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酵母菌添加量对大麦苗的SOD活力影响最显著,其次为发酵时间;酵母菌发酵的最优工艺组合为:D-阿洛酮糖添加量6%,酵母菌接种量0.85%,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28 h,制成的麦苗酵素SOD活力最高,为76.9 U/mL。双歧杆菌发酵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接种1.5%双歧杆菌,发酵温度37℃,发酵24 h,此条件下样品的双歧杆菌浓度和可滴定酸含量指标最佳。经酵母菌和双歧杆菌发酵后,大麦苗样品的总酚含量、羟基自由基清除率比对照组(未发酵的大麦苗液)提高了81.63%和109.03%,显示了较好的抗氧化活性。上述结果表明:酵母菌、双歧杆菌分段发酵可提高大麦苗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8.
工夫红茶发酵适度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借助现代科学仪器分析手段,用科学计量上的品质指标来控制工夫红茶品质的形成,依据形成工夫红茶优良品质的生化变化原理,在工夫红茶发酵过程中用分光光度计在460 nm处定时检测工夫红茶发酵叶茶汤汤色(茶黄素水溶液主色)的变化,依据其变化来确定红茶发酵适度的时间。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与现行的凭感官对发酵叶看叶相、嗅香气等来确定红茶发酵适度的方法相比,本方法实现了以检测发酵叶中与红茶品质成高度正相关的茶黄素含量多少来确定发酵适度的时间,所以该方法比人用感官判定更科学、更准确,产品品质更有保证。用分光光度计定时检测工夫红茶发酵叶茶汤汤色的变化来确定红茶发酵适度,可以解决长期以来依靠人感官判断存在的局限性与模糊性,从而达到稳定、提高产品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双孢蘑菇培养料发酵微生物变化对其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研究双孢蘑菇培养料一次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变化对其理化性质的影响,以西北冷凉区大麦秸秆为主要原料,在双孢菇培养料发酵过程中,研究微生物数量、纯蛋白氮、总糖、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微量元素、温度、pH等指标的变化。研究发现随着培养料发酵的进行,细菌、放线菌和真菌3类微生物的数量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纯蛋白氮、木质素呈上升趋势;总糖、纤维素、半纤维素表现为逐渐下降的趋势;发酵期间培养料中的温度、pH呈周期性变化,分别随翻堆递增、递减;微量元素锌、铜、锰、铁的含量随着培养料的发酵而上升。本研究探明了双孢蘑菇培养料一次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和部分理化指标的变化规律,为双孢蘑菇培养料优化发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青贮饲料添加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青贮饲料添加剂是作用于青贮饲料的一类微生物添加剂,主要是通过调节青贮料内微生物区系,调控青贮发酵过程,促进乳酸菌繁殖从而提高乳酸的产量,并促进粗纤维与多糖转化,最终达到改善青贮饲料品质的目的。促进型添加剂是近年来开始大量研究且应用广泛的青贮饲料添加剂。主要阐述了布氏乳杆菌、乳酸菌、纤维素酶、绿汁发酵液等的特性以及对青贮饲料中的影响,旨在扩大青贮饲料原料来源的同时改善青贮饲料的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